360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2019年第5期(全文).pdf

※ Tiredness (疲惫)148 页 26.059 MB下载文档
2019年第5期(全文).pdf2019年第5期(全文).pdf2019年第5期(全文).pdf2019年第5期(全文).pdf2019年第5期(全文).pdf2019年第5期(全文).pdf
当前文档共148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2019年第5期(全文).pdf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第 七 届 编 辑 委 员 会 犜犺犲 犛犲狏犲狀狋犺 犈犱犻狋狅狉犻犪犾 犆狅犿犿犻狋狋犲犲 狅犳 犑狅狌狉狀犪犾狅犳犎狌犪狇犻犪狅犝狀犻狏犲狉狊犻狋狔 (犖犪狋狌狉犪犾犛犮犻犲狀犮犲 ) 主 任 ( 犇犻 狉 犲 犮 狋 狅 狉狅 犳犈犱 犻 狋 狅 狉 犻 犪 犾犆狅犿犿犻 狋 狋 犲 犲) 吴季怀 (WUJ i hua i) 副主任 ( 犞犻 犮 犲犇犻 狉 犲 犮 狋 狅 狉狅 犳犈犱 犻 狋 狅 狉 犻 犪 犾犆狅犿犿犻 狋 狋 犲 犲) 陈国华 ( 黄仲一 (HUANGZhongy CHEN Guohua) i) 编 委 (犕犲犿犫 犲 狉 狊狅 犳犈犱 犻 狋 狅 狉 犻 犪 犾犆狅犿犿犻 狋 狋 犲 犲) (按姓氏笔画为序) 刁 勇 ( 王士斌 (WANGSh DIAO Yong) i b i n) 刘 ? ( 江开勇 ( LIU Gong) J IANG Ka i yong) 孙 涛 ( 肖美添 ( SUN Tao) XIAO Me i t i an) 吴季怀 (WUJ 宋秋玲 ( i hua i) SONG Qi u l i ng) 张认成 ( ZHANG Rencheng) 陈国华 ( CHEN Guohua) 苑宝玲 ( 周树峰 ( YUAN Bao l i ng) ZHOUShu f eng) 郑力新 ( 徐西鹏 ( ZHENGL i x i n) XU Xi peng) 郭子雄 ( 黄仲一 (HUANGZhongy GUOZ i x i ong) i) 黄华林 (HUANG Hua 葛悦禾 ( l i n) GE Yuehe) 蒲继雄 ( 蔡绍滨 ( PUJ i x i ong) CAIShaob i n) 主 编 ( 犈犱 犻 狋 狅 狉犻 狀犆犺 犻 犲 犳) 黄仲一 (HUANGZhongy i)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2019 年 9 月 然 科 学 版 ) 总第 169 期 目 第 40 卷 第 5 期 次 钎焊磨粒测量系统中的显微图像快速融合 !!!!!!!!!!!!!!!!!!!!!!!!!!!!!!! 陈俊英,崔长彩 ( 561) 采用数字图像处理的机制砂粒度级配检测方法 !!!!!!!!!!!!!!!! 蔡园园,房怀英,余文,黄文景,林伟端,杨建红 ( 567) 考虑车辆稳定性的模型预测路径跟踪方法 !!!!!!!!!!!!!!!!!!!!!!!!!!!!!! 李军,唐爽,周伟 ( 574) 考虑人体动力学模型的座椅自适应控制 !!!!!!!!!!!!!!!!!!!!!!!!!!!!! 李伟,姜菁珍,陆伟 ( 580) 空气弹簧失效对高架胶轮驱动有轨电车小半径曲线通过性的影响 !!!!!!!!!!!!!!!!!!!!!!!!!!! 文孝霞,尹晓康,杜子学 ( 587) 采用模型设计的不间断电源整机控制系统开发与设计 !!!!!!!!!!!!!!!!!!!!!!!!!!!! 陈启勇,王荣坤,满飞 ( 593) 钙质砂与石英砂渗透性差异对比试验 !!!!!!!!!!!!!!!!!!!!!!! 廖仁国,周先齐,蔡燕燕,张小燕 ( 600) 敌对心理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 !!!!!!!!!!!!!!!!!!!!!!!!!!! 姚明亮,祁神军,张云波 ( 606) 二维视角下拆迁安置的社会稳定风险因素识别 !!!!!!!!!!!!!!!!!!!!!!!!!!! 邱依珊,张云波,祁神军 ( 612) 雨水酸化条件对高岭土改性沥青路面腐蚀性能的试验模拟 !!!!!!!!!!!!!!!!!!!!!!!!!!!!!!!! 胡超,包惠明 ( 621) 集装箱房内贴多孔材料吸、放湿对空调冷凝水量的影响 !!!!!!!!!!!!!!!!!!!!!!!!!!!!!!!! 吴艳,冉茂宇 ( 627) 室温下氧化石墨的制备工艺 !!!!!!!!!!!!!!!!!!! 郝雅鸣,邓智鹏,赵小敏,陈丹青,陈国华 ( 634) 犗一氯均三嗪犖 , 犖, 犖三甲基壳聚糖在棉织物抗菌中的应用 !!!!!!!!!!!!!!!!!!!!!!!!!!! 车秋凌,李明春,辛梅华 ( 640) 产碱性冷适蛋白酶菌株 犆犺狉狔狊 犲 狅 犫犪犮 狋 犲 狉 犻 狌犿 sp.vv8 的鉴定及粗酶性质 !!!!!!!!!!!!!!!!!!!!!!! 何小玉,刘承忠,陈明霞,李和阳 ( 646) 微通道太阳能平板集热器的集热性能试验 !!!!!!!!!!!!!!!!!!!!!!!!!!!!!!! 常晓琪,杜震宇 ( 653) 空气源热泵及辅助电加热地板辐射采暖系统耦合优化 !!!!!!!!!!!!!!!!!!!!!! 王洋涛,赵润俐,田琦,董旭,武斌 ( 661) 深度学习下的高效单幅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方法 !!!!!!!!!!!!!!!!!!!!!!! 邱德府,郑力新,谢炜芳,朱建清 ( 668) 尺度变换下的直流电机参数辨识方法与实验验证 !!!!!!!!!!!!!!!!!!! 聂卓 " ,李兆洋,詹瑜坤,郑义民,蔡荣盛 ( 674) 光源色域面积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 !!!!!!!!!!!!!!!!!!!!!!!!!!! 廖欣怡,朱大庆,庄其仁 ( 683) 拟共形映照的参数表示 !!!!!!!!!!!!!!!!!!!!!!!!!!!!!!!!!!! 林珍连 ( 691) 粗糙集中几种粒结构的代数关系 !!!!!!!!!!!!!!!!!!!!!!!!!!!!!!! 罗来鹏,范自柱 ( 694) 期刊基本参数: CN35  1079/N1980bA4140zhP ¥10. 001000212019  09n 犑犗犝犚犖犃犔 犗犉 犎犝犃犙犐犃犗 犝犖犐犞犈犚犛 犐犜犢 (NATURAL SCIENCE ) 犞狅 犾. 40犖狅. 5 犛狌犿169 犛 犲狆.2019 犆犗犖犜犈犖犜犛 Mi c r os copeImageQu i ckFus i oni nBr a z edGr a i nsMe a su r emen tSys t em !!!!!!!!!!!!!!!!!!!!!!!! CHENJuny i ng,CUIChangc a i( 561) Di i t a lImagePr oc e s s i ngBa s edPa r t i c l eS i z eGr ad i ng Me a sur emen tMe t hodf o r g Ma ch i ne MadeSand !!!!!!!!!!!!!!!!!! CAIYuanyuan,FANG Hua i i ng,YU Wen, y HUANG Wen i ng,LIN We i duan,YANGJ i anhong ( 567) j Mode lPr ed i c t i onPa t hTr a ck i ng Me t hodCons i de r i ng Veh i c l eS t ab i l i t y !!!!!!!!!!!!!!!!!!!!! LIJun,TANGShuang,ZHOU We i( 574) Se a tAdap t i veCon t r o lCons i de r i ngDynami cMode lo fHumanBody !!!!!!!!!!!!!!!!!!!!!! LIWe i,J IANGJ i ngzhen,LU We i( 580) I n f l uenc eo fAi rSuspens i onFa i l ur eonPa s s i ngPe r f o rmanc eo fSma l lRad i usCur veo f El eva t edRubbe r Whe e lDr i venTr am !!!!!!!!!!!!!!!!!!! WEN Xi aox i a,YIN Xi aokang,DU Z i xue ( 587) Deve l opmen to fUn i n t e r rup t i b l ePowe rSupp l t r o lSys t em Us i ng Mode lDe s i yCon gn !!!!!!!!!!!!!!!!!! CHEN Qi i( 593) yong,WANG Rongkun,MAN Fe Compa r a t i veExpe r imen tonPe rme ab i l i t f f e r enc eBe twe enCa l c a r eousSandand yDi Qua r t zSand !!!!!!!!!! LIAO Renguo,ZHOU Xi anq i,CAIYanyan,ZHANG Xi aoyan ( 600) I n f l uenc eo fHos t i l ePs l ogyonUns a f eBehav i o ro fCons t ruc t i on Wo rke r s ycho !!!!!!!!!!!!!!!!! YAO Mi ng l i ang,QIShen un,ZHANG Yunbo ( 606) j I den t i f i c a t i ono fSoc i a lS t ab i l i t skFa c t o r si nDemo l i t i onandRe s e t t l emen tFr om yRi Two i ona lPe r spe c t i ve ?Dimens !!!!!!!!!!!!!!!!!! QIU Yi shan,ZHANG Yunbo,QIShen un ( 612) j Expe r imen t a lS imu l a t i ono fCo r r os i onBehav i o ro fKao l i n Mod i f i edAspha l tPavemen t Unde rRa i nwa t e rAc i d i f i c a t i onCond i t i ons !!!!!!!!!!!!!!!!!!!!!!!!!! HU Chao,BAO Hu imi ng ( 621) Ef f e c to fMo i s t ur eAbso r t i onandDe so r t i ono fI n t e r i o rPo r ousMa t e r i a l son p p Ai r i t i on i ngCondens a t ei nCon t a i ne rRooms ?Cond !!!!!!!!!!!!!!!!!!!!!!!!!!! WU Yan,RAN Maoyu ( 627) Pr oc e s sf o rPr epa r i ngGr aph i t eOx i dea tRoom Tempe r a t ur e ! HAO Yami ng,DENGZh i aomi n,CHEN Danq i ng,CHEN Guohua ( 634) peng,ZHAO Xi App l i c a t i ono f犗?Monoch l o t r i a z i ny l 犖, 犖?Tr ime t hy lCh i t os anf o rAn t i ba c t e r i a lCo t t on ?犖 , Fabr i c !!!!!!!!!!!!!!!!!!! CHE Qi u l i ng,LIMi ngchun,XIN Me i hua ( 640) I den t i f i c a t i onandPr e l imi na r t i cPr ope r t i e so fCo l d t edAl ka l i nePr o t e a s e ?Adap yEnz yma Pr oduc i ngS t r a i n犆犺狉狔狊 犲 狅 犫犪犮 狋 犲 狉 犻 狌犿 sp.vv8 !!!!!!!!!!! HE Xi aoyu,LIU Chengzhong,CHEN Mi ngx i a,LIHeyang ( 646) Expe r imen ton He a tCo l l e c t i ngPe r f o rmanc eo fMi n i lFl a t l a t eSo l a rCo l l e c t o r ?Channe ?P !!!!!!!!!!!!!!!!!!!!!!!!! CHANG Xi aoq i,DU Zhenyu ( 653) Coup l i ng Op t imi z a t i onf o rAi rSour c eHe a tPumpandAux i l i a r e c t r i cHe a t i ngF l oo r yEl Rad i an tHe a t i ngSys t em !!!!!!!!! WANG Yang t ao,ZHAO Run l i,TIAN Qi,DONG Xu,WU B i n( 661) Ef f i c i en tS i ng l eImageSupe r so l u t i onRe cons t ruc t i on Me t hodUnde rDe epLe a rn i ng ?Re !!!!!!!!!!!!! QIU De f u,ZHENG L i x i n,XIE We i f ang,ZHUJ i anq i ng ( 668) I den t i f i c a t i on Me t hodf o rDC Mo t o rBa s edonSc a l i ng Tr ans f o rma t i onandExpe r imen t a l Ve r i f i c a t i on !!! NIEZhuoyun,LIZhaoyang,ZHAN Yukun,ZHENG Yimi n,CAIRongsheng ( 674) Compa r a t i veana l i so fme t hodsf o reva l ua t i ng Gamu tAr e ao fL i tSou r c e s ys gh !!!!!!!!!!!!!!!!!! LIAO Xi ny i,ZHU Daq i ng,ZHUANG Qi r en ( 683) Pa r ame t r i cRep r e s en t a t i ono fQua s i con f o rma lMapp i ngs !!!!!!!!!!!!!!!!!!!!!!!!!!!!!!! LINZhen l i an ( 691) Al r a i cRe l a t i ono fSeve r a lGr anu l a rS t ruc t u r e si nRoughSe t s geb !!!!!!!!!!!!!!!!!!!!!!!!!! LUO La i i zhu ( 694) peng,FANZ 犛 犲 狉 犻 犪 犾犘犪 狉 犪犿犲 狋 犲 狉 狊:CN35  1079/N1980bA4140zhP ¥10. 001000212019  09n 第 40 卷 第5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9 年 9 月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Vo l. 40 No. 5 Sep.2019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901028 ? 钎焊磨粒测量系统中的 显微图像快速融合 陈俊英1,2,崔长彩1 ( 1.华侨大学 制造工程研究院,福建 厦门 361021; 2.集美大学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摘要: 为了直观地表征钎焊砂轮表面磨粒的形貌,针对钎焊磨粒测量系统中显微镜头景深小,难于一次性清 晰成像的问题,提出基于聚焦评价函数的磨粒显微图像快 速 融 合 方 法 .以 聚 焦 评 价 函 数 的 最 大 值 为 依 据 判 别 聚焦像素点,提取聚焦像素点颜色信息进行图像融合 .针对特殊照明条件造成的融合误差进行误差补偿,对融 合结果呈现的雾化现象,采用暗通道先验法 进 行 去 雾 处 理 .实 验 结 果 表 明:单 颗 磨 粒 137 幅 1600px×1200 10s;文中方法可快速、直观地表征钎焊砂轮表面磨粒形貌 . px 显微图像融合过程用时 5. 关键词: 钎焊磨粒;聚焦评价函数;图像融合;暗通道先验 中图分类号: TH742;TG74. 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9) 05 0561 06 ? ? ? 犕犻 犮 狉 狅 狊 犮 狅狆犲犐犿犪 犲犙狌 犻 犮犽犉狌 狊 犻 狅狀犻 狀 犵 犅狉 犪 狕 犲 犱犌狉 犪 犻 狀 狊犕犲 犪 狊 狌 狉 犲犿犲 狀 狋犛狔 狊 狋 犲犿 , CHENJuny i ng1 2,CUIChangc a i1 ( 1.I ns t i t u t eo fManu f a c t ur i ngEng i ne e r i ng,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amen361021,Ch i na; y,Xi 2.Co l l egeo fMe chan i c a landEne r i ne e r i ng,J ime iUn i ve r s i t amen361021,Ch i na) gyEng y,Xi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I no r de rt oi n t u i t i ve l r a c t e r i z et heg r a i nt opog r aphyo fb r a z edg r i nd i ng whe e l,a imi nga tt he ycha r ob l emo fd i f f i cu l t l ap t u r i ngc l e a rimageduet ot hesma l ldep t ho ff i e l do fmi c r o s c opel ensadop t edi nt he p yc i ckimagef us i onme t hodba s edonf o cus i nge va l ua t i onf unc t i onwa sp r opo s ed. r a i nme a su r emen tsy s t em,aqu g Fo cus edp i xe l swe r ede t e rmi nedba s edont hemax imumo ff o cus i nge va l ua t i onf unc t i onandt hec o l o ri n f o rma  t i ono ff o cus edp i xe l swa sex t r a c t edf o rimagef us i on.Thee r r o r sc aus edbyl i t i ngs i t ua t i onwe r ec ompens a t ed gh andt heda r kchanne lp r i o ra l r i t hm wa sus edt or emovet hef oggyphenomenono ff us edimage.Theexpe r i  go men tr e su l t sshowt ha tat o t a lo f137image so fas i ng l eg r a i nwi t h1600px×1200pxwe r ef us edi n5. 10s. Thep r opo s edme t hodc anqu i ck l n t u i t i ve l r a c t e r i z et heg r a i nt opog r aphyonb r a z edg r i nd i ng whe e l yandi ycha su r f a c e. 犓犲 狉 犱 狊: b r a z edg r a i ns;f o cus i ng me a su r ef unc t i on;imagef us i on;da r kchanne lp r i o r 狔狑狅 磨削是最常用的材料去除工艺,几 乎 占 整 个 加 工 过 程 生 产 总 成 本 的 20% ~25% [1].磨 削 加 工 是 砂 轮表面磨粒与工件相互作用的过程 [2?3].其中,钎焊砂轮是磨削加工中应用较为广泛的磨具 .研究 人员需 要观测并直观表征钎焊磨粒形貌,以进一步指导钎焊砂轮加工工艺或辅助磨削机理研究,最终达到提高 磨削加工质量的目的 [4].钎焊砂轮磨粒和基体之间通过金属结合剂高温钎焊实现化学冶金结合,其磨粒 收稿日期: 2019 01 07 ? ? 通信作者: 崔长彩( 1972 ?),女,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表面形貌评 定 技 术、表 面 形 貌 测 量 技 术 及 自 动 测 量 仪器的研究 . E i l: cu i chc@hqu. edu. cn. ?ma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U1805251);福建省厦门市科学技术局资助项目( 3502Z20183019)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562 2019 年 粒度和出露高度一般较大,采用普通机器视觉方法难以观测到磨粒的形貌细节 [5].采用垂直层析扫描获 取显微图像序列,并从中提取视场中各点的高度值以实现三维重构是聚焦合成法的基本原理 .该方法可 根据磨粒的尺度选择合适的放大倍数和层析间距,是钎焊磨粒较为适用的光学测量方法 .基于聚焦合成 原理搭建测量平台,采集显微层析图像序列,由于显微镜 头 景深小,每幅 显 微 图 像 仅 能 获 得 少 量 清 晰 成 像点,因此,需对层析显微图像进行快速融合,从而获得超景深的磨粒形貌 .常见的图像融合算法有基于 [] 空间域和基于变换域两类 .像素级的灰度方差 算子法、 Sobe l梯度 算 子 法、 Lap l a c e算 子 法 等 6 空 间 域 融 合方法直观且效率高,但融合图像对比度较低 [7].而空间域方法中基于区域分割的相关改进算法 [8]对图 像进行区域分解,提取出聚焦区域 后 再 进 行 重 构,其 算 法 复 杂 度 高 .基 于 变 换 域 的 多 尺 度 变 换 法 [9?12]的 算法同样复杂 .然而,钎焊磨粒出露于结合剂表面几十微 米到几百 微米,层 析 扫 描 的 显 微 图 像 数 量 一 般 多达几十至上百幅,如果采用复杂的 融 合 算 法,则 计 算 量 大、速 度 慢 .本 文 采 用 像 素 级 空 域 方 法 进 行 融 合,并通过暗通道先验技术进行去雾处理 [13],最终快速获得超景深融合图像 . 1 显微层析图像融合原理 聚焦合成法采用的显微镜头物像关系为 1 1 1 = + . 狌 狏 犳 式( 1)中: 狌 为物距; 狏 为像距; 犳 为焦距 . ( 1) 显微镜物像关系,如 图 1 所 示 .移 动 显 微 镜 头 与 电荷耦 合 器 件 ( CCD)可 使 各 层 上 的 点 依 次 聚 焦 成 图 1 显微镜物像关系 F i 1 Ob e c t imager e l a t i ono fmi c r oop t i c a ll ens ? g. j 像,镜头移动 量 就 是 聚 焦 成 像 各 点 相 对 于 初 始 位 置 的相对高度 .采用聚焦评价函数评 价 某 个 像 素 点( 狓, 狔)在 镜 头 移 动 过 程 中 的 聚 焦 程 度,当 该 点 聚 焦 时, 聚焦评价函数值(聚焦测度值)最大 . 聚焦点包含高频信号,而离焦点为低频信号,故采用高 通滤 波 算 子 提 取 高 频 聚 焦 信 号 .常 见 的 算 子 有基于梯度算子( GRA)、基于拉普拉斯算子( LAP)、基于小波算子(WAV)、基于 统计 学算子( STA)、基 于离散余弦 变 换 算 子 ( DCT)和 Mi s c e l l aneous 杂 项 算 子 (MI S).其 中, LAP 各 方 面 性 能 均 具 有 优 越 性 [14]. LAP 是像素点与邻域像素点二阶差分的和,其表达式为 犉( 狓, 狀)=狘4犵 ′( 狓, 狀)-犵 ′( 狓, 狀)-犵 ′( 狓, 狀)- 狔, 狔, 狔 +狊, 狔 -狊, ′( ′( 狓 +狊, 狀)-犵 狓 -狊, 狀)狘. 犵 狔, 狔, ( 2) 式( ′( 2)中: 犉( 狓, 狀)为像素点( 狓, 狓, 狀)的拉普拉斯变换值; 狊 为步长; 狀 为图像序列号 . 狔, 狔)灰度值 犵 狔, 显微图像融合原理,如图 2 所示 .对于像素点( 狓, 狔),当 其 聚焦评 价函数 取得极 大值 时,其对 应的图 像 序列号为犽,则( 狓, Δ犺 为扫描层析间隔).此像素点的红、绿、蓝色彩值狉, 狔)的相对高度值为犽×Δ犺( 犵, 犫 存储于融合图像彩色通道数组 犚 , 犌, 犅 中,遍 历 所 有 像 素 点,提 取 聚 焦 点 高 度 信 息 生 成 三 维 点 云 实 现 重构,提取聚焦点颜色信息生成融合图像犐( 狓, 狔),则在三维形貌测量的同时,完成图像融合 . 图 2 显微图像融合原理 F i 2 Pr i nc i l eo fmi c r o s c op i cimagef us i on g. p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5期 陈俊英,等:钎焊磨粒测量系统中的显微图像快速融合 563 2 钎焊砂轮表面磨粒形貌测量与图像融合系统 磨粒形貌测量与图像融合过程 需进 行垂直 扫 描,故 测 量 系 统 需要一个垂直方向( 犣 向)的运动控制 .为了精确 获取 镜头与 CCD 移动量,应 配 置 犣 向 位 移 反 馈 .此 外,系 统 还 应 配 备 轴 向 方 向 ( 犢 向)的运动控制和位移反馈,以及砂轮转动装置与转动反馈 . 测量与融合系统的 原 理,如 图 3 所 示 .砂 轮 表 面 全 场 所 有 磨 粒均可通过运动 控 制 移 动 到 显 微 镜 头 的 视 场 中,通 过 系 统 反 馈, 可获取磨粒的位置信息,最终实现砂轮表面全场测量 . 钎焊磨粒出露于 结 合 剂 表 面,呈 现 出 复 杂 的 形 貌 .由 于 显 微 图 3 测量与融合系统的原理 F i 3 Pr i nc i l eo fg r a i nme a su r emen t g. p 测量采用同轴光照明,磨粒多面体 形状中的 侧面 区域使 光 反 射 在 andf us i onsy s t em 孔径角外,光学系统接收不到侧面 反射 光,造 成 这些 点 成 像 失 败 . 因此,需要外加光纤冷光源,使侧面区域反射光进入光学系统 .然而,外加光源在改善侧面区域照明的同 时,也带来磨粒表面、金属结合剂表面的强反射现象,由于强反射光中多为偏振炫光,故在测量系统中应 采用偏振片滤除 .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3. 1 实验平台的搭建 搭建的实验 平 台,如 图 4 所 示 .图 4 中: 犢, 犣 轴位移由滚 珠丝杆与步进电机驱动,步进分辨率为 1μm,均配备直线光栅 进行位置反馈,分辨率 为 0. 1μm;砂 轮 转 动 由 步 进 电 机 驱 动, 转动圆光栅 反 馈 分 辨 率 为 0. 001 °;显 微 镜 头 放 大 倍 数 为 350 倍,横向分 辨 率 为 0. 67μm;镜 头 景 深 值 小 于 5μm; 犣 向层析 间距应小于 2. 5μm,以确 保 纵 向 测 量 精 度 小 于 5μm.图 像 序 列号 狀 分别为 10, 50, 90 时的层析图像,如图 5 所示 . ( a)狀=10 图 4 实验平台 F i 4 Expe r imen t a lp l a t f o rm g. ( b)狀=50 ( c)狀=90 图 5 显微图像系列中的典型图像 F i 5 Typ i c a limage si nmi c r o s c op i cimages e e g. quenc 3. 2 图像融合及融合误差补偿 由式( 2)可知,拉普拉斯变换为像素点与相邻狊 的 像 素 点 进 行 的 差 分 运 算,由 于 相 邻 像 素 点 的 点 扩 散函数之间互相干扰,引起多极值现象,不利于极值点的提取 [15].因此,常采 用改进的 拉普拉 斯算 子,即 步长狊>1.然而,步长狊 太大会造成 信 号 的 过 度 平 滑 .由 于狊=3 的 重 构 精 度 评 价 指 标 ( 犙r)优 于 其 他 选 [ 14] 值 ,故选择狊=3 作为拉普拉斯变换步长 .同 时, 狊=3 也 是 三 维 形 貌 测 量 与 重 构 所 采 用 的 拉 普 拉 斯 变 换步长 .文中图像融合算法与高度测量重构可同时进行,仅 需增 加聚焦 点 颜 色 信 息 读 取 的 运 行 时 间,无 需采用如小波变换等方法在变换域进行融合运算再进行反变 换 的复 杂运 算,也 无 需 增 加 额 外 的 硬 件 支 持 .图像融合误差分析与补偿,如图 6 所示 .图 6 中: 犉( 狓, 狀)为聚焦测度 . 狔, 由于钎焊砂轮的结合剂为金属材质,在显微测量条件 下,强 反 射 引 起 少 量 区 域 曝 光 现 象 难 以 避 免, 这些像素点始终不能清晰成像,融合效果图(圆形虚线框)呈现明显 的 融合 误差,如图 6( a)所示 .提取误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564 2019 年 差点与正常像素点的聚焦测度 曲 线,如 图 6( b)所 示 .由 图 6( a),( b)可 知:( 狓1 , 犉( 狓1 , 狔1 )为 误 差 点, 狔1 , 狀)聚焦测度值偏小,且无单值尖峰;( 狓2 , 狔2)为正常点,聚焦测度 曲 线 呈 现 明 显 的 单 值 尖 峰 .根 据 聚 焦 测 度最大值的特征,采用阈值将 正 常 区 域 与 异 常 区 域 进 行 区 分,如 图 6( c)所 示 .对 于 分 割 出 的 异 常 像 素 点,取该像素点层析序列图像狉, 犫 的均值 .误差补偿结果,如图 6( d)所 示 .由 图 6 可知:融 合效 果满足 犵, 直观表征磨粒的要求,但有一定的对比度不足和雾化现象 .因此,需进一步进行去雾算法处理,以获得更 好的图像效果 . ( a)图像融合结果 ( b)正常与误差点的聚焦测度曲线 ( c)正常点与误差点的区分 ( d)误差补偿后的图像效果 图 6 融合误差分析与补偿 F i 6 Fus i one r r o rana l s i sandc ompens a t i on g. y 3. 3 暗通道先验去雾处理 由于磨粒突出于结合剂,图像中结合剂过渡到磨粒的 区 域照 明 光 线 弱,形 成 暗 通 道 区 域,故 采 用 一 种基于暗通道先验的去雾算法对融合图像进行去雾处理 [13,16].有雾化现象的图像数学模型为 ( 犐( 狓, 狓, 狋( 狓, 1-狋( 狓, . 3) 狔)= 犑( 狔) 狔)+犃( 狔)) 式( 3)中: 犐( 狓, 犑( 狓, 犃 为光成分; 狋( 狓, 狔)为需进行去雾处理的融合磨粒图像; 狔)为生成的无雾图像; 狔)为 透射率 . 求得 犃 与狋( 狓, 狓, 狔),即可获得无雾图像 犑( 狔). 对图像中每个像素点 犚, 犌, 犅 分量的最小值进行最小值滤 波,获得 暗通道 图 .由 暗 通 道 先 验 理 论 可 知,无雾图像的暗通道图趋于 0.据此理论推导,可得透射率预估值狋 狓, 珓( 狔)为 犐犮( 狓, 狔) ( 狋 狓, n m i n . 4) 珓( 狔)= 1-ω· mi 犮 ( , ) 犮 犃 狔∈Ω 狓 狔 式( 4)中: 犮 为犚 , 犌, 犅 通道; 狓, 狓, Ω( ω 为保留 少量 雾化 引 入 的 因 子, 狔)是以像素( 狔)为 中心 的 一个窗口; ( ( )) 95. ω=0. 犃 值按以下规则进行估算: 1)在暗通道图中,按 亮 度 大 小 取 前 0. 1% 的 像 素; 2)从 这 些 像 素 位 置, 在原始有雾图像犐( 狓, 犌, 犅 值,其均值即为 犃 值 . 狔)中提取这些点中亮度最大值的像素点的 犚, 由于狋 狓, 狓, 狋 狓, 珓( 珓( 珓( 狔)很小时,可能导致白场,故设置一个阈值狋0 ,当狋 狔)值小于狋0 时, 狔)=狋0 ,取狋0 = 1.最终的去雾恢复公式为 0. 犑( 狓, 狔)= 犐( 狓, 狔)-犃 +犃. max( 狋( 狓, 狋0) 狔),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 5) 第5期 陈俊英,等:钎焊磨粒测量系统中的显微图像快速融合 565 去雾处理结果,如图 7 所示 . 3. 4 对比分析 将文中方法 与 其 他 图 像 融 合 方 法 的 运 行 时 间 进 行 对 比, 如表 1 所示 .表 1 中: 狋 为 时 间; PCA 为 主 成 分 分 析 法; GFF 为 导引滤波法;Mu l t i GIF 为 综 合 几 ?GFF 为 多 尺 度 导 引 滤 波 法; 种图像融合方法的一种应用的简称 [12]. 文中方法基于I n t e l( R)Co r e( TM)i 3 4130CPU, 12G 内 ? 存,Wi n7, VS2010,单颗磨粒 137 幅 1600px×1200px 显 微 图 7 去雾处理结果 图像融合过程用时 5. 10s,平 均 每 幅 图 像 融 合 时 间 为 0. 04s. F i 7 Ha z er emova lp r o c e s sr e su l t g. 在文献[ 12]中,每组有 2 幅 图 像,文 中 方 法 处 理 2 幅 图 像 的 时 间为 0. 08s.由此可知,采用基于拉普拉斯聚焦评价函数的空域方法更直观、高效、快速 . 表 1 融合算法运行时间对比 Tab. 1 Runn i ngt imeo fd i f f e r en timagef us i onme t hods 参数 PCA 文献[ 12]方法 GIF GFF Mu l t i ?GFF 文中方法 /s 狋 1. 59 8. 40 0. 58 1. 04 1. 50 0. 08 磨粒分布位置和出露高度,如图 8 所示 .图 8 中: 犡 为 圆 周 方 向; 犢 为 轴 向 方 向 .部 分 融 合 后 的 超 景 深磨粒图像,如图 9 所示 .由图 9 可知:磨粒 1 和磨粒 17 顶端破碎;磨粒 23 和磨粒 26 晶型完整;磨粒 24 和磨粒 25 位置靠近黏连团聚(虚线框);磨粒 20 根部断裂;磨粒 10 横向断裂 .这些磨粒中,磨粒 25 出露 高度大,其顶端与工件相互作用发生磨损,而磨粒 20 发生了根部断裂,出露高度最小 . ( a)被测量样本区间 ( b)磨粒序号与分布位置 图 8 样本区间及磨粒位置 F i 8 Samp l ei n t e r va landg r a i nspo s i t i on g. ( a)磨粒 1 ( b)磨粒 17 ( c)磨粒 24 ( d)磨粒 25 ( e)磨粒 23 ( f)磨粒 26 ( g)磨粒 20 ( h)磨粒 10 图 9 部分磨粒形貌 F i 9 Pa r t i a lg r a i nsmo r l ogy g. pho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566 2019 年 4 结束语 采用聚焦评价函数进行显微图像的快速融合,获得磨粒超景深显微图像 .研究钎焊磨粒的形貌特殊 性,并提出有效的照明改善方案 .分析图像融合的误差原因,并进行误差补偿;对融合结果呈现的对比度 较低及雾化现象,采用暗通道先验算法进行去雾处理,最终获得满足直观表征要求的磨粒超景深显微图 像 .搭建闭环控制测量系统,基于测量系统的运动反馈,可在 获得融 合 图 像 的 同 时,获 得 磨 粒 位 置 .结 果 表明:文中方法可以快速、有效、直观地表征钎焊砂轮表面磨粒 .今后将对文中方法测量其他工艺制作的 砂轮的适用性进行研究 . 参考文献: [ 1] 邓朝晖,刘战强,张晓红 .高速高效加工领域科学技术发展研究[ J].机械 工 程 学 报, 2010, 46( 23): 106 120. DOI: 10. ? 3901/JME. 2010. 23. 106. [ 2] SU Honghua, DAIJ i anbo, DING Wen f eng, 犲 狋犪 犾. Expe r imen t a lr e s e a r chonpe r f o rmanc eo fmono l aye rb r a z edd i a  mondwhe e lt hr oughanew p r e c i s ed r e s s i ng me t hod:P l a t ewhe e ld r e s s i ng[ J]. I n t e r na t i ona lJ ou r na lo fAdvanc ed Manu f a c t u r i ngTe chno l ogy, 2016, 87( 9/10/11/12): 3249 3259. DOI: 10. 1007/s 00170 016 8646 9. ? ? ? ? [ 3] TAHVILIAN A M, LIU Zhaoheng, CHAMPLIAUD H, 犲 狋犪 犾. Ch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no fg r i nd i ng whe e lg r a i nt opog r aphy unde rd i f f e r en tr obo t i cg r i nd i ngc ond i t i onsus i ngc on f o c a lmi c r o s c ope[ J]. I n t e r na t i ona lJ ou r na lo fAdvanc ed Manu  f a c t u r i ngTe chno l ogy, 2015, 80( 5/6/7/8): 1159 1171. DOI: 10. 1007/s 00170 015 7109 z. ? ? ? ? [ 4] 黄辉,林思煌,徐西鹏 .单颗金刚石磨粒磨削玻璃的磨削力研究[ J].中国机械工程, 2010, 21( 11): 1278 1282. ? [ 5] 杨栖凤,崔长彩,黄国钦 .金刚石砂轮表面二维形貌全场测量和分析[ J].华侨大 学 学 报(自 然 科 学 版), 2018, 39( 4): 13 18. DOI: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711013. ? ? [ 6] 姜志国,史文华,韩冬兵,等 .基于聚焦合成的显微三维成像系统[ J]. CT 理论与应用研究, 2004, 13( 4): 10 15. DOI: ? 10. 3969/ 4140. 2004. 04. 003. i s sn. 1004 ? j. [ 7] AI SHWARYA N, BENNILA T C.Animagef us i onf r amewo r kus i ng mo r l ogyandspa r s er ep r e s en t a t i on[ J]. pho Mu l t imed i aToo l sandApp l i c a t i ons, 2017, 77( 8): 9719 9736. DOI: 10. 1007/s 11042 017 5562 4. ? ? ? ? [ 8] 刘明君,董增寿,邵贵成,等 .基于改进的四叉树分解多聚焦图像融合算法研究[ J],科技通报, 2019, 35( 4): 152 156. ? [ 9] 冯鑫,胡开群,袁毅,等 .基于超分辨率和组稀疏表示的多聚焦图像融合[ J].光子学报, 2019( 7): 90 101. ? [ 10] 李凯,罗晓清,张战成,等 .基于四元数小波变换和 Copu l a 模型的图像融合[ J].计算机科学, 2019, 46( 4): 293 299. ? i s sn. 1002 DOI: 10. 11896/ 137X. 2019. 04. 046. ? j. [ /OL].北 京 航 空 航 天 大 学 学 报 . 11] 谢颖贤,武迎春,王玉 梅,等 .基 于 小 波 域 清 晰 度 评 价 的 光 场 全 聚 焦 图 像 融 合 [ J bh. 1001 10. 13700/ 5965. 2018. 0739. DOI: ? j. [ 12] 杨艳春,李娇,党建武,等 .基于引导滤波与改进 PCNN 的多聚焦图像融合算法[ J].光 学 学 报, 2018, 38( 5): 78 87. ? DOI: 10. 3788/ao s 201838. 0510001. [ 13] HE Ka imi ng, SUNJ i an, TANG Xi ao ′ou. Gu i dedimagef i l t e r i ng[ C]∥Pr o c e ed i ngso ft heEu r ope anCon f e r enc eon Compu t e rVi s i on. He r ak l i on: Sp r i nge r, 2010: 1 14. DOI: 10. 1007/978 3 642 15549 9_ 1. ? ? ? ? ? [ 14] PERTUZS, PUIGD, GARCIA M A. Ana l s i so ff o cusme a su r eope r a t o r sf o rshape f r om? f o cus[ J]. Pa t t e r nRe c og  ? y n i t i on, 2013, 46( 5): 1415 1432. DOI: 10. 1016/ t c og. 2012. 11. 011. ? j. pa [ 15] 王超,蒋远大,翟光杰,等 .基于数字图像处 理 的 自 控 显 微 镜 聚 焦 算 法 研 究 [ J].仪 器 仪 表 学 报, 2009, 30( 6): 1290 ? i s sn: 1294. DOI: 10. 3321/ 0254 3087. 2009. 06. 033. ? j. [ 16] 王伟鹏,戴声奎 .引导滤波在 雾 天 图 像 清 晰 化 中 的 应 用 [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5, 36( 3): 263?268. DOI: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5. 03. 0263. ? (责任编辑:钱筠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崔长彩) 第 40 卷 第5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9 年 9 月 Vo l. 40 No. 5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Sep.2019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903009 ? 采用数字图像处理的机制砂 粒度级配检测方法 蔡园园1,房怀英1,余文1,黄文景2,林伟端2,杨建红1 ( 1.华侨大学 机电装备过程监测及系统优化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福建 厦门 361021; 2.福建南方路面机械有限公司,福建 泉州 362021) 摘要: 针对振动筛分法存在筛网破裂和颗粒原有尺寸损坏的不足,开发一套机制砂检测系统 .基于数字图像 处理的方法,系统提取颗粒的轮廓特征 .研究不同的等效粒径表征算法,并 采 用 等 效 椭 圆 Fe r e t短 径 作 为 等 效 粒径 .对花岗岩和石灰石两种材质的机制砂进行重复性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去除粉尘对降低测量误差有重要 作用;系统测量的各粒度区间体积比与筛分法最大 误 差 为 3. 26% ,最 大 重 复 性 误 差 为 1. 80% ;细 度 模 数 与 筛 分法最大误差为 0. 08,最大重复性误差为 0. 04;花岗岩粒测量结果比石灰石更接近筛分法 . 关键词: 机制砂;数字图像处理;等效粒径;粒度级配;筛分法 中图分类号: U414;TP391. 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9) 05 0567 07 ? ? ? 犇犻 犻 狋 犪 犾犐犿犪犵 犲犘狉 狅 犮 犲 狊 狊 犻 狀犵犅犪 狊 犲 犱犘犪 狉 狋 犻 犮 犾 犲犛 犻 狕 犲犌狉 犪犱 犻 狀犵 犵 犲犛犪狀犱 犕犲 犪 狊 狌 狉 犲犿犲狀 狋犕犲 狋 犺狅犱犳 狅 狉犕犪 犮犺 犻 狀犲 ?犕犪犱 CAIYuanyuan1,FANG Hua i i ng1,YU Wen1, y HUANG Wen i ng2,LIN We i duan2,YANGJ i anhong1 j ( 1.KeyLabo r a t o r fPr o c e s sMon i t o r i ngandSys t em Op t imi z a t i onf o rMe chan i c a land yo El e c t r i c a lEqu i tFu i anPr ov i nc eUn i ve r s i t i aoUn i ve r s i t amen361021,Ch i na; pmen j y,Huaq y,Xi 2.Fu i anSou t h Hi ch i ne r imi t edCompany,Quanzhou362021,Ch i na) j ghway Ma yL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Aimi nga tt hep r ob l emso f me shr up t u r eand pa r t i c l edamagei nv i b r a t i ngs c r e en i ng me t hod,a me a su r emen tsy s t emf o rma ch i ne andg r ad i ngwa sde ve l oped.Thec on t ou rf e a t u r e so fpa r t i c l e swe r eex  ?mades t r a c t edba s edont hed i i t a limagep r o c e s s i ng me t hod.Di f f e r en te i va l en tpa r t i c l es i z ech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na l  g qu go r i t hmswe r es t ud i ed.Thee i va l en te l l i t i c a lFe r e tsho r td i ame t e rwa sus eda st hee i va l en tpa r t i c l es i z e.The qu p qu r epe t i t i veexpe r imen t sont hema ch i ne ando fg r an i t eandl ime s t oneshowt ha tt her emova lo fdus tp l ay s ?mades animpo r t an tr o l ei nr educ i ngt heme a su r emen te r r o r.Themax imumd i f f e r enc eo ft hepa r t i c l es i z ei n t e r va land he max imum r epe a t ab i l i t r r o ri s1. 80%.The t hes c r e en i ng me t hod me a su r edbyt hesy s t emi s3. 26% ,t ye max imumb i a so ff i nene s smodu l usf r oms i e v i ng me t hodi s0. 08,andt hemax imumr epe a t ab i l i t r r o ri s0. 04. ye Theg r an i t eg r a i ns i z eme a su r edbyt hep r opo s ed me t hodi sc l o s e rt ot hes c r e en i ng me t hodt hant ha to fl ime  s t one. 犓犲 狉 犱 狊: ma ch i ne and;d i i t a limagep r o c e s s i ng;e i va l en tpa r t i c l es i z e;pa r t i c l es i z eg r ad i ng;s i e  ?mades g qu 狔狑狅 v i ng me t hod 收稿日期: 2019 03 05 ? ? 通信作者: 房怀英( 1978 E i l: happen@hqu. edu. cn. ?),女,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高端机制砂装备的研究 . ?ma 基金项目: 福建省引导性项目( 2018H0021);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2017J 01108);福 建 省 泉 州 市 科 技 计 划 项目( 2018C100R);华侨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育计划资助项目( 17014080001)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568 2019 年 巨大的市场需求使得国内天然砂资源逐年减少,为保护 有限 的资 源,采 用 机 制 砂 代 替 天 然 砂 .为 了 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1],需要对机制砂的生产质量进 行监测 .传 统 检 测 集 料 粒 度 的 方 法 是 振 动 筛 分 法, 属于接触式测量,筛分过程中,砂石产生碰撞易损坏其原有的粒度,且粒度较小的颗粒易造成筛网堵塞, 筛分精度会受粒形影响,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 .图像分析 法 采用的 是非 接 触 式 测 量,能 准 确 地 测 量 机 制 [] 砂的粒度,避免砂石原有尺寸被破 坏 . Chen 等 2 提 出 一 种 在 线 视 觉 测 量 的 方 法,主 要 测 量 粒 径 为 1~3 [] mm 的颗粒 . Yang 等 3 提出一种在线检测机 制 砂 颗 粒 粒 径 粒 形 的 装 置,能 实 时 无 接 触 地 对 粗 骨 料 颗 粒 [] 进行监测 . Hamz e l oo 等 4 发现以机制砂颗粒的最大内切圆直径作为粒径,测得结果与筛分法误差较小 . 对纳米级颗粒,主要采用激光 测 量 其 粒 度 [5?6].对 机 制 砂 颗 粒,多 以 等 效 椭 圆 短 径 作 为 其 粒 度 的 表 征 方 [ ] [ ] 法 [7?9]. Zheng 等 10 介 绍 一 种 立 体 摄 影 的 粒 度 表 征 方 法,能 测 量 颗 粒 厚 度 . Bap t i s t a 等 11 提 出 一 种 新 算 [ ] 法,评估沙质海岸中沉积物尺寸 . Baghe r i等 12 引入不规则颗粒尺寸和形 状的新 策略,分析 体积、表面积 [ ] 和各种形状的描述符 [13].陈红等 [14]利用红 绿 蓝( RGB)图 像,提 高 灰 度 等 级 和 边 缘 灰 度 梯 度 .吴 金 辉 15 设计一种通过电容传感器测量机制砂含水率(质量分数)的方法,根据物 料 电 容 的 变 化,测 得 含 水 率 .陈 琦 [16]发 现 在机制 砂混 凝 土中,加 入一定 比例 的 石粉能 明显提 高混凝土的 坍落度,改善混凝 土的粘 聚性 和保水性 .然而,上述方法基本上都只研究一个参数,没有用整套的测量系统测量完整的级配料 .本文开 发一种机制砂测量系统,能够同时测量机制砂不同特性参数 . 1 检测系统与表征方法 1. 1 测量平台 机制砂测量系统的硬件主要包括含水率检测模块、粒度 粒形 检 测 模 块、除 粉 模 块 和 回 收 模 块 .含 水 率检测模块包括计量翻转装置和烘干装置,烘干后的机制砂由翻转装置翻转进入粒度粒形检测模块;粒 度粒形检测模块包括振动给料器、分散管和暗箱,振动给 料 器将机 制砂 连 续 传 送 到 分 散 管,使 颗 粒 达 到 均匀分散的效果,通过分散管的颗粒进入暗箱中进 行图像 采集,暗 箱包 括 发 光 二 极 管( LED)背 光 源、镜 头和工业相机;回收模块回收检测完的机制砂 .检测系统的整体结构,如图 1 所示 . 图 1 检测系统装置图 F i 1 Di ag r amo fme a su r emen tsy s t emde v i c e g. 1. 2 机制砂级配表征 依据国家标准筛分法中颗粒级配的定义,颗粒的分级是通过每个筛网中残余的质量进行分级 .机制 砂在各个粒度区间[ 犪犻, 犪犻+1](单位: mm)的分计筛余率( 犃)的计算式为 犃= 犞m 犞m 犿 ×100% = ρ ×100% = ×100%. 犿t 犞M ρ犞 M ( 1) 式( 1)中: 犿 为各号筛上的筛余质量; 犿t 为待测机制砂的总质量; 犞m 为各号 筛上砂的 体积; 犞M ρ 为密度; 为总体积 . 图像分析法测量颗粒级配时,由于无法直接得出颗粒质 量,对 于 同 一 物 质 而 言,可 用 颗 粒 的 等 效 体 积间接表征颗粒质量 . 1. 2. 1 等效粒径表征 在评价一个标准形状物体如标 准圆、标 准小球 的 大 小 时,只 需 直 径 这 一 特 征 参 数,但对于一些不规则的颗粒,单一的参数无法真实地表征其粒径 .对于机制砂颗粒等效粒径的表征,选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5期 蔡园园,等:采用数字图像处理的机制砂粒度级配检测方法 569 取了 3 种不同的费雷特( Fe r e t)直径算法进行研究,如图 2 所示 . ( a)等效椭圆 Fe r e t直径 ( b)过质心最短 Fe r e t直径 ( c)Fe r e t短径 图 2 3 种不同的 Fe r e t径算法 F i 2 Thr e ed i f f e r en ta l r i t hmso fFe r e td i ame t e r g. go 将颗粒等效为椭圆,如图 2( a)所示 .图 2( a)中:椭 圆 的 长 轴 犪 为 颗 粒 的 最 大 Fe r e t直 径;短 轴 犫 为 椭圆 Fe r e t短径 .等效椭圆 Fe r e t短径( 犇)是与有相同面积的、长轴与最大 Fe r e t径相等的椭圆所对应的 短轴,其计算式为 4犛 ( . 2) π×犪 式( 2)中: 犛 为颗粒投影面积; 犪 为颗粒最大 Fe r e t直径 . 过质心的最短 Fe r e t径算法,如图 2( b)所 示 .通 过 颗 粒 的 中 心 ( 狓0 , 狔0 ),任 何 方 向 上 的 直 径 都 称 为 Fe r e t直径 .选颗粒中垂直于狓 轴的 Fe r e t直径为起点,每相隔5 °计算一次颗粒 Fe r e t直径 .选取的 Fe r e t 犇= 直径与颗粒相交于( 狓1 , 狓2 , r e t 狔1)和( 狔2)两点,若这 两 点 间 的 距 离 最 短,则 这 段 距 离 被 称 为 过 质 心 的 Fe 短径( 犡Feret),其计算式为 2 2 ( 犡Feret = 槡( 狓1 -狓2) 3) +( 狔1 -狔2) . Fe r e t短径算法,如图 2( c)所 示 . Fe r e t短 径 又 称 为 卡 尺 距 离,它 是 一 种 物 体 沿 某 一 方 向 测 量 的 尺 寸 .一般该度量方法被定义为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这两 个平 行面需 要 卡 住 物 体,并 垂 直 于 指 定 的 方 向 .在 0 °~180 °间选取与颗粒相切的平行线,求出平行线之间最小的距离,则为 Fe r e t短径 . 1. 2. 2 投影面积 计算颗粒的投影面积需要提取颗粒 轮廓,如 图 3 所 示 .由 于 颗 粒 轮 廓 是 由 轮 廓 上 每 一个像素点中心连接而成,而实际采集到的像素点有长度和宽度,颗粒轮廓内的面积比颗粒的实际投影 面积要小 .颗粒轮廓内的面积,如图 4 所示 .颗粒总面积,如图 5 所示 .为 了 能 够 真 实 反 映 颗 粒 的 投 影 面 积大小,在二值图中,以直接计算颗粒所占像素点的个数作为颗粒的投影面积 . 图 3 颗粒轮廓 图 4 颗粒轮廓面积 图 5 颗粒总面积 F i 3 Pa r t i c l ec on t ou rmap g. F i 4 Ar e ao fpa r t i c l ec on t ou r g. F i 5 To t a la r e ao fpa r t i c l e g. 1. 2. 3 机制砂形态质量表征方法 根据国家标准 [ 1] ,机 制砂的 粒 径 等 级 是 由 方 孔 筛 的 尺 寸 决 定 的 .筛 分后,某号筛网上余留的颗粒质量与总质量的比值称为分计筛余率;某号筛的分计筛余率与大于该号筛 的各筛分计筛余率的总和,称为累计筛余率 .机制砂的细度模数( 犕x)计算式为 犕x = ( 犃2 +犃3 +犃4 +犃5 +犃6)-5犃1 . 100-犃1 ( 4) 式( 4)中: 犃1 , 犃2 , 犃3 , 犃4 , 犃5 , 犃6 分别为 4. 75, 2. 36, 1. 18, 0. 60, 0. 30, 0. 15 筛网的累计筛余率 . 由于测量的机制砂需要测定含水率和含粉量(质量 分数),所以 在整 个 测 量 装 置 中 添 加 了 两 个 计 量 翻转装置,分别用来计量机制砂不同状态下的质量 .将待 测 的机制 砂倒 入 检 测 装 置 中,由 计 量 翻 转 装 置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570 2019 年 1(图 1)称出其质量为 犿1 ,在加热系统中加热 10 mi n,待 水 分 完 全 蒸 发 后,由 计 量 翻 转 装 置 1 再 次 称 出 其质量为 犿2 ,通过两次称出的质量差值,可以得到含水率 .含水率( 犣)的计算式为 犿1 - 犿2 ×100%. 犿1 式( 5)中: 犿1 为烘干前质量, 犿2 为烘干后的质量, g; g. ( 5) 犣= 烘干后的机制砂进入粒度粒形检测模块进行检测,在该模块中设有除粉装置,检测完后的机制砂进 入回收模块中的计量翻转装置 2,通过该装置称出其质量为 犿3 .根 据除粉前、后的 质量差值 可以得 到机 制砂的含粉量,含粉量( 犠 )的计算式为 犠 = 犿2 - 犿3 ×100%. 犿2 ( 6) 式( 6)中: 犿3 为除粉后的质量, g. 2 实验结果及分析 对于设计的机制砂粒度级配、含水率、含粉量检测系统,首先,将 3 种不同等效粒径方法与筛分法进 行对比,选取最接近筛分法的等效粒径方法;其次,研究 机制 砂粉量 去 除 对 测 量 结 果 的 影 响;最 后,对 不 同材质的机制砂进行重复性实验,验证检测系统的准确度 . 2. 1 不同粒度表征参数 实验所需的机制砂来自于福建省泉州市花岗岩,依据 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 料试验 规程》[17] 进行筛分,将筛分得到的单级料依据文献[ 1]中 国 家 二 区 曲 线 的 标 准,分 别 配 制 犕x 为 2. 8 和 2. 6的级 配料,并通过实验,选择最佳粒径表征参数 . 提出 3 种不同的表征等效粒径的方法,并分别对其进 行 实验 验 证,将 结 果 与 国 标 筛 分 法 进 行 对 比 . 不同 犕x 的机制砂粒径( 犾) ?通过率( η)曲线,如图 6 所示 . ( a)犕x =2. 6 ( b)犕x =2. 8 图 6 不同 犕x 的机制砂粒径?通过率曲线 s sr a t ecu r ve sf o rd i f f e r en t犕x F i 6 Ma ch i ne andpa r t i c l es i z e ?mades ?pa g. 由图 6 可知: Fe r e t短径算法曲线均在筛分法 曲 线 的 上 方,当 机 制 砂 粒 径 为 2. 36~4. 75 mm 时,该 曲线的斜率小于筛分法曲线的斜率,表 明 Fe r e t短 径 算 法 的 颗 粒 含 量 (体 积 分 数)小 于 筛 分 法; Fe r e t短 径与卡住颗粒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有 关,且 受 颗 粒 形 状 影 响,因 此,细 长 形 大 颗 粒 粒 径 偏 小; 犕x 越 小, 粒径为 2. 36~4. 75mm 的颗粒含量越少 .因此,粒 径 区 间 为 2. 36~4. 75 mm 的 颗 粒 粒 径 测 量 值 偏 小, 被计算到粒径区间为 1. 18~2. 36mm 中 .由于 犕x 越 小,影响 越 大,因 此,相 较 于 犕x 为 2. 8 的 机 制 砂, 犕x 为 2. 6 的机制砂在粒径为 2. 36~4. 75mm 时的体积分数明显偏小,而在粒径为 1. 18~2. 36 mm 时 的体积分数明显偏大 . 过质心最短 Fe r e t径算法在表征颗 粒 粒 径 时,小 颗 粒 占 像 素 点 较 少,造 成 计 算 结 果 不 准 确,使 粒 径 为 0. 15~0. 30mm 的颗粒含量小于筛分法;大颗 粒 棱 角 较 明 显 .在 选 择 质 心 时,受 颗 粒 形 状 影 响,粒 径 为 2. 36~4. 75mm 的颗粒含量小于筛分法,而粒径区间为 0. 60~1. 18 mm 和 1. 18~2. 36 mm 的颗粒 棱角并不明显,颗粒形状对结果影响较小 .由于粒径区间为 0. 15~0. 30mm 和 2. 36~4. 75 mm 的颗粒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5期 蔡园园,等:采用数字图像处理的机制砂粒度级配检测方法 571 含量变少,导致粒径为 0. 60~1. 18mm 的颗粒含量变多(图 6( a)),粒径为 1. 18~2. 36mm 的颗粒含量 变多(图 6( b)). 等效椭圆 Fe r e t径算法是将颗粒等效成一个椭圆,将等效的椭圆短轴作 为等效粒 径 .该 方法 减小了 颗粒形状对 粒 径 计算的影响,且计算 结果最 接 近国家 标准 筛分法,所 以,选用等 效椭圆 Fe r e t径作 为 等 效粒径的表征参数 . 2. 2 含粉量 在测量系统中加入除粉装置去除粉尘,通过实验检验除粉模块去除粉尘的效果,并验证去除粉尘对 降低测量误差的重要性 .实验的机制砂来自 于 福 建 省 泉 州 市 的 花 岗 岩,配 制 犕x 为 2. 8 的 级 配 料,在 配 制的过程中,人为加入粉尘颗粒( 犾<0. 15mm).一组在检测过程中打开除粉 装置;另外一组 则关闭 除粉 装置 .检测得 到 当 除 粉 装 置 打 开 或 关 闭 时,不 同 粒 径 区 间 所 得 颗 粒 的 筛 余 结 果,如 表 1 所 示 .表 1 中: Δ开 、 Δ关 分别为筛分法所测结果与打开或关闭除粉装置时所测结果的误差 . 表 1 除粉装置打开或关闭时的筛余结果 Tab. 1 Sc r e en i ngr e su l t swi t handwi t hou tt hepowde rr emova lde v i c e 犾/mm 项目 % 犠 2. 36~4. 75 1. 18~2. 36 0. 60~1. 18 0. 30~0. 60 0. 15~0. 30 筛分法 12. 00 26. 00 23. 00 17. 80 11. 20 10. 00 除粉装置开 10. 54 28. 72 23. 71 17. 99 8. 39 10. 65 除粉装置关 9. 97 27. 13 24. 55 20. 60 14. 60 1. 00 Δ开 -1. 46 2. 72 0. 71 0. 19 -2. 90 0. 65 Δ -2. 03 1. 13 1. 55 2. 80 3. 40 -9. 00 关 由表 1 可知:除粉装置关闭时,仍能检测到 1% 的含粉量,这是由 于粉尘 分散不均 匀,且 易吸 附在其 他颗粒上,使相机采集到的真实粉尘颗粒偏少,导致识别出的粉尘( 犾<0. 15 mm)颗粒 明显 变少;除粉装 置打开时,检测到机制砂的含粉量与实际含粉量误差为 0. 65%.因此,打开除 粉装 置不仅达 到了去 除粉 尘的目的,还使检测到的机制砂含粉量误差相对较小 . 在检测颗粒含量时,除粉装置是否打开对粒 径 为 0. 15~0. 30 mm 颗 粒 的 影 响 最 大 .对 粒 径 区 间 为 0. 15~0. 30mm 的颗粒,在除粉装置打开时,图像法的检测结 果与筛 分法所 测结果 的误 差为 -2. 90% ; 在除粉装置 关 闭 时,误差为 3. 40%.由 此可 知,关 闭除粉 装置 会使该粒径范 围的含量 急剧增 加,这 是 因 为粉尘在没有去除时易汇聚成团,使得图像分析 法 测 量 时,将 成 团 的 粉 尘 误 识 别 为 0. 15~0. 30 mm 的 颗粒,从而导致该范围内的颗粒含量增多 .因此,关闭除粉装置会使图像分析法测量的误差偏大,含粉量 越增加,影响越明显;检测系统中加入除粉装置能够降低图像分析法测量的误差,且能有效去除粉尘 . 2. 3 不同材料的机制砂级配料 分别选用两种不同材料的机制砂进行实验,验证检测系统的精度和重复性 .选择的机制砂来源于福 建省泉州市花岗岩和山东省济南市石灰石 .将机制砂配制成 犕x 为 2. 8,每种砂样各 3 份,进行 3 次重复 性 实验,实验结果如表2 所示 .表 2 中: Δmax为3 次实验结果与筛分法的最大误差; Δ重 复 性 为3 次重复性实 验的误差 . 由表 2 可得以下 5 点结论 . 15~0. 30mm 花岗岩的颗粒含量小于筛分法,而石灰石的 颗粒含量 大于筛 分法 .这是 1)粒径为 0. 因为花岗岩主要成分是石英,具有一定的透光性,粒径较 小 的颗粒 在测 量 过 程 中,被 光 源 发 出 的 光 直 接 穿透而没有反射至相机,所以没有采集到该颗粒的图像;而石灰石的透光性较差,颗粒轮廓呈现较明显 . 2)粒径大 于 0. 30 mm 的石 灰石各 粒度区 间测量 值基本 都小于筛分法 .因为 石灰石 颗粒形状 不 规 则,且较细长,导 致等效椭 圆长轴偏 长 .由式( 2)可知:等效椭 圆 Fe r e t短 径会偏小 .颗粒粒径 越小,颗 粒 形状越不明显,影响越小 . 3)粒径为 0. 60~1. 18mm 和 1. 18~2. 36mm 的花岗岩 的颗 粒含量大 于筛分 法,其余 均小 于筛分 法;粒径为 0. 15~0. 30mm 的石灰石的颗粒含量大于筛分法,其 余基本 都小于筛 分法 .花岗 岩的 犕x 更 接近筛分法,其最大误差为 0. 03,石灰石的最大误差为 0. 08.根据式( 1),粒度区间的筛余率越大,对 犕x 影响越大 .由于花岗岩大颗粒占比偏多,而石灰石小颗粒占比偏多,故花岗 岩的 犕x 都大于 石灰石 .由于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572 2019 年 粒径大于 0. 30mm 的石灰石的颗粒含量基本偏小,使其 犕x 明显小于筛分法 . 表 2 不同材料的筛余实验结果 Tab. 2 Sc r e en i ngexpe r imen t a lr e su l t so fd i f f e r en tma t e r i a l s 犾/mm 项目 筛分法 实验 1 花 岗 岩 石 灰 石 % 犠 犕狓 11. 20 10. 00 2. 80 2. 36~4. 75 1. 18~2. 36 0. 60~1. 18 0. 30~0. 60 0. 15~0. 30 12. 00 26. 00 23. 00 17. 80 8. 74 29. 20 24. 91 17. 67 8. 06 11. 44 2. 79 实验 2 9. 37 28. 97 24. 70 17. 64 8. 13 11. 19 2. 80 实验 3 10. 54 28. 72 23. 71 17. 99 8. 39 10. 65 2. 83 Δmax -3. 26 3. 20 1. 91 0. 19 -3. 14 1. 44 0. 03 Δ重 复 性 实验 1 1. 80 0. 48 1. 20 0. 35 0. 33 0. 79 0. 04 11. 16 25. 20 21. 74 17. 78 13. 94 10. 18 2. 72 实验 2 11. 35 25. 02 21. 36 17. 54 14. 65 10. 08 2. 72 实验 3 12. 42 24. 64 21. 16 17. 20 14. 41 10. 17 2. 73 Δmax -0. 84 -1. 36 -1. 84 -0. 60 3. 45 0. 18 -0. 08 Δ重 复 性 1. 26 0. 56 0. 58 0. 58 0. 71 0. 10 0. 01 4)花岗岩和石灰石的最大重复性误差出现在粒径区间 2. 36~4. 75mm,分别为 1. 80% 和 1. 26%. 因为相机采集到的颗粒信息会受颗粒下落姿态的影 响,不同 下落姿 态提取 的 轮 廓 面 积 和 等 效 粒 径 都 不 同 .该区间内的颗粒较大,且自由落体下落,各面姿态差异大,故该粒径区间的重复性误差较大 . 5)花岗岩的测量值更接近筛分法,石灰石的整体值小于筛分法 .与筛分法相比,花岗岩 在粒 径区间 为 2. 36~4. 75mm 测量值的误差最大,为 3. 26% ;重复性误差 为 1. 80% ; 犕x 误差最 大,为 0. 03.同样, 石灰石在粒径为 0. 15~0. 30mm 测量值误差最大,为 3. 45% ;在粒径为 1. 18~2. 36mm 的重复性误差 为 1. 26% ; 犕x 误差最大,为 0. 08. 3 结论 针对振动筛分法存在筛网破裂和损坏颗粒原有尺寸的不足,设计一种机制砂检测系统,并对其进行 试验,得到以下 3 点结论 . 1)不同粒度表征算法对比实验表明:采用等效椭圆 Fe r e t径作为机制砂颗粒的等效粒径,测量结果 更加接近国家标准筛分法 . 2)含水率检测和除粉装置使待测的机制砂能够保持干燥的状态,更有利于分 散管对机 制砂进 行分 散,颗粒不会粘连而影响测量结果,同时,也排除了机制砂中粉尘对测量的干扰 . 3)实验研究了机制砂粒 度 测 量 的 精 度 和 重 复 性,花 岗 岩 材 料 测 得 的 细 度 模 数 犕x 普 遍 大 于 石 灰 石 .对于单粒度区间,与筛分法相比,其最大误差为 3. 26% ,最大 重复 性 误 差 为 1. 80% ; 犕x 的 最 大 误 差 为 0. 08,重复性误差为 0. 04.由于颗粒形状的影响,花岗 岩 粒形 较 圆 润,石 灰 石 棱 角 较 明 显,所 以,测 得 的花岗岩实验结果更接近于筛分法 . 该检测系统具有检测速度快、采用非接触测量、不会破 坏颗 粒 的 原 有 形 状 等 优 点,能 够 用 于 制 砂 设 备检测机制砂的质量,并在实际工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 参考文献: [ 1] 陈家珑,周文娟,牛威,等 .《建设用砂》( GB/T14684-2011)修订解析[ J].建 筑 技 术, 2012, 43( 7): 591 594. DOI: 10. ? i s sn. 1000 4726. 2012. 07. 004. 3969/ ? j. [ 2] CHEN Lumi n, CHEN Zhen, FENG Ansheng. Imageana l s i sa l r i t hmandve r i f i c a t i onf o ron l i nemo l e cu l a rs i e ve ? y go s i z eandshapei nspe c t i on[ J]. Advanc edPowde rTe chno l ogy, 2014, 25( 2): 508?513. DOI: 10. 1016/ ap t. 2013. 08. j. 004. [ 3] YANGJ i anhong, CHENS i i a. Anon l i nede t e c t i onsy s t emf o ragg r ega t es i z e sandshape sba s edond i i t a limagep r o  j g J].Mi ne r a l ogyandPe t r o l ogy, 2017, 111( 1): 1 10. DOI: 10. 1007/s 00710 016 0458 c e s s i ng[ ? ? ? ? y. [ 4] HAMZELOO E,MASS INAEIM,MEHRSHAD N. Es t ima t i ono fpa r t i c l es i z ed i s t r i bu t i ononani ndus t r i a lc onveyo r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5期 蔡园园,等:采用数字图像处理的机制砂粒度级配检测方法 573 be l tus i ngimageana l s i sandneu r a lne two r ks[ J]. Powde rTe chno l ogy, 2014, 261: 185 190. DOI: 10. 1016/ e c. ? y j. powt 2014. 04. 038. [ 5] 秦海青,雷晓旭,刘文平,等 .纳米硅粉 颗 粒 粒 径 的 测 试 方 法 研 究 [ J].超 硬 材 料 工 程, 2017, 29( 1): 23?26. DOI: 10. 3969/ 1433. 2017. 01. 012. i s sn. 1673 ? j. [ 6] 张春华,郭亨群,宋志华,等 .纳米碳化钨粉体 的 粒 度 表 征 [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0, 31( 4): 388 ?391. 10. 11830/ i s sn. 1000 5013. 2010. 04. 0388. DOI: ? [ 7] KUMARA G, HAYANO K, OGIWARA K. Imageana l s i st e chn i sone va l ua t i ono fpa r t i c l es i z ed i s t r i bu t i ono f y que r ave l[ J]. I n t e r na t i ona lJ ou r na lo fGe oma t eGe o t e chn i t r uc t i on Ma t e r i a l sandEnv i r onmen t, 2012, 3( 1): 290 ? g queCons 297. DOI: 10. 21660/2012. 5. 1261. [ 8] KUMARAJJ, HAYANO K, KIKUCHIY. Eva l ua t i ono fa r e a andvo l ume s edg r ada t i onso fs and c r usheds t one ? ?ba ? J]. KSCEJ ou r na lo fC i v i lEng i ne e r i ng, 2017,21( 3): 774?781. DOI:10. 1007/s 12205?016? mi x t u r eby2Dimage s[ 1765 ?x. [ 9] SULAIMAN M S, S INNAKAUDANSK, NGSF, 犲 狋犪 犾. App l i c a t i ono fau t oma t edg r a i ns i z i ngt e chn i AGS)f o r que ( bedl oads amp l e sa tRa s i lRi ve r:Ac a s es t udyf o rsupp l imi t edchanne l[ J]. Ca t ena, 2014, 121( 5): 330?343. DOI: yl c a t ena. 2014. 05. 013. 10. 1016/ j. [ 10] ZHENGJunx i ng, HRYCIWR D. So i lpa r t i c l es i z eandshaped i s t r i bu t i onsbys t e r e opho t og r aphyandimageana l s i s y [ J]. Ge o t e chn i c a lTe s t i ngJ ou r na l, 2017, 42( 2): 1 14. DOI: 10. 1520/GTJ 20160165. ? [ 11] BAPTI STA P, CUNHA T R, GAMA C, 犲 狋犪 犾.A newandpr a c t i c a lme t hodt oob t a i ng r a i ns i z eme a su r emen t si n J]. Sed imen t a r o l ogy, 2012, 282( 1): 294?306. s andysho r e sba s edond i i t a limagea c i s i t i onandp r o c e s s i ng[ y Ge g qu DOI: 10. 1016/ s edge o. 2012. 10. 005. j. [ 12] BAGHERIG H, BONADONNAC,MANZELLAI, 犲 狋犪 犾. Ont hech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no fs i z eandshapeo fi r r egu l a rpa r  e c. 2014. 10. 015. t i c l e s[ J]. Powde rTe chno l ogy, 2015, 270: 141 153. DOI: 10. 1016/ ? j. powt [ 13] LIDami ng, LIYangyang,WANGZh i chao, 犲 狋犪 犾. Quan t i t a t i ve,SEM?ba s edshapeana l s i so fs ed imen tpa r t i c l e si n y J]. I n t e r na t i ona lJ ou r na lo fSed imen tRe s e a r ch, 2016, 31( 4): 67 DOI: 10. 1016/ i s r c. 2016. t heYe l l ow Ri ve r[ ?76. j. j 05. 006. [ 14] 陈红,唐立模,陈臖,等 .基 于 RGB 图 像 的 泥 沙 颗 粒 粒 径 测 试 技 术 研 究 [ J].泥 沙 研 究, 2015( 1): 25?29. DOI: 10. 16239/ 155x. 2015. 01. 005. cnk i. 0468 ? j. [ 15] 吴 金 辉 .干 法 制 砂 工 艺 机 制 砂 含 水 量 控 制 技 术 研 究 [ J].铁 道 建 筑 技 术, 2017( 4): 127 DOI: 10. 3969/ i s sn. ?129. j. 4539. 2017. 04. 029. 1009 ? [ 16] 陈 琦 .石 粉 含 量 对 C30 机 制 砂 混 凝 土 性 能 的 影 响 研 究 [ J].福 建 建 设 科 技, 2018, 162( 5): 46 DOI: 10. 3969/ ?48. j. i s sn. 1006 3943. 2018. 05. 011. ? [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5. (责任编辑:陈志贤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崔长彩) 第 40 卷 第5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9 年 9 月 Vo l. 40 No. 5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Sep.2019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904029 ? 考虑车辆稳定性的模型预测 路径跟踪方法 李军1,2,唐爽1,2,周伟1,2 ( 1.重庆交通大学 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重庆 400074; 2.重庆交通大学 轨道交通车辆系统集成与控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74) 摘要: 针对目前车辆路径跟踪控制大多集中于跟踪的精确性,却忽略车辆行驶稳定性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 车辆稳定性的模型预测路径跟踪方法 .首先,以简化后的车辆动力学模型为基础,推导线性时变路径跟踪预测 模型,增添表征车辆稳定性的质心侧偏角等约束条件;然 后,对 二 次 规 划 进 行 求 解,添 加 向 量 松 弛 因 子 解 决 计 算中出现的无解问题;最后,通过 Ca r s im 和 Ma t l ab/S imu l i nk 联合 仿 真 对 文 中 方 法 进 行 验 证 .仿 真 结 果 表 明: 基于文中所提方法设计的控制器能够在不同车速、不同附着系数下,保证跟踪参考路径较为精确的同时,还可 以保证车辆的稳定性 . 关键词: 预测控制;路径跟踪;智能车辆;车辆稳定性;自动转向 中图分类号: U467. 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9) 05 0574 06 ? ? ? 犕狅犱 犲 犾犘狉 犲 犱 犻 犮 狋 犻 狅狀犘犪 狋 犺犜狉 犪 犮犽 犻 狀犵 犕犲 狋 犺狅犱 犆狅狀 狊 犻 犱 犲 狉 犻 狀犵犞犲犺 犻 犮 犾 犲犛 狋 犪犫 犻 犾 犻 狋 狔 , , , LIJun1 2,TANGShuang1 2,ZHOU We i1 2 ( 1.Co l l egeo fMe chan i c a landVeh i c l eEng i ne e r i ng,Chongq i ngJ i ao t ongUn i ve r s i t i ng400074,Ch i na; y,Chongq 2.Chongq i ngKeyLabo r a t o r fRa i lVeh i c l eSys t emI n t eg r a t i onandCon t r o l, yo Chongq i ngJ i ao t ongUn i ve r s i t i ng400074,Ch i na) y,Chongq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Atp r e s en t,t hema o r i t fveh i c l epa t ht r a ck i ngc on t r o lme t hodsf o cusont het r a ck i nga c cu r a cy j yo bu ti r et heimpo r t anc eo fs t ab i l i t fmov i ngveh i c l e.Anop t imi z edmode lp r ed i c t i onpa t ht r a ck i ng me t hod gno yo t ha tc ons i de r st heveh i c l es t ab i l i t sp r opo s ed.F i r s t l s edont hes imp l i f i edveh i c l edynami c smode l,a y wa y,ba l i ne a rt ime va r i ngpa t ht r a ck i ngp r ed i c t i onmode lwa sde r i vedandc ons t r a i n t ssucha st hes i de s l i l eo ft he ? y pang veh i c l ewh i chcha r a c t e r i z i ngt heveh i c l es t ab i l i t r eadded.Thent hequad r a t i ce t i onwe r es o l ved,t heve c  ywe qua t o rr e l axa t i onf a c t o rwe r eaddedt os o l vet henos o l u t i onp r ob l em.F i na l l heme t hodwa sve r i f i edbyt hec o ? y,t s imu l a t i ono fCa r s imand Ma t l ab/S imu l i nk.Thes imu l a t i onr e su l t sshowt ha tt hec on t r o l l e rde s i s edon gnedba t hep r opo s edme t hodc anmo r ea c cu r a t e l r a ckt her e f e r enc epa t handensu r et hes t ab i l i t ft heveh i c l ea td i f  yt yo f e r en tspe edandd i f f e r en tadhe s i onc oe f f i c i en t s. r ed i c t i vec on t r o l;pa t ht r a ck i ng;i 犓犲 狉 犱 狊: p n t e l l i tveh i c l e;veh i c l es t ab i l i t t oma t i cs t e e r i ng gen y;au 狔狑狅 收稿日期: 2019 04 17 ? ? 通信作者: 李军( 1964 E?ma i l: ?),男,教授,博 士,主 要 从 事 发 动 机 排 放 与 控 制、新 能 源 汽 车 和 智 能 车 辆 控 制 的 研 究 . c l e e un@163. c om. q j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1305472);重 庆 市 轨 道 交 通 车 辆 系 统 集 成 与 控 制 重 庆 市 重 点 实 验 室 项 目 ( CSTC2015YFPT?ZDSYS30001) 第5期 李军,等:考虑车辆稳定性的模型预测路径跟踪方法 575 路径跟踪是实现自动驾驶的一项关键技术,它通过控制器控制车辆沿着预定的路径行驶,使跟踪达 到相应的精确度 [1?2].目前,国内外关于路径跟踪的研究可 分为无 车辆 模型和有 车辆模 型 [3?13]两种 .谭宝 成等 [3]提出将改进增量式 PID 控制算法 运 用 到 路 径 跟 踪 上,使 车 辆 可 以 较 精 准 地 在 参 考 路 径 上 行 驶 . 周东癉等 [4]在二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采 用线性二 次型 最优状态 控制( LQR)对车 辆 实 行 路 径跟踪控制 .尹晓丽等 [5]就复杂路况下的车辆路径跟 踪问题,搭 建 有 横 向 干 扰 车 辆 运 动 学 模 型,设 计 切 换控制算法以实现对车辆路径跟踪控制 .赵治国等 [6]基于道路模型,建立粒子群多目标优化算法的路径 跟踪控制器,提高了车辆路径跟踪的精度 .侯忠生等 [7]根据 坐 标 补 偿 的 无 模 型 自 适 应 控 制 方 法,使 小 车 能够精确地跟踪路径,但该方法只能运用在较低速泊车 .段建民等 [8]采用一种 Pu r ePur su i t车辆 的路径 跟踪控制系统,提升了路径跟踪的精确性,但在较高速度下进行路径跟踪时,其鲁棒性差 .模型预测控制 算法也逐渐应用于智能车辆控制领域 [9?15].车辆系统 具有 复 杂 的 非 线 性,且 行 驶 时 存 在 外 界 干 扰 [16],在 湿滑弯道转向时,不仅要保证车辆路径跟踪的精度,还需保证车辆行驶的稳定性,然而,现有研究大多只 关注路径跟踪的精度 .因此,对路径跟踪的精度和车辆的 稳 定性两 方面 进 行 综 合 研 究 显 得 尤 为 重 要 .本 文在现有模型预测控制算法的基础上,引入车辆横向动力学约束和向量松弛因子,以实现智能车辆对期 望路径更高的跟踪精度,同时保证车辆的稳定性 . 1 车辆动力学模型 由于车辆模型的高复杂度会增加计算时间,为了让车辆能精确跟踪目标路径又不失稳,在建立模型 前,作以下 3 点假设以简化模型,提高计算效率 . 1)不考虑车辆 狕 轴向的运动,且行 驶路面是 平坦 的; 2) 前、后轴的轮胎各取一个(左、右轮相同)化为单 轨 模 型,且 认 为 轮 胎 侧 偏 角 处 于 线 性 区; 3)不 考 虑 悬 架 运动、空气动力学因素 . 在以上假设的基础上,建立包含 横摆、侧 向、纵 向 运 动在内的三自由度车辆模型,如图 1 所 示 .图 1 中: 犉c,f, 犉c,r为前、后轮 侧 向 力; 犉l,f, 犉l,r 为 前、后 轮 纵 向 力; 犉狓,f, 犉狓,r为前、后 轮 在 狓 轴 所 受 力; 犉狔,f, 犉狔,r 为 前、后 轮 在 狔  为 横 摆 角 速 度; 轴所受力; 犪, 犫分别为 δf 为前 轮 转 角; φ 前、后 轴 到 质 心 的 距 离; 狓,   分 别 为 车 辆 纵 向、侧 向 速 狔 度 .该模型可表示为 )= 2犉l,fcosδf -2犉c,fs 犿( 狓̈ -狔  i nδf +2犉l,r, φ 烌 图 1 三自由度车辆模型  犿( 狓̈ + 狓φ)= 2犉l,fs i nδf +2犉c,fcosδf +2犉c,r, 1) 烍( F i 1 Thr e e deg r e e f r e edomveh i c l emode l ? ? g. 犐狕¨ 犉l,fs i nδf +犉c,fco sδf)-2 犫犉c,r. 烎 φ = 2犪( 式( 1)中:̈ 狓,̈ 犉l,f=犆l,f犛f, 犉l,r=犆l,r犛r,其 中, 犆l,f, 犆l,r为前、后 轮的 纵向刚 狔 分别为车辆纵向、侧向加速度; 度, 犛f, 犛r 为前、后轮滑移率; 犐狕 为绕狕 轴的转动惯量;根据简化假设, 犉c,f, 犉c,r可表示为    +犪  狔 φ , 犉c,r = 犆c,r 犫 φ -狔 ( 犉c,f = 犆c,f δf - . 2) 狓  狓  式( 2)中: 犆c,f, 犆c,r分别为前、后轮的侧偏刚度 . ( ) ( ) 为了准确描述车辆的运动状态,将车身坐标系与大地坐标系联系起来,即有  犢 = 狓s i nφ + 犡 = 狓cosφ -狔 s i nφ. 狔cosφ,    式( 犡, 犢 分别为大地坐标系下的纵向、侧向速度 . 3)中: φ 为横摆角; 一般情况而言,车辆的δf 较小,合并式( 1)和式( 3)后,可表示为   +犪 φ δf +犆l,f犛f , 烌  + 2 犆l,f犛f -犆c,f δf -狔 狓̈ = 狔  φ 犿 狓     +犪 狔 -犫 φ -犆c,r φ ,  + 2 犆l,f犛fδf -犆c,f δf -狔  狔̈ =-狔 φ 犿 狓  狓  烍    +犪 犫 狔  犫 φ +2 ¨ = 2犪 犆l,f犛fδf +犆c,f δf -狔 犆c,r - φ , φ 犐狕 狓  犐狕 狓   烎 犢 = 狓s i nφ +狔 cosφ,  犡 = 狓cosφ - i nφ. 狔s ( ( [ [ [ ( ) )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 3) ] ] ( 4)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576 2019 年 2 模型预测控制器 2. 1 线性化模型及预测方程 非线性模型因复杂程度高、计算时间长等缺点,不仅会 使路 径 跟 踪 精 度 下 降,严 重 时 还 会 失 去 跟 踪 能力 .因此,将式( 4)线性化,并写出线性时变状态方程,即  ( 狋) 狋)+犅dyn( 狋) 狌dyn( 狋), η( 狋)= 犆 狋). 5) ξdyn = 犃dyn( ξdyn( ξdyn( T  , 式( 为系统状态量; 5)中: , 狓,  犡) 狌dyn= [ 犃dyn( 狋), 犅dyn( 狋)分别为状态 方程对 δf]为控制量; 狔 ξdyn= ( φ, φ 犢, 狌dyn的雅克比矩阵; 犆= [ 0 0 1 0 1 0]; 狋)= [ 犢, ξdyn, η( φ]为系统输出量 . 将式( 5)离散化为 犽+1)= 犃犽,狋ξ( 犽)+犅犽,狋狌( 犽), ξ( 将式( 6)引入增量模型后,表示为 犽)= 犆 犽). 狔( ξ( ( 6) 犽+1)= 犃犽,狋Δξ( 犽)+犅犽,狋Δ狌( 犽), 狔( 犽)= 犆Δξ( 犽). Δξ( 式( 7)中: 犃犽,狋=犐+犜犃dyn( 狋), 犜 为采样周期, 犐 为单位矩阵; 犅犽,狋=犜犅dyn( 狋). ( 7) 建立预测方程是为了得到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系统输出,预测方程可以 通过当 前时 刻 ξ( 犽)和 控制时 域里的 Δ犝( 犽)来得到未来的输出 .因此,设定方程为 狓( 犽狘狋)= [ 犽狘狋) 狌( 犽-1狘狋)]T . ξ( ( 8) 于是,新的状态方程表示为 珟( 珟( 珟( 狓( 犽+1狘狋)= 犃 犽) 犽狘狋)+犅 犽) 犽狘狋), 狔( 犽狘狋)= 犆 犽) 狓( 犽狘狋). Δ狌( ξ( 犃( 犽) 犅( 犽) 犅( 犽) T 珟( 珟( 珟= [ 式( ; ; 9)中: 犃 犽)= 犅 犽)= 犆 0 0 1 0 1 0 0] . 0 犐 犐 定义 犽 时刻未来输出和犽 时刻系统控制增量为 [ ] ( 9) [ ] 犽+1狘犽), 犽+2狘犽),…, 犽+ 犖p狘犽)]T , 犢( 犽+1狘犽)= [ 狔( 狔( 狔( ( 10) 犽狘犽), 犽+1狘犽),…, 犽+ 犖c狘犽)]T . 犽)= [ Δ狌( Δ狌( Δ狌( Δ犝( ( 11) 式( 10),( 11)中: 犖p 为预测时域; 犖c 为控制时域 . 至此,系统未来预测方程用矩阵形式表示为 犢( 犽+1狘犽)= ψ犽ξ( 犽)+ΘΔ犝( 犽). 熿 珟( 犆犅 犽) 珟( 珟( 犆犃 犽) 犅 犽) 0 珟( 犆犅 犽)   … 0 … 0  犖c-1珟 犖c-2珟 珟( 珟( 式( 犽) 犅( 犽) 犆犃 犽) 犅( 犽) … 12)中: Θ= 犆犃 犖 犖 -1 珟( 珟( 珟( 珟( 犆犃 犽)c犅 犽) 犆犃 犽)c 犅 犽) …   珟( 犆犃 犽) 珟( 珟( 犆犃 犽) 犅 犽) ( 12) 燄 珟( 犽)燄 熿 犆犃 2 珟( 犆犃 犽) ; ψ犽 =  犖p-1珟 犖p-2珟 犖p-犖c-1珟 珟( 珟( 珟( 燀犆犃 燅 犽) 犅( 犽) 犆犃 犽) 犅( 犽) … 犆犃 犽) 犅( 犽)  犖c 珟( 犆犃 犽)  . 犖p 珟( 燀犆犃 燅 犽) 2. 2 动力学约束条件 为了使车辆能够精确且稳定地跟踪参考路径,应考虑车辆动力学的约束 .因此,作以下 3 个约束 . 1)轮胎侧偏角约束:当α≤5 °,侧偏力可用式( 2)表 示,为 了 使 车 辆 有 良 好 的 稳 定 性,根 据 节 1 提 出 的假设,修改约束条件为 -2 °≤α≤2 °. 2)质心侧偏角约束:-10 °≤β≤10 °(良好路面);-2 °≤β≤2 °(冰雪路面). 3)附着条件约束: 犪狔 ≤μ犵,其中, 犪狔 为侧向加速度; 犵 为重力加速度 . μ 为附着系数; 在求解过程可能会出现无可行解的问题,因此,将路面附着条件约束表示为 犪狔,min -ε ≤ 犪狔 ≤ 犪狔,max +ε. ( 13) 2. 3 优化求解 为了得到控制增量从而求解状态方程,首先,要建立相应的目标函数,并对其进行求解,求得控制时 域内的控制增量序列;然后,还要对每个采样周期内的控制增量进行限制 .根据文献[ 10]选取目标函数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5期 李军,等:考虑车辆稳定性的模型预测路径跟踪方法 犖p 577 犖c-1 2 犑( 狋), 狌( 狋-1), 狋))= ∑ ‖Δ狔( 狋+犻狘狋)‖ + ∑ ‖Δ狌( 狋+犻狘狋)‖2 ε. Δ犝( 犚 +ρ ξ( 2 犙 犻=1 ( 14) 犻=1 式( 14)中: 狋+犻| 狋)为实际输出和参考路径的差值, 狋+犻| 狋)=狔( 狋+犻| 狋)-狔r( 狋+犻| 狋); 狋+犻| 狋)为 Δ狔( Δ狔( Δ狌( 控制增量; 犚 为权重矩阵; 犙, ρ 为ε 的权重系数 . 式( 14)可以转换为标准二次型求解,即 mi n犑( 狋), 狌( 狋-1), 狋)), 烌 Δ犝( ξ( s. t.Δ犝min ≤ Δ犝狋 ≤ Δ犝max, 犝min ≤ 犃Δ犝狋 +犝狋 ≤ 犝max,烍 狔h,min ≤ 狔h ≤ 狔h,max, ( 15) 烎 狔s,min -ε≤ 狔s ≤ 狔s,max +ε. 2. 4 反馈校正 系统会在每个周期内对式( 15)进行求解,完成求解任务后,可得到控制增量序列,即 T Δ犝狋 = [ Δ狌狋 , Δ狌狋+1 ,…, Δ狌狋+犖c-1  ] . 提取序列中的首个元素作为系统的控制增量,由此可得控制量为 ( 16) 狌( 狋)= 狌( 狋-1)+Δ狌狋 . 随着时域向前滚动,系统会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实现车辆对参考路径跟踪的目的 . ( 17) 3 仿真分析 3. 1 联合仿真平台的构建 仿真平台由 Ca r s im 软件中的动力学模块和 Ma t l ab 中编成的控制器构成,如图 2 所示 .通过联合仿 真平台,并以双移线作为测试路径进行仿真,双移线曲线,如图 3 所示 .图 3 中: 犡, 犢 分别为 大地 坐标系 下的纵向位移,侧向位移 . 图 2 联合仿真平台 图 3 双移线曲线 F i 2 Co s imu l a t i onp l a t f o rm ? g. F i 3 Doub l esh i f tcu r ve g. 3. 2 仿真方法及结果分析 3. 2. 1 控制算法对路 面 附 着 条 件 的 鲁 棒 性 选用仿真车 速为 72km·h-1 时 进 行 控 制 器 对 不 同 附 着 系 数 ( μ)道 路 (干燥路面、湿滑路面)的鲁棒性研究,结果如图 4 所示 . 由图 4( a)可知:此控制 器 在 干 燥 路 面 可 以 较 高 精 度 地 跟踪参考轨迹,在湿滑 路 面 开 始 阶 段 也 能 较 好 地 进 行 路 径 跟踪,然而,在第一个 弯 道 后 出 现 偏 移,这 是 因 为 车 速 较 高 且道路附着系数低,导致车辆出现了侧滑,但最终 能收敛 到 参考路径,保持不错的路径跟踪能力 .由图 4( b)可 知:在 湿 滑路面条件下,横摆角 在 50 m 处 出 现 一 次 波 动,这 是 因 为 车辆侧向位移变化 较 慢,所 以 横 摆 角 变 小;然 后,在 ±0. 5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 a)行驶轨迹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578 ( b)横摆角 2019 年 ( c)质心侧偏角 图 4 不同附着系数下双移线工况仿真结果 F i 4 S imu l a t i onr e su l t so fdoub l e sh i f tc ond i t i onsunde rd i f f e r en tadhe s i onc oe f f i c i en t s ? g. 的小范围内短时间波动之后,曲线收敛到了 0 °,即 汽 车 保 持 在 参 考 轨 迹 上 行 驶 .由 图 4( c)可 知:在 两 种 路面上,质心侧偏角都在 ±2 °范围内变化,表明在路径跟踪时,车辆稳定性较好 . 综合以上仿真结果可知,控制器能在不同附着系数路面上保证良好的路径跟踪性能,且保持良好的 稳定性 . 3. 2. 2 控制算法对速度的鲁棒性 为了验证所提出的路径跟踪控制器在不同车速下行驶的鲁棒性,选 取路面附着系数与正常路面附着系数相似的路面,即附 着系数 为 0. 8,车辆 行 驶 速 度( 狏)分 别 为 36, 54, 72km·h-1 ,并选取双移线作为行驶 道 路 .观 察 车 辆 的 跟 踪 性 能,不 同 速 度 下 双 移 线 工 况 的 仿 真 结 果, 如图 5 所示 . 由图 5( a)可知:车辆在 3 种 不 同 行 驶 速 度 下 都 具 有 良 好的轨迹跟踪性能(只是在弯道处存在横向误差,且保持 在 10cm 左右),体现 出 控 制 器 对 速 度 具 有 较 好 的 鲁 棒 性 .由 图 5( b)可知:虽 然 速 度 的 提 高 使 侧 向 加 速 度 增 加,但 一 直 处于约束条件范围内,表明了车辆的横向稳定性较好 .由 图 5( c)可知:提高了车速,转角会提前,且 车速越高,最大转 角 也越大 . 由图 5( b),( c)还 可 知:前 轮 转 角、侧 向 加 速 度 只 是 在 速度为 72km·h-1 时会出现小范围的抖动,而且 抖动 频度 ( b)侧向加速度 ( a)行驶轨迹 ( c)前轮转角 图 5 不同速度下双移线工况仿真结果 F i 5 S imu l a t i onr e su l t so fdoub l esh i f ta td i f f e r en tspe eds g. 不大,所以,车辆不会高频率地左右摆动从而降低其稳定 性与舒 适性,说 明 该 控 制 器 可 以 适 应 不 同 行 驶 速度,即在不同速度下,车辆可以准确、稳定地沿着参考轨迹行驶 . 4 结论 建立三自由度车辆模 型,基 于 模 型 预 测 算 法,设 计 考 虑 动 力 学 约 束 的 车 辆 路 径 跟 踪 控 制 器,并 用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5期 李军,等:考虑车辆稳定性的模型预测路径跟踪方法 579 Ca r s im 和 Ma t l ab/S imu l i nk 软件完成联合仿真 . 首先,选择车速为 72km·h-1 时,对控制器在不同附着系数的鲁棒性进行验证. 仿真结果 表明:在 附着系数为 0. 8 的路面上行驶时,最大侧 向 误 差 小 于 10cm,且 出 现 在 曲 率 最 大 转 弯 处;在 附 着 系 数 为 0. 4 的路面上行驶时,虽然车辆会有一 定 跑 偏,但 最 后 也 快 速 收 敛 到 参 考 轨 迹,且 质 心 侧 偏 角 始 终 在 约 束范围内 . 其次,选取 3 种速度( 36, 54, 72km·h-1 )测 试 控 制 器 对 不 同 行 驶 速 度 的 鲁 棒 性. 结 果 表 明:行 驶 路径侧向误差均在 10cm 左右,速度越高,误差越大,且都 是在转 弯 处出 现 误差,经 过 最 后 一 个 弯 道 后, 车辆的行驶轨迹均重合于参考轨迹,侧向加速度均在约束范围内,且前轮的转角变较平缓,所以,行驶也 稳定 .因此,文中设计的路径跟踪控制器可以使车辆在不 同车速、不 同附 着 系 数 行 驶 时 具 备 良 好 的 鲁 棒 性和稳定性 . 参考文献: [ 1] YAKUBF,MORIY. Compa r a t i ves t udyo fau t onomouspa t h f o l l owi ngveh i c l ec on t r o lv i amode lp r ed i c t i vec on t r o l ? andl i ne a rquad r a t i cc on t r o l[ J]. Pr o c e ed i ngso ft heI ns t i t u t i ono fMe chan i c a lEng i ne e r sPa r tDJ ou r na lo fAu t omob i l e Eng i ne e r i ng, 2015, 229( 12): 1695 1714. DOI: 10. 1177/0954407014566031. ? [ 2] 郭景华,李克强,罗 禹 贡 .智 能 车 辆 运 动 控 制 研 究 综 述 [ J].汽 车 安 全 与 节 能 学 报, 2016, 7( 2): 151?159. DOI: 10. 3969/ i s sn. 1674 8484. 2016. 02. 003. ? j. [ 3] 谭宝成,王宾 .无人驾驶 车 辆 路 径 跟 踪 的 增 量 式 PID 控 制 [ J].西 安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2016( 12): 996?1001. DOI: 10. 16185/ xa t u. edu. cn. 2016. 12. 009. j. j [ 4] 周东癉,李伟,刘 玉 龙,等 .基 于 滚 动 时 域 的 线 性 二 次 型 路 径 跟 踪 研 究 [ J].汽 车 技 术, 2017( 10): 54?57. DOI: 10. 3969/ i s sn. 1000 3703. 2017. 10. 011. ? j. [ 5] 尹晓丽,李雷 .无人驾驶车辆在复杂路况下的路径跟踪控制[ J].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4( 5): 593 596. ? 10. 3969/ 3193. 2013. 05. 030. DOI: i s sn. 1673 ? j. [ 6] 赵治国,周良杰,朱强 .无人驾驶车辆路径跟踪控制预瞄距离自适应优化[ J].机械工程学报, 2018, 54( 24): 166 173. ? DOI: 10. 3901/JME. 2018. 24. 166. [ 7] 侯忠生,董航瑞,金尚泰 .基于坐标补偿的自动泊车系统无模型自 适 应 控 制 [ J].自 动 化 学 报, 2015, 41( 4): 823 831. ? a a s. 2015. c 140026. 10. 16383/ DOI: j. [ 8] 段建民,杨晨,石慧 .基于 Pu r ePu r su i t算 法 的 智 能 车 路 径 跟 踪 [ J].北 京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2016, 42( 9): 1301?1306. 10. 11936/b u t xb2015060065. DOI: j [ 9] SONGPan, GAOBo l i n, XIEShugang, 犲 狋犪 犾. Op t ima lp r ed i c t i vec on t r o lf o rpa t hf o l l owi ngo faf u l ld r i ve r eve  ?by ?wi J]. Ch i ne s eJ ou r na lo fMe chan i c a lEng i ne e r i ng, 2017, 30( 3): 711 721. DOI: 10. 1007/s 10033 h i c l ea tva r i ngspe eds[ ? ? y 017 0103 7. ? ? [ 10] 王艺,蔡英凤,陈龙,等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智能车辆路径跟踪控制器设计[ J].汽 车 技 术, 2017( 10): 44 48. DOI: ? 10. 3969/ i s sn. 1000 3703. 2017. 10. 009. ? j. [ 11] 段建民,田晓生,夏天,等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智能汽车目标路径跟踪方法研究[ J].汽车技术, 2017( 8): 6 11. ? [ 12] 任癑,郑玲,张巍,等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智能车辆主动避撞控制研究[ J].汽 车 工 程, 2019, 41( 4): 404 410. DOI: ? ch i na s a e. cgc. 2019. 04. 007. 10. 19562/ j. q [ 13] 李升波,王建强,李克强 .软约束线性模型预测控 制 系 统 的 稳 定 性 方 法 [ J].清 华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10, 50 ( 11): 1848 1852. ? [ 14] J IJ,KHAJEPOUR A,MELEK W W, 犲 狋犪 犾. Pa t hp l ann i ngandt r a ck i ngf o rveh i c l ec o l l i s i onavo i danc eba s edon mode lp r ed i c t i vec on t r o lwi t hmu l t i c ons t r a i n t s[ J]. IEEE Tr ans a c t i onsonVeh i cu l a rTe chno l ogy, 2017, 66( 2): 952 ? 964. DOI: 10. 1109/ t v t. 2016. 2555853. [ 15] 席裕庚,李德 伟,林 姝 .模 型 预 测 控 制:现 状 与 挑 战 [ J].自 动 化 学 报, 2013, 39( 3): 222?236. DOI: 10. 3724/SP. J. 1004. 2013. 00222. [ 16] 汪伟,赵又群,许健雄,等 .基于模糊控制的 汽 车 路 径 跟 踪 研 究 [ J].中 国 机 械 工 程, 2014, 25( 18): 2532 2538. DOI: ? 10. 3969/ i s sn. 1004 132X. 2014. 18. 023. ? j. (责任编辑:黄晓楠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崔长彩) 第 40 卷 第5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9 年 9 月 Vo l. 40 No. 5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Sep.2019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902006 ? 考虑人体动力学模型的座椅自适应控制 李伟,姜菁珍,陆伟 (重庆交通大学 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重庆 400074) 摘要: 为了研究车身振动对人体产生的影响,根据人?车?路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建立二分之一人体?车 辆?路面九自由度动力学模型 .将一种多通道 FxLMS 自 适 应 控 制 算 法 PM?MFxLMS 应 用 于 座 椅 振 动 主 动 控 制中,在 Ma t l ab/S imu l i nk 中,建立人?车?路振动主动控制 模 型,并 分 别 对 被 动 控 制、传 统 FxLMS 算 法 和 PM? MFxLMS 算法的控制效果进行仿真对比 .结果表明:低频 振 动( 0~20 Hz)会 导 致 人 体 产 生 共 振,采 用 振 动 主 动控制可以降低共振峰值,改善乘坐舒适性;与传统 FxLMS 算法相比, PM?MFxLMS 算法具有较 好 的 收 敛 性 和稳定性 . 关键词: 座椅;振动主动控制;人体?车辆?路面模型;FxLMS 算法;PM?MFxLMS 算法 中图分类号: TP27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9) 05 0580 07 ? ? ? 犛 犲 犪 狋犃犱犪狆 狋 犻 狏 犲犆狅狀 狋 狉 狅 犾犆狅狀 狊 犻 犱 犲 狉 犻 狀犵犇狔狀犪犿犻 犮 狊 犕狅犱 犲 犾狅 犳犎狌犿犪狀犅狅犱狔 LIWe i,J IANGJ i ngzhen,LU We i ( Schoo lo fMe chan i c a landVeh i cu l a rEng i ne e r i ng,Chongq i ngJ i ao t ongUn i ve r s i t i ng400074,Ch i na) y,Chongq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I no r de rt os t udyt hei n f l uenc eo fveh i c l ev i b r a t i onont hehumanbody,ha l fn i ne r e e f r e edom ?deg ? i c l e r oad wa se s t ab l i shedba s edont hei n t e r a c t i onamonge l emen t si nt he dynami cmode li nvo l v i nghuman ?veh ? human veh i c l e r oadsy s t em.A mu l t i channe lFxLMSadap t i vec on t r o la l r i t hm PM?MFxLMS wa sp r opo s ed ? ? ? go t ot hea c t i vec on t r o lo fs e a tv i b r a t i on.Thea c t i vec on t r o lmode lo fhuman veh i c l e r oadv i b r a t i onwa se s t ab l i shed ? ? i n Ma t l ab/S imu l i nk.Thec on t r o le f f e c t so fpa s s i vec on t r o l,t r ad i t i ona lFxLMSandPM?MFxLMSwe r es imu l a  t edr e spe c t i ve l e su l t sshowt ha tl owf r e i b r a t i on ( 0 20 Hz)wi l lc aus et hehumanbodyt or e s o  ? y.Ther quencyv na t e.Thea c t i vev i b r a t i onc on t r o lc anr educ et her e s onanc epe akva l ueandimp r ovet her i dec omf o r t.Compa r ed wi t ht het r ad i t i ona lFxLMS,t hePM?MFxLMSa l r i t hmha sbe t t e rc onve r eands t ab i l i t go genc y. 犓犲 狉 犱 狊: s e a t;a c t i vev i b r a t i onc on t r o l;humanbody veh i c l e r oadmode l;FxLMSa l r i t hm;PM?MFxLMS ? ? go 狔狑狅 a l r i t hm go 由外界激励引起的车身振动传递到人体会导致疲劳和不适,如何降低车身振动响应,提高乘坐舒适 性已成为研究热点 [1].传统的车辆座椅使用固定负载能量吸收器实现被动隔振,由于吸收器的阻抗特性 难以优化,无法适应外界激励的变化 [2],而主动隔振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 . FxLMS 算法在主动振动控制 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许多 学 者 [3?6]提 出 将 FxLMS 算 法 及 其 改 进 算 法 应 用 于 振 动 主 动 控 制 之 [] 中,以实现振动实时性控制 . L i等 7 提 出 基 于 约 束 权 函 数 的 CFxLMS 算 法,该 算 法 通 过 约 束 算 法 更 新 收稿日期: 2019 02 18 ? ? 通信作者: 李伟( 1965?),男,教 授,博 士,主 要 从 事 汽 车 电 子 控 制、机 电 一 体 化、汽 车 系 统 动 力 学 的 研 究 . E?ma i l: 296056776@qq. c om. 基金项目: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 51375519);重 庆 市 基 础 科 学 与 前 沿 技 术 研 究 专 项 项 目 ( c s t c 2015 cy B j j X0133) 第5期 李伟,等:考虑人体动力学模型的座椅自适应控制 581 [] 权值,实现控制系统鲁棒性的提 高,但 对 于 如 何 选 取 合 适 约 束 值 仍 存 在 相 关 疑 点 .Mo rgan 等 8 在 传 统 FxLMS 算法的基础上,对反馈误差信号进行固定阈值限制,以剔除参考输入中大幅度的扰动信号,但不 能过滤小幅度的扰动信号,导致系统稳定性能差 .针对以 上 问 题,束 建 华 等 [9]利 用 跟 踪 微 分 器 消 除 参 考 输入信号中的扰动信号,并设计一种新的非线性变换函数,以降低误差信号中冲击噪声对算法更新的影 响,但该 方法 会 造成 计 算复杂度大幅度提升,增加时间和资源 的 占用 .针 对传统 FxLMS 算 法存在 的 收 敛速度慢,而现有改进算法控制系统性能不稳定等问题,本文基于二分之一 人体?车辆?路面 九自 由度汽 车振动模型,提出 PM?MFxLMS 算法 . 1 路面?车辆?座椅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1. 1 随机路面时域模型的建立 路面不平激励是导致车身振动的重要因素,路面时域模型 是对路 面 随 机 激 励 随 着 路 面 等 级 及 汽 车 行驶速度变化而变化的数学描述 .根据一阶滤波白噪声法 [10]描述单轮路 面的时 域模 型,并 根据前、后轮 的时滞关系 [11],建立前、后轮路面激励时域模型 .当车速为 狏,前轮路面激励时域模型为 ( f( 狋)=-2π狀00狏·狇f( 狋)+2π狀0 槡 犌q( 狀0) 狏·狑( 狋). 1) 狇 -1 式( 1)中: 狀00 为下截止频率, 狀00 =0. 011 m ; 狀0 为参考空间频率, 狀0 =0. 100 狇f 为前轮路面的垂直位移; m-1 ; 犌q( 狀0)为路面不平度系数; 狑( 狋)为数学期望为 0 的高斯白噪声函数 . 根据前、后轮之间存在的时滞特性,后轮路面激励时域模型为 ( 狋-τ). 2) 狇r=狇f( 式( 2)中: τ为后轮激励滞后于 狇r 为 后 轮 路 面 的 垂 直 位 移; 前轮的时间, 犾 为汽车轴距 . τ=犾/狏; 设定的工况如下: C 级 路 面 不 平 度 系 数 为 256e-6 m3 ; 汽车初速度为 20m·s-1 ;轴距为 2. 5m;行驶时间为 20s. 根据式 ( 1),( 2),通 过 Ma t l ab/S imu l i nk 对 此 工 况 进 行 仿 真 .前、后轮路面激励( 狋))时域图,如图 1 所示 . 狇( 1. 2 九自由度汽车振动模型的建立 动态环境 下 的 路 面车 辆座 椅 系 统 是 一 个 复 杂、多 变 的多自由度振动系 统 .为 了 方 便 建 立 模 型、简 化 计 算,作 如 图 1 前、后轮路面激励时域图 F i 1 Fr on tandr e a rwhe e lsu r f a c e g. 下 3 点假设 . exc i t a t i ont imedoma i nd i ag r am 1)车身两侧不存在相对运动 . 2)只考虑车身俯仰和垂直运动,前、后轴的垂直跳动,以及座椅的垂直跳动 . 3)车辆的左右车轮轨迹 输 入 具 有 较 高 的 相 关 性,此 时,可 认 为 路 面车 辆座 椅 系 统 是 线 性 动 力 系 统,九自由度汽车振动模型 [12?13],如图 2 所示 . 图 2 九自由度汽车振动模型 F i 2 Ni nedeg r e e so ff r e edomveh i c l ev i b r a t i onmode l g.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582 2019 年 图 2 中:虚线框 Ⅰ 部分为人体动 力 学 模 型; 犿p1 , 犿p2 , 犿p3 , 犿p4 分 别 为 人 体 头 部、上 躯 干、下 躯 干 和 臀 部的质量; 犽p1 , 犽p2 , 犽p3 , 犽p4 分别为人体头部、上躯干、下 躯干 和臀 部 的 刚 度; 犮p1 , 犮p2 , 犮p3 , 犮p4 分 别 为 头 部、上 躯干、下躯干和臀部的阻尼; 狕1 , 狕2 , 狕3 , 狕4 分别 为 头 部、上 躯 干、下 躯 干 和 臀 部 质 心 处 与 平 衡 位 置 的 垂 直 位移;虚线框 Ⅱ 部分为座椅系统动力学模型; 犿s, 犽s, 犮s, 狕5 分别为座椅质量、刚度、阻尼和垂直位移; 狌为 座椅可调阻尼力; 犿犗 , 犑犗 , 狕6 , 狕7 分别为车 身 质 量、绕 质 心 犗 的 转 动 惯 量、质 心 的 相 对 位 移、绕 质 心 的 纵 向转动位移; 犾1 , 犾2 , 犾3 分别为座椅质心、前轴、后 轴 到 车 身 质 心 的 距 离; 犿fs, 犽fs, 犮fs, 狕8 分 别 为 汽 车 前 轴 的 质量、刚度、阻尼及质心处的相对位移; 犽ft, 犮ft, 犽rt, 犮rt分别为前轮刚度、前轮阻尼、后轮刚度及后轮阻尼 . T 设定系统静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选取系 统 的 广 义 坐 标 为 犣= [ ,得 狕1 , 狕2 , 狕3 , 狕4 , 狕5 , 狕6 , 狕7 , 狕8 , 狕9 ] 到人体垂直运动模型的微分方程为 犿p1狕̈1 =犮p1 狕2 -犮p1 狕1 -犽p1狕1 +犽p1狕2 , 犿p2狕̈2 =犮p1 狕1 - ( 犮p1 +犮p2) 狕2 +犮p2  狕3 +犽p1狕1 - ( 犽p1 +犽p2) 狕2 +犽p2狕3 , 犿p3狕̈3 =犮p2 狕2 - ( 犮p2 +犮p3) 狕3 +犮p3  狕4 +犽p2狕2 - ( 犽p2 +犽p3) 狕3 +犽p3狕4 , 犿p4狕̈4 =犮p3 狕3 - ( 犮p3 +犮p4) 狕4 +犮p4  狕5 +犽p3狕3 - ( 犽p3 +犽p4) 狕4 +犽p4狕5 . 座椅的垂直运动微分方程为 犿s狕̈5 =犮p4 狕4 - ( 犮p4 +犮s) 狕5 +犮s  狕6 -犾1犮s 狕7 +犽p4狕4 - ( 犽p4 +犽s) 狕5 +犽s狕6 -犾1犮s狕7 -狌. 车身垂直和俯仰运动的微分方程为 犿犗狕̈6 =犮s 狕5 - ( 犮fs +犮rs +犮s) 狕6 - (  犾3犮rs -犾2犮fs -犾1犮s) 狕7 +犮fs  狕8 +犮rs 狕9 +犽s狕5 - ( 犽fs +犽rs +犽s) 狕6 + ( 犾2犽fs -犾3犽rs +犾1犽s) 狕7 +犽fs狕8 +犽rs狕9 +狌, ( 3) ( 4) ( 5) ( 6) ( 7) ( 8) 犑犗狕̈7 = ( 犾1犮s +犾2犮fs -犾3犮rs) 狕6 -犾1犮s  狕5 - ( 犾犮 +犾犮 +犾犮 ) 狕7 -犾2犮fs  狕8 +犾3犮rs 狕9 - 2 2 f s 2 3 r s 2 1 s 犾1犮s狕5 + ( 犾2犽fs -犾3犽rs +犾1犽s) 狕6 - ( 犾2 犽fs +犾2 犽rs +犾12犽s) 狕7 -犾2犽fs狕8 +犾2犽rs狕9 . 2 3 前、后车轮的垂直运动微分方程分别为 ( 9) 犿fs狕̈8 =犮fs 狕6 -犾2犮fs 狕7 - ( 犮ft +犮fs) 狕8 +犮ft狇  f( 狋)+犽fs狕6 -犾2犽fs狕7 - ( 犽ft +犽fs) 狕8 +犽ft狇f( 狋), ( 10) 犿rs狕̈9 =犮rs 狕6 +犾2犮rs 狕7 - ( 犮rt +犮rs) 狕9 +犮rt狇  r( 狋)+犽rs狕6 -犾2犽rs狕7 - ( 犽rt +犽rs) 狕9 +犽rt狇r( 狋). ( 11) 将微分方程写成矩阵形式,可得 ( 犕犣 +犆犣̈ +犓 犣 = 犅犙 +犉犝. 12) 式( 12)中: 犕 为质量矩阵, 犕 =d i ag[ 犿p1 , 犿p2 , 犿p3 , 犿p4 , 犿s, 犿犗 , 犑犗 , 犿fs, 犿rs]; 犅 为 9×4 阶扰动矩 阵; 犙为 T 系统扰动向量, f, r, 犉 为控制矩阵, 犉= [ 0, 0, 0, 0,-1, 1, 0, 0, 0] ; 犓 为 9×9 阶刚度矩阵; 犙= [ 狇 狇 狇f, 狇r]; 犆 为 9×9 阶阻尼矩阵; 犝 为控制向量, 犝=[ 狌]. 2 算法结构 2. 1 多通道 犉狓犔犕犛 算法 控制功能包括控制信号的推导和自适应滤波器系数的更新 [14]两个部分 .自适 应滤波系 数主要 受误 差信号犲( 狀)和滤波信号 狓 ′( 狀)的影响 .假设自适应滤波器阶数为 犖 ,则滤波器输出信号为 犖-1 狀)= 犡T ( 狀) 狑( 狀)= ∑ 狑犻狓( 狀-犻). 狔( ( 13) 犻=0 T 式( ; 13)中: 狑( 狀)为 滤 波 器 的 权 值 向 量, 狑( 狀)= [ 狑0 ( 狀), 狑1 ( 狀),…, 狑犖-1 ( 狀)] 犡T ( 狀)为 滤 波 器 输 入 信 号, 犡T ( 狀)= [ 狓( 狀), 狓( 狀-1),…, 狓( 狀-犻+1)]. 次级通道可以通过 犕 阶滤波器进行参数辨识,则控制器实际输出的反振动信号 狔 ′( 狀)为 犕-1 ′( 狀)=犢T ( 狀) 犛 = ∑犛犻狓( 狀-犻). 狔 ( 14) 犻=0 式( 14)中: 犢T ( 狀)为滤波器输出信号向量, 犢T ( 狀)= [ 狀), 狀-1),…, 狀-犕 +1)]; 犛 为次级通道系 狔( 狔( 狔( T 数, 犛= [ 犛0 , 犛1 ,…, 犛犕 ] . [ ] 滤波器参考信号 狓 ′( 狀)为滤波器输入信号 犡( 狀)和次级通道滤波器系数的卷积 15 ,即 犕-1 ^ 狓 ′( 狀)= 犡T ( 狀) 犛 = ∑^ 犛犻狔( 狀-犻). 犻=0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 15) 第5期 李伟,等:考虑人体动力学模型的座椅自适应控制 583 T ^ ^ ^ ^ ^ 式( 犛 为模拟次级通道滤波器系数, 犛= [ 犛0 , 犛1 ,…, 犛犕 -1] 15)中: .此时,误差信号犲( 狀)可表示为 犖-1 犲( 狀)= 犱( 狀)+狔 ′( 狀)-狔( 狀)+狔r( 狀)= 犱 ′( 狀)+ ∑狑犻狓 ′( 狀-犻). ( 16) 犻=0 式( 16)中: 狀)为模拟滤波器输出信号 . 狔r( 采用归一化算法 [16]对滤波器权值向量 狑 进行数据更新,若犲( 狀-1)≥犲( 狀),则有 μ0 狑( 狀+1)= 狑( 狀)-2 犡 ′( 狀) 犲( 狀). 狀) 犘2 γ+犘犡′( 式( 17)中: 犡 ′( 狀)= [ 狓( 狀), 狓( 狀-1),…, 狓( 狀-犻+1)]; γ 为很小的正数 . 若犲( 狀-1)<犲( 狀),则有 ( 17) μ0 狑( 狀+1)= 狑( 狀)-2 犡 ′( 狀) 犲( 狀-1). 犘 犡 狀) 犘2 γ+ ′( 式( 18)中: μ0 为滤波器步长因子 . 基于传 统 的 FxLMS 算 法 进 行 改 进 的 多 通 道 Fx  ( 18) LMS 算法框图,如图 3 所示 . 2. 2 计算复杂度分析 算法的复杂 度 由 输 入 量 决 定,随 着 输 入 量 的 增 加, 不同算法的计算度也随之增 加 .计算复杂度 是有 效 评 价 控制算法的重要指标,低的计算复杂度 可 以极大 降 低 资 源的占用,节省时间 . 结合图 3, PM?MFxLMS 算法包括以下 4 个计算 过 图 3 多通道 FxLMS 算法结构图 程: 1)滤波器输出信号 狔( 狀)经 过 犖 次 的 乘 法 和 犖 -1 次的加法运算; 2)模拟滤波器输出信号狔r( 狀)经过 犖 次 F i 3 Mu l t i channe lFxLMSa l r i t hm ? g. go s t r uc t u r ed i ag r am 的乘法和 犖 -1 次的加法运 算; 3)滤 波 参 考 信 号 狓 ′( 狀) 经过 犕 次的乘法和 犕 -1 次的加法运算; 4)滤波器权值向量 狑( 狀)的更新经 过 犖 +1 次的 乘法和 犖 次 的加法运算 . 传统 FxLMS 算法和 PM?MFxLMS 算法复杂度对比,如表 1 所示 .表 1 中: 犽1 为乘法运算次数; 犽2 为加法运算 次 数 .由 表 1 可 知: PM?MFxLMS 算 法 表 1 算法复杂度对比 对滤波器输 出 信 号 进 行 估 计,比 传 统 FxLMS 算 法 Tab. 1 Al r i t hmc omp l ex i t ompa r i s on go yc 多计算 犖 次乘法和 犖 次加法运算 . 3 仿真分析 参数 算法复杂度 PM?MFxLMS 算法 FxLMS 算法 犽1 3犖 +犕 +1 2犖 +犕 +1 犽2 3犖 +犕 -3 2犖 +犕 -3 3. 1 次级通道辨识 控制器输出的控制信号经由滤波器、功率放大器、加速度传 感 器 等 环 节,与 加 速 度 传 感 器 所 测 得 的 信号之间 形 成 一 个 物 理 通 道,该 通 道 被 称 为 次 级 通 道 . Fx  LMS 算法的关键就是对次级通道的 辨识,次级 通 道 辨 识 的 优 劣影响最终的控制 效 果 .采 用 离 线 辨 识 的 方 法 得 到 次 级 通 道 的估计模型,利用这种方法可以简化算法,减少 仿 真系统的 实 时运算量 . 利用 S imu l i nk 平台搭建了 次 级 通 道 辨 识 模 型,经 过 多 次 对比仿真,设定滤波器阶数为16 阶,步长因子为0. 01,得到辨 识结果,如图 4 所示 .图 4 中: 16 条 曲 线 代 表 每 一 阶 的 权 值; 犻 为权值 . 图 4 权值迭代过程图 由图 4 可知:辨识结果收 敛速度较 慢,但在 50s 后,权值 数值最终趋于稳定 .由于不需要对权值实时 更 新,故 只需 采用 F i 4 We i ti t e r a t i vep r o c e s sd i ag r am g. gh 离线辨识对权值精确辨识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584 2019 年 3. 2 时域响应对比分析 为了验证算法的优越性,在 Ma t l ab/S imu l i nk 中,分别对 被动模 型、传统 FxLMS 算 法 及 PM?MFx  LMS 算法进行仿真分析,以节 2. 1 的前、后轮路面 激 励 作 为 系 统 输 入,仿 真 参 数 如 表 2 所 示 .设 置 仿 真 时间为 20s,将人体头部加速度作为评价指标,滤波器阶数分别取 50, 100, 150,设置 步长因 子 μ 分别为 0. 10 和 0. 01. 表 2 模型仿真参数 Tab. 2 Pa r ame t e r so fs imu l a t i onmode l 参数说明 人体质量 参数符号 参数取值 参数说明 参数符号 参数取值 犿p1/kg 犿p2/kg 3 5. 车身质量 1 24. 10. 4 汽车前轴质量 犿c/kg / 犑犗 kg·m2 犿fs/kg 690 车身转动惯量 6 15. 汽车后轴质量 犮p1/kN·s·m 犮p2/kN·s·m-1 4. 0 汽车前轴阻尼 4. 0 汽车后轴阻尼 犮p3/kN·s·m-1 犮p4/kN·s·m-1 4. 0 犿p3/kg 犿p4/kg -1 人体阻尼 -1 人体刚度 座椅质量 座椅阻尼 座椅刚度 犽p1/kN·m 犽p2/kN·m-1 犿rs/kg 犮fs/kN·s·m-1 1222 40. 5 4 45. 1. 5 汽车前轴刚度 犮rs/kN·s·m-1 犽fs/kN·m-1 17. 0 2. 7 汽车后轴刚度 犽rs/kN·m-1 22. 0 310. 0 前轮阻尼 犮ft 0 犮rt 0 犽ft/kN·m-1 犽rt/kN·m-1 192 1. 25 1. 5 150. 0 后轮阻尼 犽p3/kN·m-1 犽p4/kN·m-1 111. 5 前轮刚度 700. 4 后轮刚度 犿s/kg / 犮s kN·s·m-1 犽s/kN·m-1 104 车身到座椅距离 0. 7 车身到前轴距离 犾1/m 犾2/m 51 1. 20. 1 车身到后轴距离 犾3/m 0. 31 192 滤波器阶数 犖 为 100 时,人体头部加速度( 犪)信号时域响应图,如图 5 所示 . ( a)μ=0. 10 ( b)μ=0. 01 图 5 头部加速度时域对比图( 犖 =100) F i 5 He ada c c e l e r a t i ont imedoma i nc ompa r i s oncha r t( 犖 =100) g. 由图 5 可知:在相同的随机路面激励下,步长因子 μ 对 控制器 的控 制效 果 具 有 一 定 程 度 的 影 响;当 步长因子μ=0. 10 时,被动模型、 FxLMS 算法和 PM?MFxLMS 算法的头部加速度峰值分别为1. 2573, -2 6. 7858, 0. 6144m·s ;而当步长因 子 μ=0. 01 时,被动 模型、 FxLMS 算 法 和 PM?MFxLMS 算 法 的 头部加速度峰值分别为1. 2573, 1. 0257, 0. 6186m·s-2 .因此,当步长因子较大时,滤波器收敛速度较 快,但容易导致控制算法发散;当步长因子较小时,滤波器收敛速度较慢,但可以减小算法的稳态误差 . 对不同阶数滤波器的数据处理,乘坐舒适性指标对比表,如表 3 所示 .表 3 中: 犪RMS 为头 部加 速度均 方根值 .由表 3 可知:滤波器阶数和步长因子 对 被 动 减 振 无 影 响;在 滤 波 器 阶 数 犖 =150 时, FxLMS 算 法和 PM?MFxLMS 算法的头部加速度均方根值分别达到最小值,即 0. 2038, 0. 1411m·s-2 . 由图 5 和表 3 可 知:当滤波器阶数 相同,当步长 因子 μ=0. 10 时,采 用 FxLMS 算法 进行振动 主 动 控制,使头部 加 速 度 均 方 根 增 加,没 有 达 到 减 振 效 果,当 μ=0. 01 时, FxLMS 算 法 出 现 收 敛 现 象; PM? MFxLMS 算法在两种步长下均 收 敛,减 振 效 果 明 显 优 于 被 动 模 型 和 FxLMS 算 法,这 表 明 PM?MFx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5期 李伟,等:考虑人体动力学模型的座椅自适应控制 585 LMS 算法具有良好的收敛性和稳定性;随着步长 因 子 的 减 小,在 两 种 算 法 控 制 下 的 头 部 加 速 度 均 方 根 值均有所下降,这表明减小步长因子可以减少算法的 稳态误 差,使 其控 制 效 果 更 加 显 著;当 步 长 因 子 相 同时,随着滤波器阶数的增加, FxLMS 算法和 PM?MFxLMS 算法的控制效果逐渐提升 . 表 3 乘坐舒适性能指标参数值比较表 Tab. 3 Compa r i s ono fr i dec omf o r tpa r ame t e rpa r ame t e r s 犖 50 100 150 犪RMS/m·s-2 FxLMS 算法 1. 0738(发散) μ 被动模型 0. 10 0. 3104 0. 01 0. 3104 0. 2667 0. 1543 0. 10 0. 3104 0. 7509(发散) 0. 1493 0. 01 0. 3104 0. 1535 0. 10 0. 3104 0. 2527 0. 5345(发散) 0. 01 0. 3104 0. 2038 0. 1523 PM?MFxLMS 算法 0. 1525 0. 1411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当 传 统 FxLMS 算 法 收 敛 时,采 用 主 动 控 制 算 法 的 控 制 效 果 明 显 优 于 被 动 控 制,在滤波器阶数和步长因子相同的条件下, PM?MFxLMS 算法 的控制 效 果 优 于 传 统 FxLMS 算 法,使 得头部加速度都有了更好的改善,这极大提高了乘客乘坐的 舒适 性;在 滤 波 器 阶 数 不 同、步 长 因 子 相 同 的条件下, PM?MFxLMS 算法可以以较低的滤波器阶 数达到 与传统 FxLMS 算 法 相 同 甚 至 更 好 的 控 制 效果,这不仅降低了计算复杂度,也反映了该算法的优越性 . 3. 3 频域响应对比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人体头部的振动能量和频率之间的关 系,对上述 得 到 的 人 体 头 部 加 速 度 信 号 进 行 频 域分析,得到对应的加速度功率密度( 犘SD )和频率( 犳)之间的关系曲线,如图 6 所示 . ( a)犖 =50,μ=0. 01 ( b)犖 =100,μ=0. 01 ( c)犖 =150,μ=0. 01 图 6 头部加速度功率谱密度图 6 He rspe c t r a ldens i t i ag r am F i ada c c e l e r a t i onpowe g. yd 由图 6 可知:当车辆在随机路面上行驶时,人体产生共 振的 频率范 围主要集 中在 0~20 Hz的 低 频 段 .在该段低频区,约 2Hz出现 1 阶共振频率, 4Hz左右出现 2 阶共振频率 .取μ=0. 01,即在确保 3 种 控制方法都保持收敛的条件下, PM?MFxLMS 算 法 可 以 明 显 减 小 头 部 加 速 度 共 振 峰 值;与 传 统 的 Fx  LMS 算法相比,采用 PM?MFxLMS 算法后的主动控制在 1 阶共振频率处分别衰减了约2, 3, 5dB,在二 阶共振频率处分别衰减了 3, 4, 5dB.因此, PM?MFxLMS 算法主动控制的控制效果最优 . 4 结论 1)基于传统 FxLMS 算法,提出 PM?MFxLMS 改进算 法,通 过 犖 阶 滤 波 器 对 次 级 通 道 进 行 估 计, 有效减小了不断更新的主通道或期望信号带来的影 响 .同 时,采 用 归 一 化 算 法 对 滤 波 器 权 值 向 量 狑( 狀) 进行更新,有效提高了算法的收敛速度和稳态误差 . 2)头部加速度时域响应分析表明:主动 控 制 比 被 动 控 制 效 果 更 好,而 滤 波 器 阶 数 和 步 长 因 子 会 影 响主动控制 效果 .在 FxLMS 算法和 PM?MFxLMS 算法均 处 于收敛 的条 件下,控 制效果 随着滤波 器 阶 数的增加而提升,同时, PM?MFxLMS 算 法 以 更 低 的 滤 波 器 阶 数 达 到 与 传 统 FxLMS 算 法 相 同 甚 至 更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586 2019 年 好的控制效果,这也显示了改进算法的优越性 .此外,在 相同滤 波器 阶 数 的 条 件 下,步 长 因 子 越 小,算 法 的稳态误差越小,算法的控制效果越好 . 3)头部加速度频域响应分析表明:当车 辆 在 随 机 路 面 行 驶 时,引 起 人 体 产 生 共 振 的 频 率 集 中 在 低 频区( 0~20 Hz).在该段区域内,当算法收敛时,主动控制的减振效果远优于被动控制 . 参考文献: [ 1] 王志军,景科,陈靖芯 .基于 MATLAB 的汽车振动响应分析[ J].农业装备技术, 2016, 42( 42): 54 57. DOI: 10. 3969/ ? I SSN. 1671 6337. 2016. 04. 023. ? [ 2] GANZengkang, HILLI SAJ, DARLINGJ. Adap t i vec on t r o lo fana c t i ves e a tf o ro c cupan t v i b r a t i onr educ t i on [ J]. s v. 2015. 03. 050. 2015, 349: 39 55. DOI: 10. 1016/ J ou r na lo fSoundandVi b r a t i on, ? j. j [ 3] 朱晓锦,黄全振,高志远,等 .多通道 FULMS 自适应 前 馈 振 动 控 制 算 法 分 析 与 验 证 [ J].振 动 与 冲 击, 2011, 30( 4): 198 204. DOI: 10. 3969/ I SSN. 1000 3835. 2011. 04. 041. ? ? [ 4] 揭伟俊,翁雪涛,李超博 .基于 FxLMS 算 法 的 双 层 隔 振 系 统 主 动 控 制 研 究 [ J].兵 器 装 备 工 程 学 报, 2016,37( 6): 166 169. DOI: 10. 11809/s cbgxb2016. 06. 039. ? [ 5] 王士浩,王生栋,查富生 .基 于 FxLMS 算 法 的 主 动 噪 声 控 制 效 果 研 究 [ J].机 械 与 电 子, 2015( 12): 23 DOI: 10. ?27. 3969/ I SSN. 1001 2257. 2015. 12. 006. ? [ 6] 孙文豪,张锋,汪 涵,等 .应 用 SOFxLMS 算 法 的 振 动 主 动 控 制 MATLAB 仿 真 [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7, 38( 6): 779 785. DOI: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611025. ? ? [ 7] LIPeng, YU Xun. Ac t i veno i s ec anc e l l a t i ona l r i t hmsf o rimpu l s i veno i s e[ J].Me chan i c a lSy s t emsandS i lPr o  go gna 2013, 36( 2): 630 635. DOI: 10. 1016/ c e s s i ng, sp. 2012. 10. 017. ? j. yms [ 8] MORGAN D R. Hi s t o r l i c a t i onsandsubs e tde ve l opmen to ft heFXLMSa l r i t hm[ J]. S i lPr o c e s s i ng y,app quen go gna 2013, 30( 3): 172 176. DOI: 10. 1109/MSP. 2013. 2242394. Maga z i ne, ? [ 9] 束建华,付志浩 .改进 FxLMS 算法在主动振动控 制 中 的 应 用[ J].计 算 机 工 程 与 应 用, 2015, 51( 12): 230 234. DOI: ? 10. 3778/ I SSN. 1002 8331. 1411 0325. ? ? [ 10] 钱凯,胡启国,李力克 .基于人?车?路耦合振动系统的儿童乘坐舒适性[ 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 然 科 学 版), 2013, 32( 2): 351 359. DOI: 10. 3969/ I SSN. 1674 0696. 2013. 02. 39. ? ? [ ch i na s a e. 11] 卢凡,陈思忠 .汽车路面激励的时 域 建 模 与 仿 真 [ J].汽 车 工 程, 2015, 37( 5): 549?553. DOI: 10. 19562/ j. cgc. 2015. 05. 012. q [ 12] Na t i ona lS t anda r d i z a t i on Managemen tCommi t t e e. Eva l ua t i ono fhumanexpo su r et owho l e i b r a t i on:Pa r t 1: ?bodyv Gene r a lr e i r emen t s:I SO2631 1:1985 [ S]. Swi t z e r l and: I n t e r na t i ona lOr i z a t i onf o rS t anda r d i z a t i on, 1985. ? qu gan [ 13] 张鄂,刘中华,邵晓春 .九 自 由 度 乘 坐 动 力 学 模 型 的 人 体 振 动 特 性 仿 真 [ J].交 通 工 程 学 报, 2010, 10( 4): 58?64. DOI: 1671 1637( 2010) 04 0058 07. ? ? ? [ 14] 李超博,楼京俊,吴家明,等 .次级通道在线辨识的双层隔振系统振动主动控制[ J].舰船科学技术, 2018, 38( 1): 49 ? 56. DOI: 10. 3404/ I SSN. 1672 7649. 2016. 1. 010. ? [ 15] 孙文豪,张锋,罗顺安,等 .自适应主动振动控制仿真分析[ J].噪声与 振 动 控 制, 2017, 37( 6): 23 28. DOI: 10. 3969/ ? I SSN. 1006 1355. 2017. 06. 005. ? [ 16] 杨红,李敏德,林苍松,等 .一种新的变步长 LMS 自 适 应 滤 波 算 法 [ J].通 信 技 术, 2010, 43( 11): 153 155. DOI: 10. ? 3969/ I SSN. 1002 0802. 2010. 11. 054. ? (责任编辑:陈志贤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崔长彩) 第 40 卷 第5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9 年 9 月 Vo l. 40 No. 5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Sep.2019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903065 ? 空气弹簧失效对高架胶轮驱动有轨电车 小半径曲线通过性的影响 文孝霞,尹晓康,杜子学 (重庆交通大学 轨道交通研究院,重庆 400074) 摘要: 探讨空气弹簧失效对高架胶轮驱动有轨电车小半 径 曲 线 通 过 性 的 影 响 .建 立 高 架 有 轨 电 车 的 动 力 学 拓扑结构,运用多体动力学理论及动力学仿真软件,建立高架有轨电车及线路的仿真模型,并对不同空气弹簧 失效工况下的车辆进行动力学性能仿真 .仿真结果表 明:当 空 气 弹 簧 失 效 后,车 辆 的 抗 倾 覆 稳 定 性、抗 脱 轨 稳 定性变差,车体侧滚角变大,曲线通过性变差 . 关键词: 高架胶轮驱动有轨电车;空气弹簧失效;曲线通过性;动力学仿真 中图分类号: U23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9) 05 0587 06 ? ? ? 犐 狀 犳 犾 狌 犲 狀犮 犲狅 犳犃犻 狉犛狌 狊 狀 狊 犻 狅狀犉犪 犻 犾 狌 狉 犲狅狀犘犪 狊 狊 犻 狀犵犘犲 狉 犳 狅 狉犿犪狀犮 犲狅 犳 狆犲 犛犿犪 犾 犾犚犪犱 犻 狌 狊犆狌 狉 狏 犲狅 犳犈 犾 犲 狏 犪 狋 犲 犱犚狌犫犫 犲 狉 犠犺犲 犲 犾犇狉 犻 狏 犲 狀犜狉 犪犿 WEN Xi aox i a,YIN Xi aokang,DU Z i xue ( I ns t i t u t eo fRa i lwayTr anspo r t a t i on,Chongq i ngJ i ao t ongUn i ve r s i t i ng400074,Ch i na) y,Chongq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Thee f f e c to fa i rsuspens i onf a i l u r e sont hepe r f o rmanc eo fpa s s i ngsma l lr ad i uscu r vef o re l e va t ed l t i bodydynami c s r ubbe r whe e ld r i vent r ami si nve s t i t ed.At opo l ogyo ft het r amswa ss t ab l i shed,and mu ga t he o r c ss imu l a t i ons o f twa r ewe r eus edt oe s t ab l i shas imu l a t i onmode lo ft r amandl i ne.Thedy  yanddynami nami cs imu l a t i onso fveh i c l epe r f o rmanc eunde rd i f f e r en two r k i ngc ond i t i onswi t ha i rsuspens i onf a i l u r e swe r e hean t i  ove r t u r n i ng a l s oc a r r i edou t.Thes imu l a t i onr e su l t sshowt ha twhent het r am′ sa i rsuspens i onf a i l s,t s t ab i l i t t i  de r a i lmen ts t ab i l i t ft het r am wi l lbe c omewo r s e,t hegu i dewhe e lwi l lde r a i landt her o l lan  yandan yo r am′ spe r f o rmanc eo fpa s s i ngcu r vewi l lbewo r s e. l eo ft het r ambody wi l lbe c omel a r r,t g ge 犓犲 狉 犱 狊: e l e va t edr ubbe r e ld r i vent r am;a i rsuspens i onf a i l u r e;cu r vepa s s i ngpe r f o rmanc e;dynami c ?whe 狔狑狅 s imu l a t i on 高架胶轮驱动有轨电车(以下简称高架有轨电车)是一 种在 高架混 凝 土 轨 道 梁 上 运 行,采 用 中 间 式 导向双轴转向架与橡胶轮胎驱动行驶的单编组或多编 组的 客运车 辆,具 有 转 弯 半 径 小、运 行 平 稳 性 好、 运行噪音小等特点 [1].高架有轨电车的空气弹簧是连接车体和转向架的悬挂系统组成部分,是在密闭的 橡胶气囊中加入压力空气,利用空气的压缩弹性工作 的非弹 性元件 .空 气 弹 簧 不 但 能 支 撑 车 体,还 能 衰 减、隔离来自车辆轮轨间的动态激励 [2].在车辆实际运行过程中,空气弹簧经常会出现高度调节故障、阀 门故障、橡胶气囊破裂故障 [2].若空气弹簧出现故障,会导致车辆的悬架减振效果变差,不仅影响乘坐的 舒适性,而且会影响车辆的曲线通过性 .因此,本文主要研 究 空气弹 簧失 效 对 高 架 有 轨 电 车 小 半 径 曲 线 通过性的影响 . 收稿日期: 2019 03 31 ? ? 通信作者: 文孝霞( 1977 E?ma i l:wenx i aox i a 150@ ?),女,副 教 授,博 士,主 要 从 事 城 市 轨 道 交 通 系 统 动 力 学 的 研 究 . 163. c om.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1475062) 588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19 年 1 空气弹簧的结构 高 架有 轨电 车 的空气 弹簧装 置一般 由能 够伸 缩的 橡胶 气 囊、上盖板、磨 耗 板、扣 环、叠 层 弹 簧 及 底 座 等 组 成 [2],其 结 构 如图 1 所示 .当气囊发生破损失气后,上盖板与磨耗板接触 [3], 叠层弹簧随之起作用,此时为危险工况,可能发生安全事故 . 2 高架有轨电车动力学模型 图 1 空气弹簧的结构 F i 1 S t r uc t u r eo fa i rsuspens i on g. 2. 1 曲线线路模型参数 [ ] 高架有轨电车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包括车体、转向架及线路模型 4?5 .在建模前,应先确定最小 曲线半 径、曲线 超高等 线路 模 型参数 [6?7].由于 中间 式 导向轨道车 辆运行 轨道正线 曲线 的 最小 半径为 50 m[8], 故选择半径为 50m 的 R50 左转轨道 . 通过弯道时,高架有轨电车会产生离心力,使乘客向离心力方向倾斜,影响乘坐舒适性,引起乘客的 不安感和疲劳感 [9].为了平衡车辆过弯时产生的离心 力,需 在 轨 道 梁 曲 线 处 设 置 超 高,即 曲 线 内 侧 轨 道 面应比外侧轨道面低 . 高架有轨电车在小半径曲线上行驶时,路面超高是影响车辆曲线通过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当高 [] [] 架有轨电车自身轮距较大,曲线半径较小时,曲线线路的超高率( 犛e)更为重要 1 ,其计算公式 8 为 狏2 犪s 犺 ( 1) - = ×100%. 犚犵 犵 狊 式( 1)中: 犺 为超高, m; 狏 为车辆速度, m·s-1 ; 犪s 为未被 平衡 的离心加 速度, 犪s≤0. 4 m·s-2 ,原 则 上 取 犛e = ( ) 0; 狊 为左、右走行轮的中心轮距, m; 犚 为曲线半径, m; m·s-2 . 犵 为重力加速度, 如果已知曲线半径及车辆通过曲线时的速度,参照 GB5599-1985《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评 定和试 验鉴定规范》[10]的相关规定,即可求得该曲线线路 的 超 高 .例 如,左、右 走 行 轮 的 中 心 轮 距 为 2. 32 m 的 车辆,以 25km·h-1 的速度通过半径为 50m 的曲线,则曲线线路的超高应为 0. 1856m. 2. 2 导向轮预压力 任利惠等 [11]对车辆导向轮与导向轨 之 间 的 各 种 接 触 情 况 进 行 仿 真 研 究,仿 真 结 果 表 明:中 间 式 导 向车辆的导向轮无需与跨座式单轨车辆导向轮一样设置初始预压力;导向轮与 导向轨 之间 应预留 0~5 mm 的间隙 .这是因为导向轮径向力和走行轮侧偏力会随着导向轮与导向轨之间间隙 的增 大而增 大,从 而增加轮胎的磨损 .导向轮与导向轨之间设置预压力对车辆的曲线通过性不会有明显的改善,反而会显 著恶化高架有轨电车的横向稳定性 .因此,将仿真工况中导向轮与导向轨之间的预压力设为 0. 2. 3 单节车辆模型 高架 有 轨 电 车 单 节 车 辆 的 车 体 及 转向架结构 十 分 复 杂,不 同 部 件 之 间 有 相对运 动,且 会 产 生 相 互 作 用 力,轮 胎 与轨道 梁 的 轮 轨 耦 合 关 系 复 杂 .因 此, 在建立模型 之 前,对 车 辆 结 构 进 行 适 当 的简化:只考 虑 导 向 轮 的 径 向 刚 度 和 阻 尼,忽 略 导 向 轮 的 侧 向 刚 度 和 侧 偏 刚 度,忽略 轮 胎 和 路 面 之 间 的 摩 擦 力 [12]: 将车体、转向架、轨道梁均假定为刚体 . 首先,根 据 车 体、转 向 架 及 各 零 部 件间实际的 相 对 运 动 关 系,建 立 高 架 有 轨电车的动力学拓扑结构,如图2 所示 . 图 2 高架有轨电车动力学拓扑图 F i 2 Dynami ct opo l ogyo fe l e va t edt r am g. 图 2 中:6DOF 表 示 只 考 虑 伸 缩、横 移、 浮沉、侧滚、点头、摇头等 6 个自由度;每个车轮有且只有 1 个绕轴旋转的自由度;走行轮与导向轮绕着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5期 文孝霞,等:空气弹簧失效对高架胶轮驱动有轨电车小半径曲线通过性的影响 589 表 1 单节车辆模型的自由度 其驱动轴做旋转运动 . 单节车 辆 模 型 的 自 由 度,如 表 1 所 示 .表 1 中: 单节车辆模型包含 1 个 车 体、 2 个 转 向 架、 8个走行 轮、 8 个导向轮; 狕, θ, 狔, φ,  分 别 表 示 横 移、浮 沉、侧 滚、点头、摇头等自由 度;下 标 c, z, B, γ分别表示车 体、转向架、走行轮、导向轮 . 运用软件 ADAMS,建 立 高 架 有 轨 电 车 的 动 力 Tab. 1 Deg r e e so ff r e edomo fs i ng l eveh i c l emode l 部件 自由度 伸缩 横移 浮沉 侧滚 点头 摇头 车体 - 狔c 狕c θc φc c 转向架 - 狔z 狕z θz φz 走行轮 - - - - 导向轮 - - - - φ - z - B γ 学模型 .模型由 27 个 模 块 组 成,各 模 块 间 的 自 由 度 关系由相应的 44 个连接确定 .在转向架子模型中的走行轮间加上差速机构,即在左、右走行轮中间设置 耦合副力元 .对空气弹簧、减振器进行线性拟合,并采用相应的弹簧?阻尼力元进行模拟 . 高架有轨电车的动力学模型,如图 3 所示 .图 3 中:单节 整车模 型 调 用 了 2 个 转 向 架 子 模 型 和 1 个 车体子模型 . ( a)转向架子模型 ( b)单节整车模型 图 3 高架有轨电车的动力学模型 F i 3 Dynami cmode lo fe l e va t edt r am g. 3 空气弹簧失效工况的仿真分析 3. 1 车辆过弯受力 选择 R50 左转轨道,当高架有轨电车左转弯时,车辆右侧空气 弹簧受力 相对较 大 .车辆 过弯 受力情 况,如图 4 所示 .因此,应着重考虑右侧空气弹簧失效的情况 . 设置 4 种 空 气 弹 簧 失 效 工 况 (工 况 1~4),失效位置 分别 为前转向 架 右 侧、后转向架 右 侧、前 转 向 架 双 侧 和 后 转 向 架 双 侧,并 对 车 辆 曲 线 通 过 安 全 性进行动力学仿真 [6]. 3. 2 抗倾覆稳定性 在运 行 过 程 中,高 架 有 轨 电 车 受 图 4 车辆过弯受力图 到多种 横 向 力 的 作 用 [2],使 车 轮 受 力 F i 4 Fo r c ed i ag r amo fveh i c l et hr oughc o r ne r i ng g. 发生改变,引起一侧导向轮受力减少,另一侧导向轮受力增加 .当横向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引起某 侧导向轮脱离轨道面 .同时,走行轮的垂向力也较为明显,若一侧走行轮的垂向力减载至零,发生车辆倾 覆的概率将大为增加 . 车辆倾覆表明车辆一侧的走行轮已经脱轨,此情况比侧面的水平导向轮脱轨更加危险 .倾覆系数是 评定轨道车辆倾覆情况的指标,分别测试 4 种工况下车辆的走行轮垂向力,并计算倾覆系数 . 在导向轮与导向轨刚好接触,不设预压力的工况下,车辆以 25km·h-1 的速度通过弯道,仿 真测量 车辆在正常工况及空气弹簧失效工况下的最大走行 轮垂向 力 .由 仿真 结 果 可 知:在 工 况 1 下,车 辆 通 过 弯道时,前转向 架右 侧的走行 轮垂向力 增加,约 为 65. 9kN,左侧的走 行轮 垂向力 减小,约 为 24. 1kN, 其倾覆系数 犇 为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590 2019 年 犉2 -犉1 65. 9-24. 1 464. = = 0. 犉2 +犉1 65. 9+24. 1 式( 2)中: 犉1 为减载一侧走行轮的垂向力, N; 犉2 为增载一侧走行轮的垂向力, N. ( 2) 犇= 不同工况下的倾覆系数,如表 2 所示 .表2 中: 犇1 ~犇4 分别为前转向架前轴、前转向架后轴、后转向 架前轴、后转向架前轴的倾覆系数 . 表 2 不同工况下的倾覆系数 Tab. 2 Ove r t u r n i ngc oe f f i c i en tunde rd i f f e r en two r k i ngc ond i t i ons 工况 犇1 犇2 犇3 犇4 正常工况 0. 259 0. 245 0. 251 0. 258 工况 1 0. 464 0. 386 0. 376 0. 355 工况 2 0. 365 0. 362 0. 315 0. 412 工况 3 0. 405 0. 450 0. 390 0. 366 工况 4 0. 358 0. 357 0. 376 0. 376 由表 2 可知:不同工况下的倾覆系数虽然满足 GB5599-1985《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和 试验鉴 定规范》[10]规定的机车的允许倾覆系数( 犇<0. 800),但相较于正常工况,其他工况下的倾覆系数值均有 增加,增幅为 25. 5% ~83. 7%.这说明空气弹簧失效后,高架有轨电车的抗倾覆稳定性变差 . 3. 3 抗脱轨稳定性 当高架有轨电车以超过最大过弯车速通过弯道,或遇到加剧车辆倾斜的强横风作用时,车辆会发生 倾斜和横移 [2].此时,若同一转向架上同侧的导向轮均不受力(径向力为 0),说 明车辆 的导 向轮脱 轨 .同 理,若同一转向架上同侧的两个导向轮径向力未同时为 0,说明车辆的抗 脱轨稳 定性 较好 .因此,可以根 据车辆导向轮径向力的变化情况,判断车辆导向轮是否脱轨 . 在导向轮与导向轨刚好接触,不设预压力的工况下,车辆以 25km·h-1 的速 度通 过曲线,工 况 1~ 4 的导向轮径向力的变化情况,如图 5~8 所示 .图 5~8 中: 犉 为导向轮径向力; 狋 为时间 . ( a)前转向架 ( b)后转向架 图 5 导向轮径向力的变化情况(工况 1) F i 5 Changes i t ua t i ono fr ad i a lf o r c eo fgu i dewhe e l( wo r k i ngc ond i t i on1) g. ( a)前转向架 ( b)后转向架 图 6 导向轮径向力的变化情况(工况 2) F i 6 Changes i t ua t i ono fr ad i a lf o r c eo fgu i dewhe e l( wo r k i ngc ond i t i on2) g.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5期 文孝霞,等:空气弹簧失效对高架胶轮驱动有轨电车小半径曲线通过性的影响 ( a)前转向架 591 ( b)后转向架 图 7 导向轮径向力的变化情况(工况 3) F i 7 Changes i t ua t i ono fr ad i a lf o r c eo fgu i dewhe e l( wo r k i ngc ond i t i on3) g. ( a)前转向架 ( b)后转向架 图 8 导向轮径向力的变化情况(工况 4) F i 8 Changes i t ua t i ono fr ad i a lf o r c eo fgu i dewhe e l( wo r k i ngc ond i t i on4) g. 由图 5~7 可知:工况 1~3 的车辆导向轮虽未出现 脱轨 现象,但 有 发 展 至 脱 轨 的 趋 势,对 高 架 有 轨 车辆的曲线通过性及运行安全性均有一定影响 .由此可见,空气弹簧失效后,车辆的抗脱轨稳定性变差 . 由图 8 可知:高架有轨电车在后转向架双侧空 气 弹 簧 失 效 的 工 况 下,以 25km·h-1 的 车 速 通 过 曲 线时,后转向架右侧两个导向轮径向力同时为 0,出现脱轨现象 . 3. 4 车体侧滚角 高架有轨电 车 的 车 体 侧 滚 角 不 仅 是 乘 坐 舒 适 性 的 评 价 指 标,也是车辆曲线通过性的重要评 价指标 [1].由 于高 架 有 轨 电 车 能够通过的曲线半径较小,而小半径曲线线路的曲线超高较大, 故车辆在小半径 曲 线 线 路 上 的 车 体 侧 倾 将 更 为 显 著 [1].当 车 辆 左转弯时,右侧空 气 弹 簧 受 力 较 大,因 此,车 辆 右 侧 空 气 弹 簧 失 效后的车体侧滚角可能变得更大 . 在空气弹簧失效 的 4 种 工 况 下,车 辆 以 不 同 速 度 通 过 弯 道 图 9 不同工况下的最大车体侧滚角 时的最大车体侧滚角( θ),如图 9 所示 .由 图 9 可 知:不 同 工 况 下 的车体侧滚角都小 于 运 行 安 全 性 临 界 值 10. 00 °;当 后 转 向 架 右 F i 9 Max imumbodyr o l lang l e g. unde rd i f f e r en tc ond i t i ons 侧空气簧失效,车辆以 43km·h-1 的速度通过弯道时,出现最大车体侧滚角 9. 15 °,此时,运行安全性变 差,且车内乘客会产生较大的倾斜感 [13],影响运行安全性、乘坐舒适性及曲线通过性 . 此外,车体侧滚角随着过弯速度及车体离心力的增加而逐渐增大 [14].在相 同的车 速下 通过曲 线,右 侧空 气弹 簧 失效的 最 大车体侧滚 角比双 侧空气 弹簧失 效时要 大得 多 [15].因此,右 侧空气弹 簧失效 时的 车辆运行安全性、乘坐舒适性及曲线通过性更差 . 4 结论 1)在 4 种工况下,当车辆以 25km·h-1 的速度通过 R50 小半径曲线时,各轴的倾覆系数虽然小于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592 2019 年 允许倾覆系数 0. 800,但较正常工况时变大,增幅为 25. 5% ~83. 7% ,车辆抗倾覆稳定性变差 . 2)在后转向架双侧空气弹簧失效的工况下,当车辆以 25km·h-1 的速度通过 R50 小半径曲线时, 后转向架右侧导向轮出现脱轨现象,此时为危险工况,车辆抗脱轨稳定性变差 . 3)当车辆以 25km·h-1 的速度通过 R50 小半径曲 线 时,右 侧 空 气 弹 簧 失 效 时 的 最 大 车 体 侧 滚 角 达到 9. 15 °,接近影响运行安全性的临界值 10. 00 °,车辆运行安全性、乘坐舒适性及曲线通过性变差 . 综上,空气弹簧失效对高架有轨电车动力学性能的影 响 较大,车 辆 的 曲 线 通 过 性、运 行 安 全 性 都 变 差 .当空气弹簧发生故障时,应降速通过曲线,低速蠕行至最近站台,疏导乘客,以保证行车安全 . 参考文献: [ 1] 李耀 . APM 车辆系统动力学性能仿真分析及参数优化研究[ 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 2018. [ 2] 杜子学,曹丹婷 .跨座式单轨车辆空气弹簧失效 对 行 车 安 全 性 能 的 影 响 研 究 [ J].城 市 轨 道 交 通 研 究, 2016( 5): 76 ? 80. DOI: 10. 13890/ i s sn. 1000 128x. 2016. 05. 019. ? j. [ 3] ZHOUJunchao, DUZ i xue, YANGZhen. Dynami cr e spons eo ft hef u l l s c a l es t r add l e t r a i lveh i c l e swi t hs i n  ? ? ypemono l e ax l ebog i e s[ J].Me chan i c s, 2019, 25( 1): 17 24. ? ? g [ 4] 左长永 .基于 MD ADAMS 的跨座式单轨车辆动力学性能研究[ 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 2013. [ 5] 杜子学,何钦洪 .跨座式单轨车辆动力学性能计算报告[ R].重庆:重庆交通大学, 2016. [ 6] 杜子学,李云川,梁志华,等 .跨座式单轨车辆曲线通过安全性研究[ J].机车电传动, 2016( 1): 79 83. ? [ 7] 高浩,罗仁,池茂儒,等 .车辆系统空气弹簧失气安全性分析[ 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12, 12( 3): 60 66. ? [ 8] 宋泳霖,任 利 惠,王 忠 杰 .单 轴 轮 胎 走 行 部 APM 车 辆 界 限 计 算 探 讨 [ J].机 电 一 体 化, 2015( 12): 47?51. DOI: 10. cnk i. i s sn. 1007 080x. 2015. 12. 010. 16413/ ? j. [ 9] 张云飞,李军 .轮径差对轨道客车山区小半径曲线 通 过 的 影 响 [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8, 39( 4): 486 ? 495. DOI: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803037. ? [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局 .铁道车辆动力学 性 能 评 定 和 实 验 鉴 定 规 范:GB5599-1985[ S].北 京:中 国 标 准 出 版社, 1986. [ 11] 任利惠,季元进,薛蔚 .单轴轮 胎 走 行 部 APM 车 辆 的 动 力 学 性 能 [ J].同 济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15, 43( 2): i s sn. 0253 280 285. DOI: 10. 11908/ 374x. 2015. 02. 018. ? ? j. [ 12] 仲建华,杜子学,何希和 .跨座式轨道交通车辆道岔结构及分析[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3. [ 13] 杜子学,李宁,陈 帅 .跨 坐 式 单 轨 车 辆 曲 线 通 过 性 能 仿 真 分 析 [ J].城 市 轨 道 交 通, 2012, 15( 7): 22?25. DOI: 10. 3969/ i s sn. 1007 869X. 2012. 07. 006. ? j. [ 14] 李宁 .跨座式单轨车辆系统动力学性能仿真与评价研究[ 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 2011. [ 15] 唐飞 .悬挂式单轨车辆系统动力学参数优化研究[ 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 2018. (责任编辑:钱筠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崔长彩) 第 40 卷 第5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9 年 9 月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Vo l. 40 No. 5 Sep.2019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812001 ? 采用模型设计的不间断电源整机 控制系统开发与设计 陈启勇,王荣坤,满飞 (华侨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摘要: 针对传统不间断电源( UPS)整机控制策略存在切换条件覆盖面不足、难以追溯问题根源,以及 传 统 的 开发方法开发周期长、效率低等问题,采用分层设计方 法 设 计 不 间 断 电 源 控 制 系 统 结 构 .首 先,将 整 机 控 制 策 略的制定化分为各层次子功能模块策略的制定 .然后,采用基于模 型 设 计 的 开 发 方 法,在 MATLAB/S imu l i nk 仿真工具上完成从模型搭建、代码自动生成到软件在环测试的开发过程 .最后,将自动生成的代码下载到实验 样机上进行集成整机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模型设计方法开发的整机控制器可以准确实现 UPS 切换 供 电 功能;采用分层设计的方法简化控制系统的设计,有助 于 软 件 的 移 植、升 级 和 查 找 问 题;基 于 模 型 设 计 自 动 生 成的代码完全可以替代人工的编码,缩短开发周期 . 关键词: 不间断电源;基于模型的设计;分层设计;代码自动生成;软件在环测试 中图分类号: TM7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9) 05 0593 07 ? ? ? 犇犲 狏 犲 犾 狅狆犿犲狀 狋狅 犳犝狀 犻 狀 狋 犲 狉 狉 狌狆 狋 犻 犫 犾 犲犘狅狑犲 狉犛狌狆狆 犾 狔 犆狅狀 狋 狉 狅 犾犛狔 狊 狋 犲犿 犝狊 犻 狀犵 犕狅犱 犲 犾犇犲 狊 犻 犵狀 CHEN Qi i yong,WANG Rongkun,MAN Fe ( Co l l egeo fI n f o rma t i onSc i enc eandEng i ne e r i ng,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amen361021,Ch i na) y,Xi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Aimi nga tt hed i s advan t age so ft het r ad i t i ona lun i n t e r r up t i b l epowe rsupp l UPS)c on t r o ls t r a t e  y( si nsu f f i c i en tc ove r agef o rswi t ch i ngc ond i t i ons,d i f f i cu l t nt r a c i ngt her oo tc aus e so fp r ob l ems, gy,sucha yi l ongde ve l opmen tcy c l eandl owe f f i c i ency,ah i e r a r ch i c a lde s i t hodwa sadop t edt ode s i hes t r uc t u r eo f gnme gnt hef o rmu l a t i ono ft hewho l ec on t r o ls t r a t egywa sd i v i dedi n t of o rmu l a t i onso f t heUPSc on t r o lsy s t em.F i r s t l y,t f unc t i onmodu l es t r a t eg i e sf o re a chl e ve l.Thent hede ve l opmen tme t hodba s edon mode lde s i sus ed sub ? gnwa r a t i ont os o f twa r ei nl oopt e s tus i ng t oc omp l e t et hede ve l opmen tp r o c e s sf r om mode lbu i l d i ng,c odeau t o ? gene MATLAB/S r a t edc odewa sdown l oadedt ot heexpe r imen t a lp r o t o  imu l i nks imu l a t i on.F i na l l heau t o ?gene y,t t oc onduc tt hei n t eg r a t edwho l esy s t emt e s t.S imu l a t i onandexpe r imen t a lr e su l t sshowt ha tt hema ch i ne ypet c on t r o l l e rba s edont hemode lde s i t hodc anr e a l i z et hef unc t i ono fa c cu r a t eswi t ch i ngt hepowe rsupp l f gnme yo t heUPS.Thel aye r eds t r uc t u r ede s i imp l i f i e st hede s i ft hec on t r o lsy s t emandf a c i l i t a t e ss o f twa r emi  gns gno r a t i on,upg r ad i ng,andp r ob l eml o c a t i ng.Theau t oma t i c a l l r a t edc odeba s edont he mode lde s i an g ygene gnc c omp l e t e l ep l a c et hemanua lc od i ng,wh i chc ansho r t ent hede ve l opmen tcy c l e. yr 收稿日期: 2018 12 03 ? ? 通信作者: 王荣坤( 1986 E?ma i l: wang r ongkun@hqu. edu. ?),男,讲师,博士,主要从 事 电 力、电 子 与 电 气 传 动 的 研 究 . cn. 基金项目: 国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 51707068,51477058);华 侨 大 学 研 究 生 科 研 创 新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 17014 082002)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594 2019 年 i n t e r r up t i b l epowe rsupp l lba s edde s i i e r a r ch i c a lde s i odeau t oma t i cgene r a  犓犲 狉 犱 狊: un y;mode gn;h gn;c 狔狑狅 t i on;s o f twa r ei nl oopt e s t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不间断电源( UPS)采 用 数 字 化 控 制 方 案 实 现 控 制 方 案、整 机 逻 辑 .UPS 的整机逻辑控制涉及的信号量多,信号之间易存在耦合,传统的整机控制策略设计不易覆盖全部切换条 件,且出现问题后难以溯源 .相比硬 件 的 设 计、测 试 和 检 修, UPS 的 整 机 控 制 缺 少 一 张 包 含 所 有 信 号 流 向、逻辑关系与判定条件的整机信 号 图 纸 . UPS 整 机 控 制 器 的 传 统 开 发 方 式 是 开 发 人 员 在 计 算 机 上 通 过手工编写 C 代码,将代码刷写到控 制 器 中,再 将 控 制 器 装 到 整 机 上 进 行 调 试 .但 是,这 种 开 发 方 式 容 易引入人工编程代码错误,需要花费大量精力进行修 改代码 和调试 .台 架 测 试 需 要 全 硬 件 搭 建,存 在 设 计周期长、开发效率低、算法无法得 到 实 时 验 证 等 缺 点 [1?3].基 于 模 型 设 计(MBD)的 开 发 流 程 可 以 让 开 发人员从繁琐的手工编码工作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搭建控制算法模型,缩短从仿真到编程调试的开发 周期,近年来在多种领域得到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结果 [4?8].目前,将这种开发流程用于 UPS 领 域的研 究相对较少 .本文对 UPS 整机控制系统进行分层设计,采用基于模型设计的开发方法,完成控制模型的 代码自动生成,验证代码的可行性,然后,将生成的 C 代码移植到实验样机中进行整机试验 . 1 犝犘犛 整机控制系统分层设计 采用分层设计的理念,将 UPS 整机控制系统划分为输入层、内部控制层、可供电逻辑判断层和输出 层 .层与层之间信号传递为单向,且无交叉耦合,便于溯源 .系统判别为组合逻辑,易于实现,内外部界限 清晰,移植性较强 . UPS 整机逻辑控制分层设计流程,如图 1 所示 .图 1 中: A, B, C 分别表示 3 种不同分 类的故障; BYP, INV, ECO 和 NONE 分别表示旁路供电、逆变供电、经济 供电和 无供 电模式; SCR 为可 控硅开关 . 图 1 UPS 整机逻辑控制分层设计流程 F i 1 Hi e r a r ch i c a lde s i r o c e s sf o rl og i c a lc on t r o lo fUPS g. gnp 各分层主要有如下功能 . 1)输入层:将系统硬件上 的 IO 信号、采 样 模 块 ADC 采 样 信 号、通 信 总 线 上解析的输入量等与 UPS 整机控制模块的软件端口进行映射,使最终设计的控制模块具有很强的移植 性 .同时,输入层也指 明 对 输 入 信 号 所 采 取 的 处 理 方 式,比 如,对 IO 信 号 的 滤 波 时 间 及 锁 存 方 式,对 ADC 采样量计算方法等 .该层输出为系统状态量 . 2)内部控制层:对来自输 入层 的状态 量按 照单、并机 系统进行分类和分级,得到不同分类和等级的判断条件(主要以故障判断为主),这些判断条件被输入至 下一层,可供电逻辑层与其他判断条件进行逻辑组合,共同参与逻辑判断 .同时,该层还对逆变控制进行 运行状态监控,实时提取当前的运行状态 . 3)可供电逻辑判断层:结合 UPS 类 型与单 并机 模式,对上层 输出的判断条件和运行状态量进行逻辑组合,判断出当前可用的输出源 . 4)输出层:通过当 前的 锁相状 态和 3 个输出源的可供电状态,输出层最终确定 UPS 应该选择的供电方式,并产生相应的开关信号,实 现开关的切换动作 . 考虑 UPS 有在线式、后备式及在线互动式,工作 台 数 有 单 机 和 并 机 方 式,每 台 UPS 的 输 入 信 号 量 又有个体差异,因此,按照分层 设 计 方 法,对 UPS 的 整 机 控 制 系 统 进 行 最 大 化 设 计,如 图 2 所 示 .图 2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5期 陈启勇,等:采用模型设计的不间断电源整机控制系统开发与设计 595 中: PLL 表示锁相环; ADC 为采样模块; IO 为输入输出模 块; SPI为串行外 设 接 口 模 块; CAN 为 增 强 控 制器局域网络模块; EPO 为紧急关断开关 .由图 2 可知:并机方式有主从方案;若无相应信号,设计 UPS 时,只需对其输入固定量赋值 . 图 2 UPS 的整机控制系统 F i 2 Con t r o lsy s t emo fUPS g. 2 犝犘犛 整机控制策略的制定 2. 1 犝犘犛 开关机控制策略 通过触摸屏或者面板按键给 UPS 发出开、关机指 令,系 统 经 过 一 个 开 关 机 延 时 时 间 后,执 行 开、关 机动作,这个开关机延时时间是供系统完成初始化或自检工作 的 . UPS 系统 工作过程 中如果 出现 故障, 系统将被锁定,待故障恢复后,执行解锁操作才能解锁,所以开关机指令除了使系统执行开关机动作外, 还具有解锁功能,即系统由于发生故障而被锁定时,可以通过下电和重启的方式进行解锁 . 2. 2 锁相环控制策略 考虑到 UPS 的并联,设计 UPS 的锁相为两级锁相环结构,以提高锁相精度和可靠性 .其中,一级锁 相环用来跟踪市电相位和频率,并进行相互间的相位同步控制,即实现 UPS 与市电的同步;二级锁相环 用来跟踪一级锁相 环 的 输 出,使 各 逆 变 器 的 输 出 电 压 相 位 跟 踪 共 同 的 一 级 锁 相 环 输 出,即 实 现 各 台 UPS 之间的同步 .两级锁相环都采用了 PI调节器,但设置一级 锁相环 的 PI调节 器速 度较慢,使 其确保 旁路和逆变器之间的平滑切换;二级锁相环要确保跟 踪一级 锁 相 环 输 出 的 快 速 性,故 设 置 PI调 节 器 速 度较快,并设置较高的精度,使其确保 UPS 之间的并联环流达到最小 . 2. 3 控制环策略 UPS 的三环控制策略,如图 3 所示 . 由图 3 可知:最外环是有效值环,以负载端电压有效值 和参考 值 之 差 为 控 制 目 标,调 节 基 准 正 弦 信 号的幅值,保证输出电压幅值的稳定,输出的基准正弦波作为参考值被输 入到瞬时 值环 中,为 抑制 UPS 输出电压的直流偏置分量,瞬时值环中引入了直流偏置环,直流偏置环得到的直流电压反馈量叠加到基 准正弦波上,共同参与调节;最内环为电流环,电流环以滤波电感电流作为电流环反馈,负载电流处于电 感电流内环环路之外,导致电流环对负载扰动毫无抑 制作用 .因此,将负 载 电 流 作 为 电 流 前 馈 加 入 电 流 环中,以改善系统的抗负载扰动能力 . 2. 4 旁路逆变切换控制策略 UPS 工作模式的切换实质上是旁路输出和逆变输出之间的切换,对于在线式 UPS,其 ECO 其实也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596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19 年 图 3 UPS 的三环控制策略 F i 3 Thr e e l oopc on t r o ls t r a t egyo fUPS ? g. 为旁路输出 .具体的旁路逆变切换控制策略,如图 4 所示 . 图 4 旁路逆变切换控制策略 F i 4 Bypa s s andi nve r t e rswi t ch i ngc on t r o ls t r a t egy g. 由图 4 可知:为节约能源, UPS 将优先判断 ECO 供电模式. 若满足 ECO 模式供 电条 件,且 无锁相 异常、逆变无输出,则整机控制器无延时地控制逆变开关 关闭,旁路 开 关 打 开,电 能 从 旁 路 输 出;若 在 满 足 ECO 模式供电条件的同时,发生锁相异常,逆变可供电条件成立且逆变输出,则经过不同的延时时间 后,将逆变开关和旁路开关先后分别执行关闭和打开动作,电能从旁路输出;若无法满足 ECO 模式供电 条件时,则考虑 UPS 是否满足逆变可供电条件,此环节的开关切换条件同 ECO 工作模式下的切换条件 相似.UPS 逆变器输出给负载 供电,当 满 足 旁 路可供电条 件,则 逆 变 开 关 关 闭,旁 路 开 关 打 开,电能由旁路提供. 若 3 种可 供电条件 都 不 满足,则逆变开 关 和 旁 路 开 关 都 关 闭,UPS 无 电能输出 . 3 模型的建立及自动代码的生成 3. 1 搭建整机控制模型 根据各个子功能模块控制策略,在 MAT imu l i nk 中建 立 UPS 整 机 控 制 仿 真 模 LAB/S 型,仿真结构如图 5 所示 .图 5 中:整机控制仿 图 5 UPS 整机控制仿真结构图 F i 5 S imu l a t i ons t r uc t u r eo fUPSc on t r o lsy s t em g. 真模型集成 开 关 机 控 制、锁 相 环 控 制、控 制 环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5期 陈启勇,等:采用模型设计的不间断电源整机控制系统开发与设计 597 控制和旁路逆变切换控制模块,以及完成电能质量检 测、故 障分 类和报 警 等 其 他 辅 助 功 能 模 块 .在 真 实 工作环境中,还有很多未被上述功能模块包含的外围信号,因此,在仿真中添加外围信号的模拟源(根据 作业工况模拟出相应的信号)作为 UPS 的输入,共同参加整机控制 . 建立模型后进行仿真,仿真显示 UPS 系统的输入 开 关、电 池 开 关、旁 路 开 关、旁 路 维 修 开 关 和 输 出 开关等闭合或断开状态 . UPS 各种工作模式之间的切换是由这些开关联 合动作 实现 的,所 以,通 过这些 开关的开关状态的组合方式,便可以知道 UPS 处于何种工作模式下,从而判断整机控制算法是否正确 . 3. 2 自动代码生成 自动代码生成是基于模型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但可以免去人工编写代码的繁琐工作,而且可以 避免人工编写代码时引入的 错 误,这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缩 短 了 产 品 的 开 发 周 期 [9?12].仿 真 结 果 验 证 了 UPS 整机控制模型的正确性后,在 MATLAB/S imu l i nk 里进行代码自动生 成操作 .代 码生 成配置 设置,如图 6 所示 . ( a)解算器设置 ( b)处理器选型 ( c)系统目标文件设置 图 6 代码生成配置系列设置 F i 6 Se r i a ls e t t i ngso fc odegene r a t i onc on f i r a t i on g. gu 为便于代码检查和调试,可以在 Repo r t子 标 签 中 设 置 代 码 生 成 报 告 选 项,模 型 生 成 代 码 完 毕 后, 自动弹出代码生成报告 .完成以上配置后,点击 Bu i l d Mode l即可生成代码 . 4 软件在环测试 软件在环测试( S IL)是一种等效性测试,提供控制模型和 S IL 测试模型相同的输入,如果两者的输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598 2019 年 出一致,则说明生成的 C 代码与控制模型在功能上是 一 致 的 .由 于 S IL 测 试 是 纯 仿 真 测 试,在 PC 上 即 可实现,无需真实整机系统,能够更早地发现问题、提高调试效率、节约开发成本和周期,因此,是一种理 想的功能测试工具 [13?15]. 首先,将求解器设置为离散,固定步长,系统的目标 文件 设置 为 e r t. t l c;接着,在 S ILandPIL Ve r i  f i c a t i on 选项卡中将 c r e a t eb l o ck 设置为 S IL;随后,点击 Bu i l d Mode l生成基于 C 代码的 S f unc t i on 模 ? 块 .此时,给整机控制器仿真模型和生成代码的 S f unc t i on 模块加载相同的输入,代码等效 性验证波形, ? 如图 7 所示 .图 7 中: 1 为开; 0 为关; 狋 为仿真实验时间 .由 图 7 可 知:两者 的输出 是一 致的,这 说 明 整 机 控制器模型生成的 C 代码和原控制器仿真模型具有等效性 . 图 7 代码等效性验证波形 F i 7 Codee i va l enc eve r i f i c a t i onwave f o rm g. qu 5 整机集成测试 通过 S IL 测试验证 C 代码的正确性之后,需要将 C 代码移植到 UPS 的整机控制 器中,并在 真实的 运行环境中,与电网采样电路、整流器、逆变器及保护电路等各个子系统连接构成完整闭环,进行整机集 成测试,以便在开发早期完成系统级的测试和验证 . 在一台 2kW 的后备式 UPS 实验样机上进行旁路逆变切换测试, UPS 系统由旁路供电切换至逆变 供电的实验结果,如图 8 所示 .由图 8 可知: UPS 初始时,处于旁路 供电工作 模式;在 a 时 刻,旁 路掉电, 整机控制器判断为逆变可供电;在 b 时刻,成功切换至逆变供电 .由于 UPS 实验样机的旁路与逆变之间 是由继电器动作实现的,所以,切换时间有 4ms延时,此延时符合国际标准 . 逆变切旁路实验结果,如图 9 所示 .由图 9 可知: UPS 初始时处于逆变供电工作模式,在 c 时刻,市 电恢复正常,整机逻辑控制判断为旁路可供电;在 d 时刻,成功切换至旁路供电 . 图 8 UPS 旁路切逆变实验 图 9 UPS 逆变切旁路实验 F i 8 Expe r imen to fUPSf r ombypa s s g. F i 9 Expe r imen to fUPSf r omi nve r t e r g. rsupp l oi nve r t e rpowe rsupp l powe yt y rsupp l obypa s spowe rsupp l powe yt y UPS 整机集成测试实验结果验证了 UPS 整机控制策略的正 确性,同时,也验 证基于模 式设计 的方 法开发的整机控制系统能够正确地实现 UPS 控制功能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5期 陈启勇,等:采用模型设计的不间断电源整机控制系统开发与设计 599 6 结束语 UPS 控制系统分层设计的方法有利 于 整 机 控 制 系 统 的 简 化 设 计,设 计 的 整 机 控 制 图 纸 结 构 清 晰、 信号无耦合且易溯源,具有较好的指导性,同时,基于分层设计的控制软件具有很好的移植性,易于追溯 问题根源 .相比于传统开发方式,采用基于模型设计的方法开发整机控制策略,具有早期验证的优势,自 动代码生成技术避免了人工编码,软化在环测试可以提前验证代码的正确性,整机集成测试表明设计的 控制系统满足控制需求,该开发方法简便、有效,极大 缩 短 UPS 控 制 系 统 从 仿 真 到 调 试 的 开 发 周 期,提 高开发效率 . 参考文献: [ 1] ZOU Zh i x i ang,WANGZheng, CHENG Mi ng. De s i l s i so fope r a t i ngs t r a t eg i e sf o ragene r a l i s edvo l t age ? gnandana y s ou r c epowe rsupp l s edoni n t e r na lmode lp r i nc i l e[ J]. I e tPowe rEl e c t r on i c s, 2014, 7( 2): 330?339.DOI: 10. yba p l. 2013. 0159. 1049/ i e t ?pe [ 2] KAYABAS IA, AKKAYA R. Thede s i l emen t a t i ono fami c r o c on t r o l l e r s eds i ng l epha s eon l i neun i n  ?ba ? gnandimp t e r r up t edpowe rsupp l t hpowe rf a c t o rc o r r e c t i on[ C]∥I n t e r na t i ona lCon f e r enc eonEl e c t r i c a landEl e c t r on i c sEn  ywi IEEEPr e s s, 2009: 442 446. DOI: 10. 1109/ELECO. 2009. 5355274. i ne e r i ng. Bu r s a: ? g [ 3] 宋慧延,刘强,牛大伟 .一种挖掘机 电 控 系 统 性 能 测 试 平 台 的 设 计 [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4, 35( 3): 250 252. DOI: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4. 03. 0250. ? ? [ 4] 来鑫,姜淳,金昌,等 .基于模型设计的 4WI S 4WID 车辆教学实验平台[ J].实 验 室 研 究 与 探 索, 2018, 37( 6): 56 59, ? ? 67. DOI: 10. 3696/ i s sn. 1006. 7167. 2018. 06. 014. j. [ 5] 佘超 .基于模型设计的电动汽车永磁同步电机无速度传感器控制策略的研究[ 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18. [ 6] HARNETTC K, TEMPLETONJ, DUNPHY?GUZMAN K A, 犲 狋犪 犾.Mode lba s edde s i fa mi c r o f l u i d i c mi xe r gno J]. LabonaCh i 2008, 8( 4): 565 572. DOI: 10. 1039/b717416k. d r i venbyi nduc edcha r l e c t r oo smo s i s[ ? p, gee [ 7] 刘雪梅,郭改平 .基于模型设计的飞 机 装 配 检 测 技 术 分 析 [ J].中 国 工 程 机 械 学 报, 2017, 15( 6): 547?551. DOI: 10. 15999/ cnk i. 311926. 2017. 06. 014. j. [ 8] 田韶鹏,阙同亮 .基 于 模 型 设 计 的 电 动 车 整 车 控 制 器 开 发 研 究 [ J].自 动 化 与 仪 表, 2017, 32( 9): 60?64. DOI: 10. 19557/ cnk i. 1001 9944. 2017. 09. 015. ? j. [ 9] 王博舒,新峰,王小银,等 .自动 代 码 生 成 技 术 的 发 展 现 状 与 趋 势 [ J].西 安 邮 电 大 学 学 报, 2018, 23( 3): 1 DOI: ?12. i s sn. 2095 10. 13682/ 6533. 2018. 03. 001. ? j. [ 10] 陈攀 .电动汽车控制器自动代码生成及标定系统研究[ D].济南:山东大学, 2018. [ 11] KRI ZANJ, ERTLL, BRADAC M, 犲 狋犪 犾. Au t oma t i cc odegene r a t i onf r om Ma t l ab/S imu l i nkf o rc r i t i c a lapp l i c a t i ons [ C]∥27 t hCanad i anCon f e r enc eonEl e c t r i c a landCompu t e rEng i ne e r i ng. To r on t o: IEEEPr e s s, 2014: 1 6. DOI: 10. ? 1109/CCECE. 2014. 6901058. [ 12] 樊启永,顾立 志,宋 金 玲 . Pr o/E 和 VERICUT 虚 拟 机 床 建 模 与 仿 真 [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0, 31 ( 2): 126 131. DOI: 10. 11830/ i s sn. 1000 5013. 2010. 02. 0216. ? ? [ 13] 刘振华 . S IL 平台在功能测试 方 面 的 应 用 [ C]∥2014 中 国 汽 车 工 程 学 会 年 会 .北 京:机 械 工 业 出 版 社, 2014: 633 ? 637. [ 14] 宋大凤,李幼德,李静,等 .汽车牵引力控制软件在环仿真研究[ J].农业机械学报, 2005( 8): 27 29. DOI: 10. 3969/ ? j. i s sn. 1000 1298. 2005. 08. 008. ? [ 15] VANDIG, CAVINA N, CORTIE, 犲 狋犪 犾. De ve l opmen to fas o f twa r ei nt hel oopenv i r onmen tf o rau t omo t i vepowe r  egyp r o. 2014. 01. 084. t r a i nsy s t ems[ J]. Ene r o c ed i a, 2014, 45: 789 798. DOI: 10. 1016/ ? j. gyPr (责任编辑:陈志贤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崔长彩) 第 40 卷 第5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9 年 9 月 Vo l. 40 No. 5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Sep.2019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903049 ? 钙质砂与石英砂渗透性差异对比试验 廖仁国1,周先齐1,2,蔡燕燕1,张小燕3 ( 1.华侨大学 岩土工程研究所,福建 厦门 361021; 2.厦门理工学院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4; 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摘要: 针对相同粒径和级配的钙质砂与石英砂,通过单粒径三轴渗透试验和混合粒径三轴剪切渗透试验,对 比分析单粒径砂渗透性受围压的影响规律,以及三轴剪切 过 程 中 混 合 粒 径 砂 渗 透 性 演 化 行 为 的 差 异 .三 轴 渗 透试验结果表明:钙质砂渗透性随围压的升高而降低,随 粒 径 的 增 加 而 增 加,与 石 英 砂 规 律 相 似,钙 质 砂 渗 透 系数与围压表现出较好的指数关系;在同级配条件下,钙质砂的渗透性小于普通石英砂;在给定围压和渗透压 的条件下,钙质砂渗流量和时间呈现线性关系,依然服 从 达 西 定 律 .三 轴 剪 切 渗 透 试 验 结 果 表 明:在 较 低 围 压 下,钙质砂变形由剪缩到剪胀,渗透系数随应变的增加 先 下 降,后 升 高,石 英 砂 变 形 规 律 及 渗 透 规 律 与 钙 质 砂 相似;在较高围压下,二者差异明显,钙质砂变形表现为剪缩特性,且伴有一定量的颗粒破碎,渗透系数降幅由 快变慢直至稳定,而石英砂无论是变形规律还是渗透规律,均与较低围压下一致 . 关键词: 渗透系数;围压;钙质砂;石英砂 中图分类号: TU411. 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9) 05 0600 06 ? ? ? 犆狅犿狆犪 狉 犪 狋 犻 狏 犲犈狓狆犲 狉 犻犿犲狀 狋狅狀犘犲 狉犿犲 犪犫 犻 犾 犻 狋 犳 犳 犲 狉 犲 狀犮 犲 狔犇犻 犅犲 狋狑犲 犲 狀犆犪 犾 犮 犪 狉 犲 狅狌 狊犛犪狀犱犪狀犱犙狌犪 狉 狋 狕犛犪狀犱 , LIAO Renguo1,ZHOU Xi anq i1 2,CAIYanyan1,ZHANG Xi aoyan3 ( 1.I ns t i t u t eo fGeo t e chn i c a lEng i ne e r i ng,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amen361021,Ch i na; y,Xi 2.Schoo lo fC i v i lEng i ne e r i ngandAr ch i t e c t ur e,Xi amenUn i ve r s i t fTe chno l ogy,Xi amen361024,Ch i na; yo 3.Schoo lo fMe chan i c sandC i v i lEng i ne e r i ng,Ch i naUn i ve r s i t fMi n i ngandTe chno l ogy ( Be i i ng),Be i i ng100083,Ch i na) yo j j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Fo rt hec a l c a r e ouss andandqua r t zs andwi t ht hes amepa r t i c l es i z eandg r ada t i on,t hei n f l uenc eo f c on f i n i ngp r e s su r eont hepe rme ab i l i t fs i ng l epa r t i c l es i z es and wa sana l z edbys i ng l epa r t i c l es i z et r i ax i a l yo y rme ab i l i t e s tandmi xedpa r t i c l es i z et r i ax i a lshe a rpe rme ab i l i t e s t,t hed i f f e r enc eo fpe rme ab i l i t vo l u  pe yt yt ye t i onbehav i o ro fmi xedpa r t i c l es i z es andwa sd i s cus s eddu r i ngt r i ax i a lshe a r.Ther e su l t so ft r i ax i a lpe rme ab i l i  n  t e s tshowt ha tt hepe rme ab i l i t fc a l c a r e ouss andde c r e a s e swi t ht hei nc r e a s eo fc on f i n i ngp r e s su r e,andi yt yo c r e a s e swi t ht hei nc r e a s eo fpa r t i c l es i z e,wh i chi ss imi l a rt ot ha to fqua r t zs and,t hepe rme ab i l i t oe f f i c i en to f yc c a l c a r e ouss andshowsagoodexponen t i a lr e l a t i onsh i t hc on f i n i ngp r e s su r e.Thepe rme ab i l i t fc a l c a r e ous p wi yo s andi sawe rt hant ha to fo r d i na r r t zs and,t hes e epagef l owr a t eandt imeo fc a l c a r e ouss andshowal i ne a r yqua r e l a t i onsh i rg i venc on f i n i ngp r e s su r eando smo t i cp r e s su r e,ands t i l lobey Da r cy ′sl aw.Ther e su l t so f punde hede f o rma t i ono fc a l c a r e ouss andi s t r i ax i a lshe a rpe rme ab i l i t e s tshowt ha tunde rl owc on f i n i ngp r e s su r e,t yt 收稿日期: 2019 03 24 ? ? 通信作者: 蔡燕燕( c a i@hqu. 1982 E i l: edu. cn. ?),女,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岩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的研究 . ?ma yy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1774147);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017J 01094);华 侨 大 学 研 究 生 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 17013086020) 第5期 廖仁国,等:钙质砂与石英砂渗透性差异对比试验 601 f r omshe a rshr i nkaget od i l a t ancy,andt hepe rme ab i l i t oe f f i c i en tde c r e a s e sa tf i r s tandt heni nc r e a s e swi t ht he yc i nc r e a s eo fs t r a i n.Thede f o rma t i onandpe rme ab i l i t fqua r t zs anda r es imi l a rt ot ho s eo fc a l c a r e ouss and,bu t yo t hed i f f e r enc ei sobv i ousa th i on f i n i ngp r e s su r e.Thede f o rma t i ono fc a l c a r e ouss andi scha r a c t e r i z edby ghc hede c r e a s eo fpe rme ab i l i t oe f f i c i en tchange s she a rshr i nkageandac e r t a i namoun to fpa r t i c l eb r e akage,andt yc f r omf a s tt os l ow,t os t ab l e.Thede f o rma t i onandpe rme ab i l i t fqua r t zs anda r ec ons i s t en twi t ht ho s eunde r yo c on f i n i ngp r e s su r e. rme ab i l i t oe f f i c i en t;c r t zs and 犓犲 狉 犱 狊: pe on f i n i ngp r e s su r e;c a l c a r e ouss and;qua yc 狔狑狅 钙质砂主要是由海洋生物的残骸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生物化学反应作用形成的沉积物,富含碳 酸盐,其 CaCO3 的质量分数高达95% [1],是一种特殊的岩土工程材料 .钙质砂颗粒强度低、易破碎,单个 颗粒多棱角、形状不规则、含较多内孔隙 .与一般陆源砂相比,其物理力学性质具有显著的差 异 [2?3].前人 对钙质砂的基本物理力学特性进行了许多研究 .例如,桩在钙质砂地基中的承载特性 [4]、液化特 性 [5]、压 缩特性 [6?9]、蠕变特性 [10?11]、动力响应特性 [12]等 .渗透性是土体的一 个重要性 质,渗 透性的好 坏一般 通过 渗透系数的大小进行辨别 .钙质砂的渗透性受到其颗粒形状 [13?14]、压 实度 [15?16]、细 颗粒 质量分 数 [17]等的 影响 .钱琨等 [18]通过钙质砂的级配和孔隙比,建立钙质砂的渗透计算模型 .胡明鉴等 [17]考虑干密度和压 实度,建立渗透系数关系式 .砂土渗透性在时间上也表现出一定的规律 [19].开采地 下水引起 的地面 沉降 问题 与 砂 土层 压缩 变 形有着密切 的关系 [20],渗 透特 性对其影 响较 大 .钙质砂 作为 岛礁填筑 和海上 构筑 物的基础材料,经常会处于荷载、自重等产生的应力及地 下 水渗流 等相 互 作 用 产 生 的 复 杂 应 力 状 态 中, 但前人的研究并未考虑钙质砂实际应力状态对其渗透性的影响 .本文通过三轴应力?应变渗 透测 试系统 对钙质砂和石英砂的三轴渗透特性和三轴剪切渗透特性进行对比研究 . 1 试验部分 1. 1 试验材料 钙质砂取自南海某岛礁附近海域,自然风干后进行筛 分 试验 .天 然 钙 质 砂 大 多 为 级 配 不 良 的 状 态, 为贴近实际情况,选取级配不良砂作为试样,其不均 匀系数 犆u 为 3. 93,曲 率 系 数 犆c 为 1. 02,最 大 孔 隙 比为 1. 505,最小孔隙比为 0. 860,比 重 为 2. 74.控 制 试 样 的 密 实 度 为 80% ,孔 隙 比 为 0. 989,干 密 度 为 1. 38g·cm-3 .单一粒径组砂样均取自筛分试验中筛子上的余量,石英砂与钙质砂的颗粒级配相同 . 钙质砂与石英砂的形貌特征对比 [21],如图 1 所示 .由图 1 可知:钙质砂颗 粒表 面含有丰 富的棱 角和 内孔隙,石英砂颗粒较圆润,没有内孔隙,故钙质砂与石英砂在力学和水理性质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 ( a)钙质砂颗粒 ( b)微观钙质砂颗粒 ( c)石英砂颗粒 图 1 钙质砂与石英砂的形貌特征对比 F i 1 Compa r i s ono fmo r l ogybe twe enc a l c a r e ouss andandqua r t zs and g. pho 1. 2 试验仪器 试样尺寸直径为 61. 8mm,高为 125. 0mm,截面面积为 3000. 0mm2 .采用 FLSY30 1 型全自动三 ? 轴渗透测试仪测量砂土的渗透系数,试验可施加的最大轴向荷载为 30kN. 与传统的方法相比, FLSY30 1 型全自动三轴渗透仪 具有 以 下 2 个 优 点: 1)试 样 由 乳 胶 膜 包 裹,且 ? 施加一定的围压,可较好地控制试样侧壁止水; 2)试样的底部和顶部皆设置透水石,透水石 与圆 柱试样 的直径一致,可提高渗透系数的测量精度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602 2019 年 1. 3 试验方法 参照 GB/T50123-199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22],进行试验准备、试样安装、固结及渗 流试验 .饱和 方式一般有水头饱和、通无气水、真空饱和及反压饱和 .由于钙质砂饱和较困难,故按照预先控制的干密 度称取一定质量的试样,将试样五等分,逐层放入已贴有橡皮膜的承膜筒中,轻轻敲击承膜筒壁,每次以 相同的高度轻压试样,直至达到预定高度,以保证相同的密实 度,防 止 颗 粒 破 碎 .取 出 承 膜 筒,将 试 样 依 次通 CO2 、水头饱和、反压饱和 .经检测,试样孔隙水压力增量与围压增量的比值( 犅)可达 0. 95 以上 . 首先,在围压为 100~500kPa,渗透压为 20kPa的条件下,进行单粒径组的渗透试验 .然后,在围压 为 100~500kPa,渗透压为 20kPa的条件下,进行预设级配的钙质砂与同级配石英砂的渗透试验,并在 围压为 300kPa,渗透压为 20kPa,偏应力为 100~1100kPa 的条件下,进行渗透试验 .最后,在围压为 100~300kPa,渗透压为 20kPa 的条件下,进行三轴剪切渗透试验 . 2 三轴渗透试验结果与分析 2. 1 围压、单粒径对钙质砂与石英砂渗透性的影响 钙质砂和石英砂的渗透系数( 犽)与粒径( 犾)的关系,如图 2 所 示 .图 2 中: a)可知: σ3 为围压 .由 图 2( 随着围压的增加,各粒径组钙质砂的渗透系数均逐渐减小;在同一围压下,随着颗粒粒径的增加,渗透系 数的增幅逐渐减小 .围压的增加使试样进一步固结、土体 积缩 小、原 生 孔 隙 被 压 缩,渗 透 系 数 降 低;粒 径 越小,颗粒压缩的越密实,固结程度 越 高 .试 验 结 束 后 拆 样 发 现,不 同 于 较 大 颗 粒 粒 径 组 出 现 的 散 状 现 象, 0. 15~0. 30mm 粒径组颗粒固结 成 一 个 圆 柱 体,造 成 渗 透 系 数 相 对 较 小 .这 是 因 为 粒 径 越 大,颗 粒 外轮廓的棱角更加复杂,颗粒内部的孔隙更多,渗流路径更长,水流通过时的阻力更大,造成渗透系数增 长缓慢 .由图 2( b)可知:石英砂与钙质砂的渗透性相似,但在同一围压下,随着 粒径的 增加,石英 砂渗透 系数的增幅比钙质砂大 .这是因为相较于具有丰富棱 角的钙 质砂颗 粒,石 英 砂 颗 粒 的 表 面 比 较 圆 润,且 没有内孔隙,在同等条件下形成的孔隙结构较为规则,过水通道得到改善,水流通过时的阻力较小,渗流 时间较短,渗流速度较快,渗透系数较大;粒径越大,颗粒表面越圆润,渗透系数的增幅也相对越大 . ( a)钙质砂 ( b)石英砂 图 2 钙质砂和石英砂的渗透系数与粒径的关系 F i 2 Re l a t i onsh i twe enpe rme ab i l i t oe f f i c i en tandpa r t i c l es i z eo fc a l c a r e ouss andandqua r t zs and g. pbe yc 2. 2 同级配钙质砂和石英砂渗透性的比较 同级配钙质砂与石英砂的渗透系 数 与 围 压 的 关 系,如 图 3 所 示 .由 图 3 可 知:随 着 围 压 增 加,石 英 砂、钙质砂的渗透系数逐渐减小;当围压从 100kPa增至 500kPa时,其渗透系数的降幅分别为 36. 0% , 39. 3% ,两者降幅相差不大,但在同一围压下,钙质砂的渗透系数比石英砂小 .这是因为钙质砂颗粒表面 粗糙、多棱角,颗粒内部含有复杂的孔隙结构,使渗流通 道变 得曲折,水 流 阻 力 较 大,导 致 钙 质 砂 的 渗 透 系数较小,透水性较差 .相较于钙质砂,石英砂的颗粒表面形状较规则,孔隙结构也较规整,因此,普通石 英砂的渗透系数较大,透水性较好 .单粒径钙质砂的渗透 系数基本 比混 合 粒 径 大 一 个 数 量 级,说 明 钙 质 砂的渗透性受到粒径的影响较大,可通过调整钙质砂的级配改善其渗透性 . 2. 3 偏应力与渗流量、时间的关系 钙质砂在围压为 300kPa,渗透压为 20kPa的条件下,进行三轴渗透试验,不同偏应力( 狇)下的渗流 量( 犞 )与时间( 狋)的关系,如图 4 所示 .由图 4 可知:钙质砂的渗流量与时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渗透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5期 廖仁国,等:钙质砂与石英砂渗透性差异对比试验 603 性仍符合达西定律;随着偏应力的增加,渗流速度变缓,偏应力对钙质砂的渗透性产生阻碍作用 . 图 3 钙质砂和石英砂渗透系数与围压的关系 图 4 不同偏应力下钙质砂的渗流量与时间的关系 F i 3 Re l a t i onsh i twe enpe rme ab i l i t oe f f i c i en tand g. pbe yc F i 4 Re l a t i oncu r vebe twe ens e epager a t eandt imeo f g. c on f i n i ngp r e s su r eo fc a l c a r e ouss andandqua r t zs and c a l c a r e ouss andunde rd i f f e r en tde v i a t o r i cs t r e s s e s 3 三轴剪切渗透试验结果与分析 3. 1 应力?应变与渗透系数的关系 不同围压下,两种砂的应力?应变曲线,如图 5 所 示 .图 5 中: ε1 为 轴 向 应 变; εv 为 体 应 变 .由 图 5 可 知:随着围压的增加,峰值强度逐渐增大,但石英砂的峰值强度比钙质砂略低,说明钙质砂的内摩擦角比 石英砂大 .这是因为在同级配条件下,钙质砂颗粒表面的孔洞 较 多,孔 径 较 大,表 面 的 咬 合 程 度 较 高,相 应的粗糙度也越大 . 不同围压下,两种砂的渗透系数?应变曲线,由图 6 所示 .对比图 5, 6 可知:当围压 为 100kPa 时,在 峰值强度前,钙质砂渗透系数随着偏应力的增加而下降,下降 速率 开 始 较 快,而 后 较 缓,在 峰 值 强 度 后, 偏应力有 所 降 低,但 渗 透 系 数 却 出 现 升 高;当 围 压 为 200, 300kPa 时,钙 质 砂、石 英 砂 表 现 出 相 同 的 规 律,渗透系数均逐渐减小,下降速率先快后慢,最后趋于稳定 . ( a)钙质砂 ( b)石英砂 图 5 钙质砂、石英砂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 F i 5 S t r e s s s t r a i nr e l a t i onsh i r ve so fc a l c a r e ouss andandqua r t zs and ? g. pcu ( a)钙质砂 ( b)石英砂 图 6 钙质砂、石英砂的渗透系数?应变关系曲线 F i 6 Pe rme ab i l i t oe f f i c i en t s t r a i nr e l a t i onsh i r ve so fc a l c a r e ouss andandqua r t zs and ? g. yc pcu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604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19 年 3. 2 应变与渗透系数的关系 由图 5 可 知:在 围 压 较 低 时,钙 质 砂、石 英 砂 的 变形规律都 为 先 剪 缩,后 剪 胀;在 围 压 较 高 时,钙 质 砂的变形规 律 只 表 现 为 剪 缩,石 英 砂 则 从 剪 缩 到 剪 胀;随着围压 的 增 加,钙 质 砂 颗 粒 重 排 列,进 而 被 压 碎,变形 特 性 发生变化,压缩性增大,塑性破坏 增 加, 软化特征将逐渐减弱,剪胀逐渐过渡到剪缩 . 由图 6 可知:当围 压 较 低 时,试 样 的 剪 胀 作 用 占 ( a)100kPa ( b)200kPa ( c)300kPa 据优势,出现明显的剪切带(图 7),使 过 水通 道变宽, 图 7 不同围压下钙质砂试样的破坏 渗透系数变 大;当 围 压 较 高 时,开 始 时 试 样 被 压 缩, F i 7 Fa i l u r eo fc a l c a r e ouss ands amp l e s g. 体积变小,渗透系数 下 降 的 幅 度 较 快,随 着 应 力 的 增 unde rd i f f e r en tc on f i n i ngp r e s su r e s 加,试样逐渐变密,孔隙率逐渐减小,剪胀作用消失,颗粒 破 碎程 度 增 大,此 时,渗 透 系 数 变 化 速 率 较 慢, 但依然为减小的趋势;石英砂无论是在较高或较低围 压下,均是由 剪缩 到 剪 胀 的 过 程,且 主 要 以 剪 胀 作 用为主,渗透系数先下降,后升高 . 4 颗粒的破碎 三轴剪切渗透试验结束后,分别 对 钙 质 砂、石 英 砂 试 样 进 行 烘 干、筛 分 试 验,并 进 行 颗 粒 粒 度 的 分 析,忽略筛分试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少量砂子的损失及称质量时产生的误差 . 钙质砂试验前、后颗粒的级配曲线,如图 8 所示 .图 8 中: η 为小于某粒径钙质砂的质量分数 .由 图 8 可知:当围压较低时,颗粒的破碎表现 得极不 明 显,大 粒 径并没有 发 生 破 碎,只 有 粒 径 小 于 0. 15 mm 的 颗 粒 发 生极少量破碎,故钙质砂在较低围 压下 的 颗粒破 碎 不 是 引起渗透系数变 化 的 主 要 原 因;当 围 压 较 高 时,粒 径 小 于 0. 30mm 及粒径为 0. 60~1. 18mm 的颗粒均出现不 同程度的破碎,小颗粒数量增多,渗 透 路径曲 折,从 而 引 起渗透系数的变 化 .石 英 砂 在 试 验 前、后 并 没 有 发 生 颗 粒破碎 .因此,钙 质 砂 渗 透 系 数 的 变 化 是 由 变 形 特 性 和 颗粒破碎共同决定的,而石英砂渗透系 数 变化只 由 变 形 特性决定 . 图 8 钙质砂试验前、后颗粒级配曲线 F i 8 Gr ada t i oncu r ve so fpa r t i c l e ss i z eo f g. 5 结论 c a l c a r e ouss andbe f o r eanda f t e rt e s t s 通过三轴渗透试验和三轴剪切渗透试验,对钙质砂、石英砂 的 渗 透 性 差 异 进 行 对 比 研 究,就 其 单 粒 径和混合粒径对渗透性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得出以下 4 个结论 . 1)在三轴渗透试验中,钙质砂的粒径大 小 及 施 加 的 围 压 大 小 对 其 渗 透 性 有 一 定 影 响 .在 粒 径 组 不 变的情况下,钙质砂的渗透性随着围压的增加而不断 地降低;在围 压不 变 的 情 况 下,钙 质 砂 的 渗 透 性 随 着粒径的增加而增加 .石英砂的渗透性与钙质砂具有相似的规律 . 2)在三轴渗透试验中,通过与同级配的 石 英 砂 渗 透 性 进 行 比 较,发 现 石 英 砂 的 渗 透 系 数 与 围 压 表 现为明显的线性关系,钙质砂的渗透系数与围压表现为明显的指数关系;同围压下石英砂的渗透系数比 钙质砂大 .钙质砂表面不规整,颗粒内部含有复杂的孔隙,渗流 通道 曲 折 复 杂,水 流 阻 力 较 大,使 渗 透 系 数较小,渗透性比普通石英砂更差 .在不同的偏应力作用下,钙质砂的渗透性依然服从达西定律,并随应 力的变化而变化 . 3)在三轴剪切渗透试验中,随着围压的 增 加,钙 质 砂、石 英 砂 的 峰 值 强 度 逐 渐 增 大,且 钙 质 砂 的 内 摩擦角比石英砂大;在围压较低时,钙质砂的变形特性由剪缩到剪胀,石英砂的变形规律与之相同;在围 压较高时,钙质砂的变形特性表现为剪缩,而石英砂依然维持围压较低时的变形规律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5期 廖仁国,等:钙质砂与石英砂渗透性差异对比试验 605 4)在三轴剪切渗透试验中,钙质砂在围压为 100kPa 时的渗 透性与 围压 为 200, 300kPa 时 有明显 的不同;而无论是较高或较低围压下,石英砂的渗透性均表现为相同的规律 . 参考文献: [ 1] 王新志 .南沙群岛珊瑚礁工程地质特性及大型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 D].武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 研究所), 2008. [ 2] 朱长歧,陈海洋,孟庆山,等 .钙质砂 颗 粒 内 孔 隙 的 结 构 特 征 分 析 [ J].岩 土 力 学, 2014, 35( 7): 1831?1836. DOI: 10. 16285/ r sm. 2014. 07. 005. j. [ 3] 朱长歧,周斌,刘海峰 .南海海滩岩的细观结构及其基本物理力学性质研究[ J].岩 石 力 学 与 工 程 学 报, 2015, 34( 4): 683 693. DOI: 10. 13722/ cnk i. rme. 2015. 04. 004. ? j. j [ 4] 秦月,孟庆山,汪稔,等 .钙质砂地基 单 桩 承 载 特 性 模 型 试 验 研 究 [ J].岩 土 力 学, 2015, 36( 6): 1714?1720. DOI: 10. r sm. 2015. 06. 025. 16285/ j. [ 5] 孟庆山,秦月,汪稔 .珊瑚礁钙质沉积物液化特 性 及 其 机 理 研 究[ J].土 工 基 础, 2012, 26( 1): 21 24. DOI: 10. 3969/ ? j. 3152. 2012. 01. 007. i s sn. 1004 ? [ r sm. 6] 王新志,汪稔,孟 庆 山,等 .钙 质 砂 室 内 载 荷 试 验 研 究 [ J].岩 土 力 学, 2009, 30( 1): 147?156. DOI: 10. 16285/ j. 2009. 01. 039. [ 7] 张家铭,蒋国盛,汪稔 .颗粒破碎及剪 胀 对 钙 质 砂 抗 剪 强 度 影 响 研 究 [ J].岩 土 力 学, 2009, 30( 7): 2043?2048. DOI: r sm. 2009. 07. 056. 10. 16285/ j. [ 8] ZHANGB, HERBOLDEB, HOMEL M A, 犲 狋犪 犾. DEM pa r t i c l ef r a c t u r emode l[ R]. L i ve rmo r e: Lawr enc eL i ve rmo r e Na t i ona lLabo r a t o r 2015. y, [ 9] 王轶群 .钙质砂宏细观力学特性试验及离散元模拟[ D].杭州:浙江大学, 2016. [ 10] 叶剑红,曹梦,李刚 .中国南海 吹 填 岛 礁 原 状 钙 质 砂 蠕 变 特 征 初 探 [ J].岩 土 力 学 与 工 程 学 报, 2019, 38( 6): 1242? cnk i. rme. 2018. 0695. 1251. DOI: 10. 13722/ j. j [ 11] 曹梦,叶剑红 .中国南海钙质 砂 蠕 变?应 力?时 间 四 参 数 数 学 模 型 [ J].岩 土 力 学, 2019, 40( 5): 1771 DOI: 10. ?1777. r sm. 2018. 1267. 16285/ j. [ 12] 徐学勇,汪稔,王新,等 .饱和钙质砂爆炸响应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J].岩 土 力 学, 2012, 33( 10): 2953 2959. DOI: 10. ? 16285/ r sm. 2012. 10. 005. j. [ 13] 任玉宾,王胤,杨 庆 .颗 粒 级 配 与 形 状 对 钙 质 砂 渗 透 性 的 影 响 [ J].岩 土 力 学, 2018, 39( 2): 1?7. DOI: 10. 16285/ j. r sm. 2016. 0277. [ 14] DONOHUEA TJ,WENSRICHBC M. Imp r ov i ngpe rme ab i l i t r ed i c t i onf o rf i b r ousma t e r i a l st hr oughanume r i c a l yp i nve s t i t i oni n t opo r es i z eandpo r ec onne c t i v i t J]. Powde rTe chno l ogy, 2009, 195( 1): 57?62. DOI: 10. 1016/ ga y[ j. e c. 2009. 05. 012. powt [ 15] 邵健伟,鲁程鹏,马克迪,等 .压缩过 程 中 粗 粒 土 渗 透 性 变 化 的 试 验 分 析 [ J].水 资 源 与 水 工 程 学 报, 2016, 27( 6), i s sn. 1672 217 221. DOI: 10. 11705/ 643X. 2016. 06. 39. ? ? j. [ 16] 胡明鉴,蒋航海,朱长歧,等 .钙质砂的渗透 特 性 及 其 影 响 因 素 探 讨 [ J].岩 土 力 学, 2017, 38( 10): 2895 2900. DOI: ? r sm. 2017. 10. 016. 10. 16285/ j. [ 17] 胡明鉴,崔翔,王 新 志,等 .细 颗 粒 对 钙 质 砂 渗 透 性 的 影 响 试 验 研 究 [ J].岩 土 力 学, 2019, 40( 8): 1?6. DOI: 10. r sm. 2018. 0849. 16285/ j. [ 18] 钱琨,王新志,陈剑文,等 .南海岛礁 吹 填 钙 质 砂 渗 透 特 性 试 验 研 究 [ J].岩 土 力 学, 2017, 38( 6): 1557?1564. DOI: 10. 16285/ r sm. 2017. 06. 003. j. [ 19] 王志兵,汪稔,胡明鉴,等 .颗粒运移对蒋家沟土 体 渗 透 性 影 响 的 试 验 研 究[ J].岩 土 力 学, 2011, 32( 7): 2017 2024. ? r sm. 2011. 07. 012. DOI: 10. 16285/ j. [ 20] 王艳芳,蔡燕燕,蔡正银 .饱和砂土蠕 变 特 性 实 验 [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7, 38( 1): 31?37. DOI: 10. I SSN. 1000 5013. 201701006. 11830/ ? [ 21] 张小燕,蔡燕燕,王振波,等 .珊瑚砂高压力下一维蠕变分形破碎及颗粒形状分析[ J].岩土力学, 2018, 39( 5): 1573 ? 1580. DOI: 10. 16285/ r sm. 2017. 0763. j. [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9. (责任编辑:钱筠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方德平) 第 40 卷 第5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9 年 9 月 Vo l. 40 No. 5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Sep.2019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903031 ? 敌对心理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 姚明亮,祁神军,张云波 (华侨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摘要: 为了研究不良安全心理与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之 间 的 关 系,采 用 基 于 症 状 自 评 量 表 的 建 筑 工 人 不 安 全行为量表展开问卷调查,识别建筑工人心理健康的显著影响因子 .选取敌对心理,建立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 的机理模型,并采用 SPSS, Amo s对模型进行拟合 .结果表明:敌对心理 对 不 正 确 的 安 全 动 机 与 不 端 正 的 安 全 态度产生的正向影响分别为 0. 28, 0. 15;不正确的 安 全 动 机、不 端 正 的 安 全 态 度 对 项 目 级 安 全 氛 围 与 班 组 级 安全氛围的下降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前者的作用较大;班 组 级 安 全 氛 围 的 下 降 对 不 安 全 行 为 的 增 加 产 生 的正向影响为 0. 91. 关键词: 敌对心理;安全态度;安全动机;不安全行为 中图分类号: X9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9) 05 0606 06 ? ? ? 犐 狀 犳 犾 狌 犲狀犮 犲狅 犳犎狅 狊 狋 犻 犾 犲犘狊 犮犺狅 犾 狅 狊 犪 犳 犲犅犲 犺犪 狏 犻 狅 狉 狔 犵 狔狅狀犝狀 狅 犳犆狅狀 狊 狋 狉 狌 犮 狋 犻 狅狀 犠狅 狉 犽犲 狉 狊 YAO Mi ng l i ang,QIShen un,ZHANG Yunbo j ( Schoo lo fC i v i lEng i ne e r i ng,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amen361021,Ch i na) y,Xi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I no r de rt os t udyt her e l a t i onsh i twe enbads a f e t cho l ogyanduns a f ebehav i o ro fc ons t r uc  pbe ypsy s t i onna i r euns a f ebehav i o rsu r veyba s edonsymp t omche ckl i s twa sc onduc t edt oi den t i f t i onwo r ke r s,aque y t hes i i f i c an timpa c tf a c t o r so fc ons t r uc t i onwo r ke r s ′men t a lhe a l t h.Theho s t i l epsy cho l ogy wa ss e l e c t edt o gn e s t ab l i sht heme chan i sm mode lo ft heuns a f ebehav i o ro fc ons t r uc t i on wo r ke r s,andt he mode lwa sf i t t edby s t i l epsy cho l ogypo s i t i vee f f e c t sa r e0. 28and0. 15r e spe c t i ve l SPSSandAmo s.Ther e su l t sshowt ha t:ho yon i nc o r r e c ts a f e t t i ve sandun us t i f i eds a f e t t t i t ude s;i nc o r r e c ts a f e t t i ve sandun us t i f i eds a f e t t t i  y mo j ya y mo j ya t ude shaves i i f i c an tpo s i t i veimpa c tont hep r o e c t  l e ve ls a f e t tmo sphe r eandt hede c l i neo ft het e am l e ve l gn j ya s a f e t tmo sphe r e,bu tt hef o rme ri smo r ee f f e c t i vet hant hel a t t e r;t hede c l i nei nt het e am l e ve ls a f e t tmo s  ya ya r eha sapo s i t i ve0. 91impa c toni nc r e a s ei nuns a f ebehav i o r. phe 犓犲 狉 犱 狊: ho s t i l epsy cho l ogy;s a f e t t t i t ude;s a f e t t i ve;uns a f ebehav i o r ya y mo 狔狑狅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数据显示, 2012-2018 年,我国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 故总次数 为 3905 次,死亡人数达到 4732 人,年均建筑安全 事 故 数 达 到 565 次,年 均 死 亡 人 数 684 人 .显 然,我 国 建 筑 安 全形势依然严峻 .安全事故的主要 原 因 在 于 建 筑 工 人 不 安 全 行 为 受 自 身 不 良 心 理 状 态 的 影 响 [1],如 敌 对、抑郁、焦虑等 [2],尤其是敌对心理 .因此,有必要对建筑工 人 的 敌 对 心 理 与 不 安 全 行 为 的 关 系 进 行 分 析,提出干预措施,预防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相关学者已对建筑工人的安全心理与安全氛围、事故致因间 的关系展开研究 [3?8].研究表明,建筑工人安全心理疏导对安全行为水平的提升尤为重要 .尽管相 关研究 收稿日期: 2019 03 14 ? ? 通信作者: 祁神军( 1982 E i l: i s 972@163. c om. ?),男,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建筑安全的研究 . ?ma q j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71303082);福建省软科学 科 技 计 划 项 目( 2019R0056);华 侨 大 学 研 究 生 科 研创新能力培育计划资助项目( 17013086048) 第5期 姚明亮,等:敌对心理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 607 已对不良心理和不安全行为影响因子的关系进行探讨 [3?4,6],但未深入至具体的某一类不良心理 .虽然文 献[ 8]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对 建 筑 工 人 的 心 理 展 开 评 估 和 研 究,并 构 建 敌 对 因 子 与 安 全 胜 任 能 ? 力的结构模型,但未结合不安全行 为 的 影 响 因 素 展 开 研 究 .鉴 于 此,本 文 引 入 SCL? 90 对 建 筑 工 人 进 行 心理评估,将敌对心理作为不良心理中的关键指标 [9],将安全动机、安全态度、安全氛围作为典型的中介 变量,分析其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结构关系,从安全心理的视角提出预防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干 预措施 . 1 理论框架 1. 1 敌对心理 敌对是个体之间的矛盾发展到不能容忍的程度而产 生的仇 恨和 对 立,是 个 体 表 现 出 的 一 种 心 理 防 御状态 .敌对心理是一种有害于身心健康的心态,通常由 于 个体受 到轻 视 与 指 责、对 事 物 产 生 厌 倦 和 不 满后所致 . 建筑工人普遍存在工作强度高、集 体 存 在 感 低、对 事 物 容 易 产 生 厌 倦、精 神 状 态 较 差 等 特 点 [10],易 滋生敌对心理 .由于建筑工人文化水平较低,自身情绪的控制能力差,导致行为容易受自身不良心理(敌 对、焦虑、抑 郁等)的 影 响 [11],进而导 致不安 全 行为 的发生 .敌对 心理的 测量可 采用 症状自 评量表 展 开, 如曹树楠 [8]、叶有清 [12]通过症状自评量表,对建筑工人的心理健 康状态 进行测 量,发 现敌 对、焦 虑、抑郁 等常量较大 [13].因此,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建筑工人的敌对心理进行测量,研究其 对建筑工 人不安 全行 为的影响机理 . 1. 2 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 不安全行为是导致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且不安全行为通常受个体心理影响 .根据课题组前期的研 究 [14],建筑工 人 不安全 行为是 建筑工人在 施工中可能造成 安全事 故 的某 种行为 过失,可选 取危 险机械 施工、心理情绪不稳定、施工机械操 作 失 误、作 业 环 境 影 响 等 作 为 不 安 全 行 为 的 观 测 变 量;选 取 敌 对 心 理、安全氛围、安全态度、安全动机作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 .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影响因子的测量指 标,如表 1 所示 . 表 1 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影响因子的测量指标 Tab. 1 Me a su r emen ti ndexe so fi n f l uenc ef a c t o r so funs a f ebehav i o ro fc ons t r uc t i onwo r ke r s 一级指标 敌对心理 ( hp) 项目级安全氛围 ( l a) p 班组级安全氛围 ( t l a) 二级指标 指标基本含义 hp1 容易烦恼和激动 hp2 自己不能控制地在发脾气 hp3 有想打人或伤害他人的冲动 hp4 有想摔坏或破坏东西的冲动 hp5 经常与人争论 hp6 大叫或摔东西 l a 1 p 二级指标 指标基本含义 psm1 从众动机(同事都这样做) psm2 投机动机(不会在 自己身上发生) psm3 习惯动机(一直形成的习惯) psm4 侥幸动机(可能发生, 但不会那么巧) 班组长安全管理能力差, 不重视安全技能培养 behav i o r 1 操作失控导致的 不安全行为 l a 2 p 班组成员缺乏安全技能与 安全经验的沟通交流 behav i o r 2 赌气、情绪不稳导致的 不安全行为 l a 3 p 班组长及成员对 安全不重视 behav i o r 3 安全知识缺乏引起 不安全行为 l a 4 p 班组人际关系不和谐 企业、项目部及班组的 干扰导致的不安全行为 t l a 1 项目部的安全概况差 (缺乏安全管理制度) behav i o r 4 behav i o r 5 施工机械干扰导致的 不安全行为 behav i o r 6 不利的施工环境和自然 环境导致的不安全行为 t l a 2 项目部的安全经验交流会、 安全例会的执行情况差 t l a 3 项目部的安全人员配备不足 t l a 4 项目部提供的 安全防护设备不足 一级指标 安全动机 ( psm) 不安全行为 ( behav i o r) 安全态度 ( s a)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s a 1 安全意识缺乏 s a 2 安全责任心缺乏 608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19 年 1. 3 理论假设 从不良安全心理的角度看,不良安 全 心 理 的 滋 生 一 方 面 导 致 建 筑 工 人 形 成 不 正 确 的 安 全 动 机 [15]; 另一方面,导致建筑工人形成不端正的安全态度 [8].因此,提出假设 H1)敌对心理对建筑工 人不 正确的 安全动机产生正向影响; H2)敌对心 理 对 建 筑 工 人 不 端 正 的 安 全 态 度 产 生 正 向 影 响 .不 正 确 的 安 全 动 机会导致建筑施工现场组织安全氛围的降低 [16],导致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同时,不 端正的安 全态度 也会 导致项目级安全氛围和班组级安全氛围的下降 [1],滋生安全事故 .因此,假设 H3)不正确的 安全 动机对 项目级安全氛围的下降产生 正 向 影 响;H4)不 正 确 的 安 全 动 机 对 班 组 级 安 全 氛 围 的 下 降 产 生 正 向 影 响; H5)不端正的安全态度对项目级安全氛围的下降产生正向影响;H6)不端正的安全态度对班组级 安全氛围的下降 产 生 正 向 影 响 .项 目 级 的 安 全 氛 围 水 平会直接影响班组 级 的 安 全 氛 围 水 平 [17],且 班 组 级 安 全氛 围 水 平 对 建 筑 工 人 不 安 全 行 为 的 影 响 更 为 显 著 [4].因此,假设 H7)项 目 级 安 全 氛 围 的 下 降 对 班 组 级安全氛围的下降产 生 正 向 影 响;H8)班 组 级 安 全 氛 围的下降 对 建 筑 工 人 不 安 全 行 为 的 增 加 产 生 正 向 影 响 .基于上述理论假设,建立敌 对心 理 对建筑 工人不安 全行为的机理模型,如图 1 所示 . 图 1 敌对心理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机理模型 2 数据分析与模型建立 F i 1 Me chan i sm mode lo fho s t i l epsy cho l ogyf o r g. uns a f ebehav i o ro fc ons t r uc t i onwo r ke r s 2. 1 问卷设计及调研对象 结合 SCL? 90 和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发生的基本假设,采用 L i ke r t5 级量表 设计 调研问 卷 .问卷分 为 3 个部分,第 1 部分是由 SCL 90 构成的建筑工人安全心理评估表;第 2 部分是 由建筑工 人不安 全行 ? 为影响因子组成的测量量表;第 3 部分是建筑工人的基本信息 .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厦门、漳州、晋江 及 福 州 等 地 区 10 多 个 工 地 的 工 人 展 开 调 研 .共 发 放 问 卷 330 份,回收有效问卷 278 份,有效回收率为 84. 24%.调研 对 象 中,男 性 建 筑 工 人 占 比 为 83. 8% ,女 性 建 筑 工人占比为 16. 2% ;初中学历最多,占 比 为 36. 0% ,高 中 以 上 学 历 占 比 为 54. 6% ;钢 筋 工、木 工 与 泥 水 工总占比 最 多,为 43. 5%.由问卷数 据可知,男性 与女 性 建筑工 人分布较为 合理,学历分 布符 合 建 筑 工 地特征,工种涉及较为全面 .因此,调研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 2. 2 问卷数据信度与效度分析 通过 SPSS21. 0 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可知: SCL? 90 中的敌对因子、安全动机、安全态度、项目级安 全氛围、班组级安全氛围、不安全行为、总体数据的 Cr onba ch ′ sα 值分别为 0. 815, 0. 788, 0. 700, 0. 821, 0. 812, 0. 847, 0. 901,均大于 0. 700,部分 达 到 0. 800 以 上,信 度 符 合 要 求; SCL? 90 中 的 敌 对 因 子、安 全 动机、安全态度、项目级安全氛围、班 组 级 安 全 氛 围、不 安 全 行 为 及 总 体 数 据 的 KMO 值 分 别 为 0. 838, 0. 768, 0. 500, 0. 800, 0. 800, 0. 866, 0. 902,基本大于 0. 800,效度符合要求 . 2. 3 犛犆犔  90 的因子提取 [ ] 对 SCL 90 第 1 部分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与全国常模 18 的基准值进行对比,结果如表 2 所示 .表 2 ? 中: 狓 狊 为 标 准 差 .由 表 2 可 知:敌 对 珚 为均值; 与偏执对建 筑 工 人 的 心 理 影 响 较 为 显 著 .因 表 2 建筑工人 SCL 90 得分与全国常模的比较 ? 此,基于上述基本结果和理论分析,将敌对心 c ons t r uc t i onwo r ke r swi t hna t i ona lno rms 理作为关键 的 心 理 指 标,建 立 其 与 建 筑 工 人 不安全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 . 2. 4 不同类型建筑工人的敌对心理状况 1)性别差异对比 .通过对男 性与女 性 建 Tab. 2 Compa r i s ono fSCL 90s c o r e so f ? 症状因子 狓 珚±狊 犘 调研对象 全国常模 敌对 1. 74±0. 96 1. 48±0. 56 001 <0. 偏执 1. 70±0. 96 1. 43±0. 57 001 <0. 筑工人的敌对因子得分进行统计,并与调研对象得分及全国 常模 基准 值 进 行 对 比,结 果 如 表 3 所 示 .由 表 3 可知:女性建筑工人的敌对因子得分远大于调研对象值和全国常模基准值;而男性建筑工人敌对因 子的得分则相对较低 .因此,应重点关注女性建筑工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她们积极地开展心理辅导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5期 姚明亮,等:敌对心理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 609 表 3 男性与女性建筑工人敌对因子的比较 2)年龄差异对比 .将建筑 工 人 分 为 18~30 岁、 31~40 岁、 41~50 岁及 Tab. 3 Compa r i s ono fho s t i l ef a c t o r sbe twe enma l e andf ema l ec ons t r uc t i onwo r ke r s 51~65 岁 4 个 年 龄 段,对 各 年 龄 段 的 敌对因子 得 分 进 行 统 计,并 与 调 研 对 狓 珚±狊 症状因子 象得分和 全 国 常 模 基 准 值 进 行 对 比, 敌对 结果如表 4 所示 . 男性 女性 调研对象 全国常模 1. 69±0. 957 1. 82±1. 009 1. 74±0. 960 1. 48±0. 560 表 4 不同年龄段的建筑工人敌对因子的比较 Tab. 4 Compa r i s ono fho s t i l ef a c t o r so fc ons t r uc t i onwo r ke r so fd i f f e r en tage s 症状因子 敌对 狓 珚±狊 18~30 岁 31~40 岁 41~50 岁 51~65 岁 调研对象 全国常模 1. 74±0. 910 1. 62±0. 990 1. 68±0. 958 1. 8±1. 150 1. 74±0. 960 1. 48±0. 560 由表 4 可知: 51~65 岁的建筑工人 的 敌 对 因 子 得 分 远 远 大 于 调 研 对 象 值 和 全 国 常 模 基 准 值; 18~ 30 岁的建筑工 人 得 分基本和 调研对 象得 分 持平,且大于全国 常模基 准值 .因此,应重 点关注 51~65 岁 的建筑工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其心理水平;加强 18~30 岁年龄段的建筑工人的心理辅导,提高安全 行为水平 . 2. 5 机理模型的构建与拟合 通过 Amo s软件对假设模型进行拟合,得到拟合度较好的模型,具体拟合指数,如表 5 所示 . 表 5 模型修正后的拟合指数 Tab. 5 Re v i s edmode lf i t t edi ndex 指标 数值 2 f χ /d 1. 368 GFI AGFI TLI CFI IFI PGFI 0. 907 0. 882 0. 961 0. 967 0. 967 0. 713 表 6 修正后模型运行结果表 由 表 5 可 知:卡 方 与 自 由 度 之 比 χ2/d f Tab. 6 L i s to fr e v i s edmode lope r a t i onr e su l t s 为 1. 368,介 于 1~3,模 型 的 拟 合 度 良 好;简 约指数 PGFI 为 0. 713,大 于 0. 500,符 合 要 指标 求;适配度指数 GFI与 AGFI分别为 0. 907, psm ← hp 0. 28  H1 支持 0. 882,模型的 适 配 度 良 好;非 规 范 拟 合 指 数 TLI,比 较 拟 合 指 数 CFI,递 减 拟 合 指 数 IFI s a ← hp 0. 15 0. 039 H2 支持 l a p ← psm 0. 14 0. 023 H3 支持 t l a ← psm 0. 12 0. 007 H4 支持 分别为 0. 961, 0. 967, 0. 967,接 近 1,拟 合 效 l a p a ←s 0. 77  H5 支持 果较好 .综上可知,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性 . t l a a ←s 0. 66  H6 支持 模型中各观测变量的传递路径及修正后 t l a l a ←p 0. 31 0. 003 H7 支持 behav i o r l a ←t 0. 91  H8 支持 的路径系数,如 表 6 所 示 .表 6 中:   表 传递路径 标准化系数 犘 原假设 是否支持假设 示 犘<0. 001.敌对心理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发 生机 理,如图 2 所 示 .表 2 中: 犲1~犲32 为 残 差,即 实 际观察值与估计值(拟合值)之间的差值;残差间的数值为路径系数,表示残差项之间的相关性 . 图 2 敌对心理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机理 F i 2 Me chan i smo fho s t i l epsy cho l ogyonuns a f ebehav i o ro fc ons t r uc t i onwo r ke r s g.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610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19 年 3 模型结果分析及预防策略 3. 1 敌对心理对不安全行为的传递路径 通过对上述模型的验证与分析,可得以下 4 条 传 递 路 径: 1)敌 对 心 理 → 安 全 动 机 → 项 目 级 安 全 氛 围 → 班组级安全氛围 → 不安全行为; 2)敌对心理 → 安全动机 → 班 组级安 全氛 围 → 不 安全行 为; 3)敌对 心理 → 安全态度 → 项目级安全氛围 → 班组级安全氛围 → 不安全行为; 4)敌对心理 → 安全态 度 → 班组级 安全氛围 → 不安全行为 .由 4 条传递路径及路径系数可知以下 3 点结论 . 1)敌对心理对安全动机和安全态度的影响显著 .敌对心理对不正确的安全动 机与不端 正的安 全态 度产生的正向影响分别为 0. 28, 0. 15,说明敌对心理对自身安全动机 与安全 态度产生 不利影 响,应从建 筑工人心理健康层面提出预防不安全行为的有效措施 . 2)敌对心理对班组级的影响小于项目 级,且 安 全 态 度 所 起 的 中 介 作 用 明 显 比 安 全 动 机 更 为 显 著 . 由于敌对心理的影响,不正确的安全动机直接对项目级 与班 组级安 全氛围 的 降 低 产 生 的 正 向 影 响 分 别 为 0. 14, 0. 12,不端正安全态度对项目级与班组级安 全氛围的 降 低 产 生 的 正 向 影 响 分 别 为 0. 77, 0. 66, 说明安全动机与安全态度对项目级安全氛围的影响 大于 班组 级 安全 氛围,项 目 部 应 经 常 进 行 安 全 教 育 与培训,形成良好的安全氛围,自上而下地影响各班组,最终使各班组形成良好的安全氛围;安全态度所 产生的中介作用大于安全动机,应重点关注建筑工人安全态度转变问题,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 3)班组级安全氛围的建设能极大地预防 不 安 全 行 为 的 发 生 .由 于 敌 对 心 理 的 影 响,班 组 级 安 全 氛 围的下降对不安全行为的增加产生的正向影响为 0. 91,说明良好的班 组级安 全氛 围的建设 可以极 大地 减少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概 率,应 加 强 班 组 级 安 全 氛 围 的 建 设,对 建 筑 工 人 产 生 潜 移 默 化 的 影 响,进而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水平 . 3. 2 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预防策略 由路径分析结果可知:敌对心理对建筑工人的安全动机与安全态度产生不利影响,进一步导致不安 全行为的发生,应对建筑工人展开心理辅导,积极引导建 筑 工人保 持良 好 的 心 理 健 康 状 态;安 全 态 度 对 项目级与班组级安全氛围产生的影响大于安全动机,应积极端正建筑工人的安全态度;班组级安全氛围 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的路径系数最大,应从心理层面大力建设班组级的安全氛围,进而减少不安全行为 的发生概率 . 3. 2. 1 对 建 筑 工人 展 开心理辅导 项目部及 班 组可 定期 采用 SCL? 90 对 建筑工人 心理健 康 情 况 展 开 评估,全方位了解建筑工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对出现心理 问 题的建 筑工 人,尤 其 应 对 受 敌 对 心 理 影 响 较 大的女性建筑工人及 51~65 岁的建筑工人进行心理 辅导 .心理辅 导以 班 组 为 基 本 单 位,通 过 专 业 的 心 理咨询师进行辅导;定期组织建筑工人展开素质拓展(徒步、爬山等)和团体娱乐活动(文娱晚会、运动会 等),让建筑工人身心保持愉悦和健康状态,更有助于 心理辅 导,进 而提 高 建 筑 工 人 安 全 心 理 水 平,形 成 正确的安全动机和端正的安全态度 . 3. 2. 2 端正建筑工人的安全态度 项目部及班组应加强对建筑工人的安全教育与培训 .日常技术交底 与安全交底应触碰建筑工人的内心,讲解不安全行为的危害与发生安全事故对家庭、他人和社会造成的 后果,借助不安全行为与安全事故的相关视频,让建筑工 人 对不安 全行 为 与 安 全 事 故 产 生 敬 畏 心 理,从 建筑工人的内心深处对其自身安全态度的正确转变产生积极效应 . 3. 2. 3 从心理层面提高班组级安全氛围 项目部应大力弘扬安全生产文化与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从项 目部层面形成良好的安全氛围,削弱敌对心理对建筑工人的不利影响,自上而下地对班组成员的安全心 理产生积极影响,促进安全氛围的形成 .针对女性建筑工人及 51~65 岁的建筑工人,重点开展安全氛围 建设工作,创建积极活跃的班组级安全氛围,间接地改变他们的心理状态,削弱敌对心理对他们的影响 . 各班组挑选安全习惯与安全作风良好的建筑工人,将其树立为标杆,使建筑工人内心时刻感受到良好安 全氛围的存在,提高班组安全氛围,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概率 . 4 结论 1)敌对心理对建筑工人不正确的安全动机与不端正的安全态度均产生显著的正 向影 响,其 路径系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5期 姚明亮,等:敌对心理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 611 数分别为 0. 28, 0. 15. 2)建筑工人不正确的安全动机对项目级和班组级安全氛围产生的正向影响分别为 0. 14, 0. 12. 3)建筑工人不端正的安全态度对项目级和班组级安全氛围产生的正向影响分别为 0. 77, 0. 66. 4)安全态度和安全动机对项目级安全氛围的影响大于班组级,且安全态度的影响作用更显著 . 5)班组级安全氛围的下降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增加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路径系数为 0. 91. 后续的研究将进一步分析敌对与偏执等显著影响因子的共同影响,也可进一步综合考虑情绪、躯体 行为等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1] 姜沁瑶,李洁,程盼盼 .建筑工人安全意识影响因素调查[ J].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6, 16( 6): 169 174. ? [ 2] 家晓余,刘丽琼,陈群林,等 .海口市建筑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 19( 6): 686 688. ? [ 3] LOOSEMORE M,MALOUF N. Sa f e t r a i n i ngandpo s i t i ves a f e t t t i t udef o rma t i oni nt heAus t r a l i anc ons t r uc t i on yt ya s s c i. 2018. 11. 029. i ndus t r J]. Sa f e t i enc e, 2019, 113: 233 243. DOI: 10. 1016/ ? j. y[ ySc [ 4] CHEN Yu t i ng,MCCABEB, HYATTD. Impa c to fi nd i v i dua lr e s i l i enc eands a f e t l ima t eons a f e t r f o rmanc eand yc ype cho l og i c a ls t r e s so fc ons t r uc t i onwo r ke r s:Ac a s es t udyo ft heon t a r i oc ons t r uc t i oni ndus t r J]. J ou r na lo fSa f e t psy y[ y 2017, 61: 167 176. DOI: 10. 1016/ s r. 2017. 02. 014. Re s e a r ch, ? j. j [ 5] GUO Hong l i ng,YU Yan t ao,XIANG Ti an, 犲 狋犪 犾.Theava i l ab i l i t fwe a r ab l e v i c e s ed phy s i c a lda t af o rt he ?de ?ba yo omt hepe r spe c t i veo fs a f e t t[ J]. me a su r emen to fc ons t r uc t i onwo r ke r s ′psy cho l og i c a ls t a t usons i t e:Fr ymanagemen au t c on. 2017. 06. 001. Au t oma t i oni nCons t r uc t i on, 2017, 82: 207 217. DO: 10. 1016/ ? j. [ 6] 刘浩燃,陈绍清,刘光才,等 .基于模糊数学的建筑工人安全心理评估技术研究[ J].中 国 安 全 生 产 科 学 技 术, 2013, 9 ( 6): 91 95. DOI: 10. 11731/ i s sn. 1673 193x. 2013. 06. 017. ? ? j. [ 7] 廖传景,徐华炳,毛华 配,等 .建 筑 业 农 民 工 健 康 状 况 及 保 护 因 素 研 究 [ J].西 南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2016, 42 ( 3): 110 116. DOI: 10. 13718/ cnk i. xdsk. 2016. 03. 014. ? j. [ 8] 曹树楠 .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心理胜任力研究[ 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 [ 9] NEWMAN A, DONOHUER, EVA N. Psy cho l og i c a ls a f e t s t ema t i cr e v i ewo ft hel i t e r a t u r e[ J].HumanRe  y:Asy hrmr. 2017. 01. 001. s ou r c eManagemen tRe v i ew, 2017, 27( 3): 521 535. DOI: 10. 1016/ ? j. [ 10] 韩豫,刘嘉伦,张泾杰,等 .建筑工人危 险 认 知 结 果 的 差 异 特 性 [ J].中 国 安 全 科 学 学 报, 2017, 27( 9): 20?26. DOI: 10. 16265/ 3033. 2017. 09. 004. cnk i. i s sn1003 ? j. [ 11] WINGES, ALBRECHTSENE,MOSTUEBA. Caus a lf a c t o r sandc onne c t i onsi nc ons t r uc t i ona c c i den t s[ J]. Sa f e t y Sc i enc e, 2019, 112: 130 141. DOI: 10. 1016/ s s c i. 2018. 10. 015. ? j. [ 12] 叶有清 .建筑工 地 农 民 工 精 神 状 况 调 查 与 对 策 探 讨 [ J].中 华 全 科 医 学, 2016, 14( 2): 264?265. DOI: 10. 16766/ j. cnk i. i s sn. 1674 4152. 2016. 02. 036. ? [ 13] 龚群英,雷晓燕,包成香 .建筑行业人 群 心 理 健 康 现 状 调 查 [ J].内 江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2013, 28( 2): 86?89. DOI: 10. 3969/ i s sn. 1671 1785. 2013. 02. 020. ? j. [ 14] 成家磊,祁神军,张云波 .组织氛 围 对 建 筑 工 人 不 安 全 行 为 的 影 响 机 理 及 实 证 研 究 [ J].中 国 安 全 生 产 科 学 技 术, i s sn. 1673 2017, 13( 11): 11 16. DOI: 10. 11731/ 193x. 2017. 11. 002. ? ? j. [ 15] WANG Di, CHENJ i ayu, ZHAO Dong, 犲 狋犪 犾.Mon i t o r i ng wo r ke r s ′a t t en t i onandv i i l anc ei nc ons t r uc t i ona c t i v i t i e s g t hr oughawi r e l e s sand we a r ab l ee l e c t r oenc epha l og r aphysy s t em [ J].Au t oma t i oni n Cons t r uc t i on, 2017, 82: 122? au t c on. 2017. 02. 001. 137. DOI: 10. 1016/ j. [ 16] ALARCON L F,ACUNA D, DIETHELM S, 犲 狋犪 犾. S t r a t eg i e sf o rimp r ov i ngs a f e t r f o rmanc ei nc ons t r uc t i on ype a ap. 2016. 05. 021. f i rms[ J]. Ac c i den tAna l s i sandPr e ven t i on, 2016, 94: 107 118. DOI: 10. 1016/ ? j. y [ 17] KINESP, ANDERSEN LPS, SPANGENBERGS, 犲 狋犪 犾. Imp r ov i ngc ons t r uc t i ons i t es a f e t hr oughl e ade r s ed ?ba yt ve r ba ls a f e t ommun i c a t i on[ J]. J ou r na lo fSa f e t s e a r ch, 2010, 41( 5): 399?406. DOI: 10. 1016/ s r. 2010. 06. y Re yc j. j 005. [ 18] 金华,吴文源,张明园 .中国正常人 SCL 90 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 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1986( 5): 260 263. ? ? (责任编辑:钱筠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方德平) 第 40 卷 第5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9 年 9 月 Vo l. 40 No. 5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Sep.2019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812051 ? 二维视角下拆迁安置的社会稳定 风险因素识别 邱依珊,张云波,祁神军 (华侨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摘要: 为识别拆迁安置所诱发的社会稳定风险的关键影响因素,减少社会稳定风险的发生概率,基于拆迁安 置全过程及主客观二维视角,对拆迁安置社会稳定风险影响因素进行识别 .通过专家访谈调研,采用专家权威 度系数法对风险清单进行筛选,共梳理出 18 个最重要 的 社 会 稳 定 风 险 影 响 因 素 .针 对 关 键 风 险 因 素,提 出 拆 迁安置的社会稳定风险控制应对策略 . 关键词: 拆迁安置;社会稳定风险;影响因素;二维视角;专家权威度系数 中图分类号: TU982. 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9) 05 0612 09 ? ? ? 犐 犱 犲狀 狋 犻 犳 犻 犮 犪 狋 犻 狅狀狅 犳犛狅 犮 犻 犪 犾犛 狋 犪犫 犻 犾 犻 狋 狊 犽犉犪 犮 狋 狅 狉 狊犻 狀犇犲犿狅 犾 犻 狋 犻 狅狀 狔犚犻 狀 狊 犻 狅狀犪 犾犘犲 狉 狊 犮 狋 犻 狏 犲 犪狀犱犚犲 狊 犲 狋 狋 犾 犲犿犲狀 狋犉狉 狅犿犜狑狅 ?犇犻犿犲 狆犲 QIU Yi shan,ZHANG Yunbo,QIShen un j ( Co l l egeo fC i v i lEng i ne e r i ng,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amen361021,Ch i na) y,Xi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I no r de rt oi den t i f hekeyf a c t o r so fs o c i a ls t ab i l i t i ski nduc edbydemo l i t i onandr e s e t t l emen t, yt yr andt or educ et hep r obab i l i t fs o c i a ls t ab i l i t i sk,ba s edont hewho l ep r o c e s so fdemo l i t i onandr e s e t t l e  yo yr men t,andsub e c t i veandob e c t i vetwo  d imens i ona lpe r spe c t i ve,t hef a c t o r si n f l uenc i ngt hes o c i a ls t ab i l i t i sk j j yr wa sd i s cus s ed.Thr oughi n t e r v i ewsandsu r vey s,t her i skl i s twa ss c r e enedbyt heme t hodo fexpe r tau t ho r i t y c oe f f i c i en t.At o t a lo f18mo s timpo r t an tf a c t o r sa f f e c t i ngs o c i a ls t ab i l i t i skwe r es o r t edou t.Aimi nga tt he yr keyr i skf a c t o r s,t hes t r a t egyo fs o c i a ls t ab i l i t i skc on t r o li spu tf o rwa r d. yr 犓犲 狉 犱 狊: demo l i t i onandr e s e t t l emen t;s o c i a ls t ab i l i t i sk;i n f l uenc ef a c t o r s;two d imens i ona lpe r spe c t i ve; ? yr 狔狑狅 expe r tau t ho r i t oe f f i c i en t yc 近年来,随着社会改革和经济的 快 速 发 展,城 镇 化、工 业 化 的 发 展 节 奏 越 来 越 快,城 市 规 模 持 续 扩 大,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也催生了越来越多的征地拆迁房屋改建项目 .拆迁安置作为城市化进程中必 不可少的环节及重要的民生工程,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不容小 觑,甚 至关 乎 社 会 和 谐 稳 定 .各 类 拆 迁 改 建 项目由于涉及面广、参与人数较多、利益诉求复杂,极易引起拆迁安置户与当地政府、公安机关之间的激 烈冲突,轻则引发上访、闹访、缠访,重则导致集体纵火、村民 斗殴、暴 力 拆 迁 等,给 和 谐 社 会 的 构 建 带 来 隐患和障碍 .随着各类改建项目的增多,征地拆迁安置的 群体性事 件也 呈 现 出 新 的 趋 势 与 特 点,如 信 访 部门层级越来越高,越级上访的群体性事件频发,情绪对立性增强,事件的破坏性增大等 .社会稳定问题 收稿日期: 2018 12 21 ? ? 通信作者: 张云波( 1962 E i l: zhangyb@hqu. edu. cn. ?),男,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建筑企业管控的研究 . ?ma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71303082);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创新项目( 2012J 05095);华 侨 大 学 研 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育计划资助项目( 1611304044) 第5期 邱依珊,等:二维视角下拆迁安置的社会稳定风险因素识别 613 关乎国家生产、生活的大计,因此,确定影响拆迁安置的社会稳定影响因素,建立全过程的社会稳定风险 评价 体 系 十 分 重 要 .目 前,社 会 稳 定 风 险 评 估 主 要 集 中 应 用 于 重 大 决 策、重 大 项 目 的 社 会 稳 定 风 险 评 估 [12],以及社会稳定风险机制构建 [3]等方面 .在建设领域,工程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的研究 主要 集中在 重大工程整体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体系,如水利工程 [4]、地铁建设工程 [5]及公路建设工程 [6]等 .然而,所 列的社会稳定风险影响因素清单基本涵盖政策规 划审批、技 术、经 济、拆 迁、环 境、劳 动 卫 生、项 目 管 理、 媒体等所有方面,研究较为宽泛,实际可操作性不强 .征地 拆 迁是重 大工 程 的 重 要 社 会 稳 定 风 险 影 响 因 素之一,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征地拆迁前期阶段,如征 地 拆 迁 冲 突 的 演 化 机 理 与 治 理 机 制 [7]、房 屋 拆迁社会可持续性评价 [8]、拆迁 阶 段 的 社 会 风 险 管 理 [9]等,对 拆 迁 后 的 重 建 及 回 迁 安 置 并 没 有 过 多 考 虑,也没有进行回迁居民的融入性困难等相关研究 .因此,本 文基于 拆迁 安 置 的 全 过 程 及 主 客 观 二 维 视 角,识别影响拆迁安置社会稳定的重要风险影响因素,同时,重点关注回迁安置阶段,建立拆迁安置全过 程的社会稳定风险分析体系 . 1 拆迁安置的社会稳定风险影响因素初选集 1. 1 拆迁安置的社会稳定风险 社会稳定风险是指由于经济、政治、环境等因素的改变 可能引 起 的 社 会 冲 突,从 而 危 及 社 会 稳 定 和 扰乱社会秩序 [5].社会稳定风险因素是指易诱发各类社会不稳定事件,如集中上访、聚众闹事、当街游行 等事件的风险影响因素 .拆迁安置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 是指 由于拆 迁安置 项 目 的 推 进 所 诱 发 的 社 会 动 荡或社会冲突 . 1. 2 二维视角下的社会稳定风险清单 1. 2. 1 全过程的视角 基于全过程视角,以拆迁结束与交房 入 住为 节点,将 整 个 拆 迁 安 置 过 程 划 分 为 拆迁、安置过渡、回迁安置 3 个阶段,因不同阶段的影响 因素差 异极 大,影 响 主 体 差 别 也 较 大,应 分 阶 段 考虑 .由于拆迁安置全过程按照拆迁 → 安置过渡 → 回迁安置的顺序进行,先行阶段会对后行阶段产生极 大的影响,即拆迁阶段的风险因素会对安置过渡阶段、回迁 安置 阶段产 生 影 响,安 置 过 渡 阶 段 会 对 回 迁 安置阶段产生影响 .因此,有必要从全过程的视角分析和 提 炼拆迁 安置 项 目 的 风 险 清 单,进 一 步 研 究 风 险清单之间的关系 . 1. 2. 2 主客观的视角 从主客观视角对风险影响因素 进行二 次划分,在 每 个 分 阶 段,识 别 客 观 风 险 与 拆迁安置户的主观风险,找到其中可能对社会不稳定 带来负 面影响 的 最 重 要 的 主 客 观 风 险 因 素 .例 如, 在拆迁阶段的客观风险方面,质疑补偿方案风险因素 表现为 补偿方 案 不 够 清 晰、公 开 透 明,致 使 拆 迁 安 置群众怀疑相关权力部门存在暗箱操作,可能导致拆迁安置群众集体抵制拆迁的不稳定事件发生;在主 观风险方面,哄抬拆迁补偿风险因素表现为受到拆迁可能带来的巨大利益诱惑,一些拆迁户可能会产生 不劳而获、少劳多获的白赚钱的错误心理,导致拒不拆迁的钉子户闹事,或是群众聚众上访,要求增加超 出实际价值的拆迁安置费等社会不稳定事件 .拆迁安置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影响因素全过程的阶段,如 图 1 所示 . 图 1 拆迁安置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影响因素的阶段 F i 1 S t ageo fi n f l uenc ef a c t o r so fs o c i a ls t ab i l i t i ski ndemo l i t i onandr e s e t t l emen tp r o e c t s g. yr j 1. 2. 3 拆迁安置的社会稳定风险影响因素识别 结合专家访谈意见及政府相关文件资料,汇总整理出 拆迁安置全过程中的 31 项社会稳定风险因素的初选清单,如表 1 所示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614 2019 年 表 1 拆迁安置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影响因素的初选清单 Tab. 1 Pr ima r i s to fr i ski n f l uenc ef a c t o r so fs o c i a ls t ab i l i t ndemo l i t i onandr e s e t t l emen tp r o e c t s yl yi j 编号 风险因素 风险含义 R1 外来人口流动 R2 归类分析 参考资料 主客观 全过程 拆迁导致外来务工人员流动增加且 身份不易确定,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 客观 拆迁阶段 文献[ 8, 10] 利益蛊惑人心 拆迁利益导致迁居群众价值观动摇, 漫天要价不知满足,超过实际价值 客观 拆迁阶段 文献[ 11 12] ? R3 质疑补偿方案 拆迁补偿方案不够公开透明, 让群众怀疑有暗箱操作 客观 拆迁阶段 文献[ 13] R4 补偿方式单一 补偿方式过于单一,没有更多选择, 易引发群众抵触情绪 客观 拆迁阶段 专家访谈 R5 补偿评定失准 拆迁补偿面积丈量方式、 标的物等级估价标准不统一 客观 拆迁阶段 文献[ 9, 11] R6 非拆迁户不满 处于拆迁区域边缘的非拆迁居民 想要通过拆迁获取补偿而引发不满 客观 拆迁阶段 文献[ 14] R7 抵触异地安置 异地安置对新周边环境的 抵触心理和对故土的怀念 主观 拆迁阶段 文献[ 15] R8 哄抬拆迁补偿 妄想认为拆迁是致富渠道, 蛊惑群体恶意抬高拆迁补偿,抗拒拆迁 主观 拆迁阶段 专家访谈 R9 生活补助过低 迁居居民安置过渡期的生活补助 发放过低,不满足生活要求 客观 安置 过渡阶段 文献[ 5, 9] R10 过渡期住房差 迁居居民安置过渡期住宿条件 不统一或过差而引发社会不稳定 客观 安置 过渡阶段 文献[ 9] R11 工程进度延误 迁居工程进度有拖延的可能性, 导致安置房不能如期入住 客观 安置 过渡阶段 文献[ 16] R12 工程质量低下 安居房工程质量标准低,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不到位,导致拆迁户不满 客观 安置 过渡阶段 文献[ 16] R13 选房方案难行 选房方案不科学、不公平, 先后顺序决定困难,引起群众不满 客观 回迁 安置阶段 文献[ 17] R14 就地就业困难 迁居户无再就业的技能,不适应规律的 工作,导致生活收入下降及失业 客观 回迁 安置阶段 文献[ 5, 8 9, 18] ? R15 就业创业困难 失地迁居户没有创业的能力, 将拆迁款悉数败光,成为社会不稳定游民 客观 回迁 安置阶段 文献[ 5, 8 9, 18] ? R16 就地不再就业 将拆迁款视作后半生的保障, 好吃懒做,将补偿款迅速败光,成为无业游民 客观 回迁 安置阶段 文献[ 5, 8 9, 18] ? R17 产权办理困难 安置房的产权不明晰, 办理困难,拆迁户得不到产权保障 客观 回迁 安置阶段 专家访谈 R18 上市交易繁琐 安置房上市交易不便捷, 拥有多套房产的居民不能变现或增加收税负担 客观 回迁 安置阶段 专家访谈 R19 迁居入住率低 迁居居民入住热情不高,不愿入住,搬迁困难 客观 回迁 安置阶段 专家访谈 R20 教育分配不公 迁居居民子女教育资源水平下降 或同周边商品房存在差别化对待 客观 回迁 安置阶段 文献[ 9] R21 户型设计欠佳 户型设计不合理,导致多数房型 无人选择而引发社会不稳定 客观 回迁 安置阶段 文献[ 16] R22 生活成本增加 迁居后水、电、燃气、物业等生活成本增加, 导致迁居居民不满,与政府对峙 客观 回迁 安置阶段 专家访谈 R23 平房上楼不适 从独门独院的平房到单元楼 生活习惯改变的不适应 主观 回迁 安置阶段 专家访谈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5期 邱依珊,等:二维视角下拆迁安置的社会稳定风险因素识别 615 续表 Con t i nuet ab l e 编号 风险因素 风险含义 R24 身份转变困难 R25 归类分析 参考资料 主客观 全过程 从村民到市民身份的转变需要适应期 主观 回迁 安置阶段 文献[ 15] 身份心理落差 安置居民身份不被周围认可, 认为安置区低人一等,导致心理落差 主观 回迁 安置阶段 文献[ 8] R26 邻里交流受阻 新居环境没有提供原有邻里交流的场所, 原有邻里交流受阻不适应 主观 回迁 安置阶段 文献[ 8] R27 拒绝物业服务 迁居户习惯于自由生活, 不认同物业有偿服务,拒绝接受物业管理 主观 回迁 安置阶段 专家访谈 R28 混居文化冲突 安置居民与商品房居民文化水平、 生活习惯相差较大,导致冲突 主观 回迁 安置阶段 文献[ 9] R29 民族宗教习俗 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场所未被考虑 或场所不合理,导致公共设施受损 主观 回迁 安置阶段 文献[ 8] R30 意见抒发困难 迁居户的心声没有多样化释放和 表达,导致集体上访、聚众闹事 主观 全过程 文献[ 11, 19] R31 舆论错误引导 错误舆论导向导致拆迁户对政府行为 产生质疑,且激发放大群众不满 主观 全过程 文献[ 10] 2 社会稳定风险因素筛选 2. 1 专家权威度系数模型的建立 专家权威度是指专家在该领域的权威程度,根据被调查专家的背景资料计算其权威度系数,权威度 系数越大,表明专家有越强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其意见的参考价值就越大 [20].依据 专家的影 响力和 熟悉 程度,建立专家权威度判断模型 .专家影响力包括专家所 属单 位、最 高 学 历、目 前 职 称 及 直 觉 系 数;熟 悉 程度包括专家在本行业的从业时间及在拆迁安置方面的 工作 年 限 .专家权 威 度 的 模 型 系 数 的 取 值 及 参 数,如表 2 所示 . 表 2 专家权威度系数的参数 Tab. 2 Pa r ame t e ro fexpe r tau t ho r i t a t i vene s sc oe f f i c i en t 一级参数 二级参数 专家影响力 犆A 权威度 犆r 三级参数 选项赋值 所属单位 犆A1 依据专家所处单位与拆迁安置的直接关系赋值, 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房地产等建设单位、高等院校为 0. 10; 施工单位、咨询单位、监理单位为 0. 05;其他为 70. 00 最高学历 犆A2 依据专家的最高学历赋值,本科为 0. 2;硕士及以上为 0. 3;其他为 0. 1 目前职称 犆A3 依据专家的职称进行赋值,教授级高工/教授、高级工程师/副教授 为 0. 5;中级工程师/讲师为 0. 4;初级工程师/助教为 0. 3 直觉系数 犆A4 工作生活中经常接触为 0. 10;基本或大概了解为 0. 05;从未为 0 从业时间 犆S1 依据对研究对象的了解从事时间赋值, 0~1a, 1~3a为 0. 1; 3~5a为 0. 3; 5~8a为 0. 5; 8~15a为 0. 7; 15a以上为 0. 9 工作年限 犆S2 依据专家的工作年限赋值, 1~3a, 3~5a为 0. 1; 5~10a为 0. 3; 10~15a为 0. 5; 15~20a为 0. 7; 20~25a为 0. 9;超过 25a为 1. 0 熟悉程度 犆S 在所属单位赋值方面,依据不同行业分支在拆迁安置方面的参与程度及话语权程度进行分数分配; 在最高学历方面,依据专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深度进行分数分配;在职称、从业时间及工作年限方面,依 据专家的工作经验及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熟稔度进行分数分配;在直觉系数方面,依据专家对问卷问题的 接触程度进行分数分配 . 依据表 2 中 各 参 数 的 含 义、赋 值 规 则 与 对 研 究 的 影 响 程 度,可 直 接 计 算 出 权 威 度 部 分 项 系 数 [ ] 犆A 20 , 犆S,即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616 2019 年 犆A = 犆A1 +犆A2 +犆A3 +犆A4 , /2. 犆S = ( 犆S1 +犆S2) 通常认为专家的权威程度与预测精度呈一定的 函数 关系,预测 精度随 着 专 家 权 威 程 度 的 提 高 而 增 加 [20].因此,最终的专家权威度系数 犆r[21]的计算式为 /2. 犆r = ( 犆A +犆S) [ ] 当专家 权 威 度系数 大于 0. 7 时 20 ,表 明该 专家的权 威 性评 分良好,可以采用 其认为 的数 值 .因 此, 在进行因素计算前,首先应剔除专家权威度系数小于 0. 7 的专家意见 . 2. 2 影响因素筛选模型 首先,根据专家权威度系数筛选出有效的专家问卷,再根据 狀 个专家的权威度系数计 算第犻 个专家 的权重 犠犻,进一步计算每一个影响因素的均值 犕犼,即 犆r,犻 , 犠犻 = 犻=1 ∑犆r,犻 犕犼 = ∑犠犻犘犻,犼. 狀 上式中: 犘犻,犼为第犻 个专家对第犼 个因素的重要程度所打出的分数; 犕犼 最终得到的 分数与因 素的重 要程 度成正比 . 进一步计算每个影响因素的变异系数 犞犼.变异系数 犞犼 表征该数据在权均值上的 离散 程度,不同专 家对同一个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的意见统一度 .该数值与专家意见统一度呈反比,即 犞犼 =δ犼犠犻. 上式中: δ犼 为第犼 个影响因素的标准差 . 当 犕犼 小于 3. 50 时,认为第犼 个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程度不足;当 犞犼 大于 0. 25 时,认为第犼 个影响 因素的专家意见离散程度过高,应进一步分析或者重新考虑这个影响因素 [20]. 2. 3 问卷设计与统计分析 基于识别出的拆迁安置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清单,进行专家调研问卷设计 .调研问卷主要包括以下 两部分 . 1)问卷 Ⅰ 主要识别清单所列的各项 社 会 稳 定 风 险 影 响 因 素,专 家 对 每 个 因 素 对 社 会 稳 定 的 影 响程度进行打分,该部分采用李克特五 点 量 表 打 分 法, 5 代 表 影 响 程 度 非 常 大, 4 代 表 影 响 程 度 很 大, 3 代表影响程度一般, 2 代表影响程度较弱, 1 代表 几 乎 没 有 影 响 . 2)问 卷 Ⅱ 主 要 采 集 被 调 研 者 的 基 本 信 息及补充意见等开放性问题,所收集的数据信息均作为计算专家权威度及进行风险因素识别的基础 . 专家调研对象涵盖了与拆迁安置项目相关的政府及 其相关 部 门、房 地 产 等 建 设 单 位、施 工 单 位、高 等院校等科研单位、监理咨询单位等 .采用线上有针对性发放问卷并回 收的方 式,回 收专 家意见 共计 37 份 .依据 犆A , 犠犻 计算式计算专家权威度系数,剔除系数小于 0. 7,答卷 时间过 短及 选项过于 单一的 问卷 后,筛选出有效问卷共计 26 份 .有效问卷填写者的背景资料,如表 3 所示 .表 3 中: η 为所占比例 . 表 3 被调研专家的背景资料 Tab. 3 Ba ckg r oundi n f o rma t i ono fexpe r t ssu r veyed 单位分布 政府及其相关部门 房地产等建设单位 施工单位 高校科研单位 监理咨询单位 其他 η/% 最高学历 23. 08 博士 38. 46 15. 38 3. 85 3. 85 硕士 15. 38 学士 其他 η/% 职称 11. 54 教授级高工/教授 15. 38 高级工程师/副教授 46. 15 中级工程师/讲师 26. 92 初级工程师/助教 η/% 工作年限 3. 85 15. 38 46. 15 34. 62 超过 25a 20~25a η/% 是否接触 15. 38 经常 19. 23 η/% 从事改造时间 46. 16 15a以上 8~15a 5~8a 3~5a 1~3a 0~1a η/% 7. 69 7. 69 19. 23 11. 54 19. 23 34. 62 15~20a 11. 54 基本了解 5~10a 3~5a 1~3a 23. 08 大概了解 7. 69 15. 38 从未 15. 38 38. 46 0 由表 3 可知:被调研者单位分布基本涵盖建筑业所有单位,其中,与拆迁安置关联最大的政府、房地 产及施工单位样本数据较多;被调研者中学历较高、工作年限较长者较多,其 中,工 作年限 在 5a 以上的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5期 邱依珊,等:二维视角下拆迁安置的社会稳定风险因素识别 617 占 76. 93% ;被调研者中从未接触过拆迁安置的人数为 0% ,极大地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 . 2. 4 影响因素的计算与筛选结果 利用 SPSS24 软件对 26 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得出标准 化项的 Al 787,大于 0. 700, pha 系数 为 0. 属于高信度 [22].利用 26 位专家的权威度系数,计算得出每位专家 的权重 犠犻、每个 影响因 素的 均值 犕犼、 标准差δ 及变异系数 犞犼,剔除 犕犼 小于 3. 50 或 犞犼 大于 0. 25 的 因素,即重 要 性 程 度 不 足 或 专 家 意 见 离 散程度过高的风险影响因素,保留利益蛊惑人心、质疑补 偿方 案、补 偿 方 式 单 一、补 偿 评 定 失 准、工 程 进 度延误、选房方案难行、就业创业困难、就地不再就业、产权 办理 困 难、工 程 质 量 低 下、抵 触 异 地 安 置、哄 抬拆迁补偿、舆论错误引导等 13 个影响因素 .因素筛选结果,如表 4 所示 . 表 4 因素筛选结果 Tab. 4 Fa c t o rs c r e en i ngr e su l t s 参数 R1 外来 人口流动 R2 利益 蛊惑人心 R3 质疑 补偿方案 R4 补偿 方式单一 R5 补偿 评定失准 R6 非拆迁 而不满 R7 抵触 异地安置 R8 哄抬 拆迁补偿 犕犼 2. 677 3. 727 3. 964 3. 538 3. 813 3. 000 3. 533 3. 626 δ 0. 821 0. 943 0. 898 0. 746 0. 921 0. 961 0. 887 0. 836 犞犼 0. 307 0. 253 0. 227 0. 211 0. 241 0. 320 0. 251 0. 230 参数 R9 生活 补助过低 R10 过渡 期住房差 R11 工程 进度延误 R12 工程 质量低下 R13 选房 方案难行 R14 就地 就业困难 R15 就地 创业困难 R16 就地 不再就业 犕犼 3. 080 2. 921 3. 851 3. 931 3. 470 3. 268 3. 502 3. 460 δ 1. 071 1. 071 0. 662 0. 917 0. 887 0. 811 0. 844 0. 634 犞犼 0. 348 0. 367 0. 172 0. 233 0. 256 0. 248 0. 241 0. 183 参数 R17 产权 办理困难 R18 上市 交易繁琐 R19 迁居 入住率低 R20 教育 分配不公 R21 户型 设计欠佳 R22 生活 成本增加 R23 平房 上楼不适 R24 身份 转变困难 犕犼 3. 617 3. 317 2. 964 3. 191 3. 054 3. 091 2. 654 2. 688 δ 0. 788 0. 867 1. 055 0. 921 0. 898 0. 958 0. 829 0. 910 犞犼 0. 218 0. 261 0. 356 0. 289 0. 294 0. 310 0. 313 0. 339 参数 R25 身份 心理落差 R26 邻里 交流受阻 R27 拒绝 物业服务 R28 混居 文化冲突 R29 民族 宗教习俗 R30 意见 抒发困难 R31 舆论 错误引导 犕犼 2. 449 2. 678 2. 954 2. 874 2. 808 3. 320 3. 663 δ 0. 887 0. 991 0. 808 0. 847 0. 833 0. 773 0. 829 犞犼 0. 362 0. 370 0. 273 0. 295 0. 297 0. 233 0. 226 2. 5 拆迁安置的社会稳定风险影响因素的最终分析指标 考虑到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工作年限长、实践经验丰富 的管 理 人 员 学 历 并 不 高,但 在 拆 迁 安 置 工 作 中,经验又极为重要,故将工作年限大于 15a 的专家意见单独进行二次考量,再结 合问卷中 的开放 性意 见,综合两者进行分析 .最终,将就地就业困难、上市交易 繁 琐、拒 绝 物 业 服 务、混 居 文 化 冲 突、意 见 抒 发 困难 5 个影响因素纳入最终的社会稳定风险分析体系,结果如表 5 所示 . 表 5 拆迁安置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影响因素最终分析体系 Tab. 5 F i na la s s e s smen tsy s t emf o r i n f l uenc ef a c t o r so fs o c i a ls t ab i l i t i ski ndemo l i t i onandr e s e t t l emen tp r o e c t s yr j 新编号 原编号 风险因素 R1 R2 利益蛊惑人心 R2 R3 质疑补偿方案 R3 R4 补偿方式单一 R4 R5 补偿评定失准 R5 R7 抵触异地安置 R6 R8 哄抬拆迁补偿 R7 R11 工程进度延误 R8 R12 工程质量低下 全过程阶段 主客观 新编号 客观 拆迁阶段 主观 安置过渡阶段 客观 原编号 风险因素 R9 R13 选房方案难行 R10 R14 就地就业困难 R11 R15 就业创业困难 R12 R16 就地不再就业 R13 R17 产权办理困难 R14 R18 上市交易繁琐 R15 R27 拒绝物业服务 R16 R28 混居文化冲突 R17 R30 意见抒发困难 R18 R31 舆论错误引导 拆迁安置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影响因素在全过程中的体现,如图 2 所示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全过程阶段 主客观 客观 回迁安置阶段 主观 全过程 主观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618 2019 年 图 2 拆迁安置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影响因素在全过程中的体现 F i 2 I n f l uenc ef a c t o r so fs o c i a ls t ab i l i t i ski nwho l ep r o c e s s g. yr o fdemo l i t i onandr e s e t t l emen tp r o e c t s j 3 核心风险应对策略 科学的风险应对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风险因素爆发的可能性 .在拆迁安置的全过程中,相邻阶段之 间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关系,因此,有关部门应在相关阶段 的 前置阶 段即 进 行 下 一 阶 段 的 风 险 防 范 考 虑, 可有效降低引发社会动荡的概率 . 3. 1 分阶段的总体应对策略 1)拆迁阶段应重点关注补偿政策的合理 制 定,警 惕 利 益 分 配 不 公 和 对 拆 迁 的 抵 触 心 理 .此 阶 段 有 关部门应注重政策制定的完备性及公平公正性,可与当地村委会居委会联合,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 . 2)安置过渡阶段应重点保证工程进度及工程质量 .工程进度极大地影响着回 迁居民的 回迁预 期及 此阶段的心理稳定性;工程质量的保证可预防在回迁安 置阶 段因房 屋质量 问 题 引 发 的 回 迁 居 民 大 规 模 维权事件的发生 . 3)回迁安置阶段应重点关注群众再就业及后续政策问题 .新区群众的融入情 况是拆迁 安置全 过程 中的重要阶段,存在多种混合问题,解决回迁居民的后顾之忧,是有关部门需要关注的重点 . 4)在全过程影响方面,有关部门应该持续关注新闻媒体等舆论导向、回迁居民的 意见 反馈,并及时 解决问题 . 3. 2 核心风险因素的应对策略 针对 18 个关键风险因素,分别给出风险防控应对策略,如表 6 所示 . 表 6 核心风险因素的应对策略 Tab. 6 Cop i ngs t r a t eg i e sf o rc o r er i sks 核心风险因素 应对策略 利益蛊惑人心 主管部门应提前公布补偿标准,一旦制定后, 不应因外界条件变化而更改 质疑补偿方案 政府等拆迁主管部门应提前公布 拆迁补偿办法,并将补偿标准逐条细化 补偿方式单一 拆迁补偿方式应多样化,可采取换房、 换店面、换现金、换股份等方式 补偿评定失准 在测量测度标准方面,应当尽力细化 各种丈量标准及评定等级的划分 抵触异地安置 尽量采取就地回迁安置办法, 照顾迁居民的故土情节,令迁居民更配合 哄抬拆迁补偿 与村委、居委会等协同工作, 提前做好迁居民的思想教育工作,闹事无用 工程进度延误 提前做好资金落实工作和进度计划, 严格按照计划执行,遵守回迁承诺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5期 邱依珊,等:二维视角下拆迁安置的社会稳定风险因素识别 619 续表 Con t i nuet ab l e 核心风险因素 应对策略 工程质量低下 提高预算,提高安置房质量标准, 建材选取同附近商品房,严控质量关 选房方案难行 在拆迁初期即公布选房办法, 如按照拆迁配合程度决定顺序,一举两得 就地就业困难 如有失地问题,尽量为迁居民提供 就业机会,如附近服务业优先录用等 就业创业困难 鼓励迁居民自行创业,提供相应创业资助, 简化资质办理手续,提供便利 就地不再就业 连同村委等对将拆迁款当做 后半生保障的游民进行教育,主动提供帮助 产权办理困难 简化房屋产权办理流程,提前进行 准备工作,交房的同时进行产权交割 上市交易繁琐 允许安置房上市交易,并提供 过户政策便利,简化过户流程,避免征税 拒绝物业服务 在迁居后的物业服务人员中加入 之前村委居委会成员,照顾拆迁居民情绪 混居文化冲突 丰富社区文化建设,多举办社区 居民交流活动,促进不同背景居民认同 意见抒发困难 线上、线下拓宽拆迁居民意见抒发渠道, 及时疏导安抚拆迁居民消极埋怨情绪 舆论错误引导 规范相关媒体行为,进行媒体报道 审核,引导社会舆论向积极方向发展 4 结论与展望 运用专家权威度系数,建立拆迁安置的社会稳定风险 分 析体 系,并 进 行 相 应 的 对 策 研 究,得 出 以 下 2 点结论 . 1)识别出 18 个关键风险影 响 因 素,即 利 益 蛊 惑 人 心、质 疑 补 偿 方 案、补 偿 方 式 单 一、补 偿 评 定 失 准、抵触异地安置、哄抬拆迁补偿、工程进度延误、工程质 量 低下、选 房 方 案 难 行、就 地 就 业 困 难、就 业 创 业困难、就地不再就业、产权办理困难、上市交易繁琐、拒绝 物业 服 务、混 居 文 化 冲 突、意 见 抒 发 困 难、舆 论错误引导 .这些重要风险因素主要集中在拆迁阶段及回迁安置阶段,这也是相关部门需要重点关注的 阶段 . 2)在拆迁阶段应重点关注制定合理的补 偿 政 策,警 惕 利 益 分 配 不 公 和 拆 迁 抵 触 心 理;安 置 过 渡 阶 段应重点保证工程进度及工程质量;回迁安置阶段应重点关注群众再就业及后续房屋政策问题,并注意 新区群众的融入情况;在全过程方面,应关注新闻媒体等舆论导向及回迁居民的意见反馈及解决状况 . 但研究尚未探讨风险因素之间、拆 迁 阶 段 之 间、拆 迁 阶 段 内 部 的 影 响 关 系,实 际 上,由 于 时 间 的 变 迁,先行阶段将会对后续阶段产生影响,主客观风险因素之间也会相互影响 .这是文中研究的不足之处, 也是后续将要展开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1] 张玉磊,朱德米 .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的利益相关者参与:行 动 逻 辑 与 模 式 构 建[ J].上 海 行 政 学 院 学 报, 2018, 19( 5): 70 81. DOI: 10. 3969/ i s sn. 1009 3176. 2018. 05. 009. ? ? j. [ 2] 曾志勇,樊明方 .基于均衡理论的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研究[ J].人民论坛前沿, 2016( 8): 63 69. DOI: 10. 16619/ ? j. cnk i. rml t xs 2016. 08. 007. qy. [ 3] 尹宝康 .风险感知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设[ J].湘潮(下半月), 2016( 3): 85 86. ? [ 4] 刘娜 .基于模糊一致矩阵分析的水利水电工程 建 设 社 会 稳 定 风 险 评 估 [ J].水 利 经 济, 2017, 35( 2): 36 40. DOI: 10.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620 2019 年 3880/ i s sn. 10039511. 2017. 02. 228. j. [ 5] 程书波,郭曼丽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地铁建设项目 社 会 稳 定 风 险 评 估 [ J].河 南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2014, 15( 3): 273 278. DOI: 10. 16698/ s o c i a l. s c i enc e s). 1673 9779. 2014. 03. 022. hpu( ? ? j. [ 6] 董治,王欢,董小林,等 .基 于 熵 权 可 拓 物 元 模 型 的 公 路 项 目 社 会 稳 定 风 险 评 估 方 法 [ J].中 国 公 路 学 报, 2018, 31 ( 9): 191 198. DOI: 10. 3969/ i s sn. 1001 7372. 2018. 09. 022. ? ? j. [ 7] 马光选 .征地拆迁冲突演化机理与治理机制的 风 险 政 治 学 考 察 [ J].云 南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2015, 14( 6): 96 ? i s sn. 1671 102. DOI: 10. 3969/ 7511. 2015. 06. 014. ? j. [ 8] TAO Yu, GEOFFREYS, SHIQi i ng, 犲 狋犪 犾. Eva l ua t i ngs o c i a lsus t a i nab i l i t fu r banhous i ngdemo l i t i oni nShang  p yo c l ep r o. 2017. 03. 005. i na[ J]. J ou r na lo fCl e ane rPr oduc t i on, 2017, 153( 1): 26 40. DOI: 10. 1016/ ha i,Ch ? j. j [ 9] TAO Yu, GEOFFREYS, SHIQi i ng, 犲 狋犪 犾.Manag i ngs o c i a lr i sksa tt hehous i ngdemo l i t i ons t ageo fu r banr ede ve l  p t akeho l de r r i en t eds t udy us i ngs o c i a lne two r kana l s i s[ J]. I n t e r na t i ona lJ ou r na lo fPr o e c t opmen tp r o e c t s:As ?o y j j Managemen t, i r oman. 2017. 04. 004. 2017, 35( 6): 925 941. DOI: 10. 1016/ ? j. j p [ 10] 高玫,何雄伟 .重大政策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体系研究[ J].企 业 经 济, 2015( 2): 172 175. DOI: 10. 13529/ cnk i. ? j. en t e r r i s e. e c onomy. 2015. 02. 037. p [ 11] 杨芳勇 .论社会燃烧理论在“重大事项”上的应 用:重 大 事 项 社 会 稳 定 风 险 评 估 的 理 论 基 础 与 方 法 模 型 [ J].中 共 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2( 4): 106 111. DOI: 10. 15944/ cnk i. 33 1010/d. 2012. 04. 011. ? ? j. [ 12] YUANJ i ng f eng, CHEN Ka iwen, LIWe i, 犲 狋犪 犾. So c i a lne two r kana l s i sf o rs o c i a lr i skso fc ons t r uc t i onp r o e c t si n y j h i dens i t r bana r e a si nCh i na[ J]. J ou r na lo fCl e ane rPr oduc t i on, 2018, 198: 940 DOI: 10. 1016/ c l ep r o. ? ?961. gh yu j. j 2018. 07. 109. [ 13] 王娟丽 .基于 AHP J].社 会 科 学 家, 2017( 2): 67 73. DOI: 10. 3969/ i s sn. ?FCE 法的重大项目社会稳 定 风 险 评 估[ ? j. 1002 3240. 2017. 02. 012. ? [ 14] 纪利,孙翔,陈立华 .定远县江巷 水 库 工 程 征 地 移 民 安 置 社 会 稳 定 风 险 分 析 [ J].江 淮 水 利 科 技, 2017( 5): 10?11. i s sn. 1673 DOI: 10. 3969/ 4688. 2017. 05. 006. ? j. [ 15] 陈琳,谭建辉,吴开泽,等 .拆迁项目社会风险评估:来自广州的实 证 研 究 [ J].广 州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2012, 11( 3): 77 81. DOI: 10. 3969/ i s sn. 1671 394X. 2012. 03. 014. ? ? j. [ 16] 吴世坤,刘白,郭春甫 .城中村征地安置社会稳定风险识别研究:基于 A 市 240 份访谈的内容 分 析[ J].社 科 纵 横, 2016, 31( 9): 66 68. DOI: 10. 16745/ 1110/c. 2016. 09. 018. cnk i. cn62 ? ? j. [ 17] 黄海莉,耿伟,刘金明 .重大政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初 探:以 北 京 市 延 庆 区 世 园 会 围 栏 区 两 村 征 地 拆 迁 工 作 为 例 [ J].中国工程咨询, 2016( 10): 48 50. DOI: 10. 3969/ 5829. 2016. 10. 020. i s sn. 1009 ? ? j. [ 18] 李丰松 .基于 AHP?FCE 法 安 居 工 程 建 设 项 目 社 会 稳 定 风 险 评 估 [ J].广 西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2018, 39( 3): 114 118. DOI: 10. 16601/ cnk i. i s sn1002 5227. 2018. 03. 019. ? ? j. [ 19] 向鹏成,武雪子 .基于 SNA 的重 大 工 程 项 目 社 会 稳 定 风 险 网 络 构 建 [ J].建 筑 经 济, 2018, 39( 6): 41 DOI: 10. ?47. cnk i. 1002 14181/ 851x. 201806041. ? j. [ 20] 詹朝曦,王玉芳,祁神军,等 .城市快速路建设工期影响因素识别与对策[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自 然 科 学 版), 2017, 38 ( 6): 818 823. DOI: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705015. ? ? [ 21] 陈思路,季卫东,易正辉 .德尔菲法确定首次抑郁 发 作 核 心 症 状 的 诊 断 指 标 [ J].青 岛 大 学 学 报 (医 学 版), 2018, 54 ( 4): 384 388. DOI: 10. 11712/ 201804002. ? jms [ 22] 祁神军,成家磊,张云波 .计及组织氛围的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机理模型的构建[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自 然 科 学 版), 2018, 39( 2): 198 204. DOI: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703066. ? ? (责任编辑:陈志贤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方德平) 第 40 卷 第5期 2019 年 9 月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Vo l. 40 No. 5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Sep.2019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812014 ? 雨水酸化条件对高岭土改性沥青路面 腐蚀性能的试验模拟 胡超,包惠明 (桂林理工大学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摘要: 在酸雨条件下,为提高路面抗腐蚀性能的最佳高岭土掺量,探究酸雨对高岭土改性沥青路面腐蚀性能 的影响 .在 pH 值为 2. 0,4. 0, 5. 6, 7. 0 时,采用周期浸泡、加速腐蚀 的 试 验 方 法,依 次 研 究 高 岭 土 改 性 沥 青 混 合料的变化情况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 pH 值的酸雨对 4 种不同高岭土掺量的沥青混合料均有 侵 蚀 作 用,但 掺 加高岭土的马歇尔试件明显好于基质沥青试件;通过宏观实验及微观分析,当高 岭 土 掺 量 为 3% 时,高 岭 土 改 性沥青混合料抗腐蚀性能最佳 . 关键词: 沥青路面;高岭土改性;抗腐蚀性能;酸雨;最佳掺量 中图分类号: U414. 1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9) 05 0621 06 ? ? ? 犈狓狆犲 狉 犻犿犲狀 狋 犪 犾犛 犻犿狌 犾 犪 狋 犻 狅狀狅 犳犆狅 狉 狉 狅 狊 犻 狅狀犅犲 犺犪狏 犻 狅 狉狅 犳 犓犪 狅 犾 犻 狀 犕狅犱 犻 犳 犻 犲 犱犃狊 犾 狋犘犪狏 犲犿犲 狀 狋犝狀犱 犲 狉 狆犺犪 犚犪 犻 狀狑犪 狋 犲 狉犃犮 犻 犱 犻 犳 犻 犮 犪 狋 犻 狅狀犆狅狀犱 犻 狋 犻 狅狀 狊 HU Chao,BAO Hu imi ng ( Schoo lo fc i v i landa r ch i t e c t ur a leng i ne e r i ng,Gu i l i nUn i ve r s i t fTe chno l ogy,Gu i l i n541004,Ch i na) yo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I no r de rt oexp l o r et heop t ima lamoun to fkao l i nt oimp r ovet hec o r r o s i onr e s i s t anc eo fpavemen t oexp l o r et hee f f e c to fa c i dr a i nont hec o r r o s i onr e s i s t anc eo fkao l i nmod i f i ed unde ra c i dr a i nc ond i t i ons,andt a spha l tpavemen t,a tpHva l ue so f2. 0,4. 0,5. 6and7. 0,pe r i od i cimme r s i onanda c c e l e r a t edc o r r o s i ont e s t wa sc a r r i edou t.Thet e s tr e su l t sshowt ha ta c i dr a i nwi t hd i f f e r en tpH va l ue sc ane r odef ou rk i ndso fa spha l t mi x t u r e swi t hd i f f e r en tamoun t so fkao l i n,bu t Ma r sha l lspe c imenswi t hkao l i na r ebe t t e rt hana spha l t s ed ?ba spe c imens.Thought he ma c r oexpe r imen tand mi c r oana l s i s, t hec o r r o s i onr e s i s t anc eo fkao l i n mod i f i eda s  y l tmi x t u r ei st heop t ima lf o r3% kao l i nc on t en t. pha 犓犲 狉 犱 狊: a spha l tpavemen t;kao l i nmod i f i c a t i on;c o r r o s i onr e s i s t anc e;a c i dr a i n;op t imumdo s age 狔狑狅 [ ] 21 世纪以来,人类主要面临水危机、温室效应、酸雨肆虐、二 氧化硫 污染等环境 问题 1?2 ,其中,酸雨 的危害是跨越国界的全球性灾难,被称为“空中死神”.我国经 济在快 速发 展 的 同 时,也 面 临 着 严 峻 的 环 境问题 [3].由于各种燃料等污染物不断向外排放,增加空 气 中 的 含 硫、含 氮 物 质,使 空 气 中 的 酸 度 增 加, 从而形 成酸 雨 .我国 酸 雨主要分布在 南方的 亚热带湿 热气 候地 区(占我 国国土面 积 30% ),且存在 蔓 延 趋势,已成为继欧洲、北美之后世界第 3 大重酸雨区 [4?5].沥青路面的水损坏是我国最主要的路面 病害形 式之一 [6?7].国内外学者对沥青路面中的水损坏研究主要集中在外力作用下,沥青路面的动水冲 刷、泵吸 收稿日期: 2018 12 08 ? ? 通信作者: 包惠明( 1963 E i l: bhmi ng@163. c om. ?),男,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边坡工程、道路工程方面的研究 . ?ma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1768016,51368015)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622 2019 年 作用、水对沥青混合料的弱化等方面 [8],虽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作 为改性剂的高岭土对提高沥青路面基本路用性能具有良好的 效 果,但近年 来 关 于 高 岭 土 改 性 沥 青 的 文 章鲜有报道 .本文以酸雨作为研究背景,分析高岭土改性沥青混合料抗酸雨侵蚀的能力 . 1 试验部分 1. 1 试验材料 1. 1. 1 基质沥青 选用广东省茂名市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生产 的东海牌 70#A 级道路 石油沥青作为 基 质沥青,该基质沥青在 常温 下( 25 ℃ )较 硬,符合规范 JTG E20-2011 《公 路工程 沥 青 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的要求 . 1. 1. 2 高岭土 采用广西南宁市 岑 溪 高 岭 土 有 限 公 司 提 供 的 煅 烧 高 岭 土,这 种 高 岭 土 呈 现 白 色 软 泥 状、颗粒细腻、状似面粉、化学成分稳定,铝硅酸盐的质量分数高达 18% ,富含大量的二氧化硅 . 1. 1. 3 酸雨模拟 为了更好地模拟酸雨对高岭土改性沥青路面腐蚀性能的影响,采用硫酸加硝酸配制 酸雨,所用材料来自广西南宁市海正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硫酸和硝酸 . 1. 1. 4 集料 矿质集料采购广西某采石场棱角性、压 碎值较 高,表面 纹 理 较 好、片 状 较 低 的 石 灰 岩 .根 据 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 验 规 程》和 JTG F40-2004 《公 路 沥 青 路 面 施 工 技 术 规 范》的 要 求,对集料进行 10 个档次的筛分试验,同时,分别测试不同档位的石料,其结果均符合相应的技术规范 . 1. 1. 5 矿粉 实验所用的矿粉取自广西南宁市某矿粉厂生产的石灰石,根据 JTG E42-2005 《公路工 程集料试验规程》的要求,对各项结果进行检测,其检测结果均满足要求 . 1. 2 试验方法 在实验室里模拟配制酸雨的主要成分,采用硫酸和硝酸配制模拟酸雨,再利用高岭土配制改性沥青 [] 混合料进行试验 . 1)采用摩尔比为 9∶1 的 SO42- 和 NO3 - 配 制模拟 酸雨 9 ,为 了 研 究 不 同 酸 度 的 酸 雨 对沥青混合料 的 影 响,分 别 配 制 pH=2. 0, 0的蒸馏水进行对照实 4. 0, 5. 6 的 酸 性 溶 液,并 以 pH=7. 验; 2)分别以掺量(质量分数)为 3% , 5% , 7% , 9% 的高岭土制备 4 组改性沥青混合料,并增设 1 组基质 沥青混合料进行对照研究 . 在自然界大气降水作用下,路面始终处于干湿交替状 态,为 最 大 限 度 模 拟 酸 雨 的 具 体 作 用,采 用 干 湿循环交替浸泡法 .首先,把试件放入酸性溶液中浸泡 7d;然后,将其取 出在自然 状态下干燥 1d,以此 为 1 个周期,循环往复 5 个周期 .在实验过程中,每天用精密 pH 试纸测 定模拟酸 雨的 酸 度,当 pH 值变 化时,继续按照摩尔比为 9∶1 的 SO42- 和 NO3- 配制模拟酸雨,将溶液的 pH 值调到初始值 . 1. 3 试件制备 采用同一个 级 配 制 作 成 5 个 试 件,其 中,编 号 A1~ A4 试 件 的 高 岭 土 掺 量 分 别 为 3% , 5% , 7% , 9% ;编号 A5 为对照组基质沥青试 件 .在 制 作 试 件 时,根 据 JTJ052-2000 《公 路 工 程 沥 青 混 合 料 及 沥 青混合料实验规程》和 JTGF40-200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规定的方法,制作 圆柱形试件, 试件尺寸为 101. 6mm×63. 5mm,试件成型后,将其放在室温条件下干燥 30d. 1. 4 试验配合比设计 在实验过程中,选用 AC 13 型配合比设计的空隙 率 控制 在 4. 0% ~4. 5%.对 于 高 岭 土 改 性 沥 青 混 ? 合料,在 AC? 13 型级配范围的基础上,确定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 .分别按照固液比为 4. 0% , 4. 4% , 4. 8% , 5. 2% 成型 4 组马歇尔试件 .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采用控制变量的思想,只设置同一个级 配 .分别将掺量为 3. 0% , 5. 0% , 7. 0% , 9. 0% 的高岭土掺加到基质沥 青中,通过析 漏实验和 肯塔堡 飞散 实验,确定改性沥青的最佳固液比为 5. 1% 2 试验现象与结果分析 2. 1 宏观试验现象及描述 根据相关规定和有关操作规程,将制作好的不同高岭土掺量的试件放入配制好的酸雨溶液中,经过 3 个周期的浸泡 . 1)第 1 个浸泡周期:在 pH=2. 0 的溶液中,不同高岭土掺量的马歇尔试件底部均出现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5期 胡超,等:雨水酸化条件对高岭土改性沥青路面腐蚀性能的试验模拟 623 明显气泡;在 pH=4. 0 的溶液中,不同高岭土掺量的 马歇尔试 件底部 也均 出 现 部 分 气 泡;在 pH=5. 6, 7. 0 的溶液中,马歇尔试件表面没有明显变化 . 2)第 2 个浸 泡周期:试件 的变化 情况与第 1 个 浸 泡 周 期 类似 . 3)第 3 个浸泡周期:在 pH=2. 0 的 溶 液 表 面,浮 油 快 速 增 多,白 色 的 泡 沫 状 物 质 比 之 前 增 加 许 多,用肉眼即可看见溶液中的马歇尔试件表面发生变化;在 pH=4. 0 的溶液中,不同高岭土 掺量 的马歇 尔试件底部不但有部分气泡出现,溶液表面还出现浮油;在 pH=5. 6 的溶液中,马歇尔试件 底部 有少量 气泡;在 pH=7. 0 的溶液中,马歇尔试件基本没有 明 显 变 化;在 所 有 试 件 中,尤 其 以 未 掺 加 高 岭 土 的 马 歇尔试件腐蚀情况最为严重 . 不同 pH 值下,第 4 个 浸 泡 周 期 后 的 试 件 表 面,如 图 1 所 示 .图 1 中: a, b, c, d, e分 别 表 示 掺 量 为 0% , 3% , 5% , 7% , 9% 的高岭土 .由图 1 可知:在第 4 个浸泡周期中,不同 pH 值时的侵蚀情 况有 很大的 区别;当 pH=2. 0 时,试件表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白色区域显著增大,试件表面露出的骨 料越来越多; 当 pH=4. 0 时,试件表面有少量的斑点存 在;当 pH=5. 6 时,马 歇 尔 试 件 表 面 或 多 或 少 地 有 被 侵 蚀 的 痕迹;当 pH=7. 0 时,马歇尔试件表面几乎没有太大变化 . ( a)pH=2. 0 ( b)pH=4. 0 ( c)pH=5. 6 ( d)pH=7. 0 图 1 不同 pH 值的第 4 个浸泡周期后的试件表面 F i 1 Su r f a c eo fspe c imensa f t e rt hef ou r t himme r s i oncy c l ea td i f f e r en tpHva l ue s g. 第 5 个浸泡周期后的试件表面,如图 2 所示 .由图 2 可知:在第 5 个浸泡周期中,当 pH=2. 0 时,试 件表面的白色斑点明显增多,沥青膜面积减小;当 pH=4. 0 时,浸 泡 过 的 试 件 表 面 集 料 外 露,但 白 色 斑 点比 pH=2. 0, 0 的试件表面要少得多;当 pH=5. 6 时,试 件 表 面 的 矿 料 白 色 斑 点 增 加,但 比 pH 为 2. 0 时,沥青试件表面的沥青膜基本完好,可以清楚地看见沥青的颜色 . 4. 0 时的少;当 pH=7. ( 0 a)pH=2. ( 0 b)pH=4. ( 6 c)pH=5. ( 0 d)pH=7. 图 2 不同 pH 值的第 5 个浸泡周期后的试件表面 F i 2 Su r f a c eo fspe c imensa f t e rt hef i f t himme r s i oncy c l ea td i f f e r en tpHva l ue s g. 2. 2 宏观试件测试结果的定量分析 通过掺加一定比例的高岭土改性沥青,对制作成型的沥青混合料称质量 .不同高岭土掺量的沥青混 合料经酸雨腐蚀后的质量变化,如表 1 所示 .表 1 中: 犿0 为浸泡前的平均质量; 犿35 为 浸泡 35 天,并且自 然干燥后的平均质量(在雨水酸化条件下,在每个浸泡周期后 都 拿出 来在 自 然 光 下 干 燥,直 到 马 歇 尔 试 件表面的水分完全消失、内部水分大量减少为止); 犿av为平均减少的质量; ηre为质量损失率 . 由表 1 可知:在酸性条件下,没有掺加高岭土的基质沥 青马 歇 尔 试 件 的 质 量 损 失 率 大 于 其 他 试 件, 这表明掺加高岭土提高了沥青混合料的抗酸雨腐蚀能力;在不同 pH 值的条件下,改性沥青 混合 料的质 量均有损失,对于同一级配、不同掺量下的高岭土而言,其减少的质量随着 pH 值的增大而减少 . 根据 T0709-2000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的方法,进行高岭土改性沥青混合料最佳固液 比为 5. 1% 时的马歇尔试验,结果如表 2 所示 .表 2 中: 犇 为稳定度,规 范要 求 犇 ≥8kN; 犉L 为流值,以 0. 1mm 计,规范要求流值为 15~40.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624 2019 年 表 1 不同高岭土掺量下沥青混合料经酸雨腐蚀后的质量变化 Tab. 1 Qua l i t fa spha l tmi x t u r ec o r r odedbya c i dr a i nunde rd i f f e r en tkao l i nc on t en t ychangeo pH 值 2. 0 5. 6 试件编号 犿0/g 犿35/g 犿av/g A1 1164. 3 1160. 8 3. 5 ηre/% 0. 249 A2 1158. 6 1154. 3 4. 3 0. 371 A3 1179. 2 1173. 3 5. 9 0. 501 pH 值 试件编号 犿0/g 4. 0 犿35/g 犿av/g A1 1159. 2 1159. 1 0. 1 ηre/% 0. 095 A2 1167. 4 1166. 6 0. 8 0. 137 A3 1161. 5 1160. 9 0. 6 0. 155 A4 1175. 4 1170. 4 5. 0 0. 425 A4 1180. 1 1179. 8 0. 3 0. 153 A5 1168. 8 1164. 8 4. 0 0. 659 A5 1172. 6 1171. 6 1. 0 0. 307 A1 1181. 6 1180. 1 1. 5 0. 017 A1 1158. 3 1158. 1 0. 2 0. 009 A2 1159. 5 1158. 3 1. 2 0. 035 A2 1161. 3 1161. 1 0. 2 0. 017 A3 1180. 1 1178. 9 1. 2 0. 034 A3 1167. 4 1167. 0 0. 4 0. 017 A4 1174. 4 1172. 9 1. 5 0. 043 A4 1172. 1 1172. 0 0. 1 0. 009 A5 1176. 1 1174. 1 2. 0 0. 213 A5 1183. 4 1182. 5 0. 9 0. 051 7. 0 表 2 高岭土改性沥青混合料最佳固液比为 5. 1% 时的马歇尔试验结果 Tab. 2 Ma r sha l lt e s tr e su l t so fkao l i nmod i f i eda spha l tmi x t u r ewi t hop t ima ls o l i d-l i i dr a t i o5. 1% qu pH 值 2. 0 5. 6 试件编号 A1 犇/kN 13. 32 犉L 27 A2 13. 14 32 A3 11. 26 30 A4 12. 89 A5 A1 pH 值 试件编号 A1 犇/kN 15. 15 犉L 22 A2 15. 03 28 A3 12. 65 30 34 A4 12. 86 31 8. 63 16. 32 39 20 A5 A1 9. 56 16. 68 36 19 A2 15. 73 27 A2 16. 72 22 A3 13. 69 26 A3 17. 79 22 A4 13. 96 26 A4 19. 12 21 A5 10. 67 30 A5 12. 36 24 4. 0 7. 0 由表 2 可知:掺加高岭土改性后,试件的稳定度均大于基质沥青试件,流值均小于基质沥青试件,这 表明掺加高岭土对提高沥青试件的抗腐蚀能力有很大作用;当高岭土 掺量为 3% 时,高岭土 改性 沥青混 合料的抗腐蚀性能最优 2. 3 酸性腐蚀的微观定性分析 在模拟酸雨的侵蚀作用下,一些马歇尔试件底部出现明显的气泡,这是由于沥青中的一些成分与酸 雨中的 H+ , SO2- NO3 等酸性成分发生 反 应,沥 青 中 的 芳 香 烃 等 物 质 在 酸 性 条 件 下 被 氧 化,其 活 性 基 4 , 团被腐蚀 .对于沥青混合料中的石灰岩 集 料,它 的 主 要 成 分 是 CaCO3 ,MgCO3 等 碳 酸 性 物 质,在 酸 性 环 境下很容易发生化学反应,并且酸性越强,反应越剧烈,产生的气泡越多,其反应方程式 [10?14]为 CaCO3 +2HNO3 = Ca( NO3) 2 + H2O + CO2 , CaCO3 + H2SO4 = CaSO4 + H2O + CO2 , CaCO3 +SO2 + H2O = CaSO3 + CO2 + H2O, MgCO3 +2HNO3 = Mg( NO3) 2 + H2O + CO2 , MgCO3 + H2SO4 = MgSO4 + H2O + CO2 . 由反应方程可知:不同 pH 值时,集料中 CaCO3 ,MgCO3 等成分被 侵蚀是 造成 高岭土改 性沥青 和基 质沥青混合料试件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就整体而言,掺加高岭土试件被侵蚀程度低于基质沥青试件 . 3 掺入高岭土对提高路面抗酸腐蚀性的机理分析 3. 1 电镜扫描分析 对于掺加高岭土的沥青试件,在相同 pH 值时,随 着 高 岭 土 掺 量 的 增 多,马 歇 尔 试 件 表 面 的 白 色 斑 点逐渐增多,基质沥青马歇尔试件表 面 有 大 面 积 的 蜂 窝 状,而 掺 加 高 岭 土 的 试 件 表 面 并 无 此 明 显 的 现 象,特别 是当 高 岭土 掺 量为 3% 时,试件 表 面表 现得最为 平 静 .为 了 更清 楚地描述 掺加高 岭土 试 件的 效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5期 胡超,等:雨水酸化条件对高岭土改性沥青路面腐蚀性能的试验模拟 625 果,采用微观电镜扫描图片加以分析,如图 3 所示 .图 3 中: 6,电镜扫描倍数为 3000 倍 . pH=5. ( a)高岭土试件 ( b)基质沥青试件 图 3 掺量为 3% 的试件在 5 个浸泡周期下的微观照片 F i 3 Mi c r o s c op i cpho t og r aphso fspe c imenswi t h3% c on t en ti nf i veimme r s i oncy c l e s g. 由图 3( a)可知:掺量为 3% 的高岭土试件中有大量 的 絮 凝 状、纤 维 状 结 构,它 从 某 种 角 度 上 增 强 了 混合料中颗粒与颗粒之间的粘结能力 .一方面,这是由于掺加的高岭土是典型的硅氧四面体和氢氧八面 体结构 [15?18],这种结构能够形成六方排列的网格层,使掺加高岭土的改性沥青马歇尔试件具有稳定的化 学性质,具有较强的耐酸能力,所以从宏观上可以看到掺加高岭土的试件明显比没有掺加高岭土试件的 抗腐蚀性能 好;另一 方 面,掺量为 3% 的 高岭土 试 件形成的 纤维状 结构不 仅可以增 强沥青 薄膜 的厚 度, 还可以防止酸性物质进入混合料的内部,缓解 H+ 对混合料的侵蚀作用,这也解释 了掺加高 岭土能 够提 高沥青混合料抗酸侵蚀的原因 . 由图 3( b)可知:对于没有掺加高岭土的基质沥青试 件,其 表 面被 H+ 侵蚀成 疏松 多孔 .这 是 因 为 沥 青薄膜破裂后,沥青中的羧酸类和酚类物 质 在 H+ 的 反 复 作 用 下,发 生 一 定 的 溶 解 和 电 离;基 质 沥 青 试 件的表面被破坏后,酸性物质沿着裂缝继续下渗,破坏了 沥 青混合 料的 组 成 成 分,减 弱 了 沥 青 与 集 料 间 的粘结力,从而降低沥青混合料的强度与稳定性 . 3. 2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利用 Ze t z s ehDSC204 型差示扫描量 热 仪 (德 国 耐 驰 仪 器 制 造 有 限 公 司)进 行 热 分 析,参 数 设 置 如 下:速率为 10 ℃ ·mi n-1 ;氮气流速为 30mL·mi n-1 ;测量起始温度为 -10 ℃ ;结束温度为 15 ℃.沥青 与高分子材料一样,都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出现相态上的变化,在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曲 线上 体现为 波峰的产生;沥青与高分子材料不同的是,由于沥青是众 多组分组 成的 混 合 物,而 不 同 组 分 的 相 态 转 化 温度并不相同,所以基质沥青 在 DSC 曲 线 上 表 现 出 多 组 分 相 态 转 变 峰 的 一 个 重 叠 峰 .样 品 的 DSC 曲 线,如图 4 所示 .图 4 中: 犎F 为热流; 狋 为温度 . ( a)基质沥青 ( b)掺量为 3% 的高岭土改性沥青 图 4 沥青样品的 DSC 曲线 F i 4 DSCcu r veo fa spha l ts amp l e g. 从表面化学的角度分析,高岭土使沥青改性的过程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共混过程,还是对沥青自身性 质的一个改变 .由图 4 可知:经过高岭土改性后,沥青的吸热峰得到降 低;掺量 为 3% 的高岭 土改 性沥青 吸热量减少、峰值温度提高、没有新的吸热峰产生、特征吸热峰的位置没有出现明显的位移,这充分说明 高岭土改性沥青没有新的官能团产生,改性沥青的稳定性得到增强,同时,沥青的流变性得到改变,沥青 的感温性得到降低;这也说明掺量为 3% 的高岭土改性沥青马歇尔试 件的稳 定性、抗酸腐蚀 性均优 于基 质沥青试件 .差示量热扫描分析得出的结论与节 3. 1 电镜扫描分析得出的结论一致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626 2019 年 4 结论 以酸雨对沥青路面的侵蚀为背景,通过 5 个 周 期 的 泡 酸 试 验,在 不 同 掺 量 的 高 岭 土、不 同 pH 值 的 条件下,研究酸雨对高岭土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的影响,得出以下 4 点结论 . 1)在基质沥青中,无论高岭土掺量多少,其效果均优于没有掺加高岭土的基质沥青 . 2)造成沥青混合料发生侵蚀现象主要是由 SO2- NO3 , H+ 引起 . 4 , 3)基质沥青混合料及掺加高岭土改性后的沥青混合料的腐 蚀程度 均随着 pH 值的增 大而减弱,这 也从侧面说明 pH 值越低,酸雨对沥青混合料的侵蚀作用越剧烈 . 4)在确定雨水酸化的条件下,提高路面强度的最佳高岭土的掺量为 3%. 参考文献: [ 1] 薛梅 .酸雨的形成及其危害[ J].内蒙古石油化工, 1999, 25( 4): 108. [ 2] 杨军,刘文玲 .酸性降水成因及其控制对策的探讨[ J].黑龙江环境通报, 2000, 24( 1): 25 26. ? [ i s sn. 1005?7854. 3] 赵志龙 .我国酸雨状况及综合防治对 策 研 究 [ J].矿 冶, 2007, 16( 3): 63?68. DOI: 10. 3969/ 2007. j. 03. 01. [ 4] 韩国钢 .中国 2020 年环境保护战略目标预测[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3. [ 5] 彭中遥 .我国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的立法选择[ J].华侨大学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4): 86 97. ? [ 6] 沙庆林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象及预防[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 [ 7] 沈金安 .解决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水损害早期 损 坏 的 技 术 路 径[ J].公 路, 2000( 5): 71 76. DOI: 10. 3969/ i s sn. 0451 ? ? j. 0712. 2000. 05. 022. [ 8] 刘立新 .沥青混合料粘弹性力学及材料学原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6. [ 9] 张倩 .酸雨对沥青混合料侵蚀作用的试验模拟[ 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 版), 2005, 37( 1): 86 89. DOI: ? 10. 3969/ i s sn. 1006 7930. 2005. 01. 018. ? j. [ 10] 张虎元,高全全,董兴玲,等 .酸雨对混凝土的 类 碳 化 作 用[ J].混 凝 土, 2008( 2): 12 14. DOI: 10. 3969/ i s sn. 1002 ? ? j. 3550. 2008. 02. 003. [ 11] 张倩,彭余华,尤晓 .酸雨腐蚀沥青混合料中集料的热力学分析[ J].中外公路, 2004, 24( 2): 71 73. DOI: 10. 3969/ ? j. 2579. 2004. 02. 021. i s sn. 1671 ? [ 12] 张倩,贾晓军,李艳丽,等 .酸雨 对 沥 青 混 合 料 强 度 及 空 隙 率 影 响 的 模 拟 研 究 [ J].中 外 公 路, 2005, 25( 1): 78?80. DOI: 10. 3969/ i s sn. 1671 2579. 2005. 01. 021. ? j. [ 13] 张倩,胡建荣,彭余华酸雨 腐 蚀 沥 青 混 合 料 中 矿 料 的 化 学 机 理 分 析 [ J].公 路, 2004( 2): 104 DOI: 10. 3969/ ?106. j. 0712. 2004. 02. 025. i s sn. 0451 ? [ 14] 张倩,赵洁,史梦琪,等 .自然因 素 作 用 下 沥 青 老 化 化 学 机 理 分 析 [ J].西 安 建 筑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2004, 36( 4): 457? 459. DOI: 10. 3969/ i s sn. 1006 7930. 2004. 04. 020. ? j. [ 15] SOLDAN M, KOBETICOVA H, GERULOVA K. Pho t o c a t a l t i cdeg r ada t i ono fme t hy l eneb l ueus i ngg l a s sf i be r s y c a t a l t i cl aye rc ove r edwi t hr edmud[ J]. J ou r na lo fMa t e r i a l sandApp l i c a t i ons, 2017, 6( 1): 23 26. ? y [ 16] AGBLEVORF, ELLIOTT DC, SANTOSA D M, 犲 狋犪 犾. Red mudc a t a l t i cpy r o l s i so fp i nyonj un i rands i ng l e ? y y pe s t agehyd r o t r e a tmen to fo i l s[ J].Ene r l s, 2016, 30( 10): 7947?7958.DOI: 10. 1021/a c s. ene r f ue l s. gy and Fue gy 6b00925. [ 17] 汪先三 .我国高岭土开发利用 现 状 及 应 用 前 景 [ J].中 国 非 金 属 矿 工 业 导 刊, 2016( 2): 8?9. DOI: 10. 3969/ i s sn. j. 1007 9386. 2016. 02. 003. ? [ 18] 曾梦澜,赵宇,潘浩志,等 .欧洲岩沥青改性沥青结合料使用性能试验研究[ J].湖 南 大 学 学 报(自 然 科 学 版), 2016, i s sn. 1674 43( 5): 125 130. DOI: 10. 3969/ 2974. 2016. 05. 016. ? ? j. (责任编辑:陈志贤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方德平) 第 40 卷 第5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9 年 9 月 Vo l. 40 No. 5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Sep.2019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812015 ? 集装箱房内贴多孔材料吸、放湿 对空调冷凝水量的影响 吴艳,冉茂宇 (华侨大学 建筑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摘要: 为了探讨集装箱房内贴多孔隔热材料吸、放湿对空调冷凝水量的影响,首先,利用足尺集装箱房,基于 封闭箱热扰法,测试酚醛板和挤塑板的吸、放湿能力,并 验 证 集 装 箱 密 闭 的 有 效 性;然 后,对 比 不 同 气 候 有、无 换气状态下,集装箱房的空调冷凝水量;最后,通过冷凝 水 实 测 量 和 材 料 干 基 含 湿 量 变 化,推 算 材 料 放 湿 对 冷 凝水产生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酚醛板的吸、放湿能力远大于挤塑板;在无换气时,内贴材料吸、放湿能力越大, 空调冷凝水持续产生能力越强,总产生量越大;在有换气时,冷凝水量受新风量与内贴材料吸、放湿的影响,材 料放湿的影响比无换气时弱;基于冷 凝 水 实 测 量 和 材 料 干 基 含 湿 量 变 化,推 算 材 料 的 放 湿 量,两 者 具 有 一 致 性,可采用空调运行前、后干基含湿量变化,估算材料吸、放湿对冷凝水量的影响 . 关键词: 隔热材料;吸湿;放湿;空调冷凝水;集装箱房 中图分类号: TU111;TU831. 3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9) 05 0627 07 ? ? ? 犈犳 犳 犲 犮 狋狅 犳犕狅 犻 狊 狋 狌 狉 犲犃犫 狊 狅 狉 狋 犻 狅狀犪狀犱犇犲 狊 狅 狉 狋 犻 狅狀狅 犳 狆 狆 犐 狀 狋 犲 狉 犻 狅 狉犘狅 狉 狅狌 狊犕犪 狋 犲 狉 犻 犪 犾 狊狅狀犃犻 狉 犻 狋 犻 狅狀 犻 狀犵 ?犆狅狀犱 犆狅狀犱 犲狀 狊 犪 狋 犲犻 狀犆狅狀 狋 犪 犻 狀犲 狉犚狅狅犿狊 WU Yan,RAN Maoyu ( Schoo lo fa r ch i t e c t ur e,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amen361021,Ch i na) y,Xi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Toexp l o r et hee f f e c to fmo i s t u r eabs o r t i onandde s o r t i ono fi n t e r i o rpo r ousma t e r i a l sona i r c on  ? p p d i t i on i ngc ondens a t ei nc on t a i ne rr ooms,f u l ls i z ec on t a i ne rr oomswe r eus ed.Ba s edont hec l o s edboxho ti n  hemo i s t u r eabs o r t i onandde s o r t i onc apa c i t fpheno l i cboa r dandex t r udedboa r dwa s t e r f e r enc eme t hod,t p p yo t e s t ed,andt hee f f e c t i vene s so ft hea i r t i tc on t a i ne rr oomswa sve r i f i ed.I nd i f f e r en tc l ima t e swi t ho rwi t hou t gh hec ondens a t ep r oduc t i ono fc on t a i ne rr oomswa sc ompa r ed.Thee f f e c to fma t e r i a l smo i s t u r ede  ven t i l a t i on,t s o r t i ononc ondens a t ep r oduc t i onwa sc a l cu l a t edt hr ought hec ondens a t eme a su r emen tandt hechangeo ft he p d r s emo i s t u r ec on t en to fma t e r i a l s.Ther e su l t sshowt ha t,mo i s t u r eabs o r t i onandde s o r t i ono fpheno l i c yba p p boa r di sbe t t e rt hant ha to fex t r udedboa r d.Wi t hou tven t i l a t i on,a st hemo i s t u r eabs o r t i onandde s o r t i onc a  p p c i t ft hei n t e r i o rma t e r i a l si nc r e a s e,t hec on t i nuousp r oduc t i onc apa c i t l ep r oduc t i ono fc ondens a t e yandwho pa yo i nc r e a s e.Wi t hven t i l a t i on,t hep r oduc t i ono fc ondens a t ei sa f f e c t edbyven t i l a t i onandmo i s t u r eabs o r t i onand p hee f f e c to fmo i s t u r ede s o r t i ono fma t e r i a l sonc ondens a t ei sl e s st hant ha t de s o r t i ono fi n t e r i o rma t e r i a l s,t p p wi t hou tven t i l a t i on.Themo i s t u r ede s o r t i ono fma t e r i a l sc a l cu l a t edbyont hec ondens a t eme a su r emen ti s p 收稿日期: 2018 12 18 ? ? 通信作者: 冉茂宇( c om. 1967 E i l: 373664489@qq. ?),男,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建筑热工与建筑节能的研究 . ?ma 基金 项 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1678254); 华 侨 大 学 研 究 生 科 研 创 新 能 力 培 育 计 划 资 助 项 目 ( 17013085007)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628 2019 年 c ons i s t an twi t ht ha tc a l cu l a t edbyt hechangeo fmo i s t u r ec on t en ti nt hed r s eo fma t e r i a l s.Thechangeo f yba mo i s t u r ec on t en ti nt hed r s ebe f o r eanda f t e rt heope r a t i ono fa i rc ond i t i on i ngc anbeus edt oe s t ima t et he yba e f f e c to fmo i s t u r eabs o r t i onandde s o r t i ono fma t e r i a l sont hec ondens a t e. p p 犓犲 狉 犱 狊: he a ti nsu l a t i onma t e r i a l;mo i s t u r eabs o r t i on;mo i s t u r ede s o r t i on;a i r c ond i t i on i ngc ondens a t e; ? p p 狔狑狅 c on t a i ne rr oom 南方湿热地区,空调已是居家必备,因此,冷凝水产生量巨大 .回收利用空调冷凝水不仅可以减少环 境污染,还可节约水资源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空调冷凝水的回收利用进行了研究,其用途主要包括冷 却塔补水、卫生用水、绿化浇灌、空调冷凝器降温、辅助饮用水等 [1?5].由于冷凝水产生量是其回收 利用首 先要确定的问题,因此,学者对不同 空 调 系 统 的 冷 凝 水 产 生 量 进 行 了 估 算 或 实 测 .陈 楠 等 [6]估 算 我 国 4 [] 个气候区房间空调器冷凝水量为 1. 548kg·h-1 ;肖洪海等 7 实测 KFR? 32GW/E 机型空调 冷凝 水量为 [] [] 1. 2kg·h-1 ;魏燕等 8 计算 MDV? JD22G/Y 型挂壁式室内机冷凝水量为 2. 76kg·h-1 ;梁仁建 9 计算 [ ] 某品牌 KF 120 型柜式空调冷凝水量为 9. 29kg·h-1 ;张东放 10 实测深圳某高层平均冷 凝水量为 3. 83 ? [ ] [ ] kg·h-1 ;万丽霞等 11 理论计算 3500 W 的分体空 调 冷 凝 水 量 为 2. 43kg·h-1 ;韩 靖 等 12 估 算 某 厂 房 [ ] 单 台组合式空气处理机额定工况冷凝水量为 421. 2kg·h-1 ;赖晓波 13 计算 KFR? 26GW 型家用空调冷 [ ] 凝水量为 3kg·h-1 ;魏留柱 [14]计算 3500 W 家用 空 调 冷 凝 水 量 为 2. 08kg·h-1 ;任 晶 15 计 算 某 教 室 [ ] 柜式空调冷凝水量为 5. 4kg·h-1 ,发 现 实 测 值 与 计 算 值 有 较 大 误 差;陈 文 静 等 16 计 算 某 办 公 室 不 同 温、湿度下的冷凝水量;高峰等 [17]以天津地区办公建筑为例,对冷凝水量 进行静 态计 算 .然 而,现 有文献 理论估算或实测空调冷凝水量时,几乎未考虑室内材料吸、放湿的影响,且缺乏实测值与估算值的对比 . 为了探究房间内贴多孔材料吸、放湿对空调冷凝水产生量的影响,本文利用足尺集装箱内贴多孔酚醛板 与挤塑板,首 先,基 于封闭箱热扰 法 [18]测试 集 装箱房 的密 闭性和 材料 吸、放湿能 力;然后,分 别 在 有、无 换气下,测试空调冷凝水产生量;最后,通过冷凝水实测量和材料干基含湿量变化,推算材料放湿对冷凝 水产生量的影响 . 1 实验部分 1. 1 实验装置与测试内容 测试装置为 3 个集装箱房,尺寸均为 3300mm(长)×3000 mm(宽 )×3000 mm(高 ),如 图 1 所 示 .集 装 箱 房 的 箱 体 选 择 140mm(宽)×3 mm(厚 )的 C 型 钢 为 骨 架,底 部 采 用 120 mm (宽)×3 mm(厚)的 C 型 钢 加 强,侧 面 厚 为 1. 2 mm 的 压 型 钢 板,顶部厚为 1. 5 mm 的 压 型 钢 板;地 板 采 用 钢 龙 骨 焊 接,铺 设 厚 2mm 的钢板 .每个集装箱房设 门 窗 对 开,门 为 0. 9 m(宽)× 图 1 集装箱房现场图 F i 1 Con t a i ne rr oom犻 狀狊 犻 狋 狌 g. 2. 0m(高)的铁门,位于墙面端部;窗为 1. 5m(宽)×1. 2m(高)的铝合金窗,位于墙面中心,两扇推拉 . 3 个集装箱房错开布置于华侨大学厦门园区建筑学科实验大楼 4 层屋顶,分别标记为 A 箱、 B 箱、 C 箱. A 箱和 B 箱内表面分别贴设干密度为 35. 1kg·m-3 的多孔酚醛板和干密度为 24. 7kg·m-3 的多孔挤塑 板隔热层,天花、墙面、地面隔热层的厚度分别为 100, 75, 50mm; C 箱内表面不做任何处理 .每个集装箱 安装 1 台格力 KFR? 26W/R01 2 型空调器 . ? 测试内容及参数,如表 1 所示,包括 3 个方面: 2018 年 5 月 14 日 20: 30 至 16 日 20: 30,集装箱房气 密性及材料吸、放湿测试; 2018 年 5 月 17 日 8: 00 至 20: 00,集 装 箱 房 密 封 时,空 调 冷 凝 水 量 测 试; 2018 年 6 月 16 日 8: 00 至 20: 00,集装箱房新风换气 30m3 ·h-1 时,空调冷凝水量测试 . 表 1 测试内容及参数 Tab. 1 Te s tc on t en tandpa r ame t e r s 测试内容 气密性及吸、放湿 封闭态的冷凝水量 测试参数 室内外气象参数 室内外气象参数;空调冷凝水量 测试目的 验证集装箱气密性;探究内贴材料吸、放湿性能 探究材料吸、放湿对空调冷凝水量影响 换气态的冷凝水量 室内外气象参数;空调冷凝水量 进一步探究材料吸、放湿对空调冷凝水量影响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5期 吴艳,等:集装箱房内贴多孔材料吸、放湿对其空调冷凝水量的影响 629 1. 2 测试方法与仪器 测试参数及相应的仪器,如表 2 所示 .移动气象站布置在与集装箱同一屋顶的 5 m 左右 处,每 隔 30 mi n 记录一次;温湿度仪室内测点位于集装箱房中心,室外测点位于进风口出,每隔 5mi n 记录一次 . 表 2 测试参数及相应的仪器 Tab. 2 Te s tpa r ame t e r sandi ns t r umen t s 测试参数 测试仪器 测试范围 仪器精度 室外空气温度/℃ 室外空气相对湿度/% PH? 1 型移动气象站 PH? 1 型移动气象站 -40~80 ±0. 2 0~100 ±3 室内、外空气温度/℃ -20~80 ±0. 6 室内、外空气相对湿度/% AZ8829 型温湿度仪 AZ8829 型温湿度仪 0~100 ±3 空调冷凝水量/kg 试样质量/g ACS JS 型电子计数秤 ? DJ 500 型电子天平 0~10 ±0. 001 0~500 ±0. 01 集装箱气密性及材料吸、放湿能力测试前,开启集装箱门窗通风3d,让室内材料与室外湿空气充分 接触 .测试时,用透明胶带对门窗缝隙及通风口等进行密封 .冷凝水量测试时,设定箱内温度为20 ℃ ,风 速自动,用量筒收集冷凝水,每隔 2h 称量 1 次 .新风量由 DP200A 型风机控制,并通过直径 11cm 管段 与集装箱进风口相连 . 多孔酚醛板和挤塑板在空调运行前、后进行干基含湿量测试,每个 集装箱 选取 6 组试样,尺寸 为 25 mm(长)×45mm(宽)×40mm(高),实验前 3d 置于箱内 .空调运行前,称其 湿质量,然后,将试 样置于 70 ℃ 的烘箱中,连续烘干 48h 后,再间隔2h 称量 1 次,直至相邻 3 次称得质量的标准差不大于0. 1% , 认为达到干质量 [19].采用密封称量法对试样进行称量 [20]. 2 测试结果与分析 2. 1 气密性和吸、放湿性能 3 个集装箱内,空气温度( 3 个集 装箱内, θ)和相对湿度( φ)随时间的变化,如图 2 所示 .由图 2 可知: 空气温度的升高与下降有一定的滞后,这是由于各箱保温隔热水平不同;在白天,随着箱内气温的升高, 内贴材料向室内空气放出水分,反之,在夜间,内贴 材 料 会 吸 收 空 气 中 的 水 分,这 就 是 A, B 箱中相对湿 度波动相对于 C 箱小的原因 . 3 个集装箱内,室 内含湿量( 犱)随时 间 的变 化,如图 3 所示 .由图 3 可 知: C 箱 空气的 含湿量基 本 不 变,说明集装箱在白天受热、夜间受冷及在室外风压作用 下,其 气密 性良 好; A 箱 中 酚 醛 板 的 吸、放 湿 能 力较 B 箱中挤塑板的强 .原因在于,挤塑板( XPS)是由 聚苯乙 烯树脂 及 其 他 添 加 剂 经 挤 压 制 造,拥 有 连 续均匀表层及闭孔式蜂窝结构,这 种 闭 孔 式 结 构 吸 湿 性 能 较 弱;而 酚 醛 树 脂 化 学 式 为 C7H6O2 ,含 有 酚 羟基,理论上具有更强的亲水性 . 图 2 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随时间的变化 图 3 室内含湿量随时间的变化 F i 2 I ndoo rt empe r a t u r eandr e l a t i ve g. F i 3 I ndoo rmo i s t u r ec on t en to f g. humi d i t r i a t i onwi t ht ime yva a i rva r i a t i onwi t ht ime 2. 2 封闭状态集装箱冷凝水产生量 在封闭状态下, 3 个集装箱内、外空 气 温 度 和 相 对 湿 度 的 变 化,如 图 4, 5 所 示 .由 图 4 可 知:空 箱 C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630 2019 年 由于无隔热材料,空调冷气量不足,箱内气温远高于 A, B 箱,只是在空调运行前期和后期有 较短 时间的 温度下降;而 A, B 箱的室内气温均能维持在 20 ℃ 左右 .由图 5 可知:由于空箱 C 的箱内温度高,且无材 料放出水分,因此,其相对湿度最低,维持在 20% 左右; B 箱由于有挤塑板放出少量水分,相对湿度维持 在 30% 左右; A 箱由于酚醛板能放出足够水分,相对湿度维持在 60% 左右 . 图 4 封闭状态空气温度的变化 图5 F i 4 Ai rt empe r a t u r eva r i a t i oni nc l o s eds t a t e g. 封闭状态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 F i 5 Ai rr e l a t i vehumi d i t r i a t i oni nc l o s eds t a t e g. yva 封闭状态下,各箱中的空气含湿量,如图 6 所示 .由图 6 可知: B 箱的空气含湿量最低,其次是 C 箱, 最后是 A 箱 .由于 B 箱的空调能将室内温度降低并维持在设定温度,当室内空气掠过冷凝 管时,具有冷 凝除湿的能力,然而挤塑板放出的水分不足,难以 补充空气 因冷凝而排出的水 量,所 以,其 空 气 含 湿 量 最 低 . C 箱因空 调冷量不足,除了空 调 运 行 前 期,几 乎 不 产 生 冷 凝 水,故 其 含湿量高于 B 箱 . A 箱 空调能将 室内温 度 降低并 维持在 设 定温度,且酚醛板放出水分,因此,箱内含湿量最高 . 在封闭状态下,集 装 箱 每 小 时 冷 凝 水 产 生 量 ( 犿p1 ),如 图 7 所 示 .由 图 7 可 知:各 箱 冷 凝 水 产 生 量 随 着 时 间 的 增 加,总体呈递减趋 势; C 箱 仅 在 空 调 开 启 1h 内,冷 凝 水 产 生量较为显著,随 后 产 生 量 很 少,几 乎 可 以 忽 略; B 箱因空 调将温度维持在设定值,且挤塑板有少量水分持续放 出,所 图 6 封闭状态空气含湿量的变化 以,冷凝水产生 量 高 于 C 箱;A 箱 由 于 酚 醛 板 持 续 放 出 大 F i 6 Ai rmo i s t u r ec on t en t g. va r i a t i oni nc l o s eds t a t e 量水分,因此,冷凝水 产 生 量 持 续 较 长 时 间,在 18: 00 前 均 远大于 B 箱和 C 箱;在 18: 00 后, 3 个集装箱产生的冷凝水量相当,且都很小,说明室内空气与材料和盘 管之间的湿交换几乎达到平衡 . 封闭状态冷凝水产量的累计值( 犿a),如图 8 所示 .由图 8 可知: C 箱冷凝水累计量变化很小,其次是 B 箱,最后是 A 箱 .在 17: 00 前, A 箱冷凝水产生量远高于 B, C 箱,说明内贴多孔材料吸、放湿对 冷凝水 产生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材料吸、放湿能力越大,持续产生冷凝水时间越长,总的冷凝水量也越大 . 图 7 封闭状态每小时冷凝水产量 图 8 封闭状态冷凝水产量的累计值 F i 7 Condens a t ey i e l dpe rhou ri nc l o s eds t a t e g. F i 8 Ac cumu l a t i veva l ueo fc ondens a t ei nc l o s eds t a t e g.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5期 吴艳,等:集装箱房内贴多孔材料吸、放湿对其空调冷凝水量的影响 631 2. 3 换气态集装箱冷凝水产生量 维持新风换气量约为 30m3 ·h-1 ,在换气状态下, 3 个集装箱内、外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变化,如 图 9, 10 所示 .换气状态下,空气含湿量的变化,如图 11 所示 . 图 9 换气状态空气温度的变化 图 10 换气状态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 F i 9 Ai rt empe r a t u r eva r i a t i onwi t hven t i l a t i on g. F i 10 Ai rr e l a t i vehumi d i t r i a t i onwi t hven t i l a t i on g. yva 对比图 4, 9 可知:换 气 状 态 的 室 外 气 温 较 封 闭 状 态 时 高, B 箱在白天高温时段制冷能力稍 显不 足,温度 不能 维持 在设定值 20 ℃ ,而 A 箱仍然能维持在设定值 .对比图 5, 10 可知:换气状态下,室 外 空 气 相 对 湿 度 远 小 于 封 闭 状 态 .对 比图 6, 11 可 知:换 气 状 态 下,室 外 空 气 含 湿 量 (平 均 值 为 11. 8g·kg-1)远小于封闭状态 室 外 空 气 含 湿 量( 18. 7g· kg-1).对比图 4~6 与 图 9~11 可 知:换 气 状 态 下, 3个集 装箱室内温、湿度及含湿量的变化与封闭状态时相似 . 换气状态下,每隔 2h 测 得 的 冷 凝 水 量 ( 犿p2 ),如 图 12 图 11 换气状态空气含湿量变化 所示 .换气状态下,冷 凝 水 量 的 累 计 值,如 图 13 所 示 .由 图 F i 11 Ai rmo i s t u r ec on t en t g. 12, 13 可知: B, C 箱的冷凝水累计量随着时间变化呈线性 增加关系,但 A 箱 在 午 后 却 呈 减 小 趋 势 .对 比 图 8, 13 可 va r i a t i ono fa i r t a t e ys 知:在换气状态下, A 箱的冷凝水累计量减少 .原因在于,换气状态下,室外空气含湿量小,使酚醛板在空 调运行前含湿量减少 . 图 12 换气状态每 2h 的 冷凝水量 图 13 换气状态冷凝水量的累计值 F i 12 Condens a t ey i e l dpe r2hou r s g. F i 13 Ac cumu l a t i veva l ueo f g. wi t hven t i l a t i on c ondens a t ewi t hven t i l a t i on 3 隔热材料放湿量推算对比分析 空调冷凝水产生量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当集装箱封闭 态、无 内 贴 材 料 时,其 冷 凝 水 只 来 源 于 箱 内 原 有湿空气;当集装箱封闭态、有内贴材料时,其冷凝水来源于箱内原有湿空气及内贴材料放湿;当集装箱 处于换气状态,其冷凝水来源于箱内原有湿空气降湿、内贴 材料 放湿和 室 外 新 风 降 湿 .通 过 实 测 数 据 可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632 2019 年 以计算各项来源的冷凝水量,从而分析材料放湿对空调冷凝水量的影响 .冷凝水产生量的计算式为 犿 =ρ犞 · ( 犱W -犱N )·10-3 . ( 1) 式( 1)中: 犿 为冷凝水 产生量, kg·h-1 ; kg· m-3 ; 犞 为新 风体积, m3 ·h-1 ; 犱W 为 室 外 空 ρ 为新 风 密度, -1 -1 气含湿量, 犱N 为室内空气含湿量, g·kg ; g·kg . 利用式( 1)可估算室外新风降湿产生的冷凝水量,通过 始态 与终态 箱 内 空 气 含 湿 量 差 值,可 估 算 室 内空气降湿产生的冷凝水量 .因此,内贴材料放湿量一方 面可通过 实测 冷 凝 水 量 进 行 推 算,另 一 方 面 又 可根据材料干基含湿量变化进行估算,如表 3 所示,从而对比隔热材料放湿对空调冷凝水量的影响 . 表 3 空气降湿量计算及隔热材料放湿量推算 Tab. 3 Ai rdehumi d i f i c a t i onc a l cu l a t i onandmo i s t u r ede s o r t i ono fhe a ti nsu l a t i onma t e r i a l sc a l cu l a t i on p 状态 封闭态 换气态 箱名 室内空气 降湿计算/kg 室外新风 降湿计算/kg 实测冷凝 水量/kg 实测推算材料 放湿量/kg 材料干基含 湿量变化/% 干基含湿量变化 推算材料放湿量/kg C 0. 507 - 0. 470 - - - B 0. 408 - 1. 191 0. 783 8 1. 6~0. 0. 813 A C 0. 271 0. 231 - 2. 073 4. 094 2. 028 3. 823 - 1 12. 8~10. - 3. 899 - B 0. 145 2. 840 2. 927 -0. 058 0. 5~0. 3 0. 020 A 0. 087 1. 890 3. 256 1. 279 8. 6~7. 7 1. 300 由表 3 可知:隔热材料吸、放湿 对 冷 凝 水 产 生 量 影 响 显 著 .在 集 装 箱 封 闭 状 态 下,空 箱 C 冷 凝 水 产 生 量最少,仅为0. 470kg;其次是挤塑板 B 箱,为 1. 191kg;最后是酚醛板 A 箱,为4. 094kg.其中,挤塑 板放湿量占 B 箱 冷凝 水总 量的 67% ;酚醛板放 湿量占 A 箱冷凝 水 总量 的 94%.在 换气状态 下,空箱 C 冷凝水产生量仍最少,为 2. 028kg;其次是挤塑板 B 箱,为 2. 927kg;最后是 酚醛板 A 箱,为 3. 256kg. 计算换气态下隔热材料放湿量占比,挤塑板几乎无吸、放湿;酚醛 板 放 湿 量 占 A 箱 冷 凝 水 总 量 的 40%. 由此可见,隔热材料吸、放湿性能越 好,冷 凝 水 总 量 越 大,隔 热 材 料 放 湿 量 占 空 调 冷 凝 水 总 量 的 比 值 越 大;随着新风的加入,隔热材料放湿量占冷凝水总量的比值变小,材料放湿的影响相较于封闭态时减弱 . 封闭状态下,空箱 C 的冷凝水来源于室内空气降湿,计算值与实测值 相差 0. 037kg,主 要原 因是管 道润湿与残留;空调运行前、后,挤塑板试样的干基含 湿量由 1. 6% 降 低 至 0. 8% ,由 此 推 算 隔 热 材 料 放 湿量为 0. 813kg,与实测推算材料放湿量 0. 783kg 较 为接近;空调 运行前、后,酚 醛 板 试 样 的 干 基 含 湿 量由 12. 8% 降低至 10. 1% ,由此推算材料放湿量为 3. 899kg,与实测推算材料放湿量 3. 823kg 较为接 近 .换气状态下,空箱 C 冷凝水来源于室内、外空气降湿,计 算 值与实 测值存 在误差,原因是 管道 少量残 留和空调冷量不足,回风将蒸发盘管上的冷凝水带回室内;空调运行前、后,挤塑板试样的干基含湿量由 0. 5% 降低至 0. 3% ,由此推算材料放湿量为 0. 020kg,即 B 箱几乎不产生冷凝水,实测推算材料放湿量 为 -0. 058kg,两者结果较为相符;空调运行前、后,酚醛板试样的干基含湿量由 8. 6% 降至 7. 7% ,由此 推算材料放湿量为 1. 300kg,与实测推算材料放湿量 1. 279kg 较为接近 . 此外,若将冷凝水管道润湿及残留量 0. 037kg 计 入 各 箱 的 实 测 冷 凝 水 量,则 通 过 干 基 含 湿 量 变 化 推算材料放湿量与实测推算材料放湿量的一致性更 高 .因 此,可对 吸、放 湿 材 料 始 态 与 终 态 干 基 含 湿 量 进行测定并计算,结合室内空气降湿与室外新风降湿,从而估算空调冷凝水产生量 . 4 结论 利用足尺集装箱内贴酚醛板与挤塑板隔热材料,通过实测得到以下 4 点结论 . 1)采用封闭空箱热扰动法测量和评价酚醛板的调湿性能,测得酚醛板吸、放湿性 能较 好,而 挤塑板 几乎不具备吸、放湿性能 . 2)在封闭状态下,内贴酚醛板的集装箱产 生 的 冷 凝 水 量 是 内 贴 挤 塑 板 集 装 箱 的 近 4 倍,是 无 隔 热 材料集装箱的近 8 倍;酚醛板 放 湿 量 占 A 箱 冷 凝 水 总 量 的 94% ,挤 塑 板 放 湿 量 占 B 箱 冷 凝 水 总 量 的 67% ,即材料吸、放湿性能越好,冷凝水总量越大,材料放湿量占空调冷凝水总量的比值越大 . 3)在民用建筑最小新风量 30 m3 ·h-1 下,空调冷凝水产生量同时受新风量与内贴材料吸、放湿的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5期 吴艳,等:集装箱房内贴多孔材料吸、放湿对其空调冷凝水量的影响 633 影响 .内 贴 酚 醛板的集 装箱冷凝水产 生量 较 内贴挤塑 板的集 装箱 增加 11% ,较无 隔热 材料的 集装箱 增 加 60% ;酚醛板放湿量占 A 箱冷凝水总量的 40% ,挤塑板几乎无吸、放湿,材料放湿对冷凝水量的影响 相较于封闭状态时减弱 . 4)室内隔热材料吸、放湿对于空调冷凝水产生量有重要影响,现行冷凝水计算公 式中 需加入 吸、放 湿的影响因子,基于冷凝水实测量和材料干基含湿量变化推算材料放湿量,两者具有一致性 .因此,可对 吸放湿材料始态与终态干基含湿量进行测定并计算,结合室内空气降湿与室外新风降湿,从而估算空调 冷凝水产生量 . 参考文献: [ 1] FRANK L, PAINTERP. Condens a t eha r ve s t i ngf r oml a r i c a t edou t s i dea i r l i ngun i t swi t hhe a tr e c ove r ?hand geded y [ J]. ASHRAETr ans a c t i ons, 2009, 115( 2): 573 580. ? [ 2] LICINAD, SEKHARC. Ene r t e rc ons e r va t i onf r oma i rhand l i ngun i tc ondens a t ei nho tandhumi dc l ima t e s gyandwa [ enbu i l d. 2011. 11. 016. J]. Ene r i l d i ngs, 2012, 45: 257 263. DOI: 10. 1016/ ? j. gyandBu [ 3] GUZK. Condens a t ewa t e rr e c ove r J]. Sus t a i nab i l i t 2005, 47( 6): 54 56. ? y[ y, [ 4] 陈鹏,卢军,张惠民,等 .分体空调冷凝水回收利用实验研究[ 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2012(增刊 2): 169 172. ? [ 5] 金听祥,张彩荣 .冷凝水在家用空调中回收利用技术的研究进展[ J].低温与超导, 2016, 44( 1): 41 45. ? [ i s sn. 6] 陈楠,申江,邹 同 华 .房 间 空 调 器 冷 凝 水 的 利 用 与 节 能 [ J].暖 通 空 调, 2003, 33( 2): 117 DOI: 10. 3969/ ?118. j. 1002 8501. 2003. 02. 036. ? [ 7] 肖洪海,张桃,谭成斌 .小型分体式空调器冷凝水利用与节能实验探索与研究[ C]∥ 第三届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 会 . 杭州:中国制冷学会, 2005: 470 473. ? [ 8] 魏燕,胡永海 .空调冷凝水 作 为 饮 用 水 的 回 收 利 用 [ J].节 能, 2008, 27( 3): 41 DOI: 10. 3969/ i s sn. 1004 ?43. ?7948. j. 2008. 03. 014. [ 9] 梁仁建 .空调冷凝水回收利用技术应用与分析[ 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8( 2): 13 15. DOI: 10. 3969/ ? j. 1950. 2009. 02. 004. i s sn. 1672 ? [ 10] 张东放 .空调冷凝水的分析与再利用[ J].建筑节能, 2010, 38( 5): 75 77. DOI: 10. 3969/ i s sn. 1673 7237. 2010. 05. ? ? j. 007. [ 11] 万丽霞,陈刚,李惠敏 .分散式空调冷凝水的回 收 与 节 能 利 用 探 讨[ J].建 筑 节 能, 2012( 4): 23 25. DOI: 10. 3969/ ? j. 7237. 2012. 04. 005. i s sn. 1673 ? [ 12] 韩靖,王柯酣 .空调冷凝水回收利 用 初 探 [ J].山 西 建 筑, 2013, 39( 29): 118?119. DOI: 10. 3969/ i s sn. 1009?6825. j. 2013. 29. 063. [ 13] 赖晓波 .家用空调冷凝水回收装置探讨[ J].商品与质量, 2014( 10): 86. [ 14] 魏留柱 .家用空调冷凝水回收利用技术研究[ C]∥ 中国家用电器技术大会 .合肥:《电器》杂志社, 2017: 374 378. ? [ 15] 任晶 .高校教室空调冷凝水生成量及其窗台绿化降温效果研究[ D].厦门:华侨大学, 2018. [ 16] 陈文静,杨营,廖军睿,等 .夏季空调冷凝水回收利用技术及实践分析[ J].科 技 资 讯, 2017, 15( 26): 88 89. DOI: 10. ? cnk i. 1672 16661/ 3791. 2017. 26. 088. ? j. [ i s sn. 17] 高峰,周国民,王 运 平 .空 调 季 冷 凝 水 回 收 量 的 动 态 计 算 方 法 [ J].建 筑 节 能, 2017( 6): 7 DOI: 10. 3969? ?9. j. 1673 7237. 2017. 06. 002. ? [ 18] 冉茂宇,袁炯炯 .调湿材料 吸 放 湿 性 能 的 测 试 方 法 [ J].暖 通 空 调, 2006, 36( 4): 10 DOI: 10. 3969/ i s sn. 1002 ?16. ? j. 8501. 2006. 04. 003. [ 19] 张婷婷,冉茂宇,任晶,等 .玻璃棉等温吸湿曲线测试及其最适拟合分析[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自 然 科 学 版), 2018, 39 ( 2): 205 209. DOI: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703077. ? ? [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建筑材料及制品的湿热 性 能 吸 湿 性 能 的测定:GB/T20312-2006[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 (责任编辑:黄晓楠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方德平) 第 40 卷 第5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9 年 9 月 Vo l. 40 No. 5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Sep.2019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903011 ? 室温下氧化石墨的制备工艺 郝雅鸣1,2,邓智鹏1,2,赵小敏1,2,陈丹青1,2,陈国华1,2 ( 1.华侨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2.华侨大学 福建省石墨烯粉体及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 厦门 361021) 摘要: 在改进的 Humme r s法的基础上,提出室温制备氧化石墨( GO)的 方 法,制 备 一 系 列 氧 化 石 墨 .考 察 磷 酸和硫酸的体积比、反应时间及石墨尺寸对氧化石 墨 氧 化 程 度 的 影 响 .采 用 X 射 线 衍 射 仪、傅 里 叶 变 换 红 外 光谱仪和能谱仪对产物进行表征 .研究结果表明:当石 墨 与 氧 化 剂 高 锰 酸 钾 的 质 量 比 为 1∶6,磷 酸 和 硫 酸 的 体积比为 6∶4 时,在低温处理 30mi n,中温处理 2h,常温处理 7d 的 条 件 下,制 得 的 氧 化 石 墨 的 氧 化 程 度 最 高;所提方法的制备工艺操作简单、安全且能耗低 . 关键词: 氧化石墨;室温;制备;X 射线衍射仪;氧化程度 中图分类号: O613. 7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9) 05 0634 06 ? ? ? 犘狉 狅 犮 犲 狊 狊犳 狅 狉犘狉 犲狆犪 狉 犻 狀犵犌狉 犪狆犺 犻 狋 犲犗狓 犻 犱 犲犪 狋犚狅 狅犿犜犲犿狆犲 狉 犪 狋 狌 狉 犲 , , 1, 2 HAO Yami ng1 2,DENGZh i aomi n1 2, peng ,ZHAO Xi , , CHEN Danq i ng1 2,CHEN Guohua1 2 ( 1.Co l l egeo fMa t e r i a l sSc i enc eandEng i ne e r i ng,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amen361021,Ch i na; y,Xi 2.Fu i anRe s e a r chCen t e rf o rGr aphenePowde randCompo s i t eMa t e r i a l sEng i ne e r i ng, j 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amen361021,Ch i na) y,Xi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Gr aph i t eox i de ( GO)wa sf ab r i c a t edbyar oom? t empe r a t u r eme t hodba s edonimp r oved Humme r s ′ me t hod.Thei n f l uenc ef a c t o r sont heox i da t i ondeg r e eo fGO we r es t ud i edsy s t ema t i c a l l i nc l ud i ngt hevo l ume y, r epa r eds amp l e s r a t i oo fH3PO4 and H2SO4 ,t het imeunde rr oom? t empe r a t u r eandt hes i z eo fg r aph i t e.As ?p we r echa r a c t e r i z edbypowde rX? r ayd i f f r a c t i on,Fou r i e rt r ans f o rmi n f r a r edspe c t r ome t e r,andene r i spe r  gyd s i vespe c t r ome t e r.Ther e su l t sshowedt ha tGO wi t ht heh i r e s tox i da t i ondeg r e ewa sob t a i neda tsuchc ond i  ghe t i ons:t hema s sr a t i oo fg r aph i t ef l ake sandpo t a s s i um pe rmangana t ewa s1∶6;t hevo l umer a t i oo fH3PO4and H2SO4 wa s6∶4;t her e a c t i ont imewa s30 mi na tl owt empe r a t u r e,2ha tmi l dt empe r a t u r eand7dunde r r oomt empe r a t u r e.Theme t hodi sc ons i de r edt obes imp l e,s a f eandl ow? ene r onsump t i on. gyc r aph i t eox i de;r r epa r a t i on;X? 犓犲 狉 犱 狊: g oomt empe r a t u r e;p r ayd i f f r a c t i on;ox i da t i vedeg r e e 狔狑狅 石墨烯 [1]是石墨晶体沿着犮 轴方向剥离成的碳原子单层,是一种新型的二维材料,它通 过折 叠和卷 曲可以形成其他维度的同素异形体 .石墨烯具有优异的电学、热学、力学及高透光性等性能 [2].这些特殊 的性能使石墨烯在透明电极、储能器件、传感器及复合材料等 [3?6]众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氧化 石墨烯 又被称为功能化石墨烯,是石墨烯重 要 的 派 生 物 之 一,其 表 面 含 有 大 量 的 羟 基、环 氧 基,边 缘 分 布 着 羧 收稿日期: 2019 03 05 ? ? 通信作者: 陈国华( 1964 E?ma i l: hdcgh@hqu. edu. ?),教授,博 士,博 士 生 导 师,主 要 从 事 石 墨 烯 制 备 与 应 用 的 研 究 . cn.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1373059);福建省高校产学研合作项目( 2018H6012);华 侨 大 学 科 技 创 新 领军人才支持计划项目( Z14X0046);华侨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计划项目( 2017H2001) 第5期 郝雅鸣,等:室温下氧化石墨的制备工艺 635 基、酯基和羰基 [7].氧化石墨( GO)作为制备石墨烯重要前驱体之一,它的品质直接影响石墨烯材 料的制 [] 备及应用 .在制备 GO 的方法中,最普遍的 是 Humme r s 法 8 ,该 方 法 可 在 短 时 间 内 成 功 制 备 出 GO,使 用高锰酸钾代替氯酸钾作为氧化剂,降低了反应的危险性(不 会 产生易爆的 ClO2 气体),且所 得 产 物 的 氧化程度较高 .但是,其原料中的硝酸钠在反应过程中会产生有 毒气 体,且废 液 中的 无机盐 Na+ 难以除 [] 去 .Ma r c ano 等 9 首次提出舍弃原料硝酸钠、增加氧化剂用量、引入磷酸 和硫 酸混 合物(体积比 为 1∶9) 的方法,该方法得到的 GO 虽 然 具 有 很 好 的 结 构 完 整 性,但 也 存 在 氧 化 剂 和 硫 酸 用 量 过 多 等 问 题 . Yu [ ] 等 [10]提出用 K2FeO4 代替部分 KMnO4 ,并减少硫酸的用量 . Peng 等 11 也用 K2FeO4 作为氧化剂,不同 的是,后者在不改变 GO 质量的同时,可循环利用硫酸(可连续循环使用 10 次),避免了有毒气体对环境 [ ] 的污染 . Yu 等 12 报道了不使用硫酸的方法,仅用石墨、双氧水、水和高铁酸钾就可 以制备出 产率较 高的 GO.尽管如此,上述方法依然存在氧化剂危险性较高、硫酸用量过度、环境负担重、不适合宏量制备等问 题 [13?16].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在文献[ 9]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室温下制备氧化石墨的方法 . 1 实验部分 1. 1 磷酸/硫酸法 首先,配制不同体积比的磷酸/硫酸溶液( 犞H3PO4 ∶犞H2SO4 分 别为 10∶0, 9∶1, 8∶2, 7∶3, 6∶4, 5∶ 5),冷却至室温备用 .然后,称取一定量的鳞片石墨于干燥的烧杯中,缓慢 倒入 100 mL 上述 配制 好的混 酸溶液中,冰水浴磁力搅拌 3~5mi n 后,分批加入 12g 高 锰 酸 钾,期 间 控 制 体 系 温 度 不 超 过 10 ℃ ,持 续搅拌 30mi n.接着,将体系转入中温 38 ℃ 恒温水浴中反应 2h,反应结束后,在室温(或高温 80 ℃ )下 放置一定时间 .最后,向体系中依次加入 250mL 蒸馏水和几 滴质 量 分 数 为 30% 的 双 氧 水,将 所 得 产 物 用质量分数为 5% 的盐酸和蒸馏水洗涤多次,直至滤液呈中性 .将其转移至 60 ℃ 烘箱 干燥 后,即 得到一 系列不同混酸体积比(不同反应时间、不同原料尺 寸)的氧化 石 墨 .为 了 与 传 统 方 法 制 备 的 GO 区 分,磷 酸/硫酸法制备的产物标记为 NGO. 1. 2 改进的 犎狌犿犿犲 狉 狊法 称取 2g 鳞片石墨于烧杯中,缓慢加入 100mL 浓硫酸,在冰水浴下磁力搅拌 3~5 mi n;接 着,缓慢 加入 12g 高锰酸钾,期间控制体系温度小于 10 ℃ ,持 续 搅 拌 30 mi n;然 后,将 上 述 体 系 转 入 到 中 温 38 ℃ 恒温水浴中反应 2h,反 应 结 束 后,加 入 250 mL 蒸 馏 水,并 用 玻 璃 棒 辅 助 搅 拌,控 制 温 度 不 超 过 90 ℃ ,待其冷却至室温后,用一次性滴管向体系中加几滴质量分数 为 30% 双氧水,此时,溶液 变成黄色 .将 所得产物用质量分数为 5% 的盐酸和蒸馏水洗 涤 多 次,直 至 滤 液 呈 中 性,再 将 其 转 移 至 60 ℃ 烘 箱 中 进 行干燥,即得到氧化石墨 . 1. 3 分析测试方法 采用 Ri /Sma r r tLa 型粉末 X 射线衍射仪( XRD)(日 本 理 学 株 式 会)对 样 品 进 行 晶 体 结 构 gakuSma 的分析 .衍射条 件 如 下: X 射 线 源 为 CuKα 射 线 靶,管 电 压 为 40kV,管 电 流 为 30 mA,扫 描 范 围 5 °~ 80 °,扫描速率为 10 °·mi n-1 .测试前需将样品置于烘箱中进行干燥 .使用 Ni co l e ti S50 型傅里叶变换红 外光谱仪( FT? IR)(中国岛津公司)分析样品的官能团 .测量模式为 衰减 全反 射( ATR),波 数范围 400~ 4000cm-1 .在 S 4800(Ⅱ )型场致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日本 Hi t a ch i公司)上测试产物中的元素 ? 原子含量 .采用 SZ 82 型数字式四探 针 测 试 仪 (苏 州 电 讯 仪 器 厂)测 试 还 原 氧 化 石 墨 烯 的 电 导 率 .采 用 ? Evo l u t i on220 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国 The rmoF i she rSc i en t i f i c公司)测试氧化石墨 的紫外图谱 . 采用i / nVi i nVi a 型拉曼光谱仪( Raman)(英国 雷 尼 绍 公 司)测 试 氧 化 石 墨 的 拉 曼 图 谱,使 用 波 长 为 512 nm 的激光光源,测量范围是 400~4000cm-1 . 2 结果与讨论 2. 1 混酸体积比对制备氧化石墨的影响 为了考察 混酸体积 比对制备 氧化石 墨 的影响,制备了不 同磷酸和硫酸 体积 比( 犞H3PO4 ∶犞H2SO4 分 别 为 10∶0, 9∶1, 8∶2, 7∶3, 6∶4, 5∶5)的 一 系 列 NGO 样 品,采 用 后 期 高 温( 80 ℃ )处 理 .以 XRD 为 分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636 2019 年 析手段对样品进行测试,表征结果如图 1 所示 . 由图 1 可知:当混酸体积比为 10∶0,即 溶 液 为 纯 磷 酸 时,产 物 在 2 °处 有 着 一 个 尖 锐 的 衍 θ 约 为 26 [] 射峰,其对应石墨的( 002)晶面 7 .此外,随着混酸体积 比的变 化,石 墨 的 峰 逐 渐 减 弱 并 向 低 角 度 方 向 移 动,说明形成了石墨层间化合物 .当 犞H3PO4 ∶犞H2SO4 =8∶2 时,在 2 °处 开 始 出 现 微 弱 的 氧 化 石 θ 约 为 10 墨( 001)的特征衍射峰,同时,仍保留有部分石墨的衍射峰,这意味着产物中仍有部分高阶石墨插层化合 物,也证实 GO 的形成是由石墨层间化合物进一步氧化实现的,跟文献报道的结果一致 [17].当 犞H3PO4 ∶ 犞H2SO4 =6∶4 时, NGO 在 10 °处表现出较强的衍射峰,石 墨 的 特 征 衍 射 峰 基 本 消 失,说 明 鳞 片 石 墨 已 基 本被氧化 .根据 J ade软件分析结果,相 比 于 原 始 鳞 片 石 墨 0. 3nm 的 层 间 距,制 备 得 到 的 NGO 的 层 间 距范围在 0. 8~1. 2nm 内(与 Humme r s法得到的相似),明显 NGO 的层间 距增 大,这主要 是因 为样品 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氧化过程中,引入了丰富的含氧官 能团,碳原子 与氧 原 子 之 间 形 成 了 共 价 键,石 墨 晶 格沿着犮 轴方向不断扩展,从而扩大了层间距 . ( a)纯磷酸制备的 NGO ( b)不同混酸体积比下制备的 NGO 图 1 不同混酸体积比下 NGO 的 XRD 图谱 F i 1 XRDpa t t e r nso fNGOunde rd i f f e r en tmi xeda c i dvo l umer a t i o s g.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不同混酸体积比制备的 NGO 进行分析,结果如图 2 所示 .图 2 中: λ为 波长; 犇 为吸光度 .由图 2 可知:混酸体积比 为 8∶2 时,对 应 的 NGO 在 300nm 处 出 现 了 肩 峰,此 处 的 峰是由 C=O 双键 狀-π 跃迁引起的 [18];当混酸体积比为 6∶4 时, 300nm 处的肩峰 已经 很明显,说明 该条件下 NGO 的氧化程度相对较高,且与传统方法得到的 GO 的紫外谱图几乎一致 . [ 7] 电导率( κ)可以衡量还原氧化石墨烯片层结构 的 完 整 性 ,选 用 抗 坏 血 酸 作 为 还 原 剂,对 部 分 样 品 进行还原,结果如图 3 所示 .由图 3 可知:当 犞H3PO4 : 犞H2SO4 分别为 9∶1, 8∶2, 6∶4, 5∶5 时,虽然电导率 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但仍能说明氧化程度较高的 GO 并没有导致层结构完整性的明显下降 . 图 2 不同混酸体积比下 GO 和 NGO 的紫外图谱 图 3 不同混酸体积比下部分产物被还原后的电导率 F i 2 UV? v i sspe c t r ao fGOandNGOunde r g. F i 3 Conduc t i v i t fs omep r oduc t sa f t e rr educ t i on g. yo d i f f e r en tmi xeda c i dvo l umer a t i o s i nd i f f e r en tmi xeda c i dvo l umer a t i o s 此外,氧化石墨分散在水中的颜色也可以反映氧化程度的高低 .不同 混酸体 积比制备 的 NGO 分散 液的光学照片,如图 4 所 示 .由图 4 可知:当 犞H3PO4 ∶犞H2SO4 =6∶4 时,对应 的分散 液呈现出 浅黄色,即 该条件下的产品具有较高的氧化程度 . 综合上述测试结果可知:除了纯磷酸外,其余混酸体积比均能得到 GO,尤其是当混酸体积比为 6∶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5期 郝雅鸣,等:室温下氧化石墨的制备工艺 637 4 时,样品具有很高的氧化程 度 .在 不 影 响 GO 品 质 的 前 提 下,本 着 减 少 硫 酸 用 量,降 低 环 境 负 担 的 原 则,确定最佳混酸体积比 犞H3PO4 ∶犞H2SO4 =6∶4.该结论与不同混酸体积比后期室温( 25 ℃ )处理 得到的 产物 XRD 图结论一致(图 5).为了尽量降低能耗,下面的制备实验均采用后期室温处理 . 图 4 不同混酸体积比制备的 NGO 分散液的光学照片 图 5 后期室温处理所得产物的 XRD 图谱 F i 4 Op t i c a lpho t og r aphso fNGOd i spe r s i ons g. F i 5 XRDpa t t e r no ft hep r oduc tob t a i ned g. r epa r edwi t hd i f f e r en tmi xeda c i dr a t i o s p byno rma lt empe r a t u r et r e a tmen t 2. 2 反应时间对制备氧化石墨的影响 当混酸体积比 犞H3PO4 ∶犞H2SO4 =6∶4 时,对样品采用后期室温处理,不同反应 时间( 0, 2, 4, 6, 8, 10, 12, 14d)制得产物的 XRD 图,如图 6 所示 . 由图 6 可知: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 2 °处对 θ 约为 10 应的氧化石墨的 衍 射 峰 ( 001)越 来 越 明 显,这 是 由 于 在 石墨层间引入了含氧官能 团;反 应 时 间 为 6d 和 8d 制 备的 NGO 在10 °处的特征峰尤为显著,且峰位向左偏移 也比较大,说明 在 此 期 间 有 最 佳 的 氧 化 时 间,当 处 理 时 间大于 7d,氧化石墨的特征峰逐渐减 弱且 不 稳定,这 与 反应过程中产生 的 中 间 产 物 有 关 .因 此,基 本 确 定 反 应 的最佳时间为 7d. 不同反应时间制备的 NGO 的层间距 和 EDS 图谱, 如图 7 所示 .图 7 中: 犱s 为层间距; 狋 为反应时间 .由图 7 图 6 不同反应时间制备的 NGO 的 XRD 图谱 F i 6 XRDpa t t e r no fNGOsp r epa r ed g. a td i f f e r en tr e a c t i ont ime s 可知:当反应时间分别为 1, 7, 14d 时,通过 J ade软件对 产物的 XRD 图谱分析,其层间距分别为 0. 913, 0. 869, 0. 806nm,说 明 NGO 的氧 化程度是 先增加 后减 少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 1)层内部分插层分子发生脱 附引起 的; 2)随着 反应 时间的 延长,氧化 产物的氧化程度可能会达到“饱和”状 态,当 超 过 这 个 界 限 状 态,部 分 氧 化 产 物 会 发 生 还 原 反 应 .由 图 7 还可知: C/O 原子比值越大,氧化程度越低,当反应时间为 7d 时,产物的氧化程度最高 . 当反应时间分别为 1, 7, 14d 时,采 用 改 进 的 Humme r s 法 制 备 的 GO 的 红 外 图 谱,结 果 如 图 8 所 图 7 不同反应时间制备的 NGO 的层间距和 EDS 图谱 图 8 不同反应时间制备的 NGO 的 FT? IR 图谱 F i 7 Laye rspa c i ngandEDSspe c t r ao fNGOs g. F i 8 FT? IRspe c t r ao fNGOsp r epa r ed g. r epa r eda td i f f e r en tr e a c t i ont ime s p a td i f f e r en tr e a c t i ont ime s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638 2019 年 -1 示 .图 8 中: 1730, 1062, ν 为波数 .由图 8 可知:制得样品在 3500cm 附近均存在羟基和水的吸收峰; 1200cm-1 分别对应 C=O, C-OH, C-O-C 的吸收峰; 1581cm-1 对应结合水的 O-H 弯曲振动 .这 表明氧化石墨表面的官能团种类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与文献[ 7]报道的结论一致 . 2. 3 石墨片径对制备氧化石墨的影响 当混酸体积比犞H3PO4 ∶犞H2SO4 =6∶4 时,采用不同片径( 50, 150 目)鳞片石墨制备氧化石墨,后期室 温下处理 14d,所得产物的 XRD,如图 9 所示 . 由图 9 可知: 50 目和 150 目的鳞片石墨制备得到的产物在 10 °附近均出现氧化石 墨的 特征衍 射峰, 但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该特征峰会逐渐减弱,意味着其氧化程度在逐渐减弱 .由此可知,混酸体积比为 6∶4 时,后期室温处理的最佳时间是 7d,跟上文所得结论一致 . ( a)50 目 ( b)150 目 图 9 不同石墨片径制备的 NGO 的 XRD 图谱 F i 9 XRDpa t t e r nso fNGOsp r epa r edwi t hd i f f e r en tg r aph i t ef l aked i ame t e r s g. 由图 9 还可知:在相同的混酸体积比下, 150 目石 墨 制 备 的 NGO 的 氧 化 峰 强 度 明 显 高 于 50 目 的, 由此可推断,产物的氧化程度随着石墨片径的增大而降低 .这一结论 也在 不同石 墨片径制 备的 NGO 的 拉曼图谱中得到验证,如图 10 所示 .图 10 中: 犐D/ 犐G 为 D 峰与 G 峰的 强度 比 .由 图 10 可 σ 为拉曼位移; 知: 犐D/ 犐G 可以反映材料的缺陷程度,其 值 越 大,说 明 样 品 中 以狊狆3 杂 化 的 碳 原 子 越 多,无 序 程 度 越 大, 意味着氧化石墨的氧化程度 越高 .根据分 峰拟合 计 算 可 知,二者的犐D/ 犐G 分别为 0. 75, 1. 00,这也证实了石 墨尺 寸为 150 目制备的 NGO 具有较高的氧化程度 . 导致这种现 象 的 原 因 可 能 有 两 个 方 面: 1)从 石 墨 本身来看,相比于 150 目 的 石 墨, 50 目 的 石 墨 具 有 更 大 的结晶区域; 2)从氧 化 过 程 来 看,可 能 是 由 于 片 径 小 的 石墨,插层分子 越 容 易 进 入 石 墨 层 间,从 而 带 来 了 更 多 的氧化活性位点 .因此,在同等条件下,尺 寸越小 的 石 墨 越容易被氧化 . 3 结束语 图 10 不同石墨片径制备的 NGO 的拉曼图谱 F i 10 Ramanmapo fNGO p r epa r ed g. byd i f f e r en tg r aph i t ech i i ame t e r s pd 文中利用条件温 和 的 磷 酸/硫 酸 法 成 功 制 备 出 一 系 列 的 氧 化 石 墨 产 品,并 确 定 最 佳 混 酸 体 积 比 ( 犞H3PO4 ∶犞H2SO4 )为 6∶4 . 在此条件下,探 讨 了 反 应 时 间 和 石 墨 片 径 对 产 物 的 氧 化 程 度 的 影 响 .结 果 表 明:当石墨与高锰酸钾质量比为 1∶6,硫酸和磷酸的体积比为 6∶4,低温处 理 30 mi n,中 温处理 2h,室 温处理 7d 时,制备出的氧化石墨有着较高的氧化程度 .该方法实验过程简便,反应条 件温 和,在 一定程 度上缓和了环境压力,为宏量制备氧化石墨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 参考文献: [ 1] GEIM A K, NOVOSELOV K S. Ther i s eo fg r aphene[ J].Na t u r e Ma t e r i a l s, 2007, 6( 3): 183?191. DOI: 10. 1038/ nma t 1849.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5期 郝雅鸣,等:室温下氧化石墨的制备工艺 639 [ 2] BONACCORSO F, SUN Z i c a i,HASAN T, 犲 狋犪 犾.Gr aphenepho t on i c sandop t oe l e c t r on i c s[ J].Na t u r ePho t on i c s, 2010, 4( 9): 611 622. DOI: 10. 1038/npho t on. 2010. 186. ? [ / 3] XUJ i ng, YANG De zh i, LIAO Xi ao zhen, 犲 狋犪 犾. El e c t r o chemi c a lpe r f o rmanc e so fr educ edg r apheneox i de t i t an i umd i  ox i dec ompo s i t e sf o rs od i um? i onba t t e r i e s[ J].Ac t aPhy s i c o imi c aS i n i c a, 2015, 31( 5): 913?919. DOI: 10. 3866/ ?Ch PKU.WHXB201503162. [ 4] 郭睿 .氧化石墨烯的湿敏特性及其在电容式湿度传感器上的应用研究[ 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2016. [ 5] CAO Ha i l i ang, ZHOU Xu f eng, ZHENGChao, 犲 狋犪 犾. Two d imens i ona lpo r ousmi c r o/nanome t a lox i de st emp l a t edby ? r apheneox i de[ J].ACS App l i ed Ma t e r i a l sandI n t e r f a c e s, 2015, 7( 22): 11984?11990.DOI: 10. 1021/a c s ami. g 5b02014. [ 6] BIJ i un,WANGZhao zheng, CUIYi i ng, 犲 狋犪 犾. Anewt fg r apheneox i deandi t sapp l i c a t i oni nl a s e rde v i c e s[ J]. j p ypeo 2017, 66: 277 280. DOI: 10. 1016/ op tma t. 2017. 02. 008. Op t i c a lMa t e r i a l s, ? j. [ 7] 陈骥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结构控制[ D].北京:清华大学, 2016. [ 8] HUMMERSJR W S, OFFEMANRE. Pr epa r a t i ono fg r aph i t i cox i de[ J]. J ou r na lo ft heAme r i c anChemi c a lSo c i e t y, a 01539a 017. 1958, 80( 6): 1339 1340. DOI: 10. 1021/ ? j [ 9] MARCANO DC, KOSYNKIN D V, BERLINJM, 犲 狋犪 犾. Imp r ovedsyn t he s i so fg r apheneox i de[ J]. Ac sNano, 2010, 4( 8): 4806 4814. DOI: 10. 1021/nn1006368. ? [ 10] YU Hu i t ao, ZHANGBangwen, BULINChaoke, 犲 狋犪 犾.Hi e f f i c i en tsyn t he s i so fg r apheneox i deba s edonimp r oved ? gh humme r sme t hod[ J]. Sc i en t i f i cRepo r t s, 2016, 6: 36143( 1 7). DOI: 10. 1038/s r ep36143. ? [ 11] PENGL i, XUZhen, LIUZheng, 犲 狋犪 犾. Ani r on s edg r e enapp r oa cht o1 r oduc t i ono fs i ng l e l aye rg r apheneox  ?ba ?hp ? i de[ J]. Na t u r eCommun i c a t i ons, 2015, 6: 5716. DOI: 10. 1038/nc omms 6716. [ 12] YU Chao,WANG Ca i f eng, CHEN Su. Fa c i l ea c c e s st og r apheneox i def r omf e r r o i nduc edox i da t i on[ J]. Sc i en t i f i c ? Repo r t s, 2016, 6: 17071. DOI: 10. 1038/s r ep17071. [ 13] 侯永刚,吕生华,张佳,等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形成机理[ J].精细化工, 2019( 4): 559 567. ? [ 14] 朱碧馨,毋伟 .氧化石墨的制备及应 用 [ J].中 国 粉 体 技 术, 2018, 24( 3): 15?21. DOI: 10. 13732/ i s sn. 1008?5548. j. 2018. 03. 004. [ 15] CHENG Huhu, ZHAO Fe i, XUEJ i ang l i, 犲 狋犪 犾.Ones i ng l eg r apheneox i def i lmf o rr e spons i vea c t ua t i on[ J].ACS Nano, 2016, 10( 10): 9529 9535. DOI: 10. 1021/a c snano. 6b04769. ? [ 16] AHER A, CAIYuguang,MAJUMDER M, 犲 狋犪 犾. Syn t he s i so fg r apheneox i dememb r ane sandt he i rbehav i o ri nwa  t e randi s op r opano l[ J]. Ca r bon, 2017, 116: 145 153. DOI: 10. 1016/ c a r bon. 2017. 01. 086. ? j. [ 17] IWASHITA N, PARKCR, FUJ IMOTO H, 犲 狋犪 犾. Spe c i f i c a t i onf o ras t anda r dp r o c edu r eo fX? r ayd i f f r a c t i onme a s  u r emen t sonc a r bonma t e r i a l s[ J]. Ca r bon, 2004, 42( 4): 701 714. DOI: 10. 1016/ c a r bon. 2004. 02. 008. ? j. [ 18] XU Yux i, SHENG Ka i xuan, LIChun, 犲 狋犪 犾.Hi l onduc t i vechemi c a l l onve r t edg r aphenep r epa r edf r om mi l d l gh yc yc y J]. J ou r na lo fMa t e r i a l sChemi s t r 2011, 21( 20): 7376 7380. DOI: 10. 1039/C1JM10768B. ox i d i z edg r apheneox i de[ ? y, (责任编辑:黄晓楠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刘源岗) 第 40 卷 第5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9 年 9 月 Vo l. 40 No. 5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Sep.2019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812019 ? 犗一氯均三嗪犖, 犖, 犖三甲基壳聚糖 在棉织物抗菌中的应用 车秋凌1,2,李明春1,2,辛梅华1,2 ( 1.华侨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2.华侨大学 环境友好功能材料教育部工程中心,福建 厦门 361021) 摘要: 采用甲醛甲酸法合成 犖 , 犖, 犖?三甲基壳聚 糖( TMC),然 后 与 三 氯 均 三 嗪 进 行 反 应,合 成 带 有 纤 维 反 应性基团的水溶性 犗一氯均三嗪?犖 , 犖, 犖?三甲基壳聚糖(MCT?TMC).将产物对 棉 织 物 进 行 抗 菌 整 理,分 析 整理剂的质量浓度 和 相 对 分 子 质 量 对 其 抗 菌 性 能 的 影 响,测 试 整 理 后 织 物 的 白 度 和 强 力 .结 果 表 明:将 TMC 和 MCT?TMC 用于棉织物抗菌整理的最佳整理 用 量(质 量 分 数)为 4% ;经 TMC 整 理 的 织 物 对 犈.犮 狅 犾 犻 和犛.犪狌狉 犲狌 狊 的抑菌率最高分别为 95. 8% 和 96. 0% ;经 MCT?TMC 整 理 的 织 物 对 犈.犮 狅 犾 犻 和 犛.犪狌狉 犲狌 狊的 抑 菌率最高分别为 96. 3% 和 96. 6% ,整理后织物强力有 所 提 升,但 白 度 略 有 下 降;MCT?TMC 整 理 棉 织 物 的 耐 洗涤性能较 TMC 整理有显著提高,洗涤后抑菌率仍达到 90% 以上 . 关键词: 壳聚糖季铵盐;抗菌;棉织物;一氯均三嗪 中图分类号: TS195. 5;O636. 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9) 05 0640 06 ? ? ? 犃狆狆 犾 犻 犮 犪 狋 犻 狅狀狅 犳犗?犕狅狀狅 犮犺 犾 狅 狋 狉 犻 犪 狕 犻 狀狔 犾 犖, 犖?犜狉 犻犿犲 狋 犺狔 犾 ?犖, 犆犺 犻 狋 狅 狊 犪狀犳 狅 狉犃狀 狋 犻 犫犪 犮 狋 犲 狉 犻 犪 犾犆狅 狋 狋 狅狀犉犪犫 狉 犻 犮 , , , CHE Qi u l i ng1 2,LIMi ngchun1 2,XIN Me i hua1 2 ( 1.Co l l egeo fMa t e r i a lSc i enc eandEng i ne e r i ng,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amen361021,Ch i na; y,Xi 2.Eng i ne e r i ngRe s e a r chCen t e ro fEnv i r onmen t i end l t i ona lMa t e r i a l s,Mi n i s t r fEduc a t i on, ?Fr yFunc yo 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amen361021,Ch i na) y,Xi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犖 , 犖, 犖? t r ime t hy lch i t o s an ( TMC)wa ssyn t he s i z edbyf o rma l dehyde f o rmi ca c i dme t hod.Theni t ? wa sr e a c t edwi t hcyanu r i cch l o r i det op r epa r ef i be rr e a c t i veandwa t e rs o l ub l e犗?mono ch l o r o t r a z i ny l 犖, 犖? ?犖 , t r ime t hy lch i t o s an (MCT?TMC).Co t t onf ab r i cwa sf i n i shedbyt hep r oduc t s.Thee f f e c t so fc onc en t r a t i onand r e l a t i vemo l e cu l a rma s soni t san t i ba c t e r i a lp r ope r t r ed i s cus s ed,andt hewh i t ene s sands t r eng t ho ft hef i n  ywe i shedf ab r i cwe r et e s t ed.Ther e su l t sshowedt ha tt heop t imumf i n i sh i ngc onsump t i ono fTMCand MCT?TMC wa s( c onsump t i on)4%.TheI nh i b i t i onr a t e so ff ab r i ct r e a t edbyTMCaga i ns t犈.犮 狅 犾 犻and犛.犪狌狉 犲狌 狊we r e 95. 8% and96. 0% r e spe c t i ve l 3% and96. 6% r e spe c t i ve l r e a t edby MCT?TMC.The y,and96. y whent s t r eng t ho ft hef i n i shedf ab r i cwa simp r oved,wh i l et hewh i t ene s sde c r e a s eds l i t l r e ove r,t hewa sh i ng gh y.Mo r e s i s t anc eo fc o t t onf ab r i cf i n i shedby MCT?TMCwa ss i i f i c an t l i rt hant ha tf i n i shedbyTMC,wi t ht he gn yh ghe i nh i b i t i onr a t eabove90% a f t e rwa sh i ng. 收稿日期: 2018 12 12 ? ? 通信作者: 辛梅华( 1962 E?ma i l: mhx i n@hqu. edu. ?),女,教授,博士,博士生导 师,主 要 从 事 功 能 高 分 子 材 料 的 研 究 . cn. 基金项目: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016J 01234);福建省海洋高新产业发展专项( 201522) 第5期 车秋凌,等:犗一氯均三嗪犖 , 犖, 犖三甲基壳聚糖在棉织物抗菌中的应用 641 i t o s anqua t e r na r i ums a l t;an t i ba c t e r i a l;c o t t on;mono ch l o t r i a z i ny l 犓犲 狉 犱 狊: ch yammon 狔狑狅 棉织物柔软透气,具有良好的吸水性,有利于细菌的粘附、转移和增殖 .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会对人 体造成威胁,产生异味,对织物的性能也有所损伤 [1],所 以,对 棉 织 物 的 抗 菌 整 理 势 在 必 行 .壳 聚 糖 是 天 然的阳离子高分 子,对 细 菌 和 真 菌 具 有 一 定 的 广 谱 抗 菌 性 [2],在 织 物 抗 菌 整 理 中 已 有 广 泛 应 用 . El ? [] Tah l awy 等 3 用壳聚糖整理棉织物时,采用 两 种 不 同 的 交 联 剂,可 使 织 物 具 有 持 久 的 广 谱 抗 菌 性 . L im 等 [4]首次合成具有纤维反应性的壳聚 糖 季 铵 盐 整 理 剂 羟 犗甲 基 丙 烯 酰 胺?犖? 羟 丙 基 三 甲 基 氯 化 铵, 2 ? 可与棉纤维上的羟基发生共价键结合,织物经洗涤后,仍保 持良 好的抗 菌 性 .但 是 以 上 方 法 对 棉 织 物 的 整理温度基本在 150 ℃ 以上,棉织物的强力有所下降,对手感、白 度也 有影 响,整理剂 的 利 用 率 也 较 低 . 三聚氯氰稳定的六元环上的 3 个氯原子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可以发生亲核取代,而且逐步取代的温度 [] 不同,可以控制逐步反应的进行 [5].因此,三聚氯氰在纺织、印染等 领域 已有广泛 应用 . Ea s s on 等 6 使用 两种磷酸酯与三聚氯氰合成阻燃整理剂,并对棉织物进行整理,使织物具有一 定耐 久 性的 阻燃性 能 . El ? [] Bo r a i等 7 使用吡唑和三聚氯氰合成几种活性染料,对棉 织物进 行染色,这 些染 料 均 具 有 优 秀 的 各 项 牢 [] 度. Zhang8 在碱性条件下,使用三聚氯氰 和β ?环 糊 精,合 成 能 与 棉 织 物 共 价 键 结 合 的 一 氯 均 三 嗪β?环 糊精 .蒋之铭等 [9]于 60 ℃ 碱性溶液中,合成 2 4 4 2, 2, 6, 6 4 6 ?(苯磺酸钠? ?氨基) ? ?( ?四甲基? ?哌啶醇 基) ? ? [ ] 氯? 1, 3, 5 BTMPT),整理棉织物,使棉织物具有较强的抗菌性 .丁阳等 10 合成反应型整理剂 4 4 ?三嗪( ?( ? 氯? 6 2, 2, 6, 6 4 1, 3, 5 2 2 ?( ?四甲基? ?氨基) ? ?三嗪? ?氧基) ? ?羟基 苯基 苯甲酮,整理 后的 棉织物具 有抗菌 和抗 紫外双功能 .本文合成了两种壳聚糖季铵盐 犖 , 犖, 犖?三 甲 基 壳 聚 糖( TMC)和 犗一 氯 均 三 嗪?犖 , 犖, 犖? 三甲基壳聚糖(MCT?TMC)[11?12],采用竭染法( 100 ℃ 以下)将 TMC 和 MCT?TMC 用于棉织物 整理,探 讨整理剂用量(整理剂与织物质量的比值)和相对分子质量对棉织物抗菌的影响 . 1 实验部分 1. 1 实验材料 犖?甲基? 2 AR)、三聚氯氰( CNC, AR)、酵 母 浸 粉 ( BR)、蛋 白 胨 ( BR)、琼 脂 ( BR),阿 拉 丁 ?吡咯烷酮( 试剂;棉织物(广东省广州市广利隆纺织品有限公司);壳聚糖( CS, 犕w 为 10, 50, 100ku,浙 江 省 玉 环 市 澳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甲醛(质量分数为 37% ~40% ,上海市国药集 团化 学试剂 有限公司);甲 酸(质 量分数 ≥88% )、碘甲烷(质量分数为 98% )(山东省临沂市西亚化学工 业有限 公司);实验菌 种为 大肠杆 菌( 犈.犮 狅 犾 犻)、金黄色葡萄球菌( 犛.犪狌狉 犲狌 狊)(福建省泉州市卫生防疫站);其他试剂均为市售分析纯 . MLS 3750 型全自动灭菌锅(日本三洋公司); SPA? 111R 型恒温摇 床、 SPH? 211C 型 全温摇 床(上海 ? 世平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SHP 150 型生化培 养 箱(上 海 森 信 实 验 仪 器 有 限 公 司); SW?CJ 1F 型 洁 净 工 ? ? 作台(江苏省苏州市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SW12A? 1 型 耐 洗 色 牢 度 试 验 机 (浙 江 省 温 州 市 方 圆 仪 器 有 限 公司; Da t a co l o r800 型测色仪(江苏省 苏 州 市 Da t a co l o r 科 技 苏 州 分 公 司); GT?AI 7000S 型 拉 力 机 (浙 ? 江省杭州市高铁仪器有限公司). 1. 2 实验方法 1. 2. 1 MCT?TMC 的合成 MCT?TMC 合 成 路 线,如图 1 所 示 .将 5g 壳 聚 糖 溶 于 15 mL 甲 酸 中,加入 30 mL 质 量 分 数 为 37% 的 甲 醛 溶 液 和 45mL 水,在 70 ℃ 下 反 应 118h.用 质 量 分 数 为 40% 的 NaOH 溶 液 调 节 pH 值 至 12,抽 滤,水 洗 至中性,真空干燥得 犖 , 犖?二甲基壳聚糖( DMC). 将 2g 的 DMC 溶于 100mL 的 犖?甲基? 2 ?吡咯烷 酮中,加入 16mL 碘 甲 烷, 40 ℃ 反 应 120h,将 其 图 1 MCT?TMC 的合成路线 倒入乙醇/乙醚 (体 积 比 为 1∶1)混 合 溶 剂 中,沉 F i 1 Syn t he s i so fMCT?TMC g. 淀,洗涤,分别用质量分数为 1% 的 NaCl溶液和 水 透 析,冷 冻 干 燥,得 犖 , 犖, 犖?三 甲 基 壳 聚 糖 ( TMC).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642 2019 年 将 0. 2g 的 NaOH 溶 于 5 mL 水 中,置 于 冰 浴 中 ( 0~5 ℃ ).称 取 5g 碎 冰 备 用,准 确 称 取 0. 452g 的 CNC,分 3 批加入 NaOH 溶液中,每次同 时 加 入 1/3 的 碎 冰 以 防 过 热,在 冰 浴 中 反 应 1~2h,直 至 pH 值稳定在中性或弱碱性不变 .称取 0. 1g 的 TMC 溶于 10mL 水中,缓慢加入上述溶液中,并加入 0. 1g 的 NaOH, 30 ℃ 反应 12h,蒸馏水透析,冻干,得 犗一氯均三嗪?犖 , 犖, 犖?三甲基壳聚糖 . 1. 2. 2 壳聚糖衍生物对棉织物的整理工艺 TMC 对棉织物的抗菌整理工艺 如下:浴比 为 1∶20,润湿 后的棉织物投入 0 ℃ 的水中,升温至 95 ℃ ,加入一定量的 TMC,保温 60mi n 后降温,水洗烘干 . MCT?TMC 对棉织物的抗菌整理工艺如下:浴比为 1∶20,润湿的棉织物投入 40 ℃ 的水中,加入一 定量的 MCT?TMC,保温60mi n,加入 Na2CO3(使溶液中 Na2CO3 的质量浓度为15g·L-1),升温至95 ℃ ,保温 30mi n,降温后水洗 . 1. 3 测试与表征 1. 3. 1 棉织物的抗菌性能测试 根据参考文献[ 13]的 方法测 定织物 的抗 菌性,实验菌种 为 犈.犮 狅 犾 犻和 犛.犪狌狉 犲狌 狊,织物为( 1. 000±0. 005)g,接 种 为( 1. 0±0. 1)mL,活 菌 为 1×105 ~5×105 CFU· mL-1 菌 液,在( 37±2)℃ 下培养 2h,取 50μL 稀释至适当的培养液,均匀涂覆在琼脂板上,在 37 ℃ 的培养箱中 培养 19~37h,观察各个平板上的细菌生长情况 .根据稀释倍数算出菌落数,并计算抑菌 率,实验重 复 3 次,取平均值 .织物的抑菌率计算公式为 抑菌率 = 空白样菌落数 - 整理后织物菌落数 ×100%. 空白样菌落数 1. 3. 2 棉织物的白度测试 使用 Da t a co l o r800 型测 色仪,参 照 GB/T17644-1998《纺 织 纤 维 白 度 色 [ 14] 度试验方法》 进行测试 .根据 GT/T6529-2008《纺织品 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15]对织物进行调湿 后,将棉织物 4 折后,进行测试,每个试样测试 3 次,取平均值 . 1. 3. 3 棉织物的断裂强力测试 使用 GT?AI 7000S 型 拉力 机,参照 GB/T3923. 1-2013《纺 织 品 织 ? [ 16] 物拉伸性能 第 1 部分 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 测定织物的拉伸断裂强力 .布 条尺寸 [ ] 为 35. 0cm×5. 5cm,根据 GB/T6529-2008《纺织品 调 湿和 试验用标 准大气》15 进行 调 湿 后 测 试 .设 定材料实验机的拉伸速度为 50mm·mi n-1 ,夹钳距离为 200mm,预加张力为 2N,分别测 定 3 份径向 和纬向的织物的断裂强力,取平均值 . 1. 3. 4 棉织物 的耐 水洗性能测 试 使 用 SW12A? 1 型耐 洗色牢度 试验机,参照 GB/T3921-2008《纺 [ 17] 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皂洗牢度》 测定织物的耐皂牢度,皂液质量浓度为 5g·L-1 ,温度为( 50±2)℃ , 时间为 30mi n. 2 结果与讨论 2. 1 整理剂用量对织物抗菌性能的影响 根据壳聚糖衍生物对棉织物的整理工艺,以 100ku 的 CS 为原料合成 TMC 和 MCT?TMC,对棉织 物进行整理,按 照 棉 织 物 的 抗 菌 性 能 测 试 方 表 1 整理剂用量对棉织物抑菌率的影响 法测试棉织 物 的 抑 菌 率(使 用 不 同 质 量 分 数 Tab. 1 Ef f e c to fc onsump t i onon 整理剂整理),探讨整理剂用量(质量分数 狑) i nh i b i t i onr a t eo fc o t t onf ab r i c η/% 对织物抗菌性的影响,结 果 如 表 1 所 示 .表 1 中: η 为抑菌率 .由表 1 可知以下 3 点 . 1)经两种整理剂整理后的棉织 物,其 对 犛.犪狌狉 犲狌 狊 的 抗 菌 性 优 于 对 犈 .犮 狅 犾 犻的抗菌 性,当 整 理 剂 的 用 量 为 0. 5% 时,TMC 和 MCT?TMC 整 理 的 棉织对 犈.犮 狅 犾 犻 的抑 菌率 均为 0,而对 犛.犪狌狉 犲狌 狊 的抑菌能表现出一定 的抗菌性 .随 着 整 理 剂 用 量 的 增 加,织 物 对 狑/% TMC 整理 犈.犮 狅 犾 犻 犛.犪狌狉 犲狌 狊 0. 5 0 1. 0 75. 2 2. 0 MCT?TMC 整理 犈.犮 狅 犾 犻 犛.犪狌狉 犲狌 狊 32. 5 0 15. 7 78. 6 72. 5 77. 6 89. 2 92. 4 92. 5 93. 5 3. 0 93. 7 95. 1 95. 2 95. 8 4. 0 5. 0 95. 8 95. 5 96. 0 96. 4 96. 3 96. 2 96. 6 96. 9 犛.犪狌狉 犲狌 狊 的抑菌率始终比犈 .犮 狅 犾 犻 高 .这是因为两种壳聚糖季铵盐带正电荷,通过与细菌表面的负电荷 [ ] 发生静电作用而起到抗菌作用,而 犛.犪狌狉 犲狌 狊 比 犈 .犮 狅 犾 犻 有更多的负电荷 18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5期 车秋凌,等:犗一氯均三嗪犖 , 犖, 犖三甲基壳聚糖在棉织物抗菌中的应用 643 2)当整理剂用量小于 1% 时,经 TMC 整 理 的 织 物 的 抑 菌 率 高 于 MCT?TMC 整 理 的 .原 因 可 能 是 TMC 每个结构单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40. 5,而 MCT?TMC 每 个 结 构 单 元 的 相 对 分 子 质 量 为 392. 0, 在相同质量下, TMC 的结构单元数量多于 MCT?TMC, TMC 所带正电荷数多于 MCT?TMC,抗 菌性更 好 .当整理剂用量大于 2% 时,MCT?TMC 整 理 的 棉 织 物 的 抑 菌 率 优 于 TMC 整 理 的,这 可 能 是 因 为 引 入的一氯均三嗪基团具有一定的疏水性,一氯均三嗪基团与细胞膜上的疏水部分相互作用,也加速细胞 膜的破裂,从而提高织物抗菌性能 [19]. 3)当整理剂用量大于 4% 时,织物的抑菌率趋于稳定,不再上升 .因为当整理剂用量较低时,阳离子 型整理剂和带负电的织物表面通过静电力发生吸附,随着整 理剂 用量 的 增 大,吸 附 量 增 大 .当 织 物 表 面 吸附的 TMC 和 MCT?TMC 达到一定量时, TMC 和 MCT?TMC 会在织物表面形成一层阳离子膜,与溶 液中的阳 离 子 型 整 理 剂 发 生 排 斥, TMC 和 MCT?TMC 不 再 与 棉 织 物 吸 附,使 抑 菌 率 不 再 上 升 .综 上, TMC 和 MCT?TMC 对棉织物的整理用量选择为 4%. 2. 2 壳聚糖衍生物相对分子质量对织物抗菌性能的影响 表 2 相对分子质量对棉织物抗菌性能的影响 根据壳聚糖衍生物对棉织物的整理 Tab. 2 Ef f e c to f犕w oni nh i b i t i onr a t eo fc o t t onf ab r i c 工艺,使用以 10, 50 和 100ku 的 CS 为 η/% 原料 制 备 的 TMC 和 MCT?TMC 整 理 棉织物,整理剂用 量 为 4% ,讨 论 整 理 剂 犕w/ku TMC 整理 犈.犮 狅 犾 犻 犛.犪狌狉 犲狌 狊 犈.犮 狅 犾 犻 犛.犪狌狉 犲狌 狊 10 90. 4 91. 0 93. 1 94. 1 50 93. 3 94. 1 95. 9 94. 8 100 95. 8 96. 0 96. 3 96. 6 的相对 分 子 质 量 对 织 物 抗 菌 性 能 的 影 响,结果如表 2 所示 . 由表 2 可 知:随 着 整 理 剂 相 对 分 子 MCT?TMC 整理 质量的增大,织物的抑菌率增大 .这可能 是因为整理剂与织物之间的吸附过程是可逆的,吸附 和解吸 同时存 在,随 着 整 理 剂 相 对 分 子 质 量 提 高, TMC 和 MCT?TMC 与棉织物的直接性增强,与织物 间 吸 引 力 更 大,结 合 牢 度 更 高,在 织 物 上 结 合 的 量 更多,所以抑菌率增大 [20]. 2. 3 壳聚糖衍生物整理对织物白度的影响 根据棉织物的白度测试方法测试节 2. 2 中整理的棉织物的白度,结果如表 3 所示 . 表 3 整理后棉织物的白度 Tab. 3 Wh i t ene s so ff i n i shedc o t t onf ab r i c 整理剂 白度/% 空白 132. 34 TMC( 50ku) 122. 24 整理剂 白度/% TMC( 10ku) 121. 25 TMC( 100ku) 125. 87 整理剂 白度/% MCT?TMC( 10ku) 120. 83 MCT?TMC( 100ku) 122. 71 整理剂 白度/% MCT?TMC( 50ku) 120. 76 由表3 可知:经过 TMC/MCT?TMC 整理的棉织物的白度有所下降, TMC 整理和 MCT?TMC 整理 的棉织物白度差别不大 .白度降低 的 原 因 是 CS 原 料 本 身 呈 淡 黄 色,合 成 产 物 也 略 带 黄 色,相 对 分 子 质 量较小的 CS 的颜色更深,所以使用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整理剂的棉织物的白度下降更多 . 2. 4 壳聚糖衍生物整理对织物强力的影响 根据棉织物的断裂强力测试方法,检测节 2. 2 中整理的棉织物的拉伸断裂强力( 犉),结果如表 4 所 示 .由表 4 可 知;经 TMC 和 MCT?TMC 整 理 后 的 棉 织 表 4 整理后棉织物的强力 物的 拉 伸 断 裂 强 力 均 有 所 上 升,原 因 是 当 TMC/MCT? Tab. 4 S t r eng t ho ff i n i shedc o t t onf ab r i c TMC 整理时,壳聚糖基 整 理 剂 覆 盖 在 棉 纤 维 表 面,形 成 一层保护 膜,使 织物 的强力增 大 [21];经 MCT?TMC 整理 的棉织物的拉 伸 断 裂 强 力 比 TMC 整 理 的 高,可 能 是 因 为 MCT?TMC 整理 时,整 理 剂 与 织 物 结 合 相 对 更 多;相 对分子质量对棉织物的强力的影响没有明显规律 . 2. 5 壳聚糖衍生物整理棉织物的耐水洗性能测试 按照棉织物的耐水洗性能测试方法对节 2. 2 中整理 整理剂 犉/N 经向 纬向 空白 281. 43 202. 13 10ku) TMC( TMC( 50ku) ( TMC 100ku) MCT?TMC( 10ku) MCT?TMC( 50ku) ( MCT?TMC 100ku) 307. 75 301. 60 304. 59 319. 88 318. 93 311. 30 218. 48 217. 75 217. 60 224. 68 225. 07 218. 29 的棉织物进行洗涤,并按节 1. 6 方法测试织物的抑菌率,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644 2019 年 表 5 洗涤后棉织物的抑菌率 结果如表 5 所示 . Tab. 5 I nh i b i t i onr a t eo fc o t t ona f t e rwa sh i ng 由 表 5 可 知:经 TMC 和 MCT? η/% TMC 整理的 棉 织 物 经 过 洗 涤 后 仍 具 有 一定的抗菌性,但 是 与 节 2. 2中结果对 犕w/ku 比, TMC 整 理 的 棉 织 物 经 洗 涤 后 抑 菌 率明显下 降,这 是 因 为 TMC 靠 大 分 子 犈.犮 狅 犾 犻 犛.犪狌狉 犲狌 狊 犈.犮 狅 犾 犻 犛.犪狌狉 犲狌 狊 10 71. 9 80. 7 90. 3 92. 2 50 72. 3 80. 9 93. 1 94. 0 间作用力和 静 电 力 与 棉 织 物 结 合,键 能 100 72. 1 82. 2 94. 2 96. 2 TMC 整理 MCT?TMC 整理 较低,经 洗 涤 后 容 易 脱 落 [22];而 MCT? TMC 整理的棉织物经洗涤后仍保持优良的抗菌性,原因是在碱 性 条件 下,MCT?TMC 上的 一氯 均三嗪 与棉织物分子上的 -OH 发生反应,如图 2 所 示,形成 共价 键结 合,键能较 高,并且 MCT?TMC 与 棉 织 物存在大分子间作用力和静电力,共同作用下结合牢度更高 . 图 2 MCT?TMC 与棉织物的反应 F i 2 Re a c t i onbe twe en MCT?TMCandc o t t on g. 3 结论 1)合成 犖 , 犖, 犖?三甲基壳聚糖和带有纤维反应 性基 团 的 犗一 氯 均 三 嗪?犖 , 犖, 犖?三 甲 基 壳 聚 糖, 应用 于 棉 织 物 的 抗 菌 整 理,探 讨 整 理 剂 质 量 分 数 和 相 对 分 子 质 量 对 织 物 抗 菌 性 能 的 影 响 .结 果 表 明: TMC 和 MCT?TMC 对 棉 织 物 最 佳 质 量 分 数 均 为 4% ,相 对 分 子 质 量 较 高 时 织 物 抗 菌 性 能 好,MCT? TMC 整理的棉织物的抑菌率略优于 TMC. 2)对 TMC 和 MCT?TMC 整理的棉织物进行白度和 强 力测 试,结 果 表 明:整 理 后 的 织 物 的 白 度 略 有下降,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整理剂对织物白度影响更大;整理后 的织 物 的 拉 伸 断 裂 强 度 上 升,分 子 质 量对该性能影响不大,MCT?TMC 整理后的棉织物强度上升更明显 . 3)对 TMC 和 MCT?TMC 整理后的棉织物进行耐水 洗 性能 测 试,结 果 表 明:引 入 一 氯 均 三 嗪 基 团 之后,MCT?TMC 与棉织物的结合牢度较 TMC 显著提高 . 参考文献: [ 1] ABHI SHEK K,MI SHRA, VI JAYS, 犲 狋犪 犾. Agen t sus edf o ran t imi c r ob i a lt r e a tmen tf o rt ex t i l e sar e v i ew[ J]. I n t e r na  t i ona lJ ou r na lo fCu r r en tRe s e a r ch, 2017, 9( 1): 45604 45609. ? [ 2] FIRDOUSK, CHAKRABORTYS. Ar e v i ew:Na t u r a l l i l b l es ou r c e so fch i t o s anandana l s i so fch i t o s ande r i va  yava y t i ve sf o ri t san t imi c r ob i a la c t i v i t J]. I n t e r na t i ona lJ ou r na lo fRe c en tSc i en t i f i cRe s e a r ch, 2017, 3( 8): 15773 ?15776. y[ DOI: 10. 24327/ i r s r. 2017. 0803. 0003. j [ 3] EL EL ELHENDAWY A G, 犲 狋犪 犾. Thean t imi c r ob i a la c t i v i t fc o t t onf ab r i c s ?TAHLAWY K F, ?BENDARY M A, yo t r e a t edwi t hd i f f e r en tc r o s s l i nk i ngagen t sandch i t o s an[ J]. Ca r bohyd r a t ePo l r s, 2005, 60( 4): 421 DOI: 10. ?430. yme c a r bpo l. 2005. 02. 019. 1016/ j. [ 4] LIM SH, HUDSONS M. App l i c a t i ono faf i be r r e a c t i vech i t o s ande r i va t i vet oc o t t onf ab r i ca sanan t imi c r ob i a lt ex  ? t i l ef i n i sh[ J]. Ca r bohyd r a t ePo l r s, 2004, 56( 2): 227 234. DOI: 10. 1016/ c a r bpo l. 2004. 02. 005. ? yme j. [ 5] BLOTNY G. Re c en tApp l i c a t i onso f2, 4, 6?Tr i ch l o r o?1, 3, 5?t r i a z i neandi t sde r i va t i ve si no r i csyn t he s i s[ J]. gan Chemi n f o rm, 2006, 62( 41): 9507 9522. ? [ 6] EASSON M, CONDON B, YOSHIOKATARVER M,犲 狋犪 犾.Cyanur i cch l o r i dede r i va t i ve sf o rc o t t ont ex t i l et r e a t  men t syn t he s i s,ana l s i s,andf l ammab i l i t e s t i ng[ J]. Aa t c cRe v i ew, 2011, 11( 6): 60 66. ? ? y yt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5期 车秋凌,等:犗一氯均三嗪犖 , 犖, 犖三甲基壳聚糖在棉织物抗菌中的应用 645 [ 7] RI ZK H F, IBRAHIM SA, EL Syn t he s i s,f a s t ne s sp r ope r t i e s,c o l o ra s s e s smen tandan t imi c r ob i a la c  ?BORAIM A. t i v i t fs omea z or e a c t i vedye so fpy r a z o l emo i e t J]. Dye sandP i t s, 2015, 112( 1): 86 DOI: 110. 1016/ ?92. yo y[ gmen j. dyep i 2014. 06. 026. g. [ 8] ZHANG Fe i f e i. Syn t he s i so fβ?cy c l odex t r i nf unc t i ona l i z edc e l l u l o s enano c r s t a l sandt he i ri n t e r a c t i ons wi t ham y i i l i cc ompounds[ D].Wa t e r l oo: Un i ve r s i t fWa t e r l oo, 2014. ph ph yo [ 9] 蒋之铭,任学宏 .棉织物的三嗪类卤胺化合物抗菌整理[ J].印染, 2014( 23): 11 14. ? [ 10] 丁阳,李蓉,喻庆波,等 .一种新型抗 菌 抗 紫 外 双 功 能 整 理 剂 的 合 成 及 应 用 研 究 [ J].化 工 新 型 材 料, 2017, 45( 7): 217 219, 222. ? [ 11] 王朝,辛梅华,李明春,等 . 犗?己 酰 化 壳 聚 糖 季 铵 盐 的 合 成 及 其 抗 菌 活 性 研 究 [ J].功 能 材 料, 2013, 44( 15): 2148? i s sn. 1001 2151. DOI: 10. 3969/ 9731. 2013. 15. 004. ? j. [ 12] 车秋凌,辛梅华,李明春,等 . 犗?一氯均三嗪 犖 , 犖, 犖 三甲基壳聚糖的合成及其在羊毛织物 抗 菌 中 的 应 用[ J].化 工 进展, i s sn. 1000 2018, 37( 3): 1098 1104. DOI: 10. 16085/ 6613. 2017 1955. ? ? ? j. [ 13] 美国纺织化学家和染色家协会 .纺织品抗菌整理剂评定:AATCC100-2004[ S].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0. [ 14]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纺织纤维白度色度试验方法:GB/T17644-1998[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8. [ 15]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纺织品 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GB/T6529-2008[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8. [ 16]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纺织品 织物拉伸性能 第 1 部分 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GB/T3923. 1-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3. 2013[ [ 17]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皂洗色牢度:GB/T3921-2008[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8. [ 18] SANTOSZ M, CARONIALPF, PEREIRA M R, 犲 狋犪 犾. De t e rmi na t i ono fde a c e t l a t i ondeg r e eo fch i t o s an:Ac om y r i s onbe twe enc onduc t ome t r i ct i t r a t i onandCHNe l emen t a lana l s i s[ J]. Ca r bohyd r a t eRe s e a r ch, 2009, 344( 18): pa y c a r r e s. 2009. 08. 030. 2591 2595. DOI: 10. 1016/ ? j. [ 19] LANCIOTTIR, BELLETTIN N, PATRIGNANIF, 犲 狋犪 犾. App l i c a t i ono fhexana l,( E) 2 l, andhexy la c e t a t e ? ?hexena t oimp r ovet hes a f e t ff r e sh s l i c edapp l e s[ J]. J ou r na lo fAg r i cu l t u r a landFoodChemi s t r 2003, 51( 10): 2958? ? yo y, 2963. [ 20] LIU X D, NI SHIN, TOKURAS, 犲 狋犪 犾. Ch i t o s anc oa t edc o t t onf i be r:Pr epa r a t i onandphy s i c a lp r ope r t i e s[ J]. Ca r  2001, 44( 3): 233 238. DOI: 10. 1016/s 0144 8617( 00) 00206 bohyd r a t ePo l r s, ? ? ?x. yme [ 21] 韩哲,王唤霞,金子坤,等 .季铵盐化羧甲基壳聚糖处理对棉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J].纺织科技进展, 2017( 1): 1 ? 4. DOI: 10. 3969/ 0356. 2017. 06. 004. i s sn. 1673 ? j. [ 22] MOSESJJ, VENKATARAMAN V K. S t udyo fK/S,an t i c t e r i a l,UV?p t i odo rands emonchemi  r o t e c t i on,an ?ba ? c a lt r e a t edc o t t onf ab r i c s[ J]. J ou r na lo fEng i ne e r edF i be r sandFab r i c s, 2017, 12( 2): 39 49. ? (责任编辑:陈志贤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刘源岗) 第 40 卷 第5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9 年 9 月 Vo l. 40 No. 5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Sep.2019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904030 ? 产碱性冷适蛋白酶菌株 犆犺狉狔狊 犲 狅犫犪犮 狋 犲 狉 犻 狌犿 狊 狏 8 的鉴定及粗酶性质 狆.狏 何小玉1,刘承忠1,陈明霞1,李和阳2 ( 1.华侨大学 化工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2.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 厦门 361005) 摘要: 为鉴定金黄杆菌属( 犆犺狉狔狊 犲 狅 犫犪犮 狋 犲 狉 犻 狌犿)菌株 vv8 及分 析 其 胞 外 蛋 白 酶 的 酶 学 特 性,首 先,通 过 分 子 及 生理生化特性对菌株 vv8 进行鉴定;然后,采用明胶平板筛选法和 Lowr y 法对菌 株 vv8 进 行 产 酶 筛 选 和 蛋 白 酶活性测定;最后,研究 pH 值、温度、金属离子和抑制 剂 对 该 蛋 白 酶 活 性 的 影 响 .研 究 结 果 表 明:菌 株 vv8 的 16SrDNA 与比目鱼黄杆菌( 犆.狊 犮 狅狆犺 狋 犺犪 犾犿狌犿)具有 98. 24% 的 序 列 相 似 性,属 于 犆犺狉狔 狊 犲 狅 犫犪犮 狋 犲 狉 犻 狌犿 属;菌 株 vv8 的最适生长条件是温度为 22 ℃ , NaCl质量浓度为 0mg·mL-1 , 0;菌 株 vv8 的 胞 外 蛋 白 酶 在 pH 值 为 6. 0~10. 0,温度为 0~90 ℃ 范围内均具有酶活性,其最适酶活温度和 pH 值分 别 为 40 ℃ , 8. 5;在 最 pH 值为 5. 适条件下,蛋白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在冻干过程中,添加葡萄糖具 有 明 显 的 酶 活 保 护 作 用; Fe3+ , Fe2+ , Cu2+ 等金属离子及乙二胺四乙酸( EDTA)对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该酶对洗衣液和尿素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 关键词: 冷适碱性蛋白酶;金黄杆菌属;生长特性;酶特性 中图分类号: Q93. 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9) 05 0646 07 ? ? ? 犐 犱 犲狀 狋 犻 犳 犻 犮 犪 狋 犻 狅狀犪狀犱犘狉 犲 犾 犻犿犻 狀犪 狉 狋 犻 犮犘狉 狅狆犲 狉 狋 犻 犲 狊 狔犈狀狕 狔犿犪 狋 犲 犱犃犾 犽犪 犾 犻 狀犲犘狉 狅 狋 犲 犪 狊 犲犘狉 狅犱狌 犮 犻 狀犵 狅 犳犆狅 犾 犱 ?犃犱犪狆 犛 狋 狉 犪 犻 狀犆犺狉狔狊 犲 狅犫犪犮 狋 犲 狉 犻 狌犿 狊 狏 8 狆.狏 HEXi aoyu1,LIU Chengzhong1,CHEN Mi ngx i a1,LIHeyang2 ( 1.Co l l egeo fChemi c a lEng i ne e r i ng,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amen361021,Ch i na; y,Xi 2. Th i r dI ns t i t u t eo fOc e anog r aphy,Mi n i s t r fNa t ur a lRe s our c e s,Xi amen361005,Ch i na) yo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Toi den t i f 狊 犲 狅 犫犪犮 狋 犲 狉 犻 狌犿 sp.vv8andana l z et heen z t i cp r ope r t i e so fi t sex t r a c e l l u l a rp r o  y犆犺狉狔 y yma s i o l og i c a landb i o chemi c a l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Se c ond  hes t r a i nvv8wa sf i r s t l den t i f i edbymo l e cu l a r,phy t e a s e,t yi l heen z c r e en i ngandp r o t e a s ea c t i v i t fs t r a i nvv8we r ede t e rmi nedbyge l a t i np l a t es c r e en i ng me t hod y,t ymes yo andLowr t hod.La s t,t hee f f e c t so fpHva l ue,t empe r a t u r e,me t a li onsandi nh i b i t o r sont hep r o t e a s ea c  y me t i v i t r es t ud i ed.Ther e su l t sshowedt ha tt he16SrDNAo fs t r a i nvv8had98. 24% s e es imi l a r i t t h y we quenc ywi 犆.狊 犮 狅狆犺 狋 犺犪 犾犿狌犿 andwa sphy l ogene t i c a l l s s i sgenus犆犺狉狔 狊 犲 狅 犫犪犮 狋 犲 狉 犻 狌犿.Theop t imumcu l t u r ec ond i  ya gneda t i onso fs t r a i nwe r e22 ℃ ,t hema s sc onc en t r a t i ono fNaCl0mg·mL-1 andpHva l ue6. 0.Theex t r a c e l l u l a r r o t e a s eo fs t r a i nvv8p r e s en t eden z c t i v i t tt her angeo fpH5. 0 10. 0and0 90 ℃ ,wi t ht heh i s ta ? ? ? p ymea ya ghe 收稿日期: 2019 04 17 ? ? 通信作者: 陈明霞( 1980 E i l: chenmx1257@163. c om. ?),女,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海洋微生物的研究 . ?ma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41506179);国家海洋局全球变化与海 气 相 互 作 用 专 项 资 助 项 目( GAS I 03 ? ? 01 03 01);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海三科 2014003);福 建 省 自 然 科 ? ? 学基金资助项目( 2015J 01613);华侨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育计划资助项目( 17013087002) 第5期 何小玉,等:产碱性冷适蛋白酶菌株 犆犺狉狔 狊 犲 狅 犫犪犮 狋 犲 狉 犻 狌犿 sp.vv8 的鉴定及粗酶性质 647 c t i v i t tpH8. 5and40 ℃.Unde rt heop t ima lc ond i t i ons,t hep r o t e a s eexh i b i t edgoods t ab i l i t l uc o s e ya y,andg hadobv i ousen z c t i v i t r o t e c t i ondu r i ngl i l i z a t i on.Fe3+ ,Fe2+ ,Cu2+ ande t hy l ened i ami ne t e t r a a c e t i c ymea yp yoph EDTA)showedobv i ousi nh i b i t o r f f e c t sonen z c t i v i t tt hep r o t e a s eexh i b i t edgoodt o l e r anc e a c i d( ye ymea y,bu t ol aund r t e r tandu r e a. yde gen owt h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en 犓犲 狉 犱 狊: c o l d  adap t eda l ka l i nep r o t e a s e;犆犺狉狔 狊 犲 狅 犫犪犮 狋 犲 狉 犻 狌犿;gr z t i ccha r a c t e r i s  yma 狔狑狅 t i c s 蛋白酶不仅是一类能水解蛋白质肽链的催化酶,还是目前世界上产销量最大的商业酶,在不同工业 市场上的应用占所有酶类的 40%.微生物是蛋白酶的一个重要来源,其产生 的蛋白酶 比植物、动 物产生 的蛋白酶更容易被分离和纯化 [1?3].目前,微生物蛋白酶在工业上的应用主要是中温蛋白酶,因其 最适酶 活性在 50 ℃ 左右 [4],有一定的局限性,故急需开发新型蛋白酶 .而由低温菌和耐低温菌产生的低温蛋白 酶,因其最适酶活性一般在 40 ℃ 以下 [5?6],在食品工业、化妆品行业、环境治理等行业中具有较大的应用 [ ] 前景 .目前,发现可以生产低温蛋白酶的菌种大多属于假单胞菌属( 犘狊 犲狌犱狅犿狅狀犪 狊)7?8 、海杆菌 属( 犕犪狉 犻  [] [ ] [ ] 狀狅 犫犪犮 狋 犲 狉)9 、黄 单 胞 菌 属 (犡犪狀 狋 犺狅犿狅狀犪 狊)10 、黄 杆 菌 属 (犉犾 犪狏狅 犫犪犮 狋 犲 狉 犻 狌犿 )11?12 等 .金 黄 杆 菌 属 [ ] ( 犆犺狉狔狊 犲 狅 犫犪犮 狋 犲 狉 犻 狌犿)隶属于拟杆 菌 门 ( 犅犪犮 狋 犲 狉 狅 犻犱犲 狋 犲 狊)黄 杆 菌 科 ( 犉犾 犪狏狅 犫犪犮 狋 犲 狉 犻 犪犮 犲犪犲)13 . 犆犺狉狔狊 犲 狅 犫犪犮 狋 犲 狉 犻  [ ] 狌犿 在土壤、淡水、海洋、极地等环境均能生存 14?15 , 犆犺狉狔狊 犲 狅 犫犪犮 狋 犲 狉 犻 狌犿 的菌株能产生较 稳定 的蛋白 酶,在 工业生产中具有较大的优势 .本文主要对来源于北极海水的产碱性冷适蛋白酶菌株 vv8 进行鉴定,并对 其部分酶学性质进行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1. 1 菌株和培养基 菌株 vv8 分离自北极海水,其采样坐标为 53. 33 °N, 169. 96 °E.明 胶 培 养 基 的 制 作 参 考 文 献[ 16], 2216E 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的制作参考文献[ 15]. 1. 2 主要试剂和仪器 主要试剂: 犜犪狇 DNA Po l r a s e(上海生工生物工程股份 有限公司); DNA Ma rke r(上 海生 工生物 yme 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细菌微量生化反应管(浙江省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 DNA 柱式细菌基因 组 DNA 提取试剂盒(上海生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Lowr y 法蛋白质量 浓度测 定试剂盒(上 海生工 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酪蛋白(美国 S i gma公司);其他化学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 主要仪器: SPECTRA MAX190 型 酶标仪(美 国 Mo l e cu l a rDev i c e s 公司); Cen t r i f uge5417R 型 低 温高速离心机(德国 Eppendo r f公司); FDU 2100 型冷冻干燥 仪(上海 森超生 物科 技有限公 司);聚合 酶 链式反应( PCR)仪 (美 国 BIORAD 公 司 ); JYSPDT 型 电 泳 槽 (大 连 竞 迈 生 物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Ge l TM Doc XR 型凝胶成像仪(美国 BIORAD 公司); SP  250A 型生化培养箱(南京实验仪器厂). 1. 3 菌株的鉴定 1. 3. 1 菌株蛋白酶活性验证 将菌株 vv8 接种到明胶平板上,在温度为 20 ℃ 的环境下,培养 3~20d. 利用氯化汞试剂处理平板,并观察是否有水解圈产生 [17]. 1. 3. 2 菌株分子鉴定 采用细菌基因组 DNA 提取试剂盒提取菌株 vv8 基因组 DNA.以 Euba c 27F 和 [ ] [ ] Euba c 1492R 18 为引物,扩增 16SrDNA 19 . PCR 的产 物 琼 脂 糖 凝 胶 经 电 泳 检 测 后,由 南 京 金 斯 瑞 生 物 科技有 限 公 司 进 行 序 列 测 定,所 得 16SrDNA 序 列 通 过 GenBank 数 据 库 进 行 Bl a s t 分 析,并 利 用 MEGA7 软件采用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进化树,自举数据集为 1000 次 . 20]和杭 州天 和 微 生 物 试 剂 有 限 公 司 1. 3. 3 菌株生理生化鉴定 菌株的生理生化鉴定方法 参考文 献[ 提供的细菌微量生化反应管使用方法 . 1. 4 犖犪犆 犾质量浓度, 狏 8 生长的影响 狆犎 值和温度对菌株 狏 在温度为 18 ℃ , 0 的条件下,测 定 不 同 NaCl质 量 浓 度( 0, 20, 30, 40, 50 mg· mL-1 )对 pH 值为 7. 菌株 vv8 生长的影响;在温度为 18 ℃ , NaCl质量浓度为 20mg·mL-1 的条件下,测定不同 pH 值( 5. 0, 6. 0, 7. 0, 8. 0, 9. 0)对菌株 vv8 生长的影响;在 NaCl质量浓度为 20mg·mL-1 , 0 的条件下, pH 值为 7.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648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19 年 测定不同温度( 10, 15, 20, 25, 30 ℃ )对 菌 株 vv8 生 长 的 影 响 .上 述 3 种 情 况 下 的 测 定 方 法 均 是 将 菌 株 -1 vv8 置于转速为 250r·mi n 的摇 床 中 培 养,每 间 隔 5~8h 取 一 次 样,以 测 定 发 酵 液 犇600 值 (波 长 为 600nm 处的菌体的吸光度),并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菌株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曲线 . 1. 5 蛋白酶酶学特性分析 1. 5. 1 蛋白酶活性测定 为获取菌株 vv8 所产的蛋白 酶,将菌 株 vv8 接种 到 2216E 培养基 中,在温度 为 18 ℃ ,转速为 200r·mi n-1 的摇床中,培养 4~5d.在温 度 为 4 ℃ ,摇床转速 为 8000r·mi n-1 的条 件下,将发酵液离心 10 mi n 后,收 集 上 清 液,并 经 真 空 冷 冻 干 燥、过 夜 透 析 处 理 后,得 到 粗 酶 液 .采 用 [ ] 21 22 ? Lowr . y 法测定菌株 vv8 所产蛋白酶的活性 1. 5. 2 温度、 pH 值对蛋白酶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 温度设定范围为 0~90 ℃ ,其间 隔设定为 5 ℃ ,粗 酶和底物酪蛋白(质量 浓 度为 1 mg· mL , 0)反应 10 mi n 后,测定 其 蛋白 酶活性 . pH=8. pH 值 设 定 范围为 5. 0~10. 0,其间隔设定为 1. 0,粗酶和底物酪蛋白(质量浓度为 1mg·mL-1)在 温度为 40 ℃ 的 -1 条件下,反应 10mi n 后,测定其酶活性 . 在最佳反应温度下,将蛋白酶分 别 放 置 40, 90 mi n,以 验 证 最 佳 反 应 温 度 对 蛋 白 酶 稳 定 性 的 影 响 . 在温度为 4 ℃ 条件下,将蛋白酶在最适 pH 值 缓 冲 液 中 放 置 5d 后,测 定 其 残 余 蛋 白 酶 活 性,以 分 析 最 佳 pH 值对蛋白酶稳定性的影响 . 1. 5. 3 蛋白酶 犓m , 狏max测定 在温度为 40 ℃ , 5 的 条 件 下,粗 酶 液 与 不 同 质 量 浓 度 的 酪 蛋 pH 值 为 8. 白( 2. 0, 2. 5, 3. 0, 3. 5, 4. 0, 4. 5, 5. 0 mg· mL-1 )反 应 10 mi n 后,测 定 反 应 体 系 的 犇680 值 (波 长 为 680 nm 处的蛋白的吸光度),根据米氏方程计算酶的米氏常数 犓m 和最大反应速率 狏max. 1. 5. 4 金属离子及抑制剂对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向酶 活性测 定反应体 系 中 分 别 加 入 金 属 离 子、尿 素、 洗衣液、乙二胺四乙酸( EDTA)等试剂,直至浓度 为 1 mmo l·L-1 或 其 他 设 定 浓 度,以 未 加 试 剂 的 反 应 体系作为阴性对照,在温度为 40 ℃ 条件下,反应 10mi n 后,测定菌株 vv8 所产蛋白酶的酶活性 . 1. 5. 5 保护剂在冷冻干燥过程中对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向 粗酶溶 液中 分 别 加 入 葡 萄 糖、蔗 糖、甘 氨 酸 等保护剂,使其最终质量浓度为100mg·mL-1 ,并在温度为 -20 ℃ 条件下,冷冻凝固后,放入冻干机冷 冻干燥 .各冻干粉用蒸馏水调整至冻干前体积,测定其酶 活 性,以未 经冷 冻 干 燥 过 程 的 酶 活 性 为 原 始 酶 活性对照 .在测定酶活性时,设定空白对照,以扣除各种保护剂在 Lowr y 法测定中的本底影响 .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 1 明胶水解特性分析 犆犺狉狔狊 犲 狅 犫犪犮 狋 犲 狉 犻 狌犿 sp.vv8 菌落及明胶水解形 态,如 图 1 所 示 .由 图 1( a)可 知:菌 株 vv8 培 养 15d 后的菌落形态呈浅黄色,不透明,且表 面 光滑 .由图 1 ( b)可知:用 氯 化 汞 试 剂 处 理 平 板 后,可 观 察 到 明 显 的水解透明 圈,说 明 该 菌 株 具 有 较 强 的 明 胶 水 解 能 力,产胞外蛋白酶 . 2. 2 犆犺狉狔狊 犲 狅犫犪犮 狋 犲 狉 犻 狌犿狊 狏 8 的16犛狉犇犖犃 序列及 狆.狏 系统发育分析 菌株 vv8 的 16SrDNA 有 效 序 列 为 1478bp, ( a)培养 15d 后的菌落形态 GenBank 的 登 录 号 为 MG725656. 1.菌 株 vv8 及 相 关菌株的 16SrDNA 系统发育分 析,如 图 2 所 示 .图 ( b)明胶水解圈形态 图 1 犆犺狉狔 狊 犲 狅 犫犪犮 狋 犲 狉 犻 狌犿 sp.vv8 菌落及明胶水解形态 F i 1 Co l ony mo r l ogyandge l a t i n g. pho 狊 犲 狅 犫犪犮 狋 犲 狉 犻 狌犿 sp.vv8 hyd r o l s a t i ono f犆犺狉狔 y 2 中:括 号 内 为 菌 株 的 16SrDNA 序 列 在 GenBank 中的登录号;分支上的数字为 boo t s t r ap 值;标尺的数 值为 进化距 离 .由 图 2 可 知:通 过 16SrDNA 序 列 对比,菌株 vv8 与 比 目 鱼 黄 杆 菌 ( 犆.狊 犮 狅狆犺 狋 犺犪 犾犿狌犿 )具 有 98. 24% 的 序 列 相 似 性,属 于 同 一 种 属 范 围 [23?25];通过系统发育分析,菌株 vv8 与 犆.狊 犮 狅狆犺 狋 犺犪 犾犿狌犿 亲缘关系最近,处于同一个进化分支上 . 2. 3 犆犺狉狔狊 犲 狅犫犪犮 狋 犲 狉 犻 狌犿 狊 狏 8 的生理生化特征分析 狆.狏 菌株 vv8 具体的生理生化特征,如表 1 所示 .表 1 中:“+ ”代 表 具 有 水 解 特 性/阳 性;“- ”代 表 不 具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5期 何小玉,等:产碱性冷适蛋白酶菌株 犆犺狉狔 狊 犲 狅 犫犪犮 狋 犲 狉 犻 狌犿 sp.vv8 的鉴定及粗酶性质 649 图 2 菌株 vv8 及相关菌株的 16SrDNA 系统发育分析 F i 2 16SrDNA phy l ogene t i cana l s i so fs t r a i nvv8andr e l a t eds t r a i ns g. y 有水解特性/阴性 .由表 1 可知:菌株 vv8 可以利用葡萄糖、果 糖、半 乳 糖、麦 芽 糖、甘 露 糖 作 为 唯 一 碳 源 进行生长,但不具有水解乳糖、蔗糖、木糖的能力 .此外,菌株 vv8 不 具 备 硝 酸 盐 还 原 能 力,其 氧 化 酶、明 [ ] 胶酶、尿酶呈阳性, DNA 酶呈阴性,这与 犆.狊 犮 狅狆犺 狋 犺犪 犾犿狌犿 具有相似的生理生化特性 26 . 表 1 犆犺狉狔 狊 犲 狅 犫犪犮 狋 犲 狉 犻 狌犿 sp.vv8 的生理生化特征 Tab. 1 Phy s i o l og i c a landb i o chemi c a l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犆犺狉狔 狊 犲 狅 犫犪犮 狋 犲 狉 犻 狌犿 sp.vv8 特征 阳/阴性 特征 阳/阴性 特征 阳/阴性 特征 阳/阴性 特征 阳/阴性 特征 阳/阴性 乳糖 - 还原硝酸盐 - 甘露醇 - 半乳糖 + 七叶苷 + 麦芽糖 + 蔗糖 - 亚硝酸盐产气 - 乙酰胺 - 果糖 + 尿酶 + 木糖 - 海藻糖 - 硝酸盐产气 - 葡萄糖 + DNa s e - 甘露糖 + - H2S 产生 氧化酶 - 侧金盏花醇 + 明胶酶 + 鼠李糖 - 2. 4 犆犺狉狔 狊 犲 狅犫犪犮 狋 犲 狉 犻 狌犿 狊 狏 8 的生长特性分析 狆.狏 不同因素对 犆犺狉狔狊 犲 狅 犫犪犮 狋 犲 狉 犻 狌犿 sp.vv8 生长的影响,如图 3 所 示 .图 3 中: NaCl)为 NaCl的 质 量 ρ( 浓度; 狋 为时间 . θ 为温度; 由图 3( a)可知:在ρ( NaCl)为 0~30mg·mL-1 范围内,菌株 vv8 可以良好地生长;当ρ( NaCl)为 0 mg·mL-1 时,菌 株 vv8 生 长 最 快,且 该 条 件 下 的 稳 定 期( 狋为 40~50h)的菌体数量较多,但稳定期相 对 较短;当ρ( NaCl)≥ 40mg·mL-1 时,菌株 vv8 生 长 非 常 缓 慢,说 明 菌 株 vv8 更 适 合在低盐质浓度下生长 . 由图 3( b)可 知:在 pH 值 为 5. 0~8. 0 范 围 内,菌 株 vv8 生长良好;当 pH 值为 6. 0 左右时,菌株 vv8 生长状态最佳;当 0 时,菌株 vv8 生长较为 缓 慢,出 现 生 长 延 滞 现 象, pH 值为 9. 说明菌株 vv8 更适合在偏酸性条件下生长 . ( a)ρ( NaCl) 由图 3( c)可 知:在 温 度 为 20~30 ℃ 范 围 内,菌 株 vv8 生 ( b)pH 值 ( c)温度 图 3 不同因素对 犆犺狉狔 狊 犲 狅 犫犪犮 狋 犲 狉 犻 狌犿 sp.vv8 生长的影响 F i 3 Ef f e c t so fd i f f e r en tf a c t o r song r owt ho f犆犺狉狔 狊 犲 狅 犫犪犮 狋 犲 狉 犻 狌犿 sp. vv8 g.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650 2019 年 长良好;而在温度为 10~15 ℃ 范围内,菌株 vv8 生长较差,但生长周期长,说明该菌属于冷适菌 . 2. 5 蛋白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及温度稳定性分析 温度对菌株 vv8 所产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如图 4 所 示 . 图 4 中: ρ(酪氨酸)为酪氨酸的质量浓度 .由图 4 可知:菌 株 vv8 所产蛋白酶的酶 活 性 温 度 范 围 广,在 温 度 为 0~87 ℃ 均具有一定活性,而在温度为 40 ℃ 时,酶活性最高;在温度 为 40 ℃ 时,将粗酶溶液 与 酪 蛋 白 溶 液 ( 0)反 应 pH 值 为 8. -1 10mi n 后, ρ(酪氨酸)可达 140μg·mL 左右 . 为验 证 菌 株 vv8 所 产 蛋 白 酶 的 温 度 稳 定 性,在 温 度 为 40 ℃ 条件 下,将 粗 酶 溶 液 放 置 40 mi n 后,有 86. 09% 的 残 余酶活性,而放置 1. 5h 后,粗 酶 溶 液 仍 有 74. 21% 的 残 余 F i 4 Ef f e c to ft empe r a t u r eon g. 酶活性,这与文 献 [ 27  30]报 道 的 蛋 白 酶 相 比,菌 株 vv8 所 r o t e a s ea c t i v i t p y 图 4 温度对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产蛋白酶在最适酶活性温度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通常把最适酶活性温度在35 ℃ 以下,且在低温下仍 具一定催化效能的酶称为低温酶 [27].菌株 vv8 所产蛋白酶的冷适性较好,属于冷适酶 . 2. 6 蛋白酶的最适 狆犎 值及 狆犎 值稳定性分析 pH 值对菌株 vv8 所产蛋白酶活性 的 影 响,如 图 5 所 示 .由 图 5 可 知:蛋 白 酶 酶 活 性 的 pH 值 范 围 广,在 pH 值为 6. 5, 10. 0 时,蛋白酶仍 具有 一 定酶活 性;蛋 白酶酶 活 性 最 适 pH 值 为 8. 5 左 右,属 于 碱 性 蛋 白 酶;在 5 条件下,将粗酶溶液与酪蛋 白溶 液(温度 为 40 pH 值为 8. -1 n 后, ℃ )反应 10mi ρ(酪氨酸)可达 108μg·mL 左右 . 为了验证菌株 vv8 所 产 蛋 白 酶 pH 值 稳 定 性,在 温 度 为4 ℃, 5 的条件下,将粗 酶溶 液 放 置 5d,所 测 pH 值为 8. 得的酶活性无损失,这 表 明 菌 株 vv8 所 产 蛋 白 酶 具 有 较 高 的稳定性 . 2. 7 蛋白酶动力学常数分析 图 5 pH 值对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在波长为 680nm 处,蛋白吸光度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 Fig. 5 Ef f e c to fpHva l ueonp r o t e a s ea c t i v i t y 2 , 根 据 米 氏 方 程 计 06723+0. 00103狓 犚 =0. 9950. 狔=0. 算,可得 犓m =3. 622mg·mL-1 , 狏max=3. 452mg·( mL·mi n)-1 . 2. 8 金属离子及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分析 各种金属离子及抑制剂对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如表 2 所示 .表 2 中:  为相 对酶活 性;除 市售 洗衣液 2+ 的浓度稀释 1000 倍外,其余试剂的最终浓度均为 1mmo , l·L-1 .由表 2 可知:Mn2+ , Zn2+ , Ni Co2+ , Sr2+ ,Mg2+ 最终浓度为 1mmo l·L-1 时,其对蛋白酶活性无 明显影 响; Fe3+ , Fe2+ , Cu2+ , EDTA 最终浓 -1 -1 度为 1mmo l·L 时,其对蛋白酶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尿素 最终浓 度为 1 mmo l·L 时,对 蛋白酶 活性几乎没有影响;在稀释 1000 倍后的市售洗衣液中,蛋白酶仍然具有较高的酶活性 . 表 2 金属离子及抑制剂对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Tab. 2 Ef f e c to fme t a li onsandi nh i b i t o r sonp r o t e a s ea c t i v i t y 试剂 ZnSO4 /% 95. 20±1. 00 FeCl 3 10. 45±0. 00 CuSO4 54. 05±1. 80 SrCl 2 101. 69±0. 40 市售洗衣液 78. 59±3. 54 试剂 MgSO4 /% 105. 08±1. 20 试剂 SO4 ) Fe2 ( 3 /% 12. 15±0. 80 MnCl 2 107. 34±1. 20 FeSO4 27. 12±0. 20 Ni Cl 2 尿素 101. 69±0. 80 CoCl 2 105. 37±0. 41 102. 26±0. 40 EDTA 29. 29±0. 80 2. 9 保护剂对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分析 不同保护剂对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如表 3 所示 .表 3 中: 犚 为残余酶活性 .加入保护剂的各粗 酶溶液 的质量浓度均为 100mg·mL-1 .由表 3 可 知:将 粗 酶 液 不 加 任 何 保 护 剂 直 接 冻 干 处 理 后,酶 活 性 剩 余 73. 16% 左右,酶活性损失较大;将甘 露 醇、甘 油、甘 氨 酸 加 入 粗 酶 液 进 行 冻 干 处 理 后,酶 活 性 损 失 约 为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5期 何小玉,等:产碱性冷适蛋白酶菌株 犆犺狉狔 狊 犲 狅 犫犪犮 狋 犲 狉 犻 狌犿 sp.vv8 的鉴定及粗酶性质 651 50. 00% ;加入二甲基亚砜( DMSO)后,酶活性剩余 5. 00% 左右,几乎完全丧失酶活性;蔗糖对蛋白酶的 活性影响不大,冻干后,酶活性保持 76. 32% 左 右;在 添 加 葡 萄 糖 的 粗 酶 溶 液 中,酶 活 性 没 有 损 失,这 说 明葡萄糖在冻干过程中对蛋白酶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表 3 各种保护剂对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Tab. 3 Ef f e c to fva r i ousp r o t e c t i veagen t sonp r o t e a s ea c t i v i t y 保护剂 犚/% 保护剂 犚/% 保护剂 犚/% 保护剂 犚/% 空白处理 73. 16±3. 72 甘露醇 48. 42±4. 09 蔗糖 76. 32±1. 86 葡萄糖 108. 95±0. 74 甘油 45. 26±2. 98 甘氨酸 49. 32±5. 58 DMSO 5. 00±1. 12 3 结论 通过对产蛋白酶菌株 vv8 进行分子及生理生化鉴定,并对其胞外蛋白酶部分酶学性质进行研究,得 出以下 4 点结论 . 1)菌株 vv8 属于 犆犺狉狔狊 犲 狅 犫犪犮 狋 犲 狉 犻 狌犿 属,其 与 犆.狊 犮 狅狆犺 狋 犺犪 犾犿狌犿 具 有 98. 24% 的 序 列 相 似 性 .该 菌 -1 株最适生长条件为温度为 22 ℃ , NaCl)为 0mg·mL , 0. pH 值为 6. ρ( 2)菌株 vv8 所产蛋白酶的最佳反应温度和最适酶活性 pH 值分别为 40 ℃ , 8. 5,且在 低温条件下, 蛋白酶活性较高,属于冷适碱性蛋白酶 . 3)菌株 vv8 所产蛋白酶在最适酶活性条件下,具 有 较 好 的 稳 定 性 .在 温 度 40 ℃ 条 件 下,将 粗 酶 溶 液分别放置 40mi n, 1. 5h 后,其溶液中分别仍有 86. 09% , 74. 21% 的残余酶活性 . 59% 左右 的酶活性,且 4)菌株 vv8 所产冷适碱性蛋白酶在稀释 1000 倍的洗衣液中,仍然具有 78. 稳定性较好,其作为去污剂酶类具有很大的潜能 . 参考文献: [ 1] 刘金龙 .鱼蛋白多肽的制备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 2017. [ 2] 谢薇,顾龙龙,单妍 .一株产耐盐碱 性 蛋 白 酶 菌 株 的 分 离 鉴 定 及 最 佳 生 产 条 件 研 究 [ J].包 头 医 学 院 学 报, 2018, 34 ( cnk i. bmc. 2018. 07. 041. 7): 95 98. DOI: 10. 16833/ ? j. j [ 3] 徐晓梅 .生活污水净化耐冷菌株的分离及降解活性测定[ 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17. [ 4] 姜春宇,张?,孙燕飞,等 .产低 温 蛋 白 酶 酵 母 菌 株 的 筛 选 及 发 酵 培 养 基 优 化 [ J].中 国 酿 造, 2018, 37( 11): 51?56. 10. 11882/ i s sn. 0254 5071. 2018. 11. 010. DOI: ? j. [ 5] 王继莲,李明源,任羽 .布伦口湖群 湿 地 产 蛋 白 酶 耐 低 温 菌 株 的 筛 选 及 初 步 鉴 定 [ J].西 南 农 业 学 报, 2017, 30( 6): 1330 1334. DOI: 10. 16213/ cnk i. s c a s. 2017. 6. 016. ? j. j [ 6] FURHANJ, AWASTHIP, SHARMAS. B i o chemi c a lch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nandhomo l ogy mode l l i ngo fc o l d a c t i vea l ko  ? i l i cp r o t e a s ef r omno r t hwe s t e r n Hima l aya sandi t sapp l i c a t i oni nde t e r ti ndus t r J]. B i o c a t a l s i sandAg r i cu l  ph gen y[ y t u r a lB i o t e chno l ogy, 2019, 17: 726 735. DOI: o r 1016/ bc ab. 2019. 01. 028. ? g/10. j. [ 7] S INGH S K, S INGH S K,TRIPATHIV R, 犲 狋犪 犾.A nove lpsy chr o t r oph i c,s o l ven tt o l e r an t犘狊 犲狌犱狅犿狅狀犪 狊狆狌 狋 犻犱犪 SKG? 1ands o l ven ts t ab i l i t fi t spsy chr o t he rmoa l ka l i s t ab l ep r o t e a s e[ J]. Pr o c e s sB i o chemi s t r 2011, 46( 7): 1430 ? ? yo y, r o cb i o. 2011. 03. 012. 1435. DOI: 10. 1016/ j. p [ 8] 李桂英,廖祥 儒,蔡 宇 杰 .微 生 物 转 化 浮 萍 资 源 生 产 蛋 白 酶 的 条 件 [ J].生 物 资 源, 2018, 40( 1): 64?69. DOI: 10. 14188/ a sh. 2018. 01. 012. j. j [ 9] 林念炜,张锐,赵晶,等 .南极产低温蛋白酶菌株 犕犪狉 犻 狀狅 犫犪犮 狋 犲 狉sp.R2 的发 酵 条 件 及 酶 学 性 质 研 究[ J].厦 门 大 学 学 报(自然科学版), 2004, 43( 6): 865 869. DOI: 10. 1161/01. ATV. 0000116865. 98067. 31. ? [ 10] MARGES IN R, SCHINNERF. Ch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no fame t a l l op r o t e a s ef r om psy chr oph i l i c犡犪狀 狋 犺狅犿狅狀犪 狊犿犪 犾 狋 狅狆犺 犻 犾 犻 犪 [ J]. FemsMi c r ob i o l ogyLe t t e r s, 1991, 79( 23): 257 262. DOI: 10. 1111/ 1574 6968. 1991. t b04538. x. ? ? j. [ 11] KIM E H, CHO K H, LEE Y M, 犲 狋犪 犾. Di ve r s i t fc o l d a c t i vep r o t e a s e r oduc i ngba c t e r i af r oma r c t i ct e r r e s t r i a l ? ?p yo andma r i neenv i r onmen t sr e ve a l edbyen r i chmen tcu l t u r e[ J]. J ou r na lo fMi c r ob i o l ogy, 2010, 48( 4): 426 DOI: ?432. 10. 1007/s 12275 010 0015 z. ? ? ? [ 12] 叶思帆,赵媛 .微生物源碱性蛋白酶的生产及其应用[ J].青海科技, 2018, 25( 2): 75 78. ? [ 13] VANDAMMEP, BERNARDETJF, SEGERSP, 犲 狋犪 犾.No t e s:New pe r spe c t i ve si nt he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no ft he犉犾 犪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652 2019 年 vo ba c t e r i a:De s c r i t i ono f犆犺狉狔 狊 犲 狅 犫犪犮 狋 犲 狉 犻 狌犿 gen. nov.犅犲 狉犵犲狔犲 犾 犾 犪gen. nov.and犈犿狆犲犱狅 犫犪犮 狋 犲 狉nom. r e v.[ J]. I n  p t e r na t i ona lJ ou r na lo fSy s t ema t i cBa c t e r i o l ogy, 1994, 44( 4): 827 831. DOI: 10. 1099/00207713 44 4 827. ? ? ? ? [ 14] 刘静,闵航,章骥,等 .一 株 产 低 温 蛋 白 酶 菌 株 的 筛 选 鉴 定 及 纯 酶 研 究 [ J].浙 江 大 学 学 报 (农 业 与 生 命 科 学 版 ), 2006, 32( 3): 251 256. DOI: 10. 3321/ 1008 9209. 2006. 03. 004. i s sn: ? ? j. [ 15] 陈明霞,李和阳,陈 维 维,等 . 68 株 北 极 产 蛋 白 酶 菌 株 的 筛 选、鉴 定 以 及 部 分 酶 学 性 质 [ J].微 生 物 学 报, 2013, 53 ( 7): 702 709. DOI: 10. 13343/ cnk i. wsxb. 2013. 07. 006. ? j. [ 16] 陈天寿 .微生物培养基的制造与应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 [ 17] 晏爱芬,余丽 . 1株蛋 白酶 产生菌的分离及生理特征研究[ J].安 徽 农 业 科 学, 2011, 39( 7): 3793?3795. DOI: 10. cnk i. 0517 6611. 2011. 07. 039. 13989/ ? j. [ 18] DELONGEF. Ar cha e ai nc oa s t a lma r i neenv i r onmen t s[ J]. Pr o c e ed i ngso ft heNa t i ona lAc ademyo fSc i enc e so ft he 1992, 89( 12): 5685 5689. DOI: 10. 1111/ 1753 4887. 1981. t b06752. x. Un i t edS t a t e so fAme r i c a, ? ? j. [ 19] 陈亮,陈明霞,李和阳 .一株产脂肪酶芽胞杆菌菌株 SJXYZ 的鉴定[ J].安 徽 农 业 科 学, 2018, 46( 8): 108 109. DOI: ? 10. 13989/ cnk i. 0517 6611. 2018. 08. 031. ? j. [ 20] 东秀珠,蔡妙英 .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 [ 21] 梅源,唐佳颖,何惠容,等 .霉豆瓣中优势微生物蛋白酶活性测定[ J].食品与 发 酵 工 业, 2017( 9): 134 140. DOI: 10. ? 13995/ cnk i. 11 1802/ t s. 014512. ? j. [ 22] 王耿,方柏山,张婷婷,等 .一株碱性脱毛蛋白酶产生 菌 的 筛 选 及 系 统 发 育 分 析 [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09, 30( 3): 297 301. DOI: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09. 03. 0297. ? ? [ 23] WEI SBURG W G, BARNSS M, PELLETIER D A, 犲 狋犪 犾. 16Sr i bo s oma lDNAamp l i f i c a t i onf o rphy l ogene t i cs t udy [ J]. J ou r na lo fBa c t e r i o l ogy, 1991, 173( 2): 697 703. DOI: 10. 1128/ b. 173. 2. 697 703. 1991. ? ? j [ 24] DRANCOURT M, BERGERP, RAOULT D. Sy s t ema t i c16SrRNA genes e i ngo fat i c a lc l i n i c a li s o l a t e si  quenc yp den t i f i ed27newba c t e r i a lspe c i e sa s s o c i a t edwi t hhumans [ J]. J ou r na lo fCl i n i c a lMi c r ob i o l ogy, 2004, 42( 5): 2197 ? 2202. DOI: 10. 1128/JCM. 42. 5. 2197 2202. 2004. ? [ 25] 李晓亮,蔡明明,李阳,等 .第六次北极科学考察海洋沉积物可培养细菌的多样 性 分 析[ J].微 生 物 学 通 报, 2016, 43 ( 5): 974 983. DOI: 10. 13344/ mi c r ob i o l. ch i na. 150875. ? j. [ 26] MUDARRI S M,AUSTIN B, SEGERS P, 犲 狋犪 犾. 犉犾 犪狏狅 犫犪犮 狋 犲 狉 犻 狌犿狊 犮 狅狆犺 狋 犺犪 犾犿狌犿 sp nov.,a pa t hogeno ft u r bo t ( 犛犮 狅狆犺 狋 犺犪 犾犿狌 狊犿犪狓犻犿狌 狊 L)[ J]. I n t e r na t i ona lJ ou r na lo fSy s t ema t i cBa c t e r i o l ogy, 1994, 44( 3): 447 453. ? [ 27] 徐晓梅,薛双红,袁俊超,等 . 2 株产低温蛋白酶耐冷菌株的筛选及酶学性质[ J].江 苏 农 业 科 学, 2017, 45( 10): 209 ? 213. DOI: 10. 15889/ 1302. 2017. 10. 058. i s sn. 1002 ? j. [ 28] 刘静,闵航,章骥,等 .一 株 产 低 温 蛋 白 酶 菌 株 的 筛 选 鉴 定 及 纯 酶 研 究 [ J].浙 江 大 学 学 报 (农 业 与 生 命 科 学 版 ), 2006, 32( 3): 251 256. DOI: 10. 3321/ i s sn. 1008 9209. 2006. 03. 004. ? ? j. [ 29] 徐国英,林学政,王能飞,等 .产低温蛋白酶极地菌株的筛选及 犘狊 犲狌犱狅犪 犾 狋 犲 狉 狅犿狅狀犪 狊sp. QI 1 产蛋白酶粗酶性 质[ J]. ? 生物加工过程, i s sn. 1672 2010, 8( 2): 55 60. DOI: 10. 3969/ 3678. 2010. 02. 011. ? ? j. [ 30] 莫清珊,张会图,田耀,等 .低温蛋白酶产生菌的筛 选 及 其 酶 学 性 质 的 初 步 研 究 [ J].天 津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2015( 3): 19 23. DOI: 10. 13364/ i s sn. 1672 6510. 20140077. ? ? j. (责任编辑:钱筠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刘源岗) 第 40 卷 第5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9 年 9 月 Vo l. 40 No. 5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Sep.2019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903032 ? 微通道太阳能平板集热器的 集热性能试验 常晓琪,杜震宇 (太原理工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摘要: 为进一步提高传统太阳能平板集热器的集热性能,对 一 种 自 主 设 计 的 新 型 微 通 道 太 阳 能 平 板 集 热 器 进行探究 .通过采用矩形微通道吸热板结构,减小传统流 道 的 截 面 面 积 及 增 加 吸 热 板 与 循 环 工 质 的 热 传 导 面 积,使流体吸收热能的时间延长,并提高总的传热量 .同 时,对 该 集 热 器 在 山 西 省 某 农 村 住 宅 供 暖 系 统 进 行 试 验测试 .试验结果表明:在冬季晴朗天气的典型工况下,微通道太阳能平板集 热 器 日 平 均 集 热 效 率 为 63. 6% , 最高集热效率可达 80. 4% ,系统平均能效比为 16. 1,单块集热板平均热损失为 233. 3 W,且集中在顶部;下 进 上出流动形式的瞬时效率较高,热损失较小 . 关键词: 太阳能平板集热器;微通道;集热效率;热损失;能效比 中图分类号: TK511. 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9) 05 0653 08 ? ? ? 犈狓狆犲 狉 犻犿犲狀 狋狅狀犎犲 犪 狋犆狅 犾 犾 犲 犮 狋 犻 狀犵犘犲 狉 犳 狅 狉犿犪狀犮 犲狅 犳 犕犻 狀 犻 犾犉 犾 犪 狋 犾 犪 狋 犲犛狅 犾 犪 狉犆狅 犾 犾 犲 犮 狋 狅 狉 ?犆犺犪狀狀犲 ?犘 CHANG Xi aoq i,DU Zhenyu ( Co l l egeo fEnv i r onmen t a lSc i enc eandEng i ne e r i ng,Ta i i ve r s i t fTe chno l ogy,Ta i i na) yuanUn yo yuan030024,Ch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I no r de rt of u r t he rimp r ovet hehe a tc o l l e c t i ngpe r f o rmanc eo ft r ad i t i ona ls o l a rpane lc o l l e c t o r,a newt fs e l f  de s i n i  channe lf l a t p l a t es o l a rc o l l e c t o ri ss t ud i edi nt h i spape r.Byadop t i ngr e c t angu  ypeo gnedmi educ i ngt hec r o s ss e c t i ona r e ao ft r ad i t i ona lr unne randi nc r e a s i ngt he l a rmi n i  channe lhe a tabs o r t i onp l a t e,r p he a tc onduc t i ona r e ao fhe a tabs o r t i on p l a t eandf l u i d,t het imef o rt hef l u i dt oabs o r bhe a tene r si n  gyi p c r e a s ed,andt het o t a lhe a tt r ans f e ri simp r oved.Att hes amet ime,t h i sc o l l e c t o ri st e s t edi nar u r a lr e s i den t i a l he a t i ngsy s t emi nShanx iPr ov i nc e.Ther e su l t sshowt ha tunde rt het i c a lc ond i t i onso ff i newe a t he ri nwi n  yp t e r,t heave r ageda i l a tc o l l e c t i nge f f i c i encyo ft hemi n i  channe lf l a t p l a t es o l a rc o l l e c t o ri s63. 6% ,andt he yhe h i s ti s80. 4%.Theave r agec oe f f i c i en to fpe r f o rmanc eo ft hesy s t emi s16. 1andt heave r agehe a tl o s so fa ghe s i ng l ec o l l e c t o rp l a t ei s233. 3 W,ma i n l onc en t r a t eda tt het op.I tc anbec onc l udedt ha tt hei ns t an t ane ouse f  yc f i c i encyo ft hef l owc omi ngf r omb l owi sh i randt hehe a tl o s si ssma l l e r. ghe 犓犲 狉 犱 狊: f l a t l a t es o l a rc o l l e c t o r;mi n i l;he a tc o l l e c t i nge f f i c i ency;he a tl o s s;c oe f f i c i en to fpe r  ?p ?channe 狔狑狅 f o rmanc e 由于自然资源日益消耗,新型能源的开发和传统能源的高效利用变得尤为重要 [1].太阳能因其具备 普遍、安全、清洁、无害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光热、光电领 域 中 .我 国 太 阳 能 光 照 资 源 丰 富,年 日 照 时 数 收稿日期: 2019 03 14 ? ? 通信作者: 杜震宇( 1964 E i l: dsdd2004@163. c om. ?),男,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研究 . ?ma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欧政府间国际合作项目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 2016YFE0133300 04);山西省 重 点 ? 研发计划重点项目( 201603D111018)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654 2019 年 大于 2200h,年总辐照度高于 5016 MJ·m-2 的地区占 全 国 总 面 积 2/3 以 上,具 有 良 好 的 太 阳 能 利 用 条件 .目前,太阳能热利用主要集中在热泵热水系统 的构 建 及 提 高 集 热 器 热 性 能 等 方 面 .黎 珍 等 [2]为 解 决太阳能热水系统中供水稳定性差、能效较低的问题,提出 太阳 能或空 气 能 蒸 发 集 热 器,并 构 建 热 泵 热 水系统 .集热器热性能主要从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和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进行优化,平板型因其承压 效果好、热效率高、便于与建筑一体化等优点,应用广泛 [3].国内外诸多学者对太阳能平板集热器的集热 性能进行了大量研究 [4?6].文献 [ 7  9]对 基 于 太 阳 能 光 伏 重 力 式 热 管 的 太 阳 能 集 热 器 进 行 研 究,结 果 表 [ ] 明,每日平均电效率与热效率分别为 9. 1% , 39. 2% ,且系统平均能效 比为 5. 5.王 勇等 10 利 用实 验和模 拟对全流道吸热板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增大流体传热接触面积不仅可以使排管间 流量分布 更加均衡,还 可以有 效地增 大板 芯 的对流换 热 系数 .周 伟等 [11]采用 树形 分支模型 自主设 计了 一种微细通道的集热或蒸发器,并应用到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中,结果表明,系统运行良好,平均能效比 [ ] 为 4. 8.江乐新等 12 对单圆形、单矩形、五圆形、五矩形 4 种流 道 截面 吸 热 板 的 传 热 特 性、压 降 特 性 进 行 [ ]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五矩形流道的效果最好,最大导热速率比其他 3 种提高了 55. 4%. Zhou 等 13 使用 一种微通道光伏光热集热器,并联合热泵、燃气热水器对住宅进行供热,结果表明,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 效率可以达到 50. 8% ,且在整个测试期间,室温均保持在 18 ℃ 以上,达到所需的热舒 适条 件 .虽 然已有 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多种流道结构的太阳能集热器,但大多仍为单一块板的实验室测量,并未应用到实际 工程项目中,且集热效率还有待提高 .因此,本文研究一种新型微通道太阳能平板集热器,分析其结构特 点,并对该集热器应用于山西省某农村住宅的供暖系统进行试验测试 . 1 微通道太阳能平板集热器 1. 1 微通道吸热板 微通道单元体吸热板横向剖面图,如图 1 所示 .微通道吸热板由铝制的微通道整体结构与上层覆有 黑铬涂层的吸热板构成,将 4 个微通道流道与两侧的 翅片结 构看作 一 个 单 元 体,微 通 道 整 体 由 21 个 单 元体并排排列组成,经两端的集管连接为一个整体 .微通道材质厚度为 1mm,中间的工质通道尺寸 为 4 mm×5mm,两边翅 片宽度均为 15 mm.每个微通道 单元体结构独立运行,若 其 中 一 个 损 坏,不 会 影 响 其 他单元体的正常运行 .另 外,微 通 道 结 构 采 用 铝 材 一 次性挤压拉伸成型,成 本 远 低 于 传 统 铜 材 .微 通 道 结 构可以减小 传 统 管 板 式 流 道 的 截 面 尺 寸,使 流 体 流 速减慢,从而 延 长 循 环 工 质 吸 收 热 能 的 时 间 .同 时, 微通道矩形截面能增 大 吸 热 板 与 循 环 工 质 的 热 传 导 图 1 微通道单元体吸热板横向剖面图(单位: mm) 面积,使总传热量提高 . 1. 2 微通道太阳能平板集热器的结构 微通道太阳能平 板 集 热 器 的 结 构,如 图 2 所 示 . F i 1 Tr ans ve r s es e c t i ono fmi c r o  channe l g. un i the a tabs o r t i onp l a t e( un i t:mm) p 图 2 中:微通道太阳能平板集热器主要是由玻璃盖板、微通道 吸热 板、保 温 层、外 框 等 4 个 部 件 组 成 .外 图 2 微通道太阳能平板集热器结构示意图 F i 2 Schema t i cd i ag r amo fmi c r o  channe ls o l a rp l a t ec o l l e c t o r g.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5期 常晓琪,等:微通道太阳能平板集热器的集热性能试验 655 形结构尺寸为 2000mm×1000mm×80mm,透明的玻璃盖板采用 低铁钢 化玻璃,阳光透 过率 可以达 到 95. 0% , 4 个侧面与底部的保温采用聚氨酯发泡保温,导热系数约为 0. 052 W ·(m· ℃ )-1 ,侧边、底 部保温层厚度分别为 20, 30mm,外框采用轻质的铝制材料 .循 环工质在 单个集热器 板中 以 3 流 程方式 流动,其流动示意图,如图 3 所示 . 由图 3 可知:相较于传统单流程式的循环方式, 3 流程方式流动可 极大地 降低 不同集热 器中流 体的 温差,从而降低热损失 . 微通道太阳能平 板 集 热 器 与 传 统 平 板 集 热 器 相 比,具有以下 3 个优点: 1)采用矩形截面的微通道流 道,延长循环工质在 流 道 内 的 停 留 时 间,提 高 集 热 器 的集热效率; 2)微通道与两端集管采用嵌套式连接, 与传统使用的焊接 式 相 比,可 极 大 地 降 低 流 动 热 阻; 3)吸热板与微通道流道厚度共有7mm,采用铝制材 料,使集热器更加紧凑、轻便,且成本较低 . 图 3 循环工质流动示意图 2 热传导基本理论 F i 3 F l owd i ag r amo fc i r cu l a t i ng wo r k i ngf l u i d g. 2. 1 传热过程 当太阳辐射透过集热器的玻璃 盖 板 后,其 能 量 被 涂 有 黑 铬 涂 层 的 吸 热 板 吸 收,吸 收 的 这 部 分 能 量 犙s 全部转化为热能,其中,大部分热能传 递 给 微 通 道 内 的 循 环 工 质,使 工 质 温 度 升 高,通 过 流 动 将 热 量 带入水箱,从而间接 加 热 水 箱 中 的 水 .被 循 环 工 质 吸 收的这部分能量称 为 集 热 器 获 得 的 有 用 能 犙u,集 热 器玻璃盖板和保温层 表 面 均 以 对 流 和 辐 射 的 形 式 连 续不断地向 周 围 环 境 散 失 热 量,这 些 向 环 境 散 失 的 热量包括集热器的顶部热损失 犙t、底部热损失 犙b 和 边缘 热 损 失 犙e,该 过 程 循 环 往 复,直 至 稳 定 .具 体 的 传热过程,如图 4 所示 . 2. 2 评价参数 2. 2. 1 集热 效 率 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的热性能可 以用集热效率衡量 .在 稳 态 运 行 工 况 下,其 集 热 效 率 图 4 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热量传递过程 定义为在单 位 时 间 内,集 热 器 实 际 获 得 的 有 用 能 与 F i 4 He a tt r ans f e rp r o c e s so ff l a tp l a t es o l a rc o l l e c t o r g. 集热器表面所接收的太阳总辐射之比,其计算式为 犙u 犕 ·犮p( θf,o -θf,i) ×100%. η = 犃犐 = 犃犐 ( 1) 式( 1)中: 犐 为太阳辐照度; 犃 为集热器采光面积; 犕 为 集 热 器 循 环 工 质 的 质 量 流 量; 犮p 为 工 质 定 压 比 热 容; θf,o, θf,i分别为集热器工质出口、进口温度 . [ ] 2. 2. 2 瞬时效率 归一化温差 14 是指 单 位 面 积 单 位 辐 照 度 集 热 器 的 温 升 .集 热 器 的 热 性 能 可 以 用 基 于进口温度归一化温差 Δθ 的瞬时效率η ′进行计算,即 Δθ = ( θf,i -θa), 犐 ′= η 犕 ·犮p( θf,i -θa) ×100%. 犃犐 ( 2) 式( 2)中: θa 为环境温度 . 2. 2. 3 总热损失 集热器只要在吸热板高于环境温度时吸收太阳辐射,就不可避免地有一部分热量会 散失到周围的环境中 .这部分热量越大,有用能越小,这将直接影响集热效率 .集热器总热损失 犙L 为 ( 犙L = 犙t +犙b +犙e = 犃犝t( 3) θp -θa)+犃b犝b( θp -θa)+犃e犝e( θp -θa). 式( 3)中: 犝t 为 顶 部 热 损 失 系 数; 犃b 为 集 热 器 底 部 面 积; 犝b 为 底 部 热 损 失 系 数; θp 为吸热板平均温度; 犝e 为边缘热损失系数; 犃e 为集热器边缘面积之和 . [ ] 集热器顶部热损失系数在计算时需多次迭代, Kl e i n15 于 1974 年提出了经验公式,即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656 犖 1燄-1 熿 2 2 烌 σ( θp -θa)× ( θp +θa ) 犲+ , 犺w 犝t = 犮 θp -θa + × 2犖 +犳 -1+0. 133 1 εp 犖 +犳 + -犖 燀θp 燅 00591犖犺w εp +0. εg 烍 1. 0+0. 892犺w -0. 1166犺wεp)× ( 1+0. 7866犖), 犳= ( ( 2019 年 ) ( 4) 犺w = 5. 7+3. 8 狏, 100 犲 = 0. 43 1- . 烎 θp 式( 4)中: 犖 为透明盖板的层数; εp 为吸热板的发射率; εg 为 透 明盖板 的发射 率; σ 为斯 蒂芬玻尔 兹曼常 ( ) [ ] 2 数; 犺w 为由于风引起的对流换热系数 16 ; 狏 为环境风速 .当 0 °<β<70 °时, 犮=520× ( 1-0. 00005 β );当 70 °≤β<90 °时, °时, 犮 为 392. 6,其中, β 为 70 β 为集热器倾角 . 由于集热器底部外表面温度一般较低,在与环境辐射 换 热时,辐 射 换 热 量 可 忽 略 不 计 .故 底 部 热 损 失系数可表示为 1 1 ( . 5) = 犚λ1 +犚h1 δb 1 + λb 犺w 式( 5)中: 犚λ1 为底部导热热阻; 犚h1 为底部对流换热 热 阻; λb 为 底 部 保 温 层 材 料 的 导 热 系 数; δb 为 底 部 保 犝b = 温层厚度 . 边缘热损失系数 犝e 与底部热损系数 犝b 的计算过程类似,不再赘述 . 2. 2. 4 系统能效比 对于以太阳能集热器为吸热装置 的供暖 系统,利 用 水 泵 提 供 动 力,在 使 循 环 工 质 不断流动的同时,还消耗电量 .因此,采用集热器获取的有用能与水泵的实时变化功率之比,表示系统能 效比( COP),具体可表示为 COP = 犙u . 犘 ( 6) 式( 6)中: 犘 为水泵实时变化功率 . 3 项目概况 试验项目设在山西省某农村,其目的 在 于 为 3 间 长、宽、高 分 别 为 14000, 7000, 4000 mm 的 农 村 住宅提供房间供暖热负荷及部分生活热水负荷 .项目 整体由 2 组 并联 的 太 阳 能 集 热 器、蓄 热 装 置、地 板 辐射供暖系统及作为补充热源的空气源热泵组成 . 系统整体采用二次换热,具体的系统流程图与测点布 置,分 别 如 图 5 所 示 .太 阳 能 集 热 器 系 统 实 物 图,如图 6 所示 .图 5 中:蓄热装置由 1. 5m3 的蓄热大 水箱、潜水 泵及位 于顶 部 的 换 热 小 水 箱 等 部 件 构 成;小水箱内有波纹管式换热器,用于集热器与地板辐射 采 暖系统 的热 量 交 换;大 水 箱 主 要 用 于 太 阳 辐 照度较高时热量的保存,以及辐照度较低时热量的释放 . 图 5 系统流程图与测点布置 F i 5 Sy s t emf l owcha r tandme a su r i ngpo i n t g.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5期 常晓琪,等:微通道太阳能平板集热器的集热性能试验 657 太阳能集热器以体积分数为 40% 的乙二醇 与水的混合溶 液作为循环工质,通过循 环 泵 实 现 工 质 的 强 制 循 环 .太 阳 能 集 热器根据循环工质进出口方式的不同分为 2 组:第 1 组集热器 工质进出口方 式 为 上 进 下 出;第 2 组 集 热 器 工 质 进 出 口 方 式 为下进上出 .采光面与水平面 的 倾 角 均 为 60 °,朝 向 为 正 南 .太 阳能集热器的 运 行 是 通 过 循 环 泵 的 启 停 进 行 控 制,当 工 质 通 过的第1 块板的平均板温达到35 ℃ 时,循环泵开启,太阳能集 热器开始运行;当 测 量 计 算 的 平 均 板 温 低 于 36 ℃ 时,循 环 泵 图 6 太阳能集热器系统实物图 关闭,集热器停止运行 . F i 6 Phy s i c a ld i ag r amo f g. 4 试验结果与分析 s o l a rc o l l e c t o rsy s t em 4. 1 测试系统 试验中的测试内容包括运行参数与环境参数 .运行参数包括集热器进口、出口温度、板温、循环工质 流量、水泵实时功率等;环境参数包 括 室 外 温 度、太 阳 辐 照 度 和 环 境 风 速 等 .测 试 仪 器 主 要 有 太 阳 辐 照 仪、风速仪、流量计、铂电阻温度传感器和数据采集仪等 .测试仪器的相关参数,如表 1 所示 . 表 1 测试仪器的相关参数 Tab. 1 Pa r ame t e r so ft e s t i ngi ns t r umen t 测试仪器 型号 个数 测量范围 精度 放置位置 太阳辐照仪 TQB 2C ? 1 0~2000 W·m-2 ±2% 距太阳能集热器 0. 5m 范围内, 与集热器采光面平行 风速仪 HS ?FS01 1 流量计 LWGY?MK?DN25 3 2m·s-1 0~30m·s-1 0. 3 -1 0. 5~10. ±0. 5% 0m ·h 铂电阻温度 传感器 PT1000 35 -50~150 ℃ ±0. 002 ℃ 太阳能集热器进出口、 吸热板表面、水箱内、环境中等 数据采集仪 34970A 1 0~300V ±0. 004% 测试房间内 4. 2 试验过程 4. 2. 1 试验方法 太阳能集热器旁 太阳能集热器总、分支路处 试验时间为 2017 年整个 冬 季,从 中 选 取 具 有 代 表 性 的 5 个 晴 天 ( 12 月 23-27 日) 进行数据整理,根据集热器的开启时间,详细分析 10: 00-16: 00 时间段内的环境参数和运行参数 .使用 34970A 型数据采集仪(美国 Ag i l en t安捷伦公司)采集环境参数和运 行参数 数据,数据采集 时间间 隔为 2mi n,将采集的数据按设置的 采 集 间 隔 导 入 Exc e l中,分 析 处 理 并 绘 制 相 关 曲 线 图 .在 数 据 采 集 过 程 中,由于存在传感器故障、环境条件突变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可能会 出 现 数 据 异 常 等 情 况 .在 数 据 处 理 和拟合公式过程中,应及时剔除坏值 . 4. 2. 2 试验分析 以 12 月 26 日 试 验 结 果 为 例 .当 天 天气晴朗,无云,微风,测试 结 果,如 图 7 所 示 .图 7 中: θ 为温度 . 由图 7 可 知:当 太 阳 辐 照 度 稳 定 增 大 时,微 通 道 集 热器循环工质 的 进 出 口 温 度、小 水 箱 温 度 均 不 断 提 升, 两组出口 温 度 在 集 热 器 运 行 初 期 增 长 较 快,在 12: 20 时,第 2 组出口温度达到最高值 62. 5 ℃ ,微 通道 太阳 能 集热器可以快速地将太阳能 转化为热 能,使循 环工 质 较 图 7 12 月 26 日试验测试结果 快升温,为 小 水 箱 提 供 热 量;而 进 口 温 度 的 最 高 温 度 F i 7 Te s tr e su l tonDe c embe r26 g. ( 52. 7 ℃ )出现在 13: 00,这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水箱温度不断提升,使得集热器回水温度,即板进 口温度达到最高值;小水箱温度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 13: 40 时,小水箱温度达到最高值 49. 3 ℃. 由图 7 还可知:第 1 组、第 2 组太阳能集热器虽进出口方式不同,但在相同进口温度时,出口温度相 差不大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658 2019 年 4. 3 结果分析 4. 3. 1 集热效率 12 月 26 日集热效率与太阳辐照度 随 时 间 的 变 化 曲 线,如 图 8 所 示 .图 8 中: η 为集 热效率 .根据式( 1)可以计算出第 1 组、第 2 组集热器 日 平均集热效率分别为 63. 5% , 63. 7% ,两 组 集 热 器 的 平 均集热效率为 63. 6%. 由图 8 可 知:在 集 热 器 运 行 初 期,集 热 效 率 迅 速 增 大,在 11: 20 时,第 1 组、第 2 组集 热器的 集 热 效 率 分 别 达到最大值 77. 9% , 80. 4% ;随后, 2 组集 热 器 的 集 热 效 率有所下降,这 是 因 为 当 板 进 口 温 度 不 断 提 升 时,循 环 工质从外界吸收 的 热 量 有 所 减 少;随 着 时 间 的 推 移,虽 然太阳辐照度不 断 降 低,集 热 效 率 平 缓 下 降,但 集 热 效 率也能保持较大 数 值,说 明 该 集 热 器 集 热 能 力 强,保 温 图 8 集热效率与太阳辐照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F i 8 Cu r veo fhe a tc o l l e c t i one f f i c i ency g. ands o l a ri r r ad i anc ewi t ht ime 性能好 . 4. 3. 2 瞬时效率 为了更准确地得到基于进口温度的归一化温差与 瞬时效 率的关系,选取 12 月 23- 27 日 5 天的测试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拟合第 1 组、第 2 组集热器的瞬时 效率曲 线,如 图 9 所示 .图 9 中: ′1 , ′2 分别为第 1 组、第 2 组集热器的瞬时效率 . η η ( a)第 1 组集热器 ( b)第 2 组集热器 图 9 基于进口温度的集热器瞬时效率曲线 F i 9 Ef f i c i en tcu r veo fc o l l e c t o rba s edoni n l e tt empe r a t u r e g. 拟合的微通道太阳能集热器的瞬时效率方程为 ( θf,i -θa), ′1 = ( 0. 86-3. 24Δθ)×100% , η ′2 = ( 0. 88-3. 07Δθ)×100%. ( 7) η 犐 由式 ( 7)的 计 算 结 果 可 知:第 1 组、第 2 组 集 热 器 的 最 大 瞬 时 效 率 分 别 为 86. 0% , 88. 0% ,而 第 1 Δθ = 组、第 2 组集热器的实际热损失仅 为 3. 24, 3. 07 W ·( m2 · ℃ )-1 ,可 见 微 通 道 结 构 能 够 高 效 地 吸 收 经 吸热板转化的光能,从根本上改善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性能 . 由图 9 可知:第 2 组集热器的瞬时效率比第 1 组大 .这是因为第 2 组集热器工质采用下进上出的流 动方式,其吸热板上部温度远大于下部温度,使封闭空气夹层内上层热空气与下层冷空气之间不发生对 流作用,从而减小因 对 流 而 产 生 的 热 损 失,故 第 2 组 集 热 器 的 瞬 时效率较高 . 4. 3. 3 总热损失 由式( 3)~ ( 5)可计算单个集热板顶部、底部、 边缘的热损失值 .以第 1 组集热器的板 1 为例, 12 月 23-27 日 的 平均热损失分布,如图 10 所示 . 由图 10 可知:在 12 月 23-27 日, 10: 00-16: 00 时 间 段 内, 集热 器 板 1 的 平 均 热 损 失 量 为 233. 3 W,其 中,顶 部 热 损 失 为 139. 7 W,底部热损失为 72. 1 W ,边 缘 热 损 失 为 21. 5 W ;顶 部 热 图 10 集热器板 1 的平均热损失分布图 10 Ave r agehe a tl o s sd i s t r i bu t i on 损失最大,占整个板全 部 热 损 失 的 59. 9% ,而 底 部 热 损 失 和 边 缘 Fig. 热损失较少,分别占整 个 板 全 部 热 损 失 的 30. 9% , 9. 2%.这 是 因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d i ag r amo fc o l l e c t o rp l a t e1 第5期 常晓琪,等:微通道太阳能平板集热器的集热性能试验 659 为板上部的单层玻璃盖板与外界接触的表面受风速 的影响,有较 大的 对 流 传 热 系 数;同 时,低 铁 钢 化 玻 璃的导热系数约为 5. 8 W·( m· ℃ )-1 ,对封闭空气夹层内的热量有一定的散失作用 . 因此,减少热损失可以从减小顶部热损失入手,如使用双层玻璃盖板或 采用导 热系数更 小的 LowE 膜玻璃 [17],其导热系数可以降低到 1. 4 W·( m· ℃ )-1 ;减小底部和边缘热损失可以采用保温性能更高 的材料,并根据气候、选用材料等确定保温层厚度 . 12 月23-27 日,集热器板1 与集热器板2 的总热损失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11 所示 .由图11 可 知:板 1, 2 每日热损失变化趋势均是先增后减,且最大热损失出现在 12 月 25 日中午 12: 40,此时,板 1, 2 热损失分别为 340. 5, 319. 1 W,二者相差 21. 4 W ;板 1 在 15: 20 之前,平均热损失明显大于板 2,这是 因为在太阳辐照度较高时,第 1 组集热器采用上进下 出的流 动方式,使 板 1 下 部 分 吸 热 板 温 度 较 高,这 不仅加大与外界的辐射传热,还增大夹层内部上、下空气对流换热,导致热损失明显增大 . 4. 3. 4 系统能效比 12 月 23-27 日,系统能效 比随 时间的变 化曲线,如 图 12 所示 .由图 12 可 知:每 天的系统能效比均随着时间的推移先增后减;在 10: 00-16: 00 时间 段 内,瞬 时 能 效 比 均 在 3. 0 以 上; 5 日平均能效比为 16. 1; 12 月 25 日 12: 00 时,能效比达到最大值( 24. 0),说明该系统效率较高,可以通过 消耗较少的电能获得较多的热能 .相比于 其 他 供 热 设 备,如 电 加 热 器 (最 大 COP 为 1. 0)和 空 气 源 热 泵 ( COP 为 3. 0~5. 0),自主设计的供热系统可极大地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 图 11 集热器板 1, 2 的热损失随时间变化曲线 图 12 系统能效比随时间变化曲线 F i 11 He a tl o s so fc o l l e c t o r g. F i 12 Di ag r amo fsy s t emc oe f f i c i en t g. l a t e1, 2wi t ht ime p o fpe r f o rmanc ewi t ht ime 5 结论 通过对新型微通道太阳能平板集热器的基本结构及 基本理 论进 行 分 析,以 及 对 其 在 农 村 住 宅 供 暖 系统进行试验,得出以下 4 点结论 . 1)自主设计的微通道太阳能平板集热器集热能力 强,日平 均集热 效率为 63. 6% ,集 热 效 率 最 高 可 以达到 80. 4% ,且在太阳辐照度持续降低时,集热效率仍然能够保持较大数值 . 2)由太阳能集热器瞬时效率的拟合 方 程 可 知,第 1 组、第 2 组 集 热 器 的 瞬 时 效 率 分 别 为 86. 0% , 2 -1 88. 0% ,热损失系数分别为 3. 24, 3. 07 W ·(m · ℃ ) ,这 表 明 微 通 道 能 够 高 效 地 吸 收 经 上 层 吸 热 板 转化的光能,且采用下进上出的工质循环形式,热损失系数较小,瞬时效率较高 . 3)板 1 的平均热损失为 233. 3 W ,其中,顶部热损失占整个板全部热损失的 59. 9%.因此,减小顶 部热损失是减小板热损失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采用双 层玻璃 盖板或使用 LowE 膜 玻 璃 等 减 小 顶 部 热 损失 . 4)系统 5 日平均能效比为 16. 1,与其他供热设备相比,自主 设计的供 热系统 可极 大地 提 高 能 源 利 用效率 . 参考文献: [ 1] 王勇,段广彬,刘宗明 .平板太阳能集热器 强 化 传 热 特 性 研 究[ J].材 料 导 报, 2014, 28( 19): 62  67. DOI: 10. 11896/ j. i s sn. 1005  023X. 2014. 19. 013. [ 2] 黎珍,田琦,董旭 .太原地区太阳能耦合空气源热泵 一 体 化 热 水 系 统 性 能 分 析 [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版 科 学 版),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660 2019 年 2017, 38( 5): 670  675. DOI: 10. 11830/ I SSN. 1000  5013. 201612014. [ 3] 卢郁,于洪文,丁海成,等 .平 板 太 阳 能 集 热 器 热 性 能 数 学 建 模 及 模 拟 [ J].济 南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3, 27 ( 3): 293  297. [ 4] MODJ INOU M, J IJ i e, LIJ i ng, 犲 狋犪 犾. Anume r i c a landexpe r imen t a ls t udyo fmi c r o  channe lhe a tp i o l a rpho t ovo l  pes t a i c st he rma lsy s t em[ J]. App l i edEne r 2017, 206: 708  722. DOI: 10. 1016/ apene r 2017. 08. 221. gy, j. gy. [ 5] LIGu i i ang, PEIGang, J IJ i e, 犲 狋犪 犾. Nume r i c a landexpe r imen t a ls t udyonaPV/Tsy s t em wi t hs t a t i cmi n i a t u r es o l a r q s o l ene r. 2015. 07. 046. c onc en t r a t o r[ J]. So l a rEne r 2015, 120: 565  574. DOI: 10. 1016/ j. gy, [ i s sn: 6] 李戬洪,江晴 .一种高效 平 板 太 阳 能 集 热 器 试 验 研 究 [ J].太 阳 能 学 报, 2001, 22( 2): 131  135. DOI: 10. 3321/ j. 0254  0096. 2001. 02. 003. [ 7] ZHANG Xi ngx i ng, ZHAO Xudong, SHENJ i ngchun, 犲 狋犪 犾. De s i ab r i c a t i onandexpe r imen t a ls t udyo fas o l a rpho  gnf / l oop he a t p i s edhe a tpump sy s t em [ J]. So l a rEne r 2013, 97: 551  568.DOI: 10. 1016/ s o l ene r. t ovo l t a i c peba gy, j. 2013. 09. 022. [ / 8] ZHANG Xi ngx i ng, ZHAO Xudong, SHENJ i ngchun, 犲 狋犪 犾. Dynami cpe r f o rmanc eo fanove ls o l a rpho t ovo l t a i c l oop  apene r 2013. 09. 063. he a t p i a tpumpsy s t em[ J]. App l i edEne r 2014, 114( 2): 335  352. DOI: 10. 1016/ j. gy. pehe gy, [ 9] XU Peng, SHENJ i ngchun, ZHANG Xi ngx i ng, 犲 狋犪 犾. De s i ab r i c a t i onandexpe r imen t a ls t udyo fanove ll oop  gn,f he a t p i s eds o l a rt he rma lf a c adewa t e rhe a t i ngsy s t em[ J]. Ene r o c ed i a, 2015, 75: 566  571. DOI: 10. 1016/ peba gyPr j. egyp r o. 2015. 07. 456. [ 10] 王勇,段广彬,丁海成,等 .全流道式平板型太阳 能 集 热 器 的 试 验 研 究 与 模 拟 分 析 [ J].可 再 生 能 源, 2015, 33( 12): 1762  1768. [ 11] 周伟,张小松 .基于微细 通 道 集 热/蒸 发 器 的 太 阳 能 热 泵 热 水 系 统 性 能 模 拟 与 实 验 研 究 [ J].暖 通 空 调, 2017, 47 ( 10): 108  113. [ 12] 江乐新,李雅瑾,江劲 松 .流 道 型 式 对 光 热 组 件 传 热 影 响 的 数 值 模 拟 [ J].广 西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3, 38 ( i s sn. 1001  7445. 2013. 02. 015. 2): 339  344. DOI: 10. 3969/ j. [ 13] ZHOUJ i n zh i, ZHAO Xudong,MA Xi ao l i, 犲 狋犪 犾. Cl e a r  day sope r a t i ona lpe r f o rmanc eo fahyb r i dexpe r imen t a lspa c e he a t i ngsy s t ememp l oy i ngt henove lmi n i  channe ls o l a rt he rma landPV/T pane l sandahe a tpump[ J]. So l a rEne r  s o l ene r. 2017. 06. 056. 2017, 155: 464  477. DOI: 10. 1016/ j. gy, [ 14] 中国国家标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 .太 阳 能 集 热 器 热 性 能 试 验 方 法:GB/T4217-2007[ S].北 京:中 国 标 准 出 版 社, 2007. [ 15] KLEINSA. Ca l cu l a t i ono ff l a t p l a t ec o l l e c t o rl o s sc oe f f i c i en t s[ J]. So l a rEne r 1975, 17: 79  80. DOI: 10. 1016/ gy, 0038  092X( 75) 90020  1. [ 16] 高腾 .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的传热分析及设计优化[ D].天津:天津大学, 2011. [ i s sn. 1003  17] 林鸿宾,徐美君,韩彤 .我国深加 工 玻 璃 的 发 展 与 现 状 [ J].玻 璃, 2010, 37( 12): 26  30. DOI: 10. 3969/ j. 1987. 2010. 12. 009. (责任编辑:陈志贤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刘源岗) 第 40 卷 第5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9 年 9 月 Vo l. 40 No. 5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Sep.2019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901046 ? 空气源热泵及辅助电加热地板 辐射采暖系统耦合优化 王洋涛1,赵润俐2,田琦1,董旭3,武斌1 ( 1.太原理工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2.山西省建筑节能监管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0; 3.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山东 青岛 266000) 摘要: 从节能性和经济性两方面综合考虑,提出单价能效系数的概念,并根据系统单价能效系数选择空气源 热泵及辅助电加热复合采暖系统 .利用瞬时系统模拟程序( TRNSYS),构建复合采暖系统仿真模型,并以 太 原 地区住宅为例,优化空气源热泵及辅助电加热复合采暖系统的耦合方式 .研究结果表明:当空气源热泵占建筑 供暖设计热负荷 60% ,辅助电加热设备占 40% 时,整个采暖系统单价能效系数最高,性价比最好 .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辅助电加热;复合采暖系统;单价能效系数 中图分类号: TU832. 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9) 05 0661 07 ? ? ? 犆狅狌狆 犾 犻 狀犵犗狆 狋 犻犿犻 狕 犪 狋 犻 狅狀犳 狅 狉犃犻 狉犛狅狌 狉 犮 犲犎犲 犪 狋犘狌犿狆犪狀犱 犃狌狓 犻 犾 犻 犪 狉 犾 犲 犮 狋 狉 犻 犮犎犲 犪 狋 犻 狀犵犉 犾 狅 狅 狉犚犪犱 犻 犪狀 狋犎犲 犪 狋 犻 狀犵犛狔 狊 狋 犲犿 狔犈 WANG Yang t ao1,ZHAO Run l i2,TIAN Qi1, DONG Xu3,WU B i n1 ( 1.Co l l egeo fEnv i r onmen t a lSc i enc eandEng i ne e r i ng,Ta i i ve r s i t fTe chno l ogy,J i nzhong030600,Ch i na; yuanUn yo 2.Shanx iBu i l d i ngEne r e r va t i onSupe r v i s i onCen t e r,Ta i i na; gyCons yuan030000,Ch 3.Qi ngdaoHa i e rAi rCond i t i one rL imi t edGene r a lCompany,Qi ngdao266000,Ch i na)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Cons i de r i ngt hetwoa spe c t so fene r av i ngande c onomy,t hec onc ep to fun i tp r i c eene r f f i  gys gye c i encyc oe f f i c i en ti sp r opo s ed,andt hea i rs ou r c ehe a tpumpandaux i l i a r l e c t r i che a t i ngc ompoundhe a t i ng ye sy s t ema r es e l e c t eda c c o r d i ngt ot heun i tp r i c eene r f f i c i encyc oe f f i c i en to ft hesy s t em. Thes imu l a t i onmode l gye o ft hec ompo s i t ehe a t i ngsy s t emi sc ons t r uc t edbyus i ngt het r ans i en tsy s t ems imu l a t i onp r og r am ( TRNSYS). Tak i ngt her e s i den t i a la r e ai nTa i sanexamp l e,t hec oup l i ng modeo fa i rs ou r c ehe a tpumpandaux i l i a r yuana y e l e c t r i che a t i ngc ompo s i t ehe a t i ngsy s t emi sop t imi z ed.Ther e s e a r chr e su l t sshowt ha twhent hea i rs ou r c ehe a t c c oun t sf o r60% o ft hebu i l d i nghe a t i ngde s i a tl oadandt heaux i l i a r l e c t r i che a t i nge i ta c  pumpa gnhe ye qu pmen heun i the a t i ngsy s t emha st heh i s tun i tene r f f i c i encyc oe f f i c i en tandt hebe s tc o s tpe r  c oun t sf o r40% ,t ghe gye f o rmanc e. 犓犲 狉 犱 狊: a i rs ou r c ehe a tpump;aux i l i a r l e c t r i che a t i ng;c ompo s i t ehe a t i ngsy s t em;un i tp r i c eene r f f i  ye gye 狔狑狅 oe f f i c i en t c i encyc 收稿日期: 2019 01 22 ? ? 通信作者: 田琦( 1966 E?ma i l: 412559908@ ?),男,教授,博 士,主 要 从 事 可 再 生 能 源 利 用 及 建 筑 节 能 新 技 术 的 研 究 . c om. qq. 基金项目: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2012BAJ 04B02) 662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19 年 目前,我国北方地区城镇供暖 能 耗 占 建 筑 能 耗 的 22% [1],低 温 热 水 地 板 辐 射 采 暖 系 统 以 辐 射 为 主 的换热方式向室内供暖,具有卫生、舒 适 性 强 等 特 点,比 传 统 供 暖 方 式 节 能 20% ~30% [2].冬 季 应 用 空 气源热泵从室外空气中提取热量制取热水,可稳定 地 向 室 内 进 行 低 温 热 水 地 板 辐 射 采 暖 [3?7],因 其 具 有 适用范围广、高效节能及清洁环保 的 优 点,受 到 很 多 专 家、学 者 的 关 注 [8?18].然 而,空 气 源 热 泵 机 组 显 著 的缺点是供需不匹配,即在整个供暖期,随着室外温度的降低,室内热负荷需求逐渐增大,其机组制热量 却逐渐降低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通常需要添加辅助电加热设备,以提高热泵机组运行的可靠性 .为了合 理配置热泵机组与辅助电加热设备,文献[ 19 20]提 出 最 佳 经 济 平 衡 点 和 最 佳 能 量 平 衡 点 的 概 念,王 绍 ? 瑞 [21]研 究 以低谷 电为 辅 助热源的设 备容量 的确定 方法 .综 上 可知,目 前的研 究侧 重于复合 采暖系 统经 济性或节能性的分析,缺乏综合两种因素的研究 .本文考 虑 节能性 和经 济 性 综 合 评 价 指 标,优 化 空 气 源 热泵及辅助电加热复合采暖系统的耦合方式 . 1 单价能效系数 [ ] 美国能源部和美国空调与制冷协会( ARI)推荐制 热 季节性 能系数 22 作为评 价机 组性 能 的 指 标 .制 热季节性能系数反映系统的节能情况,制热季节性能 系数越 高,表 明系 统 节 能 性 越 好 .动 态 费 用 年 值 评 价方法是在项目生命周期内,将每年的现金流出量按 照标准 收益率 换 算,累 计 至 项 目 生 命 周 期 原 点,成 为费用现值,再将费用现值按照年均制分摊至项目生命周期内,成为费用现值年金化的等额年值的评价 方法 [23].动 态 费 用年 值反映系统 经济情 况,动态 费用 年值越低,表明系统 经济性越好 .对于 空气源 热 泵 及辅助电加热复合采暖系统,综合考虑节能性与经济性两方面因素,最终提出一个复合采暖系统评价指 标,即单价能效系数,其计算式为 ( 1) χ =ζHSPF/犣d. 式( 1)中: 犣d 为动态费用年值 . χ 为单价能效系数; ζHSPF 为制热季节性能系数; 单价能效系数表示系统单位价格下的节能情况,系统单价能效系数越高,表示系统在相同价格的情 况下节能性越好,性价比越高;相反,则表示系统在相同价格的情况下,节能性越差,性价比越低 . 1. 1 制热季节性能系数 美国能源部和美国空调与制冷协会提出用温度频段法估算ζHSPF[24],估算表达式为 ζHSPF = θ )×狀 ∑犙 ( . θ )×狀 ∑犠 ( 犼 犼 犼 犼 犼 犼 ( 2) 式( 2)中: 犙犼( θ犼 为相应地区典型年制热季节各时刻出现的温度,℃ ; θ犼)为温度θ犼 时机组制热运行的供热 量, kW; 犠犼( kW; 狀犼 为温度θ犼 在制热季节中出现的时间, h. θ犼)为温度θ犼 时机组制热运行的耗电量, 1. 2 动态费用年值 动态费用年值的计算公式 [25]为 犿 犻( 1+犻) ( ·犓 +犆. 3) 犿 ( 1+犻) -1 [] 式( 3)中: 犣d 为按动态法计算的年计算费用,万元·a-1 ; 犻 为年利率,取 6% 8 ; 犓 为设备 初投资,万元; 犆 犣d = [] 为年运行费,万元·a-1 ; 犿 为供热设备使用寿命年限,取 15a8 . 空气源热泵及辅助电加热复合采暖系统的设备初投资一般包括设备的购置费用和增容费 .有 犓 = 犆eq +犆Z. 犆eq = 犘hp犖hp +犘b犖b, 犆Z = 犘ez( 犠 hp + 犠eb). ( 4) ( 5) ( 6) 式( 4)~ ( 6)中: 犆eq为设备购置费,万元; 犆Z 为增容费,万元; 犘hp为单位铭牌制热量对应热泵价格,万元· kW-1 ; 犖hp为热泵铭牌制热量, kW ; 犘b 为 单 位 铭 牌 制 热 量 对 应 的 辅 助 电 加 热 设 备 价 格,万 元 ·kW-1 ; 犖b 为辅助电加热设备铭牌制热量, kW ; 犘ez为单 位 功 率 电 力 增 容 费,万 元 ·kW-1 ; 犠 hp 为 热 泵 机 组 铭 牌 输入功率, kW ; 犠eb为辅助电加热设备的铭牌输入功率, kW. 空气源热泵及辅助电加热复合采暖系统的年运行费用 犆 一般 包括系统 运行能 耗费 用、设备 折旧费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5期 王洋涛,等:空气源热泵及辅助电加热地板辐射采暖系统耦合优化 663 和设备维修费 3 个部分,即 犆 = 犆yx +犆zj +犆wx, 犆yx = 犘e( 犠 S + 犠 SQ ), 烌 ( 7) 烍 犓( 1-犼), 犆zj = 犆wx = 0. 01犓 . 烎 犿 式( 7)中: 犆yx为运行能耗费用,万元; 犆zj为设备折旧费,万元; 犆wx为设 备维 修费,万元; 犘e 为电价,万元 · ( kW·h)-1 ; 犠 S 为整个供暖季节 热 泵 机 组 耗 功 量, kW ·h; 犠 SQ 为 整 个 供 暖 季 节 辅 助 电 加 热 设 备 耗 功 [ 26] 量, kW·h; 犼 为预计净残值率,取 4% .目前,我国尚无量化的空调 供暖系 统日常维 修费用 计算 方法, [ ] 为简化计算,维修费用按设备初投资的 0. 0127 计算 . 从以上分析可知,单价能效系数的目标函数是众多变量的函数,但实际上,针对某一地区,当房间维 护结构特性、室内设计参数、供暖室外设计温度、热泵机 组的 特性、年 利 率、供 热 设 备 使 用 寿 命 年 限 和 预 计净残值率等确定后,单价能效系数只是空气源热泵 与辅助 电加热 不同 耦合方 式 的 单 值 函 数 .对 式( 1) 求最大值,其对应的复合采暖系统的耦合方式即是单价能效系数最高的耦合方式 . 2 复合采暖系统仿真模型的构建 利用瞬时系统模拟 程 序 ( TRNSYS)构 建 复 合 采 暖 系 统 仿 真 模 型,模 型 采 用 模 块 化 的 动 态 模 拟 程 序 .所有系统均由若干小模块组成,某一模块实现 特定的功 能 .利用 TRNSYS 软 件 模 拟 分 析 时,只 要 调 用实现这些特定功能的模块,给定输入条件,就可以对系统进行模拟分析 [28]. 2. 1 复合采暖系统的物理模型 空气源热泵及辅助电加热复合采暖系统物理模型,如图 1 所 示 .图 1 中:复 合 采 暖 系 统 主 要 由 热 泵 机组、辅助电加热设备、机组 侧水泵、水箱、用 户 侧 水 泵、 供暖用户组成 .热泵机组和辅助电 加热 设 备串联 组 成 复 合采暖系统的热源 .复合采暖系统 有空 气 源热泵 单 独 供 暖、空气源热泵与辅助电加热设备 联合 供 暖两种 供 暖 模 式 .辅助电加热设备的主要作用是 保证 供 暖系统 的 稳 定 性,当逐时热负 荷 较 大 时,空 气 源 热 泵 机 组 单 独 供 暖 无 法满足供暖用户 的 热 量 需 求,此 时,需 要 启 动 辅 助 电 加 热设备进行联合供暖 . 2. 2 复合采暖系统的仿真模型 基于 TRNSYS 软件,根据复合采 暖系 统 物理 模 型, 建立空气源热泵 及 辅 助 电 加 热 复 合 采 暖 系 统 的 仿 真 模 图 1 复合采暖系统物理模型 F i 1 Phy s i c a lmode lo fc ompo s i t ehe a t i ngsy s t em g. 型,模型应用的各部件型号,如表 1 所示 . 表 1 TRNSYS 仿真模型中主要部件明细 Tab. 1 De t a i lo fma i nc omponen t si nTRNSYSs imu l a t i onmode l 系统部件 部件型号 数据读取器 测试参数 Type 9 不同地区气象参数、不同建筑逐时热负荷 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 Type 941 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额定制热量、额定耗功率 辅助电加热 Type 659 辅助电加热设备额定耗功率 储热水箱 Type 4c 水箱体积 末端用户 Type 682 添加系统指定负载以计算出口流体 时间控制器 Type 14h 系统运行时间 水泵 Type 114 水泵质量流量、扬程 温差控制器 Type 2b 温差控制上限和下限 通过 Type 9 将建筑所在地区的典型气象年逐时气象数据和建筑 逐时热 负荷导 入模 型中,空 气源热 泵的启停由机组侧回水温度和运行时间共同控制 .当机 组侧 回水温 度低于 设 定 下 限 值 并 处 于 系 统 运 行 时间范围内时,热泵开启;当回水温度高于设定上限值或处于系统运行时间范围外时,热泵关闭 .在热泵 开启的同时,如果热泵制热量低于建筑逐时热负荷,开启辅助电加热设备 .在系统仿真模型中,回水温度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664 2019 年 由 Type 2b 温差控制器控制,运行时间由 Type 14h 时间控 制 器 控 制 .将 制 热 季 节 性 能 系 数、动 态 费 用 年 值和单价能效系数的数学模型编入系统仿真模型中,输入空气源热泵和辅助电加热设备机组相关参数、 价格、地区电力增容费、电价,系统运行时间等相关参数,最终得到复合采暖系统仿真模型,如图 2 所示 . 图 2 复合采暖系统仿真模型 F i 2 S imu l a t i onmode lo fc ompo s i t ehe a t i ngsy s t em g. 3 复合采暖系统仿真模型的验证 3. 1 实验概况及方法 室外气象参数,如图 3 所示 .图3 中: 犎 为湿度(相对湿 度); 狋 为 时 间 .在 实 验 室 建 立 空 气 源 热 泵 及 辅 助 θ 为温度; 电加热复合采暖系统,以验证仿真模型的准确性 .实验建 筑 面积为 153m2 ,供暖热负荷为 6. 3kW ,房间设定温度为 20 ℃.选用 NE?C3BZ ?B2 型空气源热泵机组,机组额定制热 量 为 5. 39kW,额定 功 率 为 2. 3kW ,辅 助电 加热设 备 额定功 图 3 室外气象参数 率为 1kW.室内外气象参数采用 ETH?P 型 环 境 试 验 设 备 F i 3 Ou t doo rwe a t he rpa r ame t e r s g. 智能多路巡检仪进行测量,其温度误 差为 ±0. 2 ℃ ,湿 度 误 差为 ±5%.空气 源 热 泵 与 辅 助 电 加 热 耗 电 量 均 采 用 电 子 式 单 相 表 测 量,复 合 采 暖 系 统 供 热 量 采 用 JQCR? 20 型超声波热量表( 2 级精度)测量,实验时间为 2018 年 12 月 24 日 -2019 年 1 月 2 日 . 3. 2 实验数据及误差分析 需要验证的参数为复合采暖系统的空气源热泵功率、辅 助电 加 热 功 率、复 合 采 暖 系 统 供 热 量 .复 合 系统的能耗( 犙),如图 4 所示 .复合采暖系统供热量( 犘)的实验值与模拟值,如图 5 所示 . 图 4 复合系统能耗 图 5 复合系统供热量 F i 4 Ene r onsump t i ono fc ompo s i t esy s t em g. gyc F i 5 He a to fc ompo s i t esy s t em g. 由图 4, 5 可知:空气源热泵及辅助电加热复合采暖系统的 能耗和 供 热 量 的 模 拟 数 据 与 实 验 数 据 存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5期 王洋涛,等:空气源热泵及辅助电加热地板辐射采暖系统耦合优化 665 在一定误差,这 是测 试 过程本身及模型中的 某 些假设 条件 造成的,但 最大误差 均不超 过 9. 2% ,且在 允 许范围内,验证了复合采暖系统仿真模型的准确性 . 4 算例分析 4. 1 项目概况 以山西省太原市某住宅楼为例,总供暖面积为 1200m2 ,热负荷为 45. 84kW,建筑 为 6 层,层高为 3m,总高度为 18m,室内采用地板辐射采暖系统 .太原市整个供暖季( 11 月 1 日至次年 3 月 31 日,共 5 个月)全天 24h 不间断地供暖,根 据 JGJ142-2012《辐 射 供 暖 供 冷 技 术 规 程》[29],设 置 供 水 温 度 为 35 ℃.不同品牌的设备价格差别较大,对空气源热泵机组和辅助电加热设备取平均价格,分别为 3000, 649 -1 -1 -1 元·kW .太原地区电力增容费取 1000 元·kW ,电价为 0. 487 元·( kW·h) . 4. 2 复合采暖系统不同耦合方式的设备选型 供暖室外,在计算温度为 -10. 1 ℃ 的条件下,建筑热负荷为 45. 84kW ,空气源热泵分别按占比( γ) 0% , 15% , 30% , 45% , 60% , 75% , 90% , 100% 承担热负 荷,辅 助 电 加 热 设 备 承 担 剩 余 热 负 荷,并 进 行 8 组运行工况的模拟 .复合采暖系统不同耦合方式的设备选型,如表 2 所示 . 表 2 复合采暖系统不同耦合方式的设备选型 Tab. 2 Di f f e r en tc oup l i ng modee i ts e l e c t i ono fc ompo s i t ehe a t i ngsy s t em qu pmen 设备 γ 参数 热泵机组 kW 0% 15% 30% 45% 60% 75% 90% 100% 额定制热量 0 6. 80 13. 70 20. 60 27. 50 34. 40 41. 20 45. 84 额定耗功率 0 2. 90 5. 80 8. 70 11. 70 14. 60 17. 50 19. 50 功率 45. 84 39. 04 32. 14 25. 24 18. 34 11. 46 4. 64 0 辅助电加热 4. 3 复合采暖系统耦合方式的节能性与经济性分析 4. 3. 1 复合采暖系统节能性分析 在整个供暖季,空气源热泵及辅助电加热复合采暖系统在不同耦合 方式下的系统运行能耗,如表 3 所示 . 表 3 复合采暖系统不同耦合方式的能耗 Tab. 3 Ene r onsump t i ono fc ompo s i t ehe a t i ngsy s t em wi t hd i f f e r en tc oup l i ng mode s gyc kW·h γ 参数 0% 15% 30% 45% 60% 75% 90% 100% 辅助电加热能耗 47289 31230 15671 4321 931 402 131 0 空气源热泵能耗 0 5665 10700 13918 14709 15102 15360 15468 系统总能耗 47289 36895 26371 18239 15640 15504 15491 15468 0. 99 1. 25 1. 70 2. 35 2. 68 2. 69 2. 70 2. 71 ζ HSPF 由表 3 可知:随着空气源热泵机组在供暖系统中所占比例的增加,复合采暖系统制热季节性能系数 逐渐升高;当空气源热泵机组占整个供暖设计热负 荷 的 100% 时,系 统 的 制 热 季 节 性 能 系 数ζHSPF 最 高 . 这是由于同一建筑物的供热量相同,而 相 较 于 电 加 热 设 备,空 气 源 热 泵 机 组 是 一 种 高 能 效 比 的 供 热 设 备,随着空气源热泵机组占比的不断增加,系统总能耗逐渐降低 . 4. 3. 2 复合采暖系统经济性分析 复合采暖系统不同耦合方式的动态费用年值,如表 4 所示 . 表 4 复合采暖系统不同耦合方式的动态费用年值 Tab. 4 Dynami cc o s tannua lva l ueo fc ompo s i t ehe a t i ngsy s t em wi t hd i f f e r en tc oup l i ng mode s 万元 γ 参数 0% 15% 30% 45% 60% 75% 90% 100% 系统初投资 7. 56 8. 76 9. 99 11. 21 12. 44 13. 66 14. 87 15. 70 年运行费用 2. 86 2. 44 2. 02 1. 71 1. 68 1. 76 1. 85 1. 91 动态费用年值 3. 64 3. 34 3. 05 2. 87 2. 96 3. 17 3. 38 3. 53 由表 4 可知:空气源热泵机组较电加热设备初期投资大,随着空气源热泵机组在整个复合采暖系统 中所占比例的逐渐增加,系统初投资不断增大;空气源热泵较辅助电加热设备更加节能,用电量更小;由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666 2019 年 于折旧费和维修费与系统初投资有关,随着热泵所占 比例的 不断增 加,系 统 折 旧 费 和 维 修 费 逐 渐 增 加; 年运行费用随着热泵占比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随着空气源热泵机组在采暖系统中所占比 例的增加,动态费用年值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当空气源热泵机 组占整 个供暖设 计热负 荷的 45% 时,系统的动态费用年值最小,经济性最好 . 4. 4 基于单价能效系数的复合采暖系统耦合方式分析 根据式( 1)计算太原地区住宅空气源热泵及辅助电 加热 复合采 暖系统 不 同 耦 合 方 式 的 单 价 能 效 系 数,结果如图 6 所示 . 由图 6 可知:对于 太 原 地 区 住 宅 的 空 气 源 热 泵 及 辅 助 电加热复合采暖系统,通 过 单 价 能 效 系 数 对 复 合 采 暖 系 统 进行评价,当 空 气 源 热 泵 机 组 占 整 个 供 暖 设 计 热 负 荷 的 60% 时,系统单价能效系数最高,即在相同价格情 况下的节 能效果最好,性价比最高 . 由表3, 4 和图 6 可知:当热泵占比γ 为 60% 时,系统单 价能效系 数 高 于 热 泵 占 比 为 100% (系 统 节 能 性 最 好 )和 45% (系统经济性最好)时 的 系 统 单 价 能 效 系 数,这 是 由 于 热泵占比为60% 时系统的ζHSPF 略低于热泵占比为100% 时 的ζHSPF ,节能性 相 差 不 大,但 其 动 态 费 用 年 值 远 远 低 于 占 比为 100% 时的动态费用年值,经 济 性 优 势 较 为 明 显;系 统 图 6 不同耦合方式系统单价能效系数 F i 6 Un i tp r i c eene r f f i c i encyc oe f f i c i en t g. gye o fsy s t emi nd i f f e r en tc oup l i ng mode s 动态费用年值略高于热泵占比为 45% 时的动态费用年 值,经 济 性 相 差 不 大,但 其ζHSPF 高 于 热 泵 占 比 为 45% 时的ζHSPF ,节能优势较为明显 .因此,利用单价能效系数优化复合 采暖系 统耦 合方式兼 具节能 性与 经济性,对于复合采暖系统耦合方式的选择较有指导意义 . 5 结论 1)从节能性和经济性两方面综合考虑,提出单价能效系数的概念,根据系统单价 能效 系数,选择空 气源热泵及辅助电加热复合采暖系统,可使系统在相同价格情况下节能效果最好,性价比最高 . 2)以太原地区住宅为例,利用 TRNSYS 搭建的空气源热泵及辅助电加热复合采暖系 统仿真模型, 综合分析符合采暖系统的节能性和经济性 .结果表明:当空气源热 泵占供热 设计热负 荷的 60% ,辅助电 加热设备占 40% 时,系统单价能效系数最高;空气源热泵占比为 60% 时耦合方 式的ζHSPF 仅 低于 空气源 热泵占比为 100% (系统节能性最好)时的 1% ,但其动态费用年值 却低 于后者的 16% ;空气 源热 泵占比 为 60% 时耦合方式的动态费用 年 值 仅 高 于 空 气 源 热 泵 占 比 为 45% (系 统 经 济 性 最 好)时 的 3% ,但 其 ζHSPF 却高于后者的 14%. 参考文献: [ 1] 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 .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 2017[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7. [ 2] 王子介 .低温辐射供暖与辐射供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 3] STARKS, LOOSE A, DRCK H. F i e l dt e s tr e su l t sf r omc omb i neds o l a rt he rma landa i r s ou r c ehe a tpumpsy s t ems ? wi t haspe c i a lf o cusonde f r o s t i ng[ J]. Ene r o c ed i a, 2014, 48: 654 663. DOI: 10. 1016/ egyp r o. 2014. 02. 076. ? j. gyPr [ 4] 杜彦,田琦,杨晋明,等 .空气源热泵直接地板辐射 供 暖 系 统 优 化 运 行 方 式 [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15, 36( 2): 199 204. DOI: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5. 02. 0199. ? ? [ 5] 黎珍,田琦,董旭 .太原 地 区 太 阳 能 耦 合 空 气 源 热 泵 一 体 化 热 水 系 统 性 能 分 析 [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7, 38( 5): 670 675. DOI: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612014. ? ? [ 6] 林辩启,罗会龙,王浩,等 .热泵辅助供热太阳能热 水 系 统 运 行 模 式 对 比 分 析 [ J].制 冷 与 空 调 (四 川), 2015, 29( 6): 706 710. DOI: 10. 3969/ i s sn. 1671 6612. 2015. 06. 020. ? ? j. [ i s sn. 7] 王子介 .空气源热泵 用 于 住 宅 地 板 辐 射 供 暖 的 实 测 研 究 [ J].暖 通 空 调, 2003, 33( 1): 9?14. DOI: 10. 3969/ j. 1002 8501. 2003. 01. 004. ? [ 8] 陈晓宁,李万勇,张成全,等 .低温环境下户式变频空气源热泵地板辐射采暖系统性能测 试 及 分 析[ J].太 阳 能 学 报,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5期 王洋涛,等:空气源热泵及辅助电加热地板辐射采暖系统耦合优化 667 2018, 39( 1): 57 63. ? [ 9] 丁强,邢长新,江爱朋,等 .热 泵 供 暖 系 统 动 态 操 作 节 能 优 化 [ J].化 工 学 报, 2015, 6: 2166?2173. DOI: 10. 11949/ j. 1157. 20141763. i s sn. 0438 ? [ 10] 杜海存,叶茂杰,戴源德 .太阳能?空 气 源 热 泵 直 接 地 板 辐 射 采 暖 系 统 的 实 验 研 究 [ J].科 学 技 术 与 工 程, 2016, 16 ( 20): 275 279. DOI: 10. 3969/ i s sn. 1671 1815. 2016. 20. 050. ? ? j. [ 11] 李元哲,于涛,陈天侠 .空气源热泵地板供暖系统在 北 方 寒 冷 地 区 应 用 的 节 能 性 与 适 用 性 [ J].暖 通 空 调, 2012, 42 ( i s sn. 1002 2): 62 65. DOI: 10. 3969/ 8501. 2012. 02. 014. ? ? j. [ 12] 许可,王树刚,蒋爽,等 .空气源热泵用于低温 热 水 地 板 辐 射 供 暖 系 统 的 模 拟 研 究 [ J].制 冷 技 术, 2014, 34( 1): 12 ? i s sn. 2095 17. DOI: 10. 3969/ 4468. 2014. 01. 103. ? j. [ 13] 肖益民,付祥钊 .户式空气源热泵地板供暖系统 实 测 分 析[ J].湖 南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09, 36(增 刊 2): 14 ? 18. [ 14] 曾章传,吴锦京,魏新利 .空气源热泵直接地板辐射 采 暖 系 统 实 验 研 究 及 热 力 性 能 分 析 [ J].太 阳 能 学 报, 2011, 32 ( 8): 1151 1157. ? [ 15] 吴锦京 .空气源热泵直接地板辐射采暖热舒适及经济性研究[ D].郑州:郑州大学, 2010. [ 16] 马云,蔺洁,陈超,等 .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热响应特性实验研究[ J].暖通空调, 2016, 46( 12): 125 131. ? [ 17] 闫全英,王小,阮振邦 .预制轻薄相变复合供暖地板的构造与研究[ J].建 筑 节 能, 2014, 42( 11): 4 7. DOI: 10. 3969/ ? 7237. 2014. 11. 04. i s sn. 1673 ? j. [ 18] 刘成林,杨昌智 .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系统中辐射板布置方式的优化[ J].节 能 技 术, 2004, 22( 2): 6 8. DOI: 10. 3969/ ? 6339. 2004. 02. 002. i s sn. 1002 ? j. [ 19] 姜益强,姚杨,马最良 .空气源热泵供热最佳经济平衡点的探讨[ J].暖通空调, 2001, 31( 3): 39 41. DOI: 10. 3969/ ? j. i s sn. 1002 8501. 2001. 03. 013. ? [ 20] 姜益强,姚杨,马最良 .空 气 源 热 泵 冷 热 水 机 组 供 热 最 佳 能 量 平 衡 点 的 研 究 [ J].哈 尔 滨 建 筑 大 学 学 报, 2001, 34 ( 3): 83 87. ? [ 21] 王绍瑞 .基于空气源热泵系统的低谷电辅助热源的应用[ J].暖通空调, 2016, 46( 7): 6 9, 5. ? [ 22] 蒋能照 .空调用热泵技术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7. [ 23] 杜彦 .空气源热泵直接地板辐射供暖系统运行方式及经济性研究[ 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 2015. [ 24] 龙惟定,范存养 .上海地区使用风冷热泵冷热水机组的经济性分析[ J].暖通空调, 1995, 25( 5): 3 7. ? [ 25] 吴添祖,虞晓芬,龚建立 .技术经济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 26] 杨庆,侯军霞,高 孟 理,等 .空 气 源 热 泵 辅 助 建 筑 一 体 化 太 阳 能 热 水 系 统 的 经 济 性 分 析 [ J].给 水 排 水, 2007, 33 ( 11): 193 196. DOI: 10. 3969/ i s sn. 1002 8471. 2007. 11. 054. ? ? j. [ 27] 李哲,田琦,郭卫强 .华北地区空气源热泵无水地 板 采 暖 系 统 节 能 经 济 性 研 究 [ J].科 学 技 术 与 工 程, 2014, 14( 2): i s sn. 1671 228 232. DOI: 10. 3969/ 1815. 2014. 02. 052. ? ? j. [ 28] 蔡颖玲,张华,徐辉,等 .基于 TRNSYS 的岩土热响应测试及影响因素分析[ J].暖通空调, 2016, 46( 9): 135 140. ? [ 29]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JGJ142-2012[ 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责任编辑:陈志贤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刘源岗) 第 40 卷 第5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9 年 9 月 Vo l. 40 No. 5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Sep.2019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905029 ? 深度学习下的高效单幅图像 超分辨率重建方法 邱德府1,2,郑力新1,2,谢炜芳1,2,朱建清1,2 ( 1.华侨大学 工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2.华侨大学 工业智能化技术与系统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福建 泉州 362021) 摘要: 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高效单幅图像超分辨率 重 建 方 法,增 加 一 个 亚 像 素 卷 积 层 和 一 个 替 换 的 级 联卷积,即设计一个具有合适深度的卷积神经网络,以保证图像的重建质量,并采用级联小卷积核提高运行速 度 .在标准的公共数据集上进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与亚像素卷积神 经 网 络( ESPCN)算 法 相 比,所 提 算 法 重 建的高分辨率图像的质量和速度皆显著提高;将其应用于 实 际 项 目 中,可 端 到 端 地 重 建 低 分 辨 率 服 装 风 格 图 像,获得高分辨率图像 . 关键词: 深度学习;超分辨率重建;卷积神经网络;亚像素卷积;风格转移 中图分类号: TP39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9) 05 0668 06 ? ? ? 犈犳 犳 犻 犮 犻 犲 狀 狋犛 犻 狀犵 犾 犲犐犿犪 犲犛狌狆犲 狉 狊 狅 犾 狌 狋 犻 狅狀犚犲 犮 狅狀 狊 狋 狉 狌 犮 狋 犻 狅狀 ?犚犲 犵 犕犲 狋 犺狅犱犝狀犱 犲 狉犇犲 犲 犪 狉 狀 犻 狀犵 狆犔犲 , , , , QIU De f u1 2,ZHENGL i x i n1 2,XIE We i f ang1 2,ZHUJ i anq i ng1 2 ( 1.Co l l egeo fEng i ne e r i ng,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i na; y,Quanzhou362021,Ch 2.I ndus t r i a lI n t e l l i eandSys t em Fu i anUn i ve r s i t i ne e r i ngRe s e a r chCen t e r, genc j yEng 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i na) y,Quanzhou362021,Ch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Ane f f i c i en ts i ng l e imagesupe r e s o l u t i onr e c ons t r uc t i on me t hodba s edonde epl e a r n i ngi sp r o  ? ?r i xe lc onvo l u t i onl aye randar ep l a c emen tc onc a t ena t edc onvo l u t i ona r eaddedt ode s i onvo  s ed.Asub ?p gnac po l u t i ona lneu r a lne two r kwi t happ r op r i a t edep t ht oensu r eimager e c ons t r uc t i onqua l i t ec a s c adedsma l l y.Andus c onvo l u t i onke r ne lt oenhanc et her unn i ngspe ed.Ther e su l t sshowt ha tt hequa l i t edo fh i r e s o l u  ? yandspe gh t i onimage sr e c ons t r uc t edbyt hep r opo s eda l r i t hma r es i i f i c an t l r ovedc ompa r edt osub i xe lc onvo l u  ?p go gn yimp t i ona lneu r a lne two r ks ( ESPCN)a l r i t hm.Us i ngt hep r opo s edme t hodi np r a c t i c a lp r o e c t s,wec ana ch i e ve go j end t o endr e c ons t r uc t i ono fl ow? r e s o l u t i onc l o t h i ngs t l eimage s,andob t a i nh i r e s o l u t i onimage s. ? ? ? y gh 犓犲 狉 犱 狊: de epl e a r n i ng;supe r r e s o l u t i onr e c ons t r uc t i on;c onvo l u t i ona lneu r a lne two r ks;sub i xe lc onvo l u  ? ?p 狔狑狅 t i on;s t l et r ans f e r y 服装常被喻为“人类的第二层皮肤”,人们对服装的 要求逐 渐出现个 性 化、定 制 化 的 趋 势,但 服 装 企 收稿日期: 2019 05 16 ? ? 通信作者: 郑力新( 1967 E?ma i l: z l x@ ?),男,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运动控制、机 器 视 觉、图 像 处 理 与 模 式 识 别 的 研 究 . hqu. edu. cn. 基金项目: 福建省泉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 2017G03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 金 资 助 项 目( 61602191); 福建省厦 门 市 科 技 计 划 项 目 ( 3502Z20173045);华 侨 大 学 研 究 生 科 研 创 新 能 力 培 育 计 划 资 助 项 目 ( 17014084010) 第5期 邱德府,等:深度学习下的高效单幅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方法 669 业由于资金与技术等问题,常局限于固定的服装款式 设计,无法满 足消 费 者 个 性 化 的 需 求 .随 着 深 度 学 习在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风格转移在服装款式方面 也得到 应用,但目 前 面 临 的 困 境 是,服 装 新 款 式 照 片截图保存后的图像不够清晰,因此,需要通过超分辨率 重建技术 提高 图 像 的 清 晰 度 .图 像 超 分 辨 率 重 建技术( SR)是图像复 原 的 重 要 部 分,其 将 低 分 辨 率 ( LR)图 像 进 行 重 建,从 而 得 到 高 分 辨 率 (HR)图 [ 1] 像 .低分辨率图像转换为高分辨率图像有许多实现 途径,图 像 超 分 辨 率 重 建 的 方 法 主 要 有 基 于 插 值、 基于重建和基于学习 3 种类型 [211].本文基于三层卷积层 [12]、亚像素卷积层 [13]和极 深网络 [1415],提出一 种高效单幅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算法 . 1 高效单幅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方法 1. 1 总体框架 文中算法的结构框架,如图 1 所示 .由图 1 可知:算法的结构框架主 要由隐藏 层和亚 像素 卷积层 [13] 组成 .文中算法的各层参数细节,如表 1 所示 . 图 1 文中算法的结构框架 F i 1 S t r uc t u r a lf r amewo r ko ft h i spape ra l r i t hm g. go 1. 2 重建质量的改进 为了提高 重 建 质 量,在 隐 藏 层 中 加 入 1×1+3×3+1×3+3×1 的 级 联 卷 积 核, 称为 sma r t ne two rk,且 不 采 用 池 化 层,直 接输入低分 辨 率 图 像 .这 是 因 为 池 化 层 会 使低分辨率 图 像 的 特 征 点 减 少,影 响 重 建 表 1 文中算法的各层参数细节 Tab. 1 Pa r ame t e r so fe a chl aye ro ft h i spape ra l r i t hm go 项目 参数细节 卷积层 1 3×3×64(正切函数) ( 1×1+3×3+1×3+3×1)×32(余切函数) 级联层 2 卷积层 3 损失函数 3×3×9(正切函数) 欧式距离损失函数 后图像的质量 . 分析超分辨率重建卷积神经网络( SRCNN) 9 5 5 卷积核的设计时可知,第二层 5×5 的 卷积 核能够 ? ? 实现更好的特征映射,但用 1×1+3×3+1×3+3×1 的级联卷积核时,也可实现相同的特征映射效果 . 实验证明,两个 3×3[16]的卷积核级联使用能够达到与 5×5 卷 积核 相同的接 收域,且 1×3+3×1 的 级 联卷积核等价于 3×3 卷积核的接收域 .因此,在 sma r t  ne two rk 中, 1×1+3×3+1×3+3×1 的级联卷 积核提取的感受野与亚像素卷积神经网络( ESPCN)算法 的 5×5 模 型 相 同 .此 外, 4个级联卷积核的加 入加深了网络深度,网络结构可学习到更多特征,从而大幅提高图像的重建质量 . 1. 3 重建速度的改进 在传统的超分辨率重 建 算 法 中,研 究 者 一 贯 重 视 超 分 辨 率 重 建 质 量 的 提 高,却 忽 略 了 重 建 时 间 . [ ] Dong 等 12 提出的 SRCNN 算法,打破了传统算法只重视超分辨率重建质量的局限 . 在 sma r t ne two rk 中,加入 1×1 的卷积核,减 少 神 经 元 参 数,从 而 减 少 卷 积 运 算 的 计 算 量,大 幅 提 高网络的运行速度 .同时,采用 ReLU 激活函数,提取非线 性特征,在运算过程中,只需 判断 输 入 信 息 是 否大于 0,即可减少网络的计算量 . 犖 -犓 +2犘 其中, 为时间复杂性; 时间复杂度公式为 犜=犗( 犖2 ·犓2 ·犉),卷积公式为 Ou t t= . 犗 pu 犛+1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670 2019 年 犖 为输入图像的大小; 犜 为时间复杂度; 犓 为卷积核大小; 犉 为 过滤器的 数量; 犘 为边 界 扩 充,即 保 证 输 出图像与输入大小一致,在图像之间添加的额外 零 层; 犛 为 步 幅,即 卷 积 核 相 邻 两 次 扫 过 特 征 图 时 的 位 置距离 .文中算法假定 犘=0, 犛=1. ESPCN 算法( 5×5 模型)与 sma r t ne two rk 的比较,结果如表 2 所示 .表 2 中: 犐 为上采样因子 . 表 2 ESPCN 算法( 5×5 模型)与 sma r t ne two r k 的比较 Tab. 2 Compa r i s ono fESPCNa l r i t hms ( 5×5mode l)andsma r t ne two r k go 项目 ESPCN 算法( 5×5 模型) sma r t ne two r k( 1×1+3×3+1×3+3×1) 时间复杂度 犗( 犖2 × ( 5×5×64))=犗( 1600×犖2 ) 犗( 犖2 × ( 1×1+3×3+1×3+3×1)×32)=犗( 512×犖2 ) 参数 5×5+1=26 1×1+1+3×3+1+1×3+1+3×1+1=20 3×犐× ( 犐-2)+3( 犐-2)×犐 计算量 2 25( 犐-4) 由表 2 可知: sma r t ne two rk 在质量 和 时 间 上 都 具 有 优 势 .由 计 算 可 知,当 犐>7 时, sma r t ne two rk [ ] 在卷积乘法和加法两方面的计算量都少于 ESPCN 模型 .在卷积层的最后一层,应 用 Sh i等 13 提 出的亚 像素卷积层,在网络输出层进行上采样操作,与 在 输 出 层 进 行 卷 积 操 作 的 SRCNN[12]网 络 相 比,亚 像 素 卷积层在训练和测试时都降低了复杂度和计算量 . 在卷积层的最后一层,应用亚 像 素 卷 积 层 可 以 在 低 分 辨 率 空 间 中 卷 积 核 大 小 为 犳s 的 不 同 滤 波 器 2 犠s,激活模型的数量正好为 犚×犚(图 1),最多激 活[ 犳s/犚] 个 权 重 .根 据 不 同 的 亚 像 素 位 置,图 像 上 卷 积期间,这些模式会被周期性地激活: mod( 狓, 犚), mod( 犚).其中, 狓, 狔, 狔 为 高分辨率 空间中 重 新 排 列 元 素的输出像素坐标,从而可以将 犎 ×犠 ×犆×犚2 张量 的元素 替 换 为 形 状 犚犎 ×犚犠 ×犆 的 张 量,可 得 到 犚犎 ×犚犠 ×犆 的高分辨率图像 .其中, 犎 为高; 犠 为宽; 犆 为通道数 . [ 12] 与 SRCNN 相比,亚像素卷积层通过低分辨率特 征 图,直 接 获 得 高 分 辨 率 图 像,输 出 层 实 施 上 采 样操作,减少输出层卷积上的时间,进而缩短重建时间 [17]. 在数学上,这个周期性混洗算子操作方式可描述为 犘犛( 犜 ′) ′[狓/犚],[狔/犚],犆·犚·mod(狔,犚)+犆·mod(狓,犚). 狓, 犆 =犜 狔, 上式中: 狓, 犜 ′为周期 . 狔 为 HR 空间中的输出像素坐标;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 1 系统配置 系统为 64 位 Wi ndows7,搭建 Ca f f e框架进行训 练,通 过 Ma t l ab 进 行 测 试 .电 脑 硬 件 配 置 为 I n t e l ( R)Co r e( TM)i 7 6700CPU@3. 40GHz, NVIDIA GeFo r c eGTX1050Ti;软件配置为 CUDA Too l k i t ? v8. 0, Ana conda2 和 Ma t l abR2016a. 在超分辨率重建的算法中,重建质量一直是研究者追求的目标,故选用峰值信噪 比( 犚PSN )对 重建图 像的性能进行分析,评价其重建质量的好坏 .峰值信噪比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客观评价指标,其值越大, 表示失真越小 . 2. 2 公共数据集上的测试 采用 BSD500, Se t 5, Se t 14 公 共 数 据 集 进 行 实 验 测 试 .文 中 算 法 与 B i cub i c 算 法、 ESPCN 算 法 的 比 较结果,如表 3 所示 . 表 3 文中算法与 ESPCN 算法、 B i cub i c算法的比较 Tab. 3 Compa r i s onbe twe ena l r i t hmo ft h i spape randESPCNa l r i t hm,B i cub i ca l r i t hm go go go 数据集 放大倍数 Se t 5 3 B i cub i c算法 犚PSN/dB ESPCN 算法 文中算法 ESPCN 算法 文中算法 24. 231 25. 325 28. 216 0. 365 0. 204 /s 狋 Se t 14 3 22. 953 23. 681 26. 227 0. 236 0. 211 BSD500 3 29. 075 31. 427 34. 264 0. 241 0. 175 重建算法在 Se t 5, Se t 14, BSD500 数据集上的测试结果,如图 2~4 所示 .图像超分辨率的重建过程, 如图 5 所示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5期 邱德府,等:深度学习下的高效单幅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方法 ( a)原图 ( b)B i cub i c算法 ( c)ESPCN 算法 671 ( d)文中算法 图 2 在 Se t 5 数据集上的重建结果 F i 2 Re c ons t r uc t i onr e su l t sonSe t 5da t as e t g. ( a)原图 ( b)B i cub i c算法 ( c)ESPCN 算法 ( d)文中算法 图 3 在 Se t 14 数据集上的重建结果 F i 3 Re c ons t r uc t i onr e su l t sonSe t 14da t as e t g. ( a)原图 ( b)B i cub i c算法 ( c)ESPCN 算法 ( d)文中算法 图 4 在 BSD500 数据集上的重建结果 F i 4 Re c ons t r uc t i onr e su l t sonBSD500da t as e t g. ( a)原图 ( b)卷积层 1 ( c)级联层 2 ( d)卷积层 3 ( e)SR 图 5 图像超分辨率重建过程 F i 5 Pr o c e s so fimagesupe r r e s o l u t i onr e c ons t r uc t i on ? g. 2. 3 算法的应用 在服装设计过程中,企业过于依赖设计师的灵感,而设计师的创新往往不能满足人们对服装新款式 的追求,特别是童装款式的设计,常常达不到儿童对美的理解 .结合深度学习风格转移方法,通过所提的 超分辨率重建算法,重建低分辨率的童装款式照片,得到高分辨率图像,输入生成式对抗网络,完成童装 款式的风格转移,提供更多的童装风格设计款式,减少企 业 的生产 成本 .童 装 款 式 风 格 转 移 主 要 有 以 下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672 2019 年 6 个步骤 . 步骤 1 截取天猫网站的童装衬衫和短袖款式照片,各 40 张 . 步骤 2 将截取的低分辨率图像输入所提的超分辨率重建网络 . 步骤 3 在 Pycha rm 软件上,用 t enso r f l ow 框架搭建 GAN 网络模型 . 步骤 4 用 数 据 集 mone t 2pho t o, uk i 2pho t o, vangogh2pho t o, c e z anne 2pho t o 训 练 GAN 网 络 模 yoe 型 .其中,训练集中莫奈、梵高、塞尚、浮世绘等艺术风格的数量分别为 1074, 401, 584, 1433 张,数据下 载于 Wi k i a r t;实景照片 6853 张,数据下载于 Fl i ckr. 步骤 5 得到重建后的图像,直接输入已构建好的 GAN 网络 . 步骤 6 完成童装款式的风格转移 . 重建前童装款式风格转移过程,如图 6 所示 .将网上截取的低分辨率( 128px×115px)的童 装原图 (图 6( a))和风格图(图 6( b))输入生成对抗网络,得到童装新款 式生成图(图 6( c)).重建后 童装 款式风 格转移过程,如图 7 所示 .将低分辨率( 128px×115px)的 童 装 原 图 (图 6( a))和 风 格 图(图 6( b))输 入 文中超分辨率重建算法,重建得到 512px×460px 的童装清晰图(图 7( a))和风格清 晰图(图 7( b)),再 输入生成对抗网络,得到童装新款式生成图(图 7( c)).由图 7 可知:经 过超分 辨率 重建网络 重建后 的童 装风格转移取得一定的效果 . ( a)原图 ( b)风格图 ( c)生成图 ( a)清晰图 ( b)风格清晰图 ( c)生成图 图 6 重建前童装款式风格转移过程 图 7 重建后童装款式风格转移过程 F i 6 S t l esh i f to fch i l d r en ′ sc l o t h i ng g. y F i 7 S t l esh i f to fch i l d r en ′ sc l o t h i ng g. y r o c e s sbe f o r er e c ons t r uc t i on p r o c e s sa f t e rr e c ons t r uc t i on p 3 结束语 根据公共数据的测试结果可知,相较于 ESPCN 算法,文中算法的重建时间快了 68ms,平均重建质 量提升了 2. 12dB,表明文中算法在超 分 辨 率 重 建 的 质 量 和 速 度 上 都 具 有 优 势 .在 工 程 实 际 应 用 中,图 像重建时间只需 0. 26s,远小于 SRCNN 算法重建的 4. 30s.此 外,将 文 中 算 法 应 用 到 实 际 的 童 装 风 格 转移中,提高了童装款式风格转移的清晰度,可为童装设计提供更多的款式 .然而,该算法也存在一些问 题,例如,在物体的纹理特征处理上无法更好地提取特征,在童装风格转移上的效果不够稳定 .下一步将 进行超分辨率生成对抗网络的研究,加深网络结构设计,进而提高超分辨率图像重建的质量和速度 . 参考文献: [ 1] 邢晓羊 .基于深度学习的医学图像超分辨率重建[ D].成都: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2018. [ 2] ZHOU Fe i, YANG Wenmi ng, LIAO Qi ngmi n. I n t e r l a t i on s edimagesupe r r e s o l u t i onus i ngmu l t i su r f a c ef i f i t t i ng ?ba ? po [ J]. IEEETr ans a c t i onsonImagePr o c e s s i ng, 2012, 21( 7): 3312 3318. DOI: 10. 1109/TIP. 2012. 2189576. ? [ 3] LIN Zhouchen, SHUM H Y. Fundamen t a ll imi t so fr e c ons t r uc t i onba s edsupe rr e s o l u t i ona l r i t hmsunde rl o c a l go t r ans l a t i on[ J]. IEEETr ans a c t i onsonPa t t e r nAna l s i sand Ma ch i neI n t e l l i e, 2004, 26( 1): 83 97. DOI: 10. 1109/ ? y genc t 2004. 1261081. pami. [ 4] 潘宗序,禹晶,胡少兴,等 .基于多尺度结构自 相 似 性 的 单 幅 图 像 超 分 辨 率 算 法 [ J].自 动 化 学 报, 2014, 40( 4): 594 ? 603. DOI: 10. 3724/SP. J. 1004. 2014. 00594. [ 5] 席志红,侯彩燕,袁昆鹏,等 .基于深层残差网络的加速图像超分辨率重建[ J].光学学报, 2019, 39( 2): 89 98. ? [ 6] 刘哲,黄文准,乌伟 .基于级联线性回归的快速单幅图像超分辨率技术[ J].红外技术, 2018, 40( 9): 894 901. ? [ i s sn. 7] 曾 凯,丁 世 飞 .图 像 超 分 辨 率 重 建 的 研 究 进 展 [ J].计 算 机 工 程 与 应 用, 2017, 53( 16): 29 DOI: 10. 3778/ ?35. j. 1002 8331. 1705 0097. ?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5期 邱德府,等:深度学习下的高效单幅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方法 673 [ 8] ZHANG Yongq i n, LIUJ i any i ng, YANG Wenhan, 犲 狋犪 犾. Imagesupe r r e s o l u t i onba s edons t r uc t u r e l a t edspa r s e ? ?modu r ep r e s en t a t i on[ J]. IEEE Tr ans a c t i onsonImagePr o c e s s i ng, 2015, 24( 9): 2797?2810.DOI: 10. 1109/TIP. 2015. 2431435. [ 9] YANGC Y, HUANGJ i ab i n, YANG M H. Exp l o i t i ngs e l f s imi l a r i t i e sf o rs i ng l ef r amesupe r r e s o l u t i on[ C]∥As i an ? ? Con f e r enc eonCompu t e rVi s i on. Que ens t own:[ s. n.], 2010: 497 510. DOI: 10. 1007/978 3 642 19318 7_ 39. ? ? ? ? ? [ 10] YANG J i anchao,WRIGHT J,HUANG T S, 犲 狋犪 犾. Imagesupe r e s o l u t i onv i aspa r s er ep r e s en t a t i on[ J]. IEEE ?r Tr ans a c t i onsonImagePr o c e s s i ng, 2010, 19( 11): 2861 2873. DOI: 10. 1109/TIP. 2010. 2050625. ? [ 11] TIMOFTER, SMET V D, GOOLL V. Ancho r edne i r hoodr eg r e s s i onf o rf a s texamp l e s edsupe r r e s o l u t i on ?ba ? ghbo [ C]∥IEEEI n t e r na t i ona lCon f e r enc eonCompu t e rVi s i on. Sydney: IEEEPr e s s, 2013: 1920 1927. DOI: 10. 1109/ i c  ? c v. 2013. 241. [ 12] DONGChao, CHEN CL, HE Ka imi ng, 犲 狋犪 犾. Imagesupe r r e s o l u t i onus i ngde epc onvo l u t i ona lne two r ks[ J]. IEEE ? Tr ans a c t i onsonPa t t e r n Ana l s i sand Ma ch i neI n t e l l i e, 2016, 38( 2): 295?307.DOI: 10. 1109TPAMI. 2015. y genc 2439281. [ 13] SHIWen zhe, CABALLEROJ, HUSZARF, 犲 狋犪 犾. Re a l t imes i ng l eimageandv i de osupe r r e s o l u t i onus i ngane f f i  ? ? c i en tsub i xe lc onvo l u t i ona lneu r a lne two r k[ C]∥IEEECon f e r enc eonCompu t e rVi s i onandPa t t e r nRe c ogn i t i on. ?p La sVega s: IEEEPr e s s, 2016: 1874 1883. DOI: 10. 1109/CVPR. 2016. 207. ? [ 14] KIMJ, LEEJK, LEE K M. Ac cu r a t eimagesupe r r e s o l u t i onus i ngve r epc onvo l u t i ona lne two r ks[ C]∥IEEE ? yde Con f e r enc eonCompu t e rVi s i onandPa t t e r nRe c ogn i t i on. La sVega s: IEEEPr e s s, 2016: 1646 1654. DOI: 10. 1109/ ? CVPR. 2016. 182. [ 15] 李云红,王珍,张凯 兵,等 .基 于 学 习 的 图 像 超 分 辨 重 建 方 法 综 述 [ J].计 算 机 工 程 与 应 用, 2018, 54( 15): 13?21. i s sn. 1002 DOI: 10. 3778/ 8331. 1805 0038. ? ? j. [ 16] 张圣祥,郑力新,朱建清,等 .采用深度学习的快速超分辨率图像重建方法[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自 然 科 学 版), 2019, 40( 2): 245 250. DOI: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804064. ? ? [ 17] 刘月峰,杨涵晰,蔡爽,等 .基于改进 卷 积 神 经 网 络 的 单 幅 图 像 超 分 辨 率 重 建 方 法 [ J].计 算 机 应 用, 2019, 39( 5): 1440 1447. DOI: 10. 11772/ i s sn. 1001 9081. 2018091887. ? ? j. (责任编辑:钱筠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吴逢铁) 第 40 卷 第5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9 年 9 月 Vo l. 40 No. 5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Sep.2019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902041 ? 尺度变换下的直流电机参数 辨识方法与实验验证 聂卓 "1,李兆洋1,詹瑜坤1,郑义民1,蔡荣盛2 ( 1.华侨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2.泉州轻工职业学院 智能工业系,福建 泉州 362200) 摘要: 针对传统参数辨识方法计算复杂且依赖过多测试 数 据 的 问 题,提 出 一 种 基 于 尺 度 变 换 的 直 流 电 机 参 数辨识新方法 .首先,建立具有驱动放大系数和响应时延的电机系统与一类标准化对象之间的频域/时域尺度 变换关系 .然后,分析标准化对象的阶跃响应特征与主 导 参 数 的 作 用,结 合 主 导 参 数 定 义,拟 合 反 映 阶 跃 响 应 特征的函数 .最后,基于尺度变换与特征函数,给出电机 模 型 参 数 的 直 接 计 算 方 法 和 优 化 计 算 方 法 .仿 真 和 实 验结果表明:文中所提方法具有正确性和有效性 . 关键词: 直流电机;参数辨识;尺度变换;阶跃响应 中图分类号: N945. 1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9) 05 0674 09 ? ? ? 犐 犱 犲 狀 狋 犻 犳 犻 犮 犪 狋 犻 狅狀 犕犲 狋 犺狅犱犳 狅 狉犇犆 犕狅 狋 狅 狉犅犪 狊 犲 犱狅狀犛 犮 犪 犾 犻 狀犵 犜狉 犪狀 狊 犳 狅 狉犿犪 狋 犻 狅狀犪狀犱犪狀犱犈狓狆犲 狉 犻犿犲 狀 狋 犪 犾犞犲 狉 犻 犳 犻 犮 犪 狋 犻 狅狀 NIEZhuoyun1,LIZhaoyang1,ZHAN Yukun1, ZHENG Yimi n1,CAIRongsheng2 ( 1.Co l l egeo fI n f o rma t i onSc i enc eandEng i ne e r i ng,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amen361021,Ch i na; y,Xi 2.Depa r tmen to fI n t e l l i tI ndus t r l l egeo fTe chno l ogy,Quanzhou362200,Ch i na) gen y,QuanzhouCo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I nv i ewo ft hep r ob l emt ha tt het r ad i t i ona lpa r ame t e ri den t i f i c a t i onme t hodi sc omp l i c a t edi nc a l cu l a  t i onandr e l i e sont oo mucht e s tda t a,anewi den t i f i c a t i on me t hodf o rd i r e c tcu r r en tmo t o rba s edons c a l i ng t r ans f o rma t i oni sde ve l oped.F i r s t l r ans f o rma t i oni nt imeandf r e i nsbe twe ent hemo t o r c a l i ngt y,s quencydoma sy s t emandac l a s so fno rma l i z edmode li sde ve l opedwi t hd r i veamp l i f i ngandr e spons ede l ayc ons i de r ed.Se c  y ond l hes t epr e spons e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t heno rma l i z edmode landt her o l eo ft hedomi nan tpa r ame t e r sa r ean  y,t a l z ed,andt he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f unc t i ona r ede f i nedandf i t t edbyemp l oy i ngt hedomi nan tpa r ame t e r.F i na l l y y, ba s edont hes c a l i ngt r ans f o rma t i onandt hee i f unc t i on,t hed i r e c t l a l cu l a t i ons chemeandop t ima ls e a r ch  gen yc i ngs chemeo ft hemode lpa r ame t e r sa r eg i ven.Thes imu l a t i onandexpe r imen t a lr e su l t sp r ovedt heva l i d i t yand r a c t i c ab i l i t ft hep r opo s edme t hods. p yo r ame t e ri den t i f i c a t i on;s 犓犲 狉 犱 狊: d i r e c tcu r r en tmo t o r;pa c a l i ngt r ans f o rm;s t epr e spons e 狔狑狅 收稿日期: 2019 02 26 ? ? 通信作者: 聂卓"( 1983 E?ma i l: i na. zhuyun2004@s ?),男,副教授,博士,主要 从 事 鲁 棒 控 制 及 非 线 性 系 统 的 研 究 . ye c om. 基金项目: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 61403149,11626200);福 建 省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 2015J 01261, 2016J 05165);华侨大学中青年教师科研提升资助计划( ZQN?PY408,Z14Y0002);华 侨 大 学 研 究 生 科 研 创新基金资助项目( 17013082042) 第5期 聂卓",等:尺度变换下的直流电机参数辨识方法与实验验证 675 直流电机因其调速特性好、过载能力强和转速稳定等优点,常作为执行器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工业系 统中 [ 1 3] ? .在实际应用中,随着系统的长期运行,电机参 数 会 随 着 系 统 的 磨 损 和 老 化 而 发 生 变 化,导 致 动 态特性变差、静态特性偏离设定工作点 [4].国内外学者 针对 电 机 模 型 辨 识 问 题 进 行 了 大 量 研 究 .聂 卓 " 等 [5]利用观测得到的系统内部状态,在噪声条件下,采 用最 小 二 乘 法 实 现 二 阶 系 统 的 在 线 辨 识 .郭 欣 欣 等 [6]从信号模态分解的角度出发,提出经验模态分解与矩阵束法相结合的同步电机参数辨识方法 .韦文 祥等 [7]设计一种基于扩展状态观测器的闭环转子磁链 观 测器,并 提 出 以 其 作 为 参 考 模 型 的 模 型 参 考 自 适应转速辨识方法 .黄科元等 [8]提出一种结合最小电压 矢量注 入 方 法 和 滑 模 观 测 器 方 法 的 混 合 控 制 策 略,实现转子位置的准确辨识 .此外,以频率响应和阶跃响 应 为代 表 的激 励 信 号 辨 识 方 法 在 直 流 电 机 模 型辨识中也时有应用 [910].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进一步降低参数辨识 算法对 计算 复杂度和 过多测 试数 [ ] 据的依赖 .因此, Ni e等 10 针对一类分数阶时滞系统,提出一种基于阶跃响应的 3 点辨识算法,该方法仅 需测量少量数据即可辨识模型参数 .本文在文献[ 10]的基 础上,对直流 电 机 进 行 机 理 建 模,并 对 机 理 模 型进行标准化转换,从而建立机理模型与标准化模型间的尺度变换关系,通过有限的测试数据辨识直流 电机的模型参数 . 1 直流电机建模与分析 直流电机运行是一个复杂的电磁变化过程,其电压和转矩方程分别为 d 犐a dΩ( 狋) ( 1) +ε, 犑 = 犕 - 犕L . d 狋 d 狋 式( 1)中: 犝a 为电枢电压; 犚a 为电枢 电 阻; 犐a 为 电 枢 电 流; 犔a 为 电 枢 电 感; 狋)为 转 子 转 速; Ω( ε为反电动 犝a = 犚a犐a +犔a 势, 狋), 犆e 为电势常数; 犑 为电力拖动系统整个运动部分折算到电动机上的总转动惯量; 犕 为电 ε=犆eΩ( 30犆e; 为负载转矩 磁转矩, 犕 =犆m犐a, 犆m 为转矩常数, 犆m = 犕L . π 式( 1)为直流电机的理想模型 .由于电机存在换向、摩擦、电阻发热等因素,具有一定的非线性特性, 文献[ 11 14]对直流电机的非线性物理模型进行了详细阐述 . ? 基于式( 1)的机理分析可知:直流电机的电压输入与 转 速输出 之间 具 有 二 阶 动 态 特 性,考 虑 电 机 在 空载条件下运行,有 犕L =0.结合式( 1),电 机 在 空 载 条 件 下,可 以 得 到 驱 动 电 压 输 入 犝a 与 转 速 输 出 Ω 1/犆e 的传递 函 数 为 / .其 中, 狋a 为 电 气 时 间 常 数, 狋a =犔a/犚a; 狋m 为 机 械 时 间 常 数, 狋m = ( 犑犚a) 2 狋m狋a狊 +狋m狊+1 ( 犆m犆e); 狊 为拉布拉斯算子 .同时,考虑到直流电机在桥式驱动电路下工作,占空比输入犝 与电枢电压输 出 犝a 的驱动增益为 犽,电机响应的延迟时间为 犔,因此系统的占空 比 输入 犝 与转速输 出 Ω 的传 递函数 犎( 狊)可表示为 ( 犽/犆e 狊) ·exp( 犎( 狊)= Ω()= 狊). -犔 2 犝狊 狋m狋a狊 +狋m狊+1 ( 2) 2 基于尺度变换的辨识方法 2. 1 尺度变换分析 将直流电机模型(式( 2))写成一般形式,则其传递函数 犌( 狊)可以表示为 犓 ·exp( 犌( 狊)= 2 狊). -犔 犪 狊 +犫 狊+1 式( 3)中: 犓, 犔, 犪, 犫 为待辨识的系统参数,且满足 犓 >0, 犔>0, 犪>0, 犫>0.其中, 犓 的计算式为 狋) 狔r( 犓 =l im . ( 狋→ ∞ 狉狋) 式( 4)中: 狋)为直流电机转速的阶跃响应; 狉( 狋)为控制输入 . 狔r( ( 3) ( 4) [ ] 在考虑控制器的可移植性问题时, Gao15 讨论控制系统的尺度变换关系,指出不同系统之间 存在相 [ ] 互转换的内在联系 . Ni e等 10 以一类分数阶模型为对象,通过 尺 度 变 换,建 立 实 际 系 统 与 标 准 化 分 数 阶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676 2019 年 模型之间的关系,提出一种分数阶模 型 辨 识 方 法 .在 此 基 础 上,结 合 直 流 电 机 的 二 阶 模 型 特 性,建 立 式 珟( ( 3)的标准化模型 犌 狊 珓),即 1 珟( ·exp( 犌 狊 狊 -τ 珓)= 2 珓). 狊 狊 珓 +α 珓+1 ( 5) 珟( 式( 5)中: 狊 犪; 犪; 犪,该模型满足 犓犌 狊 狊),根据拉普拉斯变换,有 珓=狊/槡 α=犫/槡 τ=犔/槡 珓)=犌( 犔[ 狋)]= 犉( 狊)= 犳( ∞ ∫犳(狋)·exp(-狊狋)d狋. 0 ( 6) 此时,频率域与时间域建立起转换关系 .若将时间轴压缩 犪 倍,可得 [ (犪狋 )]=犪犉(犪狊), 犪 ∈ 犚. ( 7) 犔犳 由式( 7)可知:若时间轴压缩犪 倍,对应的复变因子扩展犪 倍,即尺度变换在时域和频域存在对应关 系 .结合式( 6),可得 ∞ ∞ 0 0 [ (犪狋 )]=∫犳(犪狋 )·exp(-狊狋)d狋=犪∫犳(ζ)·exp(-犪狊ζ)dζ. 犔犳 ( 8) 推导可得 (犪狋 )= 犳(ζ), 犳 狋 = . 犪 ζ ( 9) 上述推导即为电机模型尺度变换方法的基本原理 . 珟( 若令标准化系统模型 犌 狊 狋 狋 狋)为 辨 识 模 珓)的阶跃响应为 狔 珘( 珓+τ),其中, 珓为τ=0 时 的时 间坐标 .令 狔( 型 犌( 狊)的阶跃响应,则有 狔( 狋)≈狔r( 狋).根据式( 9),可以得到时域 中 狔( 狋), 狋 珘( 珓+τ)在时间尺 度上的 变换 狔 关系,即 狋 ( . 10) 犪 槡 在式( 10)的基础上,提出电机模型(式( 3))的 2 种参数辨识方法 . 1)用尽可能 少的测量 数据辨 识电 机模型,给出一种直接参数计算方法 . 2)在测 量 数 据 丰 富 的 条 件 下,得 到 最 优 电 机 模 型,并 给 出 一 种 优 狋)= 犓狔 狋 珘( 珓+τ), 狔( 狋 珓+τ = 化辨识方法 . 2. 2 直接参数计算法 首先,分析标准化模型的阶跃响应特性 .标准化模型(式( 5))中的参数τ 决定系统响应的延迟大小, 但不改变响应过程,而参数α 决 定 系 统 响 应 的 所 有 动 态 特 性 .标 准 化 模 型 阶 跃 响 应,如 图 1 所 示 .图 1 中: 狋 为时间 .由图 1 可 知:当 0<α≤2 时,系 统 阶 跃 响 应 有 明 显 振 荡,且 振 荡 随 着 α 狔 为单位阶跃响应; 的增大而减弱;当 2<α≤4 时,系统处于过阻尼状 态,且 系 统 响 应 随 着α 的 增 大 而 变 慢 .由 此 可 以 推 出, 当α>4 时,系统处于深度阻尼状态,阶跃响应变得非常缓 慢,几 乎 可 用 一 阶 惯 性 模 型 代 替 .在 标 准 化 对 象中,参数范围为 0<α≤4 能够描述工业对象中 二 阶 系 统 的 振 荡 和 阻 尼 特 性 .因 此,在τ=0 的 情 况 下, 获取标准化模型的阶跃响应数据,以描述不同参数α 条件下的动态响应特征,且在 0<α≤4 范围 内进行 参数辨识 . ( a)0<α≤2 ( b)2<α≤4 图 1 标准化模型阶跃响应( τ=0) F i 1 S t epr e spons eo fno rma l i z edmode l( τ=0) g.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5期 聂卓",等:尺度变换下的直流电机参数辨识方法与实验验证 677 珟( 在仿真中,获取标准化系统 犌 狊 狋 狋 狋 珓)的阶跃响应数据,选取上升阶段数据狔 珘( 珓1)=β1 , 珘( 珓2)=β2 , 珘( 珓3)= 狔 狔 犻=1, 2, 3)为满足 0<β1 <β2 <β3 <1 的 设 定 值 .在 不 同 参 数 α 条 件 下,为 描 述 珓1 <狋 珓2 <狋 珓3 ,其中, β3 ,且狋 β犻( 阶跃响应特征,定义函数 犳1( α)=狋 珓1 , α)=狋 珓2 , 狆)=α, 犳2( 犳3( 犳4( 狇)=α,其中, /( /( ( 狋3 -狋1) 狋2 -狋1)= ( 狋 狋 狋1 =狋 狋 11) 珓3 -狋 珓1) 珓2 -狋 珓1), 狇 =狋2/ 珓2/ 珓1 . 狆= ( 选择狋 20), 狋 60), 狋 95)作为数据获 取点 .为 了提 高辨识 精度,分别针对 0< 珓1( 珓2( 珓3( β1 =0. β2 =0. β3 =0. α≤2 和 2<α≤4 进行分段考虑 .不同α 条件下的阶跃响应数据,如表 1 所示 . 表 1 不同α 条件下的阶跃响应数据(直接参数计算法) Tab. 1 S t epr e spons eda t aunde rd i f f e r en tα ( d i r e c tpa r ame t e rme t hod) α 狋 20) 狋 60) 狋 95) 珓1 ( 珓2 ( 珓3 ( β1 =0. β2 =0. β3 =0. α 狋 20) 狋 60) 狋 95) 珓1 ( 珓2 ( 珓3 ( β1 =0. β2 =0. β3 =0. 0. 1 0. 6506 1. 1846 1. 5687 2. 1 0. 8358 2. 0917 5. 1178 0. 2 0. 6580 1. 2111 1. 6205 2. 2 0. 8475 2. 1638 5. 4895 0. 3 0. 6655 1. 2390 1. 6767 2. 3 0. 8595 2. 2383 5. 8547 0. 4 0. 6732 1. 2683 1. 7378 2. 4 0. 8717 2. 3151 6. 2131 0. 5 0. 6811 1. 2991 1. 8047 2. 5 0. 8842 2. 3939 6. 5649 0. 6 0. 6891 1. 3316 1. 8781 2. 6 0. 8970 2. 4745 6. 9110 0. 7 0. 6974 1. 3658 1. 9591 2. 7 0. 9101 2. 5567 7. 2522 0. 8 0. 7058 1. 4018 2. 0491 2. 8 0. 9235 2. 6403 7. 5892 0. 9 0. 7145 1. 4399 2. 1497 2. 9 0. 9371 2. 7250 7. 9228 1. 0 0. 7233 1. 4800 2. 2628 3. 0 0. 9510 2. 8108 8. 2532 1. 1 0. 7324 1. 5224 2. 3910 3. 1 0. 9652 2. 8973 8. 5811 1. 2 0. 7417 1. 5672 2. 5372 3. 2 0. 9796 2. 9846 8. 9066 1. 3 0. 7512 1. 6144 2. 7053 3. 3 0. 9944 3. 0724 9. 2302 1. 4 0. 7609 1. 6643 2. 8996 3. 4 1. 0094 3. 1607 9. 5519 1. 5 0. 7708 1. 7168 3. 1247 3. 5 1. 0246 3. 2495 9. 8721 1. 6 0. 7810 1. 7722 3. 3849 3. 6 1. 0400 3. 3385 10. 1910 1. 7 0. 7915 1. 8304 3. 6821 3. 7 1. 0560 3. 4279 5080 10. 1. 8 0. 8022 1. 8915 4. 0136 3. 8 1. 0720 3. 5175 10. 8250 1. 9 0. 8131 1. 9554 4. 3710 3. 9 1. 0883 3. 6073 1400 11. 2. 0 0. 8243 2. 0222 4. 7427 4. 0 1. 1048 3. 6973 4550 11. 对表 1 中的数据进行拟合,可得 8. 747狆3 +18. 48狆2 +378. 4狆 -740. 6, 烄犳1( 狆)= 3 2 09狆 +309. 6狆 -404. 4 狆 -13. α)= 犳2( 0 <α ≤ 2: 烅 α)= 犳3( ( )= 烆犳4 狇 4 3 2 8. 709 36 3 9, α +33. α +388 α -469. α+525. 3 2 8 7 2 α +670. α -816. α+817. 3 2 1015 α +1603 α +9916 α+4034 , 4 3 2 1 4 α +100. α -415. α +8180 α+3384 ( 12) 3 2 30. 93 6 1 狇 +370. 狇 +463. 狇-3587. 3 2 7 6 狇 +199. 狇 +531. 狇-1207 0. 9541狆3 -12. 96狆2 +28. 92狆 +31. 26 , 烄犳1( 狆)= 4 3 2 737狆 +18. 61狆 +4. 51狆 -12. 46 狆 -8. α)= 犳2( 2 <α ≤ 4: 烅 α)= 犳3( 4 3 2 8. 709 36 3 9, α +33. α +388 α -469. α+525. 3 2 6 7 0. 8 8 1 6. 7 8 1 7. 2 α + α - α+ 3 2 1015 α +1603 α +9916 α+4034 , 4 3 2 1 4 α +100. α -415. α +8180 α+3384 ( 13) 2 514 狇 +1241 狇-4628 . )= 39. 犳 狇 4( 2 烆 77 狇 -85. 狇 +1379 狇-3874 得到标准化对象阶跃响应特征的函数化描述后,获取电机阶跃响应的 3 个数据需满足 狋1) 狔r( =β1 , 犓 根据时间尺度变换关系建立方程,即 狋2) 狔r( =β2 , 犓 狋3) 狔r( =β3 . 犓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 14)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678 2019 年 烌 狋 犪 =狋1/槡 犪, 珓1 +犔/槡 ( 15) 烍 狋 犪 =狋2/槡 犪, 珓2 +犔/槡 烎 狋 犪 =狋3/槡 犪. 珓3 +犔/槡 当狋1 >狋 犪时,联立式( 12)~ ( 15),可得 珓1 槡 α = 犳1( 狆), 2 /( 犪 = (( 狋2 -狋1) α)-犳2( α))), 犳3( 烌 烍 犔 =狋1 -犳2( 犪. α)槡 烎 犫 =α槡 犪, ( 16) 由于系统可能存在高阶动态特性或非线性影 响,导 致狋1 <狋 犪,在 式( 15)中 得 到 犔<0.此 时,可 以 珓1 槡 认为 犔=0,即当狋1 <狋 犪时,求解参数,可得 珓1 槡 2 /( 犪 = (( 狋2 -狋1) α)-犳3( α))), 犳2( 烌 ( 17) 烍 犫 =α槡 犪, 犔 = 0. 烎 上述辨识过程中,除直流电机阶跃响应的稳态值外,仅需测量 3 个响应数据,即可计算模型参数,所 α = 犳4( 狇), 需的数据量非常少 . 2. 3 参数优化辨识法 对标准化对象的分析可知: α 为决定系统动态性能的主导参数 .选 取合适 的主 导参数可 以更好 地描 述系统超调及响应快慢特性 .在测量数据相对丰富的条件下,进一步给出针对α 寻优的参数辨识方法 . 类似的,先建立描述不同α 条件下 的 标 准 化 模 型 阶 跃 响 应 的 特 征 函 数,给 出 不 同β犻 的 取 值 拟 合 结 珟( 果 .在仿真中,获取标准化系统 犌 狊 狋 狋 珓)阶跃响应数据,并 选 取 上 升 阶 段 数 据 狔 珘( 珓1 )=β1 , 珘( 珓2 )=β2 ,且狋 珓1 < 狔 狋 犻=1, 2)为满足 0<β1 <β2 <1 的设定值 .选取β1 =0. 40, 60,获取 的标准化 模型阶 跃响 珓2 ,其中, β犻( β2 =0. 应数据,如表 2 所示 . 表 2 不同α 下的标准化模型阶跃响应数据(参数优化辨识算法) r ame t e rop t imi z a t i oni den t i f i c a t i ona l r i t hm) Tab. 2 S t anda r d i z edmode ls t epr e spons eda t aunde rd i f f e r en tα ( pa go α 狋 狋 珓1 珓2 ( 40)( 60) α β1 =0. β2 =0. 狋 狋 珓1 珓2 ( 40)( 60) α β1 =0. β2 =0. 狋 狋 珓1 珓2 ( 40)( 60) α β1 =0. β2 =0. 狋 狋 珓1 珓2 ( 40)( 60) β1 =0. β2 =0. 0. 1 0. 9428 1. 1846 1. 1 1. 1331 1. 5224 2. 1 1. 4084 2. 0917 3. 1 1. 7838 2. 8973 0. 2 0. 9588 1. 2111 1. 2 1. 1563 1. 5672 2. 2 1. 4416 2. 1638 3. 2 1. 8261 2. 9846 0. 3 0. 9755 1. 2390 1. 3 1. 1804 1. 6144 2. 3 1. 4757 2. 2383 3. 3 1. 8690 3. 0724 0. 4 0. 9927 1. 2683 1. 4 1. 2054 1. 6643 2. 4 1. 5110 2. 3151 3. 4 1. 9125 3. 1607 0. 5 1. 0106 1. 2991 1. 5 1. 2314 1. 7168 2. 5 1. 5472 2. 3939 3. 5 1. 9566 3. 2495 0. 6 1. 0292 1. 3316 1. 6 1. 2584 1. 7722 2. 6 1. 5844 2. 4745 3. 6 2. 0012 3. 3385 0. 7 1. 0484 1. 3658 1. 7 1. 2863 1. 8304 2. 7 1. 6225 2. 5567 3. 7 2. 0463 3. 4279 0. 8 1. 0684 1. 4018 1. 8 1. 3153 1. 8915 2. 8 1. 6616 2. 6403 3. 8 2. 0919 3. 5175 0. 9 1. 0891 1. 4399 1. 9 1. 3453 1. 9554 2. 9 1. 7015 2. 7250 3. 9 2. 1378 3. 6073 1. 0 1. 1107 1. 4800 2. 0 1. 3763 2. 0222 3. 0 1. 7423 2. 8108 4. 0 2. 1841 3. 6973 根据表 2 数据,拟合得到 犳2( α)的更新函数,即 2 3. 147 343 07 α +8. α+56. ( . 18) 02 α+60. 获取电机阶跃响应的若干数据,使其满足 狔 狋 狋 0, 4]范 围 内 寻 优,使 狔( 狋), 珘( 珓1)=β1 , 珘( 珓2 )=β2 .在α∈ ( 狔 α)= 犳2( 狋)积分平方误差( ISE)最小 .求解优化问题为 狔r(  狋 α 烄犪 = 2 [ 狔(狋)-狔 (狋) d狋],烌 ∫ 犑index = mi n r 0 2 狋2 -狋1 , α)-犳3( α) 犳2( ( ) 烍 s. t. 烅 犫 =α槡 犪, 狋1 -犳2( 犪, 0). 烎 烆犔 = max( α)槡 由此得到最优解α 和最优系统参数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 19) 第5期 聂卓",等:尺度变换下的直流电机参数辨识方法与实验验证 679 2. 4 算法与实施 2. 4. 1 直接参数计算法,适用于测量数据较少的情况 .该方法有以下 4 个计算步骤 . 步骤 1 设置β犻 值,取β1 =0. 20, 60, 95,通过式( 4)计算增益 犓 . β2 =0. β3 =0. 步骤 2 获取被测对象阶跃响应数据( 狋1 , 狋2 , 狋3),同时,满足式( 14)的 3 个条件 . 步骤 3 通过式( 11),求出 狆, 狇 值. 步骤 4 通过式( 16)或( 17),计算参数 犪, 犫, 犔. 2. 4. 2 参数优化辨识算法,适用于测量数据丰富的情况 .该方法有以下 3 个计算步骤 . 步骤 1 设置β犻 值,取β1 =0. 40, 60,通过式( 4)计算增益 犓 . β2 =0. 狋1) 狋2) 狔r( 狔r( 步骤 2 获取被测对象阶跃响应数据(包括狋1 , 狋2),其中, 2 个数据满足 =β1 , =β2 . 犓 犓 步骤 3 在α∈ ( 0, 4]范围内寻优,使 狔 狋 狋 珘( 珓1)=β1 , 珘( 珓2)=β2 指 标 最小,并在 最优 参数α 取 值下,计算 狔 参数 犪, 犫, 犔. 备注 1 上述 2 类算法中,选取合适的拟合函数在辨识过程中起 到重要 的作用,这将直 接决 定辨识 参数的准确性 .同时,在保证良好拟合精度的条件下,选取不同β犻 值,理论上 也适用于 上述辨 识方 法 .文 中在β犻 值的 选取 及 函 数拟合 上进行 了大量 的 仿真实 验,得出较 好的 拟合结果,在 算法应 用和 实 施 过 程 中,可以直接使用文中给出的拟合函数 . 备注 2 系统实际 运 行 时,噪 声 在 传 感 器 的 测 量 中 难 以 避 免;同 时,电 机 控 制 中 产 生 的 脉 宽 调 制 ( PWM)信号,极易引入高频噪声 .因此,在辨识前,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滤波处理,削弱高频噪声对辨识 结果的影响 .此外,在上述 2 类算法中,部分采样数据 要 求 满 足 式 ( 14)或 狔 狋 狋 珘( 珓1 )=β1 , 珘( 珓2 )=β2 的 条 件, 狔 在有效采样步长和测量噪声的条件下,难以满足上述 条件 .为解决 这个 问 题,需 要 先 对 滤 波 后 的 数 据 进 行线性插值处理,得到满足式( 14)或 狔 狋 狋 珘( 珓1)=β1 , 珘( 珓2)=β2 的采样数据后,再进行参数辨识计算 . 狔 [ ] 备注 3 Gao15 讨论了不同传递函数之间的尺度关系,指出 一阶或 二阶 的无零 点线性时 不变 对 象, [ ] 传递函数之间存在时间尺度的转换,同时,还指出这种尺度 关 系 可 以 用 于 控 制 器 设 计 . Ni e 等 10 基 于 时 间尺度变换,讨论一类分数阶时滞系统的参数辨识 .在此基础上,文中进一步讨论二阶系统的辨识问题, 这与常规的系统辨识方法完全不同 .此外,文中提出的 2 类算法适用于不同情况,即当测量数据较少时, 直接参数计算法能够快速地计算系统的模型,简单实 用;当 测量 数据较 多 时,参 数 优 化 辨 识 算 法 能 够 得 到更加精确的系统模型,但计算量增加 . 3 仿真结果与分析 为了说明文中所提 2 类辨识方法的一般适用性 .先考虑一般对象辨识的仿真研究,包括一类高阶对 象和非最小相位对象 . 2 ( ( 15 狊+1) 4 狊+1)( 2 狊+1) 3 3 3 3. ( ( 20 狊+1)( 10 狊+1)( 5 狊+1) 0. 5 狊+1) 2. 15(-2. 7 狊+1)( 158. 5 狊2 +6 狊+1)· 例 2 非最小相位对象 犌2( 狊)= exp(-14 狊). 4 ( ) ( ) 17. 5 狊+1 20 狊+1 在仿真环境中,设定系统单位阶跃输入信号,并在系统输出端加入一定 测量 噪 声,获取 系统 犌1 ( 狊), 例 1 高阶对象 犌1( 狊)= 犌2( 狊)的阶跃响应数据 .上述对象的辨识过程可以当作对高阶 系 统 的 模 型 降 阶,将 其 辨 识 成 典 型 的 二 阶 系统,其辨识结果,如表 3 所示 . 表 3 对象 犌1 ( 狊), 犌2 ( 狊)的辨识结果 Tab. 3 I den t i f i c a t i onr e su l t sf o r犌1 ( 狊), 犌2 ( 狊) 对象 直接参数计算法 参数优化辨识算法 脉冲响应辨识 [16] 高阶对象 1 e-20.84狊 750. 4 狊2 +48. 2 狊+1 1 e-20.93狊 725. 4 狊2 +49. 5 狊+1 1 e-20.5狊 695. 3 狊2 +49. 96 狊+1 非最小 相位对象 2. 15 e-28狊 1902 狊2 +70. 67 狊+1 2. 15 e-28.79狊 1859. 1 狊2 +71. 7 狊+1 2. 15 e-27.5狊 1875 狊2 +73. 5 狊+1 辨识模型与原系统的阶跃响应、频率响应的比较,如图 2, 3 所示 .由图 2, 3 可知:在噪 声条件下,文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680 ( a)犌1 ( 狊) 2019 年 ( b)犌2 ( 狊) 图 2 辨识模型阶跃响应比较 F i 2 S t epr e spons ec ompa r i s ono fr e su l t an tmode l s g. ( a)犌1 ( 狊) ( b)犌2 ( 狊) 图 3 辨识模型频率响应比较 F i 3 Fr e e spons ec ompa r i s ono fr e su l t an tmode l s g. quencyr 中所提的 2 类基于阶跃响应辨识方法仍然具有良好的辨识精度,能够很好地用于模型降阶;与一类基于 脉冲响应的方法 [16]进行对比,虽然在时域响应上具有类似的精度,但在频域 响应上,文中所 提的 优化辨 识方法能够更加准确地描述系统的频率特性 . 由图 2, 3 还可知:对于非最小相位对象,主要的辨识误 差来 源 于 右 半 平 面 的 非 最 小 相 位 零 点,而 在 文中所提的阶跃响应辨识方法中,非最小相位零点引起的反向超调可以作为时滞因子进行描述,从而减 小对最小相位部分的模型辨识的影响,但该处理方法在频域响应上必 然引起 相位偏差(对 犌2 ( 狊)的辨识 结果可以得出),辨识模型精度在时域响应和频域响应上存在相互均衡的特点. 4 直流电机参数辨识实验 为验证文中所提方法对直流电机模型辨识的有效性,搭建的直流电机系统,如图 4 所示 .图 4 中:直 流电机型号为 RF 37;额定电压为12V;采用 TB6612FNG 型芯片(日本东芝半导体公司)作为电机驱动 ? 器件;输入信号为 0 1 的 PWM 占空比,其中,驱动电路增益作为电机的放大系 数进行 辨识;电机 转速由 ? 增量型光电编码器进行测量 .虽然在驱动电路中采用了光耦隔离方式(减少脉冲检测阶段引入的噪声), 但测量噪声仍难以避免 .在对转速测量的粗大误差 进 行 判 断 和 剔 除 后,得 到 的 转 速 输 出 Ω.阶 跃 响 应 输 出和辩识模型输出比较,如图 5 所示 .通过对电机系统进行多次阶跃响应输出,发现在噪声条件下,电机 转速输出具有以下 2 个特性 . 1)电机响应初期,转速快速上升,在有限步长条件下,获取转速数据较少,由于转 速变 化率较 大,测 () 量噪声对系统的影响相对较小 .为获取狔r 狋犻 =β犻 数 据,需 要 对 测 量 数 据 进 行 插 值 和 拟 合 处 理 .综 上 所 犓 述,基于上升阶段的数据受到噪声影响相对较小,在插值处理后,能够很好地用于参数辨识 . 2)电机响应进入稳态阶段,变化较为平缓,测量噪声对转速输出的影响密集且稳 定,可 以近 似当作 一类期望为 0 的白噪声处理 .此时,式( 19)给出的优化辨识对 测 量噪 声具 有 均 值 处 理 效 果,噪 声 对 辨 识 结果的影响非常小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5期 聂卓",等:尺度变换下的直流电机参数辨识方法与实验验证 681 图 4 直流电机系统实物图 图 5 阶跃响应输出和辩识模型输出比较 F i 4 Di r e c tcu r r en tmo t o rp l a t f o rm g. F i 5 Compa r i s ono fs t epr e spons eou t tand g. pu i den t i f i c a t i onmode lou t t pu 利用直接参数计算法辨识电机模型 .首先,设置β犻 值,并根据式( 4)计算 出增益 犓 =112;然 后,在转 速输出数据中,选取狔r( 狋1)=犓β1 =22. 4, 狋2)=犓β2 =67. 2, 狋3)=犓β3 =106. 4,有狋1 =0. 0392, 狋2 = 狔r( 狔r( 0714, 狋3 =0. 1437.根据式( 16)或式( 17)及拟合函数(式( 12),( 13)),求得标准化对象的关键参数α= 0. -4 966,电机模型参数 犪=7. 271×10 , 犫=0. 05329, 犔=0. 017.因此,辨识所得模型为 1. 112 ·exp( 017 狊) . -0. 7. 271×10-4狊2 +0. 05329 狊+1 利用参数优化辨识方法辨 识 电 机 模 型 .首 先,设 置 β犻 值,并 计 算 系 统 增 益 犓 ;然 后,选 取 狔r( 狋1 )= 犌1( 狊)= 犓β1 =44. 8, 狋2)=犓β2 =67. 2,有狋1 =0. 0532, 狋2 =0. 0714.在更 新式( 18)的 犳2 ( α)后,求 解 优 化 问 题 狔r( 狋 狋 86,以 及 电 机 模 型 的 参 数 犪=3. 296× 珘( 珓1)=β1 , 珘( 珓2)=β2 ,可 以 求 得 标 准 化 对 象 的 关 键 参 数 α=2. 狔 狔 10-4 , 犫=0. 05192, 犔=0. 022.因此,辨识所得模型为 112 ·exp( 022 狊). -0. 296×10 狊 +0. 05192 狊+1 3. 当输入信号频率 ω 为 1, 10 时,转速输出转速输出与辨识模型 犌1( 狊), 犌2( 狊)输出的比较,分别如 图 6 所示 .由图 6 可知:辨识模型在低频段能很好地描述电机的响应特性,但随着输入信号频率的增大,实际 犌2( 狊)= -4 2 系统中存在较为明显的被激励的非建模动态和非线性特性,在系统输出上,主要体现在相位滞后和幅值 误差,但辨识模型仍能较好地反映该电机系统的响应特性,可以为直流电机的转速闭环反馈控制提供准 确的系统模型 .由图 6 还可知:辨识模型能很好地反映实际电机系统的阶跃响应输出 . ( a)ω=1 ( b)ω=10 图 6 转速输出与辨识模型输出比较 F i 6 Ou t tspe edc ompa r edwi t hi den t i f i c a t i onmode lou t t g. pu pu 5 结束语 提出直接参数计算方法和参数优化辨识方法作为电 机系统 参数 辨 识 的 2 类 方 法 .在 实 际 运 行 条 件 下,由于电机模型具有驱动放大系数和响应时延的特性,因 此,建立 电机 系 统 与 一 类 标 准 化 对 象 之 间 的 频域/时域尺度变换关系,并分析标准化对象的阶跃响应特征与主导参数之间的关系,同时,定义并拟合 反映阶跃响应特征的函数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682 2019 年 参考文献: [ 1] 张琛 .直流无刷电动机原理及应用[M]. 2 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 i s sn. 2] 张凤阁,杜光辉,王天煜,等 .高速电机发展与设计综述[ J].电工技 术 学 报, 2016, 31( 7): 1 18. DOI: 10. 3969/ ? j. 1000 6753. 2016. 07. 001. ? [ 3] 王维强,曾晓松,夏茂树 .电动汽车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设计[ 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40( 1): 20 ? 25. DOI: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808005. ? [ 4] 洪雪梅,郑力新 .采用工 业 以 太 网 的 直 流 电 机 控 制 系 统 [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2, 33( 5): 506?508. DOI: 10. 11830/ i s sn. 1000 5013. 2012. 05. 0506. ? [ 5] 聂卓",郭东生,刘瑞娟,等 .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可调系统参数辨识与实验 研 究[ J].控 制 与 决 策, 2017, 32( 10): kz c. 2016. 0918. 1905 1909. DOI: 10. 13195/ ? j. y j [ 6] 郭 欣 欣,陆 华 才,陈 亚 辉,等 .基 于 EMD?SG 和 信 息 熵 矩 阵 束 的 同 步 电 机 参 数 辨 识 [ J].电 机 与 控 制 学 报, 2016, 20 ( emc. 2016. 12. 004. 12): 25 31. DOI: 10. 15938/ ? j. [ 7] 韦文祥,刘国荣 .基于 CESO 磁链观测器的模型参考 自 适 应 感 应 电 机 转 速 辨 识 [ J].电 机 与 控 制 学 报, 2016, 20( 4): 57 63. DOI: 10. 15938/ emc. 2016. 04. 008. ? j. [ 8] 黄科元,金其军,黄守道 .一种 永 磁 同 步 电 机 转 子 位 置 混 合 辨 识 方 法 [ J].电 工 技 术 学 报, 2018, 33( 9): 12 DOI: ?19. 10. 19595/ 6753. t c e s. 170193. cnk i. 1000 ? j. [ 9] NIU L i, XU Di anguo, YANG Mi ng, 犲 狋犪 犾. On l i nei ne r t i ai den t i f i c a t i ona l r i t hmf o rPIpa r ame t e r sop t imi z a t i oni n ? go J]. IEEETr ans a c t i ononPowe rEl e c t r on i c s, 2015, 30( 2): 849 859. DOI: 10. 1109/TPEL. 2014. 2307061. spe edl oop[ ? [ 10] NIEZhuoyun,WANG Qi ngguo, LIU Ru i uan, 犲 狋犪 犾. I den t i f i c a t i onandPIDc on t r o lf o rac l a s so fde l ayf r a c t i ona l o r  ? j J]. IEEE/CAAJ ou r na lo fAu t oma t i c aS i n i c a, 2016, 3( 4): 463 476. DOI: 10. 1109/JAS. 2016. 7510103. de rsy s t ems[ ? [ 11] KNEZEVICJM. Low? c o s tl ow? r e s o l u t i ons ens o r l e s spo s i t i on i ngo fDC mo t o rd r i ve sf o rveh i c l eaux i l i a r l i c a  yapp t i ons[ J]. IEEE Tr ans a c t i onson Veh i cu l a rTe chno l ogy, 2013, 62( 9): 4328?4335. DOI: 10. 1109/TVT. 2013. 2268 716. [ 12] 张志勇,张飞,刘志强,等 .无刷直流电机输出转矩的非线性偏最小二乘回归估 计[ J].电 工 技 术 学 报, 2017, 32( 5): 62 69. ? [ 13] CHANG Xi aoheng,WANG Yimi ng. Pe ak t o akf i l t e r i ngf o rne two r kednon l i ne a rDC mo t o rsy s t emswi t hquan t i  ? ?pe z a t i on[ J]. IEEETr ans a c t i onsonI ndus t r i a lI n f o rma t i c s, 2018, 14( 12): 5378?5388. DOI: 10. 1109/TI I. 2018. 28057 07. [ 14] KIMIH, YOOKJH, SON YI. Robus tp r ed i c t o r s edDC mo t o rspe edc on t r o lunde runc e r t a i nt imede l ay[ J]. E ?ba l e c t r on i c sLe t t e r s, 2017, 53( 14): 914 916. DOI: 10. 1049/e l. 2017. 1301. ? [ 15] GAOZh i i ang. Sc a l i ngandbandwi d t h r ame t e r i z a t i onba s edc on t r o l l e rt un i ng[ C]∥Pr o c e ed i ngso ft heAme r i c an ?pa q Con t r o lCon f e r enc e. Denve r: IEEEPr e s s, 2003: 4989 4996. DOI: 10. 1109/ACC. 2003. 1242516. ? [ 16] KIM Y C, J IN L i hua. Robus ti den t i f i c a t i ono fc on t i nuous t imel ow? o r de rmode l sus i ng momen t so fas i ng l er e c t an  ? l a rpu l s er e spons e[ r o c on t. 2013. 03. 002. J]. J ou r na lo fPr o c e s sCon t r o l, 2013, 23( 5): 682 695. DOI: 10. 1016/ ? gu j. j p (责任编辑:钱筠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吴逢铁) 第 40 卷 第5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9 年 9 月 Vo l. 40 No. 5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Sep.2019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902005 ? 光源色域面积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 廖欣怡1,2,朱大庆1,2,庄其仁1,2 ( 1.华侨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2.华侨大学 福建省光传输与变换重点实验室,福建 厦门 361021) 摘要: 比较多种光源色域面积指标,研究 3 种常用的光源色域面积指标的关系 .选取 48 个光源,用其光谱进 行数值计算,计算其全色域指数( GAI)、光 色 品 质 色 域 面 积 ( CQS_QG)指 标 和 IES ?TM?30 ?15 相 对 色 域 面 积 ( RG),并分析这 3 个色域面积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QG 值 与 RG 值 的 相 关 性 最 高, GAI值 与 QG 值, RG 值 的相关性都不高;光源色域面积计算中,采用的颜色样本,颜色空间和参考光源对计算结果都有很大的影响 . 关键词: 光源颜色品质;显色性;光源色域面积;颜色空间 中图分类号: TM92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9) 05 0683 08 ? ? ? 犆狅犿狆犪 狉 犪 狋 犻 狏 犲犪狀犪 犾 狊 犻 狊狅 犳犿犲 狋 犺狅犱 狊犳 狅 狉犲 狏 犪 犾 狌犪 狋 犻 狀犵 狔 犌犪犿狌 狋犃狉 犲 犪狅 犳犔 犻 狋犛狅狌 狉 犮 犲 狊 犵犺 , , , LIAO Xi ny i1 2,ZHU Daq i ng1 2,ZHUANG Qi r en1 2 ( 1.Co l l egeo fI n f o rma t i onSc i enc eandEng i ne e r i ng,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amen361021,Ch i na; y,Xi 2.Fu i anKeyLabo r a t o r fL i tPr opaga t i onandTr ans f o rma t i on,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amen361021,Ch i na) j yo gh y,Xi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Theva r i ousgamu ta r e ai ndexo fl i ts ou r c e sa r ec ompa r edandt her e l a t i onsh i ft hr e ec ommon gh po ta r e ai ndexwe r es t ud i ed.48l i ts ou r c e swe r es e l e c t edf o rnume r i c a lc a l cu l a t i onus i ngt he i rspe c t r um. gamu gh GAI),QGo ft hec o l o rqua l i t c a l e( CQS_ QG)andRGo ft heIES 30 15r e l a t i ve Thegamu ta r e ai ndex ( ?TM? ? ys to ft he s el i ts ou r c e swe r ec a l cu l a t ed,andt hec o r r e l a t i onsamongt het hr e ec o l o rgamu ta r e a si ndex gamu gh we r eana l z ed.Ther e su l t sshowedt ha tt hec o r r e l a t i onbe twe enQGandRG wa st heh i s t,wh i l et hec o r r e  y ghe l a t i onbe twe enGAIandQGo rRG wa sl ow.Add i t i ona l l hec o l o rs amp l es e t,c o l o rspa c eandr e f e r enc ei l l u  y,t mi nan thaveas i i f i c an ti n f l uenc eont hequan t i f i c a t i ono fgamu ta r e a. gn ta r e ao fl i ts ou r c e s;c 犓犲 狉 犱 狊: c o l o rqua l i t fl i ts ou r c e s;c o l o rr ende r i ng;gamu o l o rspa c e gh yo gh 狔狑狅 [ ] 目前,照明行业内通用的评价光源 显 色 性 的 显 色 指 标( CRI)存 在 着 诸 多 问 题 1?4 .国 际 照 明 委 员 会 [] ( CIE)定义的光源显色性(光源颜色品质)是与参考标准 光源 相比较,光源显 现物体颜 色的特 性 5 ,而显 色指标 CRI只评价了光源的颜色保真性 . CIE 分别研究评估新的光源颜色保真性的评价方法和除颜色 保真性以外的光源颜色品质的评价方法 [6?7].近几年来,研究者提出了许多评价光源颜色品质的 方法,其 中,绝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光源色域面积是光源颜色品质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光源色域面积不仅能表征 光源照射下物体表面颜色的彩度变化,还 能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评 价 人 眼 的 颜 色 偏 好 性 [5,8?11].与 显 示 行 业 内 色域的概念有所不同,光源的色域面积是指颜色样本在某种光源照射下,计算出的在颜色空间中的色度 坐标所围成的面积,可以表示在光源照射下物体表面颜色彩度的平均变化(与参考光源相比),即在光源 收稿日期: 2019 02 17 ? ? 通信作者: 朱大庆( 1966 E i l: zhudaq i ng@hqu. edu. cn. ?),男,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照明与显示方向的研究 . ?ma 基金项目: 福建省科技计划(高 校 产 学 合 作)重 大 项 目 ( 2016H6016);福 建 省 光 电 技 术 与 器 件 重 点 实 验 室 开 放 课 题 ( OPT201603)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684 2019 年 照射下物体表面颜色的多 彩 性 和 生 动 性 的 程 度 [9?13].目 前,已 经 提 出 的 评 价 光 源 色 域 面 积 的 方 法 有 很 [ ] [ ] [] 多. Tho rn t on12 提出颜色分辨性指标( CDI); Boyc e 等 14 提出 FM 色域面积指标( FMG); Re a 等 9 提出 [ ] [ ] 全色域指数( GAI); Dav i s等 10 提出光色品 质 色 域 面 积 指 标 ( CQS_QG); Dav i d 等 11 提 出 IES ?TM?30? [ 15] 15 相对色域面积( RG); Teun i s s en 等 提 出 相 对 色 域 面 积 指 标 ( RGAI).本 文 对 多 种 光 源 色 域 面 积 的 评价方法进行概述,分析它们的异同点,并选取 48 个光源进行数值计算,研究分析照明行业内比较关注 的 3 种光源色域面积指标 GAI, CQS_ QG 和 IES 30 15RG 值的差异 . ?TM? ? 1 不同光源色域面积指标的比较 光源色域面积的计算流程基本 一 致,但 计 算 过 程 中 采 用 的 颜 色 样 本、颜 色 空 间 及 参 考 光 源 各 有 不 同. 6 种典型的色域面积计算中,采用的颜色样本、颜色空间和参考光源,如表 1 所示 . 表 1 6 种典型的色域面积的计算要素 Tab. 1 Ca l cu l a t i one l emen t so fs i xt i c a lgamu ta r e a s yp 光源色域面积指标 年份 CDI FMG GAI CQS_ QG IES 30 15RG ?TM? ? RGAI 1972 1977 2008 2010 2015 2016 颜色样本(数量) CIETCS( 8) Fa r nswo r t h e l l100hue( 85) ?Muns CIETCS( 8) Muns e l ls amp l e s( 15) CES( 99/16) CIETCS( 8) 颜色空间 CIE1960UCS CIE1960UCS CIE1976UCS CIELAB CAM02 ?UCS CAM02 ?UCS 参考光源 照明体 C 照明体 C 等能照明体 E 黑体辐射/D 照明体 黑体辐射/混合/D 照明体 黑体辐射/D 照明体 由表 1 可知:在 CDI, GAI和 RGAI的 计 算 中,均 采 用 计 算 显 色 指 标 CRI 中 使 用 的 8 个 颜 色 样 本 ( CIE TCS); FMG 采用了 Fa rnswo r t h e l l100hue 色 样; CQS_ QG 采 用 了 15 种 比 CIE TCS 颜 色 ?Muns 更饱和的 Muns e l ls amp l e s色样; IES 30 15RG 则是采用从 105000 个生活中常见物品的颜色中选 ?TM? ? 出的 99 个均匀分布的颜色色样( CES).色域面 积 计 算 中,采 用 的 颜 色 空 间 逐 步 更 新,因 此,计 算 光 源 色 [ 16] 域面积时,更倾向于使用颜色空间更均匀、与感知色差相关程度更高的 CAM02 ?UCS . 对于参考光源的选择, CDI, FMG 和 GAI均采用固定的参考光源,而 CQS_ QG, IES 30 15RG ?TM? ? 和 RGAI采用的参考光源由测试光源的色温决定 .在 CQS_ QG 和 RGAI的计算 中,当 测 试 光 源 色 温 小 于 5000K 时,采用黑体辐射;当色温大于 5000K 时,采用 D 照明体 .在 IES 30 15RG 的计算中, ?TM? ? 当测试光源色温小于等于 4500K 时,采用黑体辐射;当测 试光源 色温 大于 等 于 5500K 时,采 用 D 照 明体;而当测试光源色温大于 4500K,小于 5500K 时,采用黑体辐射与 D 照明体混合的光源 [11].光源 色域面积计算 中,参考光源的 色域面 积 为 100,当 测试光 源的 色域面积大于 100 时,表示 光源 照 射 下 物 体颜色饱和度增大;当色域面积小于 100 时,表示光源照射下物体颜色饱和度减小 . 2 数值计算 为更好地分析 GAI, CQS_ QG, IES 30 15RG 等 3 种光源色域面积间 的关 系,选 取 48 组光源, ?TM? ? 按色温分成 4 组,记为 O2800K, O4000K, O5000K, O6500K,利用 MATLAB 计算它们的 GAI值, CQS_ QG 值和IES 30 15RG 值 . 48 组光源分别是实验室理论光源、市场购买的商业光源、 CIE 标 准光源 ?TM? ? 和各种照明体,其光谱分布如图 1 所示 .图 1 中:λ 为波长 .表 2, 3 分别为 48 个光源的光谱类型和部分 ( a)O2800K ( b)O4000K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5期 廖欣怡,等:光源色域面积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 ( c)O5000K 685 ( d)O6500K 图 1 48 个光源的光谱分布 F i 1 Spe c t r umd i s t r i bu t i ono f48l i ts ou r c e s g. gh 表 2 48 个光源的光谱类型 Tab. 2 Spe c t r a lt so f48l i ts ou r c e s ype gh 序号 1 2 3 4 O2800K 三波峰 ( 448/515/630) O4000K 双波峰 (蓝光 440+ 荧光粉) O5000K 四波峰 ( 445/500/595/635) O6500K 三波峰 ( 457/505/595) 三波峰 ( 439/520/625) 三波峰 ( 445/520/625) 三波峰 ( 445/500/600) 三波峰 ( 445/515/625) 三波峰 ( 445/510/660) 三波峰 ( 450/515/660) 三波峰 ( 445/520/660) 双波峰 (蓝光 440+ 荧光粉) 三波峰 ( 445/515/625) 双波峰 (蓝光 440+ 荧光粉) 三波峰 ( 445/500/660) 三波峰 ( 445/495/600) 双波峰 (蓝光 445+ 荧光粉) 四波峰 三波峰 三波峰 ( ( ( 445/515/620/660) 445/520/620) 445/520/590) 双波峰 五波峰 六波峰 三波峰 (蓝光 445+ 荧光粉) ( ( 445/475/520/570/635) ( 440/475/510/590/620/660) 445/520/595) 双波峰 双波峰 双波峰 六波峰 (蓝光 445+ 荧光粉) (蓝光 445+ 荧光粉) (蓝光 445+ 荧光粉) ( 440/475/510/590/635/655) 5 6 7 8 双波峰 (蓝光 445+ 荧光粉) 双波峰 (蓝光 445+ 荧光粉) 双波峰 (蓝光 445+ 荧光粉) 双波峰 (蓝光 440+ 荧光粉) 9 双波峰 (蓝光 445+ 荧光粉) 黑体辐射 黑体辐射 黑体辐射 A 光源 三波峰 ( 495/600/625) D40 三波峰 ( 475/510/595) 双波峰 ( 472/600) 四波峰 ( 440/470/515/600) D50 四波峰 ( 445/495/600/655) 五波峰 ( 445/475/495/595/635) D65 四波峰 ( 445/475/515/595) 五波峰 ( 445/470/525/595/635) 10 11 12 表 3 48 个光源的部分色度参数 Tab. 3 Pa r tc o l o r ime t r i c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48l i ts ou r c e s gh 狓 狔 O2800K 犜c/K Duv CRI 1 0. 4530 0. 4082 2780 -0. 000260 48 2 3 4 5 0. 4539 0. 4503 0. 4490 0. 4506 0. 4083 0. 4094 0. 4084 0. 4067 2767 2829 2842 2803 -0. 000340 0. 000453 0. 000211 -0. 000610 86 93 67 81 6 0. 4518 0. 4095 2808 0. 000345 81 7 0. 4497 0. 4041 2796 -0. 001510 81 8 0. 4492 0. 4018 2785 -0. 002360 80 序号 9 0. 4489 0. 3996 2771 -0. 003170 80 10 0. 4476 0. 4074 2855 0. 000014 100 11 0. 4494 0. 4083 2835 0. 000153 69 12 0. 4512 0. 4107 2827 0. 000858 63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686 2019 年 续表 Con t i nuet ab l e 狓 狔 O4000K 犜c/K 0. 3815 0. 3775 3976 1. 87×10-5 71 -5 序号 1 Duv CRI 2 0. 3819 0. 3775 3966 -7. 22×10 52 3 0. 3785 0. 3766 4051 0. 000486 54 4 0. 3802 0. 3764 4005 0. 000067 45 5 0. 3806 0. 3777 4002 0. 000382 67 6 0. 3801 0. 3771 4012 0. 000282 90 7 0. 3793 0. 3769 4033 0. 000426 83 8 0. 3799 0. 3794 4033 0. 001366 83 9 0. 3805 0. 3768 4000 0. 000007 83 10 0. 3820 0. 3837 4009 0. 002775 100 11 0. 3794 0. 3785 4043 0. 001140 98 12 0. 3823 0. 3805 3977 0. 001194 69 狓 狔 O5000K 犜c/K Duv CRI 1 0. 3466 0. 3585 4969 0. 002849 51 2 0. 3451 0. 3596 5026 0. 003953 54 3 0. 3458 0. 3584 4996 0. 003109 73 4 0. 3448 0. 3593 5035 0. 003915 68 5 0. 3456 0. 3609 5014 0. 004417 85 6 0. 3453 0. 3594 5019 0. 003820 98 7 0. 3440 0. 3683 5089 0. 008588 71 8 0. 3439 0. 3660 5088 0. 007528 70 9 0. 3451 0. 3517 4999 0. 000011 100 10 0. 3457 0. 3586 5000 0. 003219 100 11 0. 3458 0. 3598 5002 0. 003796 62 12 0. 3469 0. 3586 4956 0. 002746 73 狓 狔 O6500K 犜c/K Duv CRI 1 0. 3122 0. 3285 6537 0. 003234 70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0. 3133 0. 3119 0. 3118 0. 3124 0. 3128 0. 3122 0. 3129 0. 3136 0. 3128 0. 3128 0. 3140 0. 3293 0. 3318 0. 3301 0. 3300 0. 3304 0. 3296 0. 3308 0. 3237 0. 3291 0. 3270 0. 3324 6472 6524 6543 6512 6488 6525 6481 6497 6496 6514 6412 0. 003057 0. 005019 0. 004216 0. 003875 0. 003890 0. 003734 0. 004036 0. 000014 0. 003169 0. 002145 0. 004292 69 61 71 78 83 99 85 98 100 74 80 序号 序号 色度参数. 表 3 中: 狓, 犜c 为色温; Duv 为色偏移值 . 狔 为色度坐标; 将光谱数据导入 MATLAB 中,计算 48 种光源对应的 GAI值, CQS_ QG(简称 QG)值和 IES ?TM? 30 15RG(简称 RG)值,结果如表 4 所示 . ? 由表 4 可知:色温为 2800, 4000, 5000K 的光源的 GAI值偏小,与 QG 值, RG 值 相 差 很 大,而 色 温为 6500 K 的 光 源 的 GAI 值 与 QG 值,RG 值 相 差 不 大;除 了 个 别 光 源 (O4000K2,O4000K3, O4000K4, O5000K2)外,大部分光源的 QG 值, RG 值 相 差 都 不 大 .虽 然 48 个 光 源 的 GAI值, QG 值 和 RG 值各不相同,但是光源之间的 GAI值, QG 值 和 RG 值 大 小 关 系 基 本 一 致,除 了 光 源 O2800K12,其 QG 值和 RG 值比其他同色温的光源都小,而 GAI值比大部分同色温的光源都大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5期 廖欣怡,等:光源色域面积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 687 表 4 48 个光源的 GAI, QG 和 RG 值 Tab. 4 GAI,QGandRGva l ue so f48l i ts ou r c e s gh O2800K 参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GAI 61 60 54 39 49 48 51 51 52 53 42 53 QG 110 109 99 73 90 90 90 89 88 97 78 72 RG 111 114 105 80 96 96 96 96 95 100 79 79 9 10 11 12 O4000K 参数 1 2 3 4 5 6 7 8 GAI 74 89 94 105 96 77 73 72 79 76 61 69 QG 96 112 119 133 121 99 95 94 102 103 80 90 RG 99 104 109 120 115 96 96 95 100 99 80 94 O5000K 参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GAI 102 115 83 109 100 89 76 77 91 88 73 73 QG 113 133 96 122 115 104 95 95 102 102 83 84 RG 105 120 99 116 111 102 95 96 101 100 84 85 O6500K 参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GAI 78 86 110 86 91 93 98 87 100 97 83 86 QG 80 90 112 87 94 95 100 91 100 100 84 91 RG 80 95 104 90 99 100 100 92 102 100 84 95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将 48 个 光 源 的 3 种 色 域 面 积 指 标 进 行 两 两 比 较,结 果如图 2 所示 . 由图 2( a)可知:色温 为 2800, 4000, 5000 K 光 源 的 GAI值普 遍 比 QG 值 小,尤 其 是 色 温 为 2800 K 的 光 源; 色温为 6500K 光源 的 GAI 值 与 QG 值 较 相 近;这 48 个 光源的 GAI值与 QG 值的相关性系数为 0. 5293,其中,色 温为 2800K 的光源 的 GAI值 与 QG 值 的 相 关 性 系 数 为 ( a)GAI值与 QG 值的比较 0. 6462,而色温为 4000, 5000, 6500K 光源的 GAI值与 ( b)GAI值与 RG 值的比较 ( c)QG 值与 RG 值的比较 图 2 48 个光源 3 种色域面积计算值的比较 F i 2 Compa r i s ono ft hr e egamu ti ndexe sva l ue so f48l i ts ou r c e s g. gh QG 值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 0. 9882, 0. 9639, 0. 9683. 由图 2( b)可知:色温为 2800, 4000, 5000K 光源的 GAI值普遍比 RG 值小,尤 其是色温 为 2800 K 的光源,色温为6500K 光源的 GAI值与 RG 值比较相近; GAI值与 RG 值的相关性系数为0. 3538, 其中, 2800K 光源的 GAI值和 RG 值的相关系数为 0. 6580,而4000, 5000, 6500K 光源的 GAI值与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688 2019 年 RG 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 9335, 0. 9125, 0. 7895. 由图 2( c)可知: 48 个光源的 QG 值和 RG 值比较相近 .对于这 48 种光源, QG 值与 RG 值的相关性 系数平均值为 0. 9076,其中,色温为 2800, 4000, 5000, 6500K 光源的 QG 值与 RG 值的相关 性系数 分别为 0. 9728, 0. 9466, 0. 9652 和 0. 8455. 通过上述比较可知, GAI值与 QG 值, RG 值的总体相关性不高,但是按色 温不同 单独 比较分 析,发 现低色温光源的 GAI值与 QG 值, RG 值的相关性不 高,而高色 温光 源的 GAI值 与 QG 值, RG 值 的 相 关性较高,这是由于色域面积计算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参考光源 . 为了更好地说明色域面积计算过程中参考光源的影响,将 GAI值计算过程中使用的参 考光源 替换 成 CQS_ QG 计算过程中使用的参考光源,计算出的色域面积记为 GAI_ BD.将所计算得到 48 个 光源的 GAI_ BD 值,与 GAI值, CQS_ QG 值, IES 30 15RG 值进行比较,如图 3 所示 . ?TM? ? ( a)O2800K ( b)O4000K ( c)O5000K ( d)O6500K 图 3 48 个光源的 GAI, QG, RG 和 GAI_ BD 值 F i 3 GAI,QG,RGandGAI_ BDva l ue so f48l i ts ou r c e s g. gh 由图 3 可知:对于低色温的光源,它们的 GAI_ BD 值 明 显 比 GAI值 大 .这 是 因 为 GAI值 的 计 算 采 用 固定参考光源,即相关色温为 5455K 的等能照明体 E,而 QG 值, RG 值和 GAI_ BD 的计算采用参考 光源,需根据测试光源的色温选择 .研究表明,采用固定参考光源计算光源色域面积时,对低色温的光源 来说,计算出的色域面积值都小于实际的颜色感知值 [16].由图 3 还可知: O2800K12 光源 的 GAI值比大 部分同色温光源的 GAI值大, QG 值和 RG 值比同 色 温 光 源 的 都 小,原 因 可 能 是 GAI值 计 算 中 使 用 的 颜色样本分布不均匀,且光源颜色饱和度较高 . O2800K12 的光谱类型是 双波峰 型,且 2 个 峰都比较窄, 光源的颜色饱和度较高,其中,橙光占比达到 28. 75%. 把 GAI值计算流程中的颜色样本替换成计算 CQS_ QG 值时采用的 15 个分布更 均匀 的颜色 样本, 计算的色域面积记为 GAI_ 15.比 较 O2800K 光 源 的 GAI 值 和 GAI_ 15 值,如 表 5 所 示 .由 表 5 可 知: O2800K12 的 GAI_ 15 值仅为 39,比同色温 其 他 光 源 的 GAI_ 15 值 都 小 .也 就 是 说,颜 色 样 本 的 均 匀 性 会影响光源色域面积的计算结果,尤其是对高饱和度的光源,采用分布不均匀的颜色样本计算得到的色 域面积值可能会虚高 . 通过上述比较还可知, QG 值与 RG 值的相关性最高,按色温不同单独分析,发现色温为 6500K 的 光源的 QG 值与 RG 值的相关性降低 .除了 O6500K3 光源的 QG 值比 RG 值大,同色温其他光源的 QG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5期 廖欣怡,等:光源色域面积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 689 值都小于或等于 RG 值(表 4).将 QG 值和 RG 值计算流程中使用的颜色样本互相替换,计算的色域面 积分别记为 QG_ 99 和 RG_ 15.比 较 O6500K 光 源 的 QG 值, QG_ 99 值 和 RG 值, RG_ 15 值,如 表 6 所 示 .由表 6 可知: O6500K 光源的 RG 值和 RG_ 15 值基本 没有 差别,而 QG 值和 QG_ 99 值 相 差 较 大,尤 其是有尖锐波峰的光源 . 表 5 O2800K 光源的 GAI和 GAI_ 15 值 Tab. 5 GAIandGAI_ 15va l ue so fO2800Ks ou r c e O2800K 参数 GAI 15 GAI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1 60 54 39 49 48 51 51 52 53 42 53 55 57 53 40 51 49 52 53 53 54 41 39 10 11 12 表 6 O6500K 光源的 QG_ 99 和 RG_ 15 值 Tab. 6 QG_ 99andRG_ 15va l ue so fO6500Ks ou r c e O6500K 参数 1 2 3 QG 80 QG_ 99 101 90 112 87 94 95 100 91 100 100 84 91 110 118 129 131 142 102 105 102 100 101 106 80 95 104 90 99 100 100 92 102 100 84 95 81 94 103 89 97 97 100 92 102 100 85 94 RG RG_ 15 4 5 6 7 8 9 为了更好地 说 明 颜 色 样 本 和 颜 色 空 间 在 色 域 面 积 计算过程中 的 影 响,比 较 48 种 光 源 的 QG 值,QG_ 99 值, RG 值和 RG_ 15 值,结果如图 4 所示 .图 4 中: 1~12 为 O2800K 光 源; 13~24 为 O4000K 光 源; 25~36 为 O5000K 光源; 37~48 为 O6500K 光源 . 由图 4 可知: 48 个 光 源 的 RG 值 和 RG_ 15 值 相 差 不大, QG 值 和 QG_ 99 值 相 差 却 很 大 . QG 值 计 算 中 采 用的颜色样本都是高饱和度 的,而 RG 值 计 算 中 采 用 的 [ ] 颜色样本既有高饱 和 度 也 有 中 等 饱 和 度, Roye r17 提 出 使用全是高饱和度的颜色样 本计算色 域面积 时,光 源 色 域面积可能会被压缩,这也是 48 个 光 源的 QG_ 99 值 比 图 4 48 个光源的 QG, QG_ 99, RG 和 RG_ 15 值 F i 4 QG,QG_ 99,RGandRG_ 15 g. va l ue so f48l i ts ou r c e s gh QG 值 大 很 多 的 原 因 .研 究 表 明, RG 值 计 算 中 使 用 的 CAM02 ?UCS 要比 QG 值使用的 CIELAB 更均匀,使用 CIELAB 颜色空间计算的色域面 积呈现为 红? 绿 轴为长轴的椭圆状 [11,1617].这也是48 个光源的 RG 值和 RG_ 15 值相差不大,而48 个光源的 QG 值和 QG_ 99 值相差很大的原因 . 综上所述, GAI值与 QG 值, RG 值之间的相关性不高,而 QG 值和 RG 值之 间的 相关性 较高,且色 域面积计算中采用的参考光源的颜色样本和颜色空间对计算结果有影响 .目前,大多研究者倾向于采用 [ ] CAM02UCS 和根据测试光源的色温选 择 参 考 光 源 来 计 算 光 源 色 域 面 积 1617 .虽 然 光 源 色 域 面 积 值 能 评价各个颜色彩度的平均变化,光源的色域面积越大,照射 下的 物体表 面 颜 色 越 鲜 艳,光 源 也 更 受 人 喜 欢,但是对于色域面积值相同的光源来说,色域面积值提供的信息有限 .因此,除了关注色域面积的大小 外,还需要关注光源的色域面积形状 .目前,关于色域面 积形状 的 研 究 有 许 多 [1819],但 是,若 要 量 化 色 域 形状并最终引进照明行业,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 4 结束语 对光源色域面积的评 价 方 法 进 行 概 述,选 取 48 个 不 同 色 温 和 光 源 类 型 的 光 源,计 算 其 GAI 值, CQS_ QG 值和 IES 30 15RG 值,分 析 这 三 者 之 间 的 关 系 .虽 然 光 源 色 域 面 积 的 计 算 方 法 不 尽 相 ?TM? ? 同,但是光源色域面积计算过程中采用的颜色样本、颜色空间与参考光 源都各 不相 同 .通 过比较 分析 48 个光源的 GAI值, QG 值和 RG 值发现: QG 值与 RG 值 的 相 关 性 较 高, GAI值 与 QG 值, RG 值 的 相 关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690 2019 年 性都不高;对同色温光源 的 GAI值, QG 值 和 RG 值 进 行 比 较 分 析 发 现, 4000, 5000, 6500 K 光 源 的 GAI值与 QG 值, RG 值 的 相关性都 比较高 .色 域面 积计算过 程中 采用的 颜色样本、颜色空 间和 参考光 源对计算的结果都有影响,大多研究者推荐采用多色温的参考光源,适量颜色饱和度不一的颜色样本和 更先进的颜色空间来计算光源色域面积 . 参考文献: [ 1] AAZAMI M A, JALILIE.Me t hodo fme a su r i ngandspe c i f i ngc o l ou rr ende r i ngp r ope r t i e so fl i ts ou r c e s,CIE y gh /$l Pub l i c a t i on13. 3 1995,Cen t r a lBu r e auOft heCIE,Vi enna,Aus t r i a,1995,20pp,$76 ( membe r s) 14 ( non  ? J]. Co l o rRe s e a r chandApp l i c a t i on, 2010, 20( 3): 212. DOI: 10. 1002/c o l. 5080200313. membe r s)[ [ 2] WALTER W.How me an i ng f u li st heCIEc o l o rr ende r i ngi ndex?[ J]. L i t i ng De s i l i c a t i on, 1981, 11 gh gnand App ( 2): 13 15. ? [ 3] SEIM T. I ns e a r cho fanimp r ovedme t hodf o ra s s e s s i ngt hec o l ou rr ende r i ngp r ope r t i e so fl i ts ou r c e s[ J]. L i t i ng gh gh Re s e a r chandTe chno l ogy, 1985, 17( 1): 12 22. DOI: 10. 1177/14771535850170010401. ? [ 4] WORTHEYJA. Co l o rr ende r i ng:Ask i ngt heque s t i on[ J]. Co l o rRe s e a r chandApp l i c a t i on, 2003, 28( 6): 403 412. ? DOI: 10. 1002/c o l. 10193. [ 5] 胡威捷,汤顺青,朱正芳 .现代颜色技术原理及应用[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 [ 6] HOUSER K W,WEIMi nchen, DAVID A, 犲 狋犪 犾. Re v i ewo fme a su r e sf o rl i t s ou r c ec o l o rr end i t i onandc ons i de r a  ? gh a su r esy s t emf o rcha r a c t e r i z i ngc o l o rr end i t i on[ J].Op t i c sExp r e s s, 2013, 21( 8): 10393?10411. t i onsf o ratwo ?me DOI: 10. 1364/OE. 21. 010393. [ 8] GUO Xi n, HOUSER K W.Ar e v i ew o fc o l ou rr ende r i ngi nd i c e sandt he i rapp l i c a t i ont oc omme r c i a ll i ts ou r c e s gh [ J]. L i t i ngRe s e a r chandTe chno l ogy, 2004, 36( 3): 183 197. DOI: 10. 1191/1365782804 l i 112oa. ? gh [ 9] REA M S, FREYSS INIER?NOVAJP. Co l o rr ende r i ng:At a l eo ftwome t r i c s[ J]. Co l o rRe s e a r chandApp l i c a t i on, 2008, 33( 3): 192 202. DOI: 10. 1002/c o l. 20399. ? [ 10] DAVI S W, OHNO Y. Co l o rqua l i t c a l e[ J]. Op t i c a lEng i ne e r i ng, 2010, 49( 3): 033602( 1?16). DOI: 10. 1117/1. ys 3360335. [ 11] DAVID A, FINIPT,HOUSER K W, 犲 狋犪 犾. De ve l opmen to ft heIES me t hodf o re va l ua t i ngt hec o l o rr end i t i ono f J]. Op t i c sExp r e s s, 2015, 23( 12): 15888 15906. DOI: 10. 1364/OE. 23. 015888. l i ts ou r c e s.[ ? gh [ 12] THORNTON W A. Co l o r i s c r imi na t i oni ndex[ J]. J ou r na lo ft heOp t i c a lSo c i e t fAme r i c a, 1972, 62( 2): 191? ?d yo 194. DOI: 10. 1364/JOSA. 62. 000191. [ 13] WEIMi nchen, HOUSERK W, DAVIDA, 犲 狋犪 犾. Co l ou rgamu ts i z eandshapei n f l uenc ec o l ou rp r e f e r enc e[ J]. L i t  gh 2016, 49( 8): 992 1014. DOI: 10. 1177/1477153516651472. i ngRe s e a r chandTe chno l ogy, ? [ 14] BOYCE P R, S IMONSR H.Hued i s c r imi na t i ono fl i ts ou r c e s[ J]. L i t i ng Re s e a r chandTe chno l ogy, 1977, 9 gh gh ( 3): 125 140. DOI: 10. 1177/096032717700900301. ? [ 15] TEUNI SSEN C, VAN DER H F, POORTS, 犲 狋犪 犾. Cha r a c t e r i s i ngus e rp r e f e r enc ef o rwh i t eLEDl i ts ou r c e swi t h gh CIEc o l ou rr ende r i ngi ndexc omb i ned wi t har e l a t i vegamu ta r e ai ndex[ J].L i t i ng Re s e a r chand Te chno l ogy, gh 2016, 49( 4): 461 480. DOI: 10. 1177/1477153515624484. ? [ 16] ROYER M P, HOUSER K W, DAVID A. Chr omash i f tandgamu tshape:Go i ngbeyondave r agec o l o rf i de l i t yand ta r e a[ J]. LEUKOSTheJ ou r na lo ft heI l l umi na t i ngEng i ne e r i ngSo c i e t fNo r t hAme r i c a, 2017, 14( 3): 149 ? gamu yo 165. DOI: 10. 1080/15502724. 2017. 1372203. [ 17] ROYER M P. Compa r i ng me a su r e so fgamu ta r e a[ J]. LEUKOSTheJ ou r na lo ft heI l l umi na t i ngEng i ne e r i ngSo c i e  t fNo r t hAme r i c a, 2018, 15( 1): 1 25. DOI: 10. 1080/15502724. 2018. 1500485. ? yo [ 18] WEIMi nchen, HOUSER K W. Sy s t ema t i cchange si ngamu ts i z ea f f e c tc o l o rp r e f e r enc e[ J]. LEUKOSTheJ ou r na l o ft heI l l umi na t i ng Eng i ne e r i ng So c i e t fNo r t h Ame r i c a, 2017, 13( 1): 23?32.DOI: 10. 1080/15502724. 2016. yo 1192402. [ 19] ESPOS ITO T,HOUSER K W.Mode l so fc o l ou rqua l i t ra wi der angeo fspe c t r a lpowe rd i s t r i bu t i ons[ J]. yove L i t i ngRe s e a r chandTe chno l ogy, 2018, 4: 1 22. DOI: 10. 1177/1477153518765953. ? gh (责任编辑:黄晓楠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吴逢铁) 第 40 卷 第5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9 年 9 月 Vo l. 40 No. 5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Sep.2019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810077 ? 拟共形映照的参数表示 林珍连 (华侨大学 数学科学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摘要: 假设 犳μ(狕)( 狕)表示全平面到自身保持 0, 1,∞ 不 动 以 μ( 狕)为 复 特 征 的 拟 共 形 映 照, Ah l f o r s给 出 此 类 拟共形映照的一种参数表示式,文中给出此类映照的另一种参数表示式 .作为它的应用,给出上半平面到自身 保持 0, 1,∞ 不动的拟共形映照的参数表示式 . 关键词: 拟共形映照;参数表示;复特征;复平面 中图分类号: O174. 5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9) 05 0691 03 ? ? ? 犘犪 狉 犪犿犲 狋 狉 犻 犮犚犲 犲 狊 犲 狀 狋 犪 狋 犻 狅狀狅 犳犙狌犪 狊 犻 犮 狅狀 犳 狅 狉犿犪 犾犕犪狆狆 犻 狀犵 狊 狆狉 LINZhen l i an ( Schoo lo fMa t hema t i c a lSc i enc e s,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i na) y,Quanzhou362021,Ch ()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Suppo s e犳μ 狕 ( 狕)i saqua s i c on f o rma lmapp i ngo fc omp l exp l aneoni t s e l fwi t ht hed i l a t a t i onμ( 狕) ke ep i ng0,1,∞ f i xed,Ah l f o r sgaveonek i ndo fpa r ame t r i cr ep r e s en t a t i onf o rt h i squa s i c on f o rma lmapp i ng. Th i spape rwi l lg i veano t he rf o rmo fpa r ame t r i cr ep r e s en t a t i onf o rt h i sk i ndo fmapp i ng.Asi t sapp l i c a t i on,an i xedi s r ame t e rr ep r e s en t a t i onf o rqua s i c on f o rma lmapp i ngo fuppe r ha l fp l aneon t oi t s e l fke ep i ng0,1,∞ f pa a l s og i ven. s i c on f o rma lmapp i ng;pa r ame t r i cr ep r e s en t a t i on;c 犓犲 狉 犱 狊: qua omp l exd i l a t i on;c omp l exp l ane 狔狑狅 1 预备知识 设 狑=犳( 狕)是平面区域 犇 到区域 犌 的保向同胚映照,则称 狑=犳( 狕)是平 面区 域 犇 到区 域 犌 的拟 共形映照 .若 犳( 狕)满足以下 2 个条件: 1)在区域 犇 上, 狕)在几乎所有水 平线 上和几 乎所有铅 直 线 上 犳( 狕) 犳狕珔( 是绝对连续的( ACL); 2)几乎到处|犳狕 狕) 狕) 0<犽<1,称 μ( 狕)= ( )为 狑 =犳( 狕)的 复 特 |≤犽|犳狕 ( |, 珔( 犳狕 狕 征 .用 犳μ(狕)( 狕)表示复特征为 μ( 狕)的拟共形映照 .拟共形映照参数表示问题是拟共形映照理 论中 十分重 要的内容 .夏道行 [1]首先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之后,一些学者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并用它解决 [] 拟共形映照的模数的估计和面积偏差估计的极值问题 [210]. Ah l f o r s2 讨论了全平面 到自 身保持 0, 1,∞ 不动的拟共形映照对参数的依赖问题,证明了定理 A. 定理 犃[2] 假设 μ( 狕, 狋+狊)=μ( 狕, 狋)+狊 狏( 狕, 狋)+狊 狕, 狋),其中, 狕, 狋), 狏( 狕, 狋), 狕, 狋)∈犔∞ ,‖μ( 狕, ε( ε( μ( ( 狕) 狋)‖ ∞ <1 且 ‖ε( 狕, 狋)‖ ∞ →0, 狊→0, 狕)是全平面到自身保持 0, 1,∞ 不动的复特征为 μ( 狕)拟 共形映 犳μ ( ( , ) ( , ) 狕 狋 + 狊 狕 狋 μ ( ( 照,那么,在全平面的一切致密子集上一致地成立 犳μ 狋)+( 狊), 狊→0.其中, ζ)=犳 ζ)+狊犉( ζ, 1 ( ,) ( μ(狕,狋)( ),μ(狕,狋)( ))( μ(狕,狋)( )) 犉( 狋)=- 狏 狕狋 犚 犳 狕 犳 狕 2d狓d狔, ζ, ζ 犳狕 π  收稿日期: 2018 10 29 ? ? 通信作者: 林珍连( 1970 ),副教授,主要从事函数论的研究 . E i l: zhen l i an@hqu. edu. cn . ?ma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11471128);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019J 01066) ( 1)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692 2019 年 1 ζ ζ-1 ζ( ζ-1) . ( 犚( 狕, 2) ζ)=狕- -狕-1+ 狕 =狕( )( 狕 -1 狕-ζ) ζ 下文给出定理 A 中式( 1),( 2)的另一种表示形式,作为应用,将给出上半平面到自身保持 0, 1,∞ 不 动的拟共形映照的参数表示式 . 2 主要定理和证明 定理 1 设 μ( 狕, 狋)是定义在|狕|< + ∞ , 0≤狋≤1 的复值可测函数,满足 μ( 狕, 狋+狊)=μ( 狕, 狋)+狊 狏( 狕, 狋)+( 狊), 狊→0.其中, 狕, 狋), 狏( 狕, 狋)∈犔∞ ,‖μ( 狕, 狋)‖ ∞ <1,则全平面到自身保持 0, 1,∞ 不动的 拟共形 μ( ( ,) 狑 映照 狑=犳μ(狕,狋)( 狕, 狋)在全平面的一切致密子集上一致地成立 =犉( 狑, 狋), 狑=犳μ 狕狋 ( 狕, 狋).其中, 狋  -1 -1 狋), 狋) exp( i·a rg ( 狋)) ω, ω, 狑( 狑 -1) 狏(( -2 犳μ ) ( 犳μ ) ω ( 犉( 狑, 狋)=- d σd τ, 1 2 - μ ) ( ,) ( ( , ) 1 狋 狋 π ω - 狘 狘 犳 μ 平 面 ω  狋)=σ+i ω = 犳μ ( τ. ζ, [ ( , ) 2] 狕 狋 证明:Ah l f o r s 给出在狋=0 时, 狑=犳μ ( 狕, 狋)的狋 导 数公式,若 μ( 狕, 狋)=狋 狏( 狕)+( 狋), 狋→0,则 在全平面的一切致密子集上一致地成立,即 狕, 狋) 犳( 狕, 0), = 犉( 狋=0 狋  狕, 狋)= 狕+狋 犉( 狕, 0)+ ( 狋), 狋 → 0. 犳( 或 ( 3) 其中 1 犉( 狕, 0)=- 犚( 狕, 狏( d ζ) ζ) ξd η, π  ζ =ξ+i η. ( 4) 假定 ( 狕, 狋+狊)= μ( 狕, 狋)+狊 狏( 狕, 狋)+ ( 狊), 狊 → 0. 5) μ( (, ) 式( 5)中: 狕, 狋), 狏( 狕, 狋)∈犔∞ ;‖μ( 狕, 狋)‖ ∞ <1.令 狑 =犳( 狕, 狋)=犳μ ( 狕, 狋),考 虑 犳μ 狕狋+狊 ( 狕, 狋+狊)=犳λ μ( ( 狕, 狋) 狕, 狋),则 犳μ ( ( ,) ( 狕, 狋+狊)-μ( 狕, 狋) 犳μ 狕狋 ( 狕, 狋) μ ( ,) μ ( , , ) 狕 狋 狋 狊 = × (狕,狋) λ犳 μ ( , ) ( , ) 1-μ 狕狋μ 狕狋+狊 犳 狕, 狋) 狕 珔( ( 狕, 狋+狊)-μ( 狕, 狋) ( · 狕, 狋) μ( ( exp 2 i a r 狕, 狋)) =μ g犳狕 1-μ( 狕, 狋) 狕, 狋+狊) μ( 或 即 狏( 狕, 狋) 狕, 狋) μ( ( exp( 2 i·a r 狕, 狋))+ ( 狊), 狊 → 0, =狊 g犳狕 1-狘μ( 狕, 狋)狘2 -1 狑, 狋), 狋) 狏(( 犳μ ) ( -1 狑, 狋, 狊)=狊 exp( i·a r 狑, 狋))+ ( 狊), 狊 → 0. λ( -2 g( 犳μ ) 狑 ( -1 μ) ( ( ( , ) 1-狘μ 犳 狑狋 , 狋)狘2 由式( 3)及式( 5)可得 ( 6) -1 λ 狑, 狋, 狊)= 犳μ (( 狑, 狋), 狋+狊)= 狑 +狊 犉( 狑, 狋)+ ( 狊), 狊 → 0, 犳( 犳μ ) ( 狕, 狋+狊)= 犳μ ( 狕, 狋)+狊 犉( 狕, 狋), 狋)+ ( 狊), 狊 → 0, 犳μ ( 犳μ ( 狑 狑, 狋), = 犉( 狋  或 ( ,) 狑 = 犳μ 狕狋 ( 狕, 狋). 由式( 4)及式( 6)可得 -1 狏(( 狋), 狋) ω, 犳μ ) ( -1 xp( i a rg( 狋)) -2 ω, 犳μ ) ω ( 2e -1 μ) ( ) ( ( ( , ) , ) 狑 狑 1 1 狋 狋 - - 狘 狘 ω 犳 μ 犉( 狑, 狋)=- d σd τ, π ω( ω -1)( ω - 狑) ω平 面  ( 7) 而 ω=犳μ ( τ. ζ)=σ+i 定理 2 假设 μ( 狕, 狋)是定义在Im狕>0, 0≤狋≤1 的复值可测函数,满足条件 μ( 狕, 狋+狊)=μ( 狕, 狋)+ ∞ 狊 狏( 狕, 狋)+( 狊), 狊→0.其中, 狕, 狋), 狏( 狕, 狋)∈犔 ,‖μ( 狕, 狋)‖ ∞ <1,则 上 半 平 面 到 自 身 保 持 0, 1,∞ 不 动 μ( ( , ) 的拟共形映照 狑=犳μ 狕狋 ( 狕, 狋)在上半平面的一切致密子集上一致地成立 狕, 狋+狊)= 犳μ ( 狕, 狋)+狊 犉( 狕, 狋), 狋)+ ( 狊), 犳μ ( 犳μ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狊 → 0, ( 8) 第5期 林珍连:拟共形映照的参数表示 693 ( ,) 狑 狑, 狋), 狑 = 犳μ 狕狋 ( 狕, 狋), = 犉( 狋  狋) 狋) 狑( 狑 -1) ω, ω, φ( φ( 犉( 狑, 狋)=- + d σd τ, ω( ω -1)( ω - 狑) ω 珔( ω 珔-1)( ω 珔- 狑) π Imω 0 或 [ ( 9) ] ( 10) > -1 狏(( 狋), 狋) ω, 犳μ ) ( -1 ( 狋)= xp( i a rg( 狋)), Imω > 0. 11) -2 ω, ω, 犳μ ) ω ( 2e φ( -1 μ ) ( , ) , ) 1-狘μ(( 狋 狋 狘 ω 犳 ( 狕, 狋) 狕, 狋),Im狕≥0, 烄犳μ ( ( 狕, 狋) μ 证明:因为 狑=犳 ( 则 狑( 狕, 狋)可以连续延拓到实轴,定义 狑( 狕, 狋)=烅 (狕,狋) 狕, 狋) 狕 狋), Im狕<0. 珔, 烆犳μ ( 狕, 狋), Im狕≥0, 烄μ( 的复特征 κ( 它 符 合 定 理 1 的 条 件,所 以 可 定 义 ψ ( 狕, 狋)为 κ( 狕, 狋)= 烅 狋)= ω, ( , ) , 狕 狋 I m 狕 0 . < 烆μ 珔 ( , ) , , 烄φ ω 狋 Imω≥0 烅 狋), Imω<0. ω 珔, 烆φ( 根据定理 1 可知,式( 8)和式( 9)对 狋) 狑( 狑 -1) ω, ψ( d σd τ 犉( 狑, 狋)=- ( ) ( ω ω -1 ω - 狑) π ω平 面  成立,进一步有 狋) 狋) ω, ω 珔, 狑( 狑 -1) φ( φ( d d 犉( 狑, 狋)=- σd τ+ σd τ ( ) ( ) ( ) ( 1 狑 1 ω ω- ω- ω ω- ω - 狑) π Imω>0 Imω<0 [ =- ]  狋) 狋) ω, ω, 狑( 狑 -1) φ( φ( + d σd τ. ω( ω -1)( ω - 狑) ω 珔( ω 珔-1)( ω 珔- 狑) π Imω>0 [ ] 故命题得证 . 根据上述的定理 2 可以得到其他区域的拟共形映照的参数表示式 . 参考文献: [ 1] 夏道行 .拟共形映照的参数表示[ J].科学记录, 1959( 9): 323  329. [ 2] AHLFORSL. Le c t u r e sonqua s i c on f o rma lmapp i ngs[M]. New Yo r k: VanNo s t r and, 1966. [ 3] GEHING F, REICH E.Ar e ad i s t o r t i ono funde rqua s i c on f o rma lmapp i ngs[ J].Ann Ac adSc iFennSe rAI Ma t h, 1996( 388): 1  14. DOI: 10. 5186/a a s fm. 1966. 388. [ 4] HEChengq i. A pa r ame t r i cr ep r e s en t a t i ono fqua s i c on f o rma lex t ens i ons[ J]. Ch i ne s eSc i enc eBu l l e t i n, 1980, 25( 9): 721  724. [ 5] ASTALA K, IWANIEC T,MARTIN T. El l i t i cpa r t i a ld i f f e r en t i a le t i onsandqua s i c on f o rma lmapp i ngsi nt he p qua l ane[M]. Pr i nc e t on: Pr i nc e t onUn i ve r s i t e s s, 2009. p yPr [ 6] ASTALA K, NES IV. Compo s i t e sandqua s i c on f o rma lmapp i ngs:Newop t ima lboundsi ntwod imens i ons[ J]. Ca l c 2003, 144( 6): 2593  2601. DOI: 10. 1007/s 00526  003  0145  9. Va rPa r t i a lDi f f e r en t i a lEqua t i ons, [ 7] ASTALA K. Ar e ad i s t o r t i ono fqua s i c on f o rma lmapp i ngs[ J]. Ac t a Ma t h, 1994, 173( 1): 37  60. DOI: 10. 1007/BF023 92568. [ 8] EREMENKO A, HAMILTON D H. Ont hea r e ad i s t o r t i onbyqua s i c on f o rma lmapp i ng[ J]. Pr o cAme r Ma t hSo c, 1995, 123( 9): 2793  2797. DOI: 10. 1090/s 0002  9939  1995  1283548  8. [ 9] 林珍连 .上半平面某类调和拟共 形 映 照 的 特 征 估 计 [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6, 37( 1): 125  128. DOI: 10. 11830/ I SSN. 1000  5013. 2016. 01. 0125. [ 10] 林珍连 .某些调和单叶函数的稳定性及系数估计[ J].华侨大学学报(自 然 科 学 版), 2009, 30( 6): 718  719. DOI: 10. 11830/ i s sn. 1000  5013. 2009. 06. 0718. (责任编辑:钱筠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黄心中) 第 40 卷 第5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9 年 9 月 Vo l. 40 No. 5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Sep.2019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812041 ? 粗糙集中几种粒结构的代数关系 罗来鹏,范自柱 (华东交通大学 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摘要: 针对目标概念在近似空间上存在多种粒结构的问题,通过讨论目标概念的最优近似集与 Pawl ak 近似 集、变精度近似集之间的代数关系,得到最优近似集与 Pawl ak 下、上近似集、变精度下、上近似集的等价条件; 通过分析基于最优近似、基于 Pawl ak 近似、基于变精度近似的分布约简之间的关系,得到在一定条件下,最优 近似分布约简为 Pawl ak 近似与变精度近似的分布约简 .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目标概念与基本知识粒之间不同 的近似刻画,不仅可以建立不同的粗糙集模型,还可以建立不同的分布约简 . 关键词: 粒计算;粗糙集;属性约简;包含度;变精度粗糙集;最优近似;相似度 中图分类号: TP1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19) 05 0694 07 ? ? ? 犃犾 犲 犫 狉 犪 犻 犮犚犲 犾 犪 狋 犻 狅狀狅 犳犛 犲 狏 犲 狉 犪 犾犌狉 犪狀狌 犾 犪 狉犛 狋 狉 狌 犮 狋 狌 狉 犲 狊犻 狀犚狅狌犵犺犛 犲 狋 狊 犵 LUO La i i zhu peng,FANZ ( Schoo lo fSc i enc e s,Ea s tCh i naJ i ao t ongUn i ve r s i t i na) y,Nanchang330013,Ch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Tot hep r ob l emo fex i s t i ngmanyk i ndso fg r anu l a rs t r uc t u r e sonapp r ox ima t i onspa c e,t hea l r a i c geb r e l a t i onsamongt heop t ima lapp r ox ima t i ons e t,Pawl akl owe randuppe rapp r ox ima t i ons e tandt heva r i ab l e r e c i s i onl owe randuppe rapp r ox ima t i ons e to ft het a r tc onc ep ta r ed i s cus s ed.Thee i va l en tc ond i t i onso f p ge qu heva r i ab l ep r e c i s i onapp r ox ima t i ons e ta r e t heop t ima lapp r ox ima t i ons e tbe twe enPawl akapp r ox ima t i ons e t,t ob t a i ned.Ther e l a t i onsh i hed i s t r i bu t i onr educ t i onba s edont heop t ima lapp r ox ima t i on,t hed i s t r i bu  psamongt t i onr educ t i onba s edont hePawl akapp r ox ima t i onandt hed i s t r i bu t i onr educ t i onba s edont heva r i ab l ep r e c i s i on hec onc l us i onst ha tt heop t ima lapp r ox ima t ed i s t r i bu  app r ox ima t i ona r eana l z ed.Unde rc e r t a i nc ond i t i ons,t y t i onr educ t i oni sPawl akapp r ox ima t i onandva r i ab l ep r e c i s i onapp r ox ima t i ond i s t r i bu t i onr educ t i ona r ep r e s en  t ed.I tc anbes e enf r omt he s eabovec onc l us i onst ha tt hed i f f e r en tr oughs e tmode l sc anno ton l s t ab  ybee l i shed,bu ta l s od i f f e r en td i s t r i bu t i onr educ t i onc anbee s t ab l i sheda c c o r d i ngt ot hed i f f e r en tapp r ox ima t echa r  a c t e r i z a t i onbe twe ent het a r tc onc ep tandt heba s i cg r anu l a r. ge 犓犲 狉 犱 狊: g r anu l a rc ompu t i ng;r oughs e t;a t t r i bu t er educ t i on;i nc l us i ondeg r e e;va r i ab l ep r e c i s i onr ough 狔狑狅 s e t;op t ima lapp r ox ima t i on;s imi l a r i t r e e ydeg 粒计算是人工智能领域中的一种认知理念和计算方法,它主要涉及两个基本问题:信息粒化和基于 信息粒的计算 .目前,主要有如模糊集、粗糙集、商 空 间 等 粒 计 算 模 型 [1?2].在 粗 糙 集 的 粒 计 算 模 型 中 [3], 论域上的等价关系决定了论域的划分 .利用基本知识 粒表示 目标概 念(论域 的 子 集)是 粗 糙 集 研 究 的 基 础 .近年来,基于粗糙集的粒计算研究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已成功应用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 [] 等领域 [4?6].文献[ 7 8]提出目标 概 念 的 动 态 表 示 与 计 算 方 法 . Chen 等 9 将 粒 计 算 理 论 与 代 数 理 论 相 结 ? [ ] [ ] 合,提出基于代数结构的粒计算模型 . Hu 等 10 讨论了逻辑运 算符 的 粒度 等价性 .王 宝丽 等 11 提 出基于 收稿日期: 2018 12 19 ? ? 通信作者: 罗来鹏( 1973 E i l: l uo l c om. ?),男,副教授,主要从事粗糙集与粒计算等研究 . ?ma p789@163.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61472138) 第5期 罗来鹏,等:粗糙集中几种粒结构的代数关系 695 粒计算 的犹豫 模糊多 准则 决策方法 .吴伟志等 [12]针 对具有 多粒度 标记的 不完备信 息系 统 的知 识,提出 最优粒度特 征 .吴伟 志 [13]介绍目 前流行 的 3 类 基于 粗糙集的 多粒 度数据 处理模型,并提出 若干 研究问 题 .在粗糙集的粒计算研究中,处理边界的不确定性是粗 糙集研究 关注 的 难 点 .最 具 有 代 表 性 的 处 理 方 法是通过引 入 一个 误 差因子,重新定 义目标概 念,如较典型的模 型有 变精度粗 糙集模 型 [14]和概 率粗糙 集模型 [15?16].在一个近似空间上,目标概念的最优近似的 表示与 计 算一 直 是 个 未 得 到 考 虑 的 问 题 .文 献 [ 17 19]从一种新视角定义和表示粗糙集的近 似 集,通 过 引 入 集 合 相 似 度 的 评 价 标 准,发 现 在 目 标 概 念 ? 的下、上近似集之间存在可定义集合,它与目标概念的相 似度大于 目标 概 念 与 其 下、上 近 似 集 之 间 的 相 似度,并由此提出粗糙集的最优近似 概 念 .在 一 个 给 定 的 近 似 空 间,最 优 近 似 与 Pawl ak 下、上 近 似、变 精度下、上近似之间,以及由此建立的属性约简之间存在的关系是一个有待 研究 的 问题 .如谭 安辉等 [20] 从近似集和属性约简两个角度,探讨完备信息系统与不 完备 信息系 统中多 粒 度 粗 糙 集 和 覆 盖 粗 糙 集 的 关系,得到多粒度粗糙集约简与覆盖粗糙集约简间的密切 联 系 .基 于此,本 文 就 上 述 3 种 近 似 之 间 关 系 展开讨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这三者所建立的属性约简间的关系 . 1 基本概念 定义 1[3] 设( 犝, 犚)为近似空间, 犝 为有限论域, 犚 为等价关系,由 犚 决定 犝 上一个划分,即为系统 的基本知识粒,表示为 犝/犚= { 犡1 , 犡2 ,…, 犡犿 }.对于任意 犡犝 , 犡 在近 似空间 的下、上近 似集、边界域 珚( 的定义分别为 犚( 犡)= ∪犡犻, 犡犻犡 且 犡犻∈犝/犚; 犚 犡)= ∪犡犻,其中, 犡犻∩犡≠Φ, 犡犻∈犝/犚; Φ 为空 集, 犻 犻 珚( 犅狀 ( 犡)=犚 犡)-犚( 犡). [ 15] 定义 2 设( 犝, 犚)为近似空间, 犝 为有 限 论 域, 犚 为 等 价 关 系,由 犚 决 定 犝 上 一 个 划 分,表 示 为 犝/犚= { 犡1 , 犡2 ,…, 犡犿 }.对于任意λ∈ ( 0. 5, 1. 0], 犡犝 在近似空间上关于λ 的下近似集、上近似集、边 珚λ( 界域的定义分别为 犚λ( 犡)= ∪犡犻, 犇( 犡/犡犻)≥λ,且 犡犻∈犝/犚; 犚 犡)= ∪犡犻,其 中, 犇( 犡/犡犻)>1-λ 且 犻 犻 珚λ ( 犡犻∈犝/犚; 犅λ 犡 )=犚 犡 )-犚λ ( 犡 ),其 中, 犇 为 犝 上 的 包 含 度 .对 于 犡, 犢 犝 ,通 常 取 犇 ( 犡/犢 )= 狀( 犡∩犢 , · 为集合基数 . | | 犢| | 定义 3 设( 犝, 犚)为近似空间, 犝 为 有 限 论 域, 犚 为 等 价 关 系,由 犚 决 定 犝 上 一 个 划 分,可 表 示 为 犝/犚= { 犡1 , 犡2 ,…, 犡犿 }.对于任意 犡犝 ,若 有 集 合 犡opt犝/犚,使 得 对 任 意 犢 犝/犚,有 犛( 犡, 犡opt)≥ [ ] 犛( 犡, 犢),那么, 犡opt称为 犡 在近似空间上的最优近似 集 .其 中, 犛 为 犝 上 的集合 相似 度 21 .对 于 犡, 犢 犡∩犢 . 犡∪犢 设( 犝, 犚)为近似空间, 犝 为 有 限 论 域, 犚 为 等 价 关 系,由 犚 决 定 的 基 本 知 识 粒 可 表 示 为 犝 ,通常取 犛( 犡, 犢)= 定义 4[3] 犝/犚= { 犡1 , 犡2 ,…, 犡犿 }. 犉= { 犢1 , 犢2 ,…, 犢狀 }为 犝 上的另外一个划分,则 犉 在( 犝, 犚)上的分类精度与分 狀 狀 ∑ 狘犚(犢犻)狘 ∑ 狘犚(犢犻)狘 犻=1 犻=1 , 类质量分别定义为α犚 ( 犉)= 狀 犉)= . γ犚 ( 狘犝 狘 珚 ∑ 狘犚(犢犻)狘 犻=1 同理可 知,对 于 λ∈ ( 0. 5, 1. 0],变 精 度 情 况 下 的 分 类 精 度 与 分 类 质 量 分 别 定 义 为 αλ犚 ( 犉)= 狀 狀 犢犻)狘 犢犻)狘 狘犚 ( 狘犚λ( ∑ ∑ 犻=1 犻=1 λ ,γ犚 ( 犉)= . 狀 狘犝 狘 λ 珚( 犢犻)狘 ∑ 狘犚 λ 犻=1 2 几种近似集之间关系 2. 1 犘犪狑犾 犪犽 粗糙近似与变精度近似 设( 犝, 犚)为近似空间, 犝/犚= { 犡1 , 犡2 ,…, 犡犿 },对于任意 犡犝 , 0. 5, 1. 0],有以下 10 点 λ, λ1 , λ2 ∈ ( 结论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696 2019 年 1)犚( 犡)犚λ( 犡). λ 珚( 珚( 2)犚 犡)犚 犡). 3)犅λ 犡)犅狀 ( 犡). 狀( 4)若λ1 <λ2 ,则 犚λ2 ( 犡)犚λ1 ( 犡). 珚λ1 ( 5)若λ1 <λ2 ,则 犚 犡)犚λ2 ( 犡). 6)若λ1 <λ2 ,则[ 犚λ2 ( 犡)犚( 犡)] [ 犚λ1 ( 犡)-犚( 犡)]. 珚λ1 ( 7)若λ1 <λ2 ,则[ 犚 犡)犚( 犡)] [ 犚λ2 ( 犡)-犚( 犡)]. λ λ λ 珚1 ( 珚2 ( 8)若λ1 <λ2 ,则[ 犚 犡)-犚 1 ( 犡)] [ 犚 犡)-犚λ2 ( 犡)]. 9)分类精度αλ( 犉)≥α犚 ( 犉). λ 10)分类质量γ犚 ( 犉)≥γ犚 ( 犉). 这里只证明结论 4), 5). 证明:4)若 狓∈犚λ2 ( 犡),则 犇( 犡/[ 狓] 狓∈犚λ1 ( 犡),即 犚λ2 ( 犡)犚λ1 ( 犡). ≥λ2 >λ1 .所以, 犚) 珚λ1 ( 珚λ2 ( 珚λ1 ( 5)若 狓∈犚 犡),则 犇( 犡/[ 狓] 狓∈犚 犡),即 犚 犡)犚λ2 ( 犡) . >1-λ1 >1-λ2 .所以, 犚) 根据上述结论可知:在相同近似空间上,变精度粗糙集扩大了正域与负域,从而压缩边界域,即在允 许一定误差下,边界的不确定性变小 . 2. 2 犘犪狑犾 犪犽 粗糙近似与最优近似 设( 犝 ,犚 )为 近 似 空 间,犝/犚 = {犡1 ,犡2 ,…,犡犿 },对 于 任 意 犡  犝 ,令 犅δ 犡 )= 狀 ( {犡 |犡犡 ∩-犡犡|≥|犚|(犡犡|)|,犡 犅 (犡)且 犡 ∈犝/犚},则有以下 8 个性质 . 犻 犻 犻 狀 犻 犻 1)若 Φ犅δ 犡)犅狀 ( 犡),则 犡opt=犚( 犡)∪犅δ 犡). 狀( 狀( 2)若 犅δ 犡)=Φ,则 犡opt=犚( 犡). 狀( δ 珚( 珚( 3)若 犅狀 ( 犡)=犅狀 ( 犡)=犚 犡)-犚( 犡),则 犡opt=犚 犡). 珚( 4)犚( 犡)犡opt犚 犡). op t op t 5)Φ =Φ, 犝 =犝 . op t op t 珚( 珚( 6)犚( 犡) =犚( 犡), 犚 犡) =犚 犡). op t 珚( 珚( 7)犚( 犡)∩犚( 犢) ( 犡∩犢 ) 犡)∩犚 犢). 犚 op t 珚( 珚( 8)犚( 犡)∪犚( 犢) ( 犡∪犢 ) 犡)∪犚 犢). 犚 犽 [ ] [ ] 证明:1)假 设 犅δ 且 有 狔1 犚 ∩犡 ≤ … ≤ 狔犽 犚 ∩犡 ,根 据 不 等 式 的 性 质,可 知 狔犻 ] 狀=∪[ 犚, [ ] 犻=1 - 犡 | 狔1 犚 | |[ 狔] 犽 -犡| 犽 犛( 犚( 犡), 犡)≤ 犡)狘+ [ 狘犚( 狔1] 犚 ∩犡 ≤…≤ [ ] 狘犡狘+狘 狔1 犚 - 犡狘 犡)狘+ ∑ [ 狘犚( 狔犻] 犚 ∩犡 犻=1 犽 .于是, 犛( 犡, 犚( 犡))≤ 狘犡狘+ ∑ 狘 [ 狔犻] 犚 - 犡狘 犻=1 犛( 犡, 犚( 犡)∪ [ 犡, 犚( 犡)∪ [ =犛( 犡, 犅δ 犡)∪犚( 犡)),所 以, 犡 最 优近似 ≤ … ≤犛( 狔1] 狔1] 狔犽 ] 犚) 犚…∪[ 犚) 狀( 集为 犡opt=犚( 犡)∪犅δ 犡). 狀( 犡) 犡) |犚|( |犚( | 犡犻∩犡 ,则 犛 ( 2)犅δ 犡 )= Φ,对 于 任 意 犡犻 ∈犅狀 ( 犡 ),有 犡, 犚( 犡 ))= < > 狀( |犡| |犡犻-犡| |犡| 犡) 犚( 犡)∪犡犻)∩犡| |犚( |+ 犡犻∩犡 |( ,即 犛( = (( ) 犡, 犚( 犡))>犛( 犡, 犚( 犡)∪犡犻). |犡|+|犡犻-犡| | 犚 犡 ∪犡犻)∪犡| 珚( 珚( 3)犅δ 犡)=犅狀 ( 犡)=犚 犡)-犚( 犡),由性质 1)得 犡opt=犚( 犡)∪犅δ 犡)=犚( 犡)∪犅狀 ( 犡)=犚 犡). 狀( 狀( 关于性质 1)~3)的证明,可参考文献[ 22],性质 4)~6)也成立 . op t 珚( 珚( 珚( 7)由于 犚( 犡∩犢 ) ( 犡∩犢 ) 犡∩犢 ),又有 犚 犡∩犢 )犚 犡)∩犚( 犢), 犚( 犡∩犢 )犚( 犡)∩ 犚 op t 珚( 珚( 犚( 犢).故 犚( 犡)∩犚( 犢) ( 犡∩犢 ) 犚 犡)∩犚 犢). 8)证明与性质 7)的证明类似 . 综上所述,变精度粗糙集近似是 从 基 本 知 识 粒 出 发,如 果 一 个 基 本 知 识 粒 的 大 多 数 (超 过 50% )被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5期 罗来鹏,等:粗糙集中几种粒结构的代数关系 697 划入目标概念,那么,该基本知识粒可以当作目标概念的 一 部 分 下 近 似 集;最 优 近 似 是 从 由( 犝, 犚)构 成 的系统空间出发,如果一个基本知识粒加入到目标概念的正域中,使得其与目标概念的相似度大于目标 概念与正域的相似度,那么,该基本知识粒可看成目标概 念 最优近 似组 成 部 分 .上 述 两 种 近 似 从 不 同 角 度阐述了目标概念在近似空间上的近似性问题 . 2. 3 最优近似与变精度近似 设( 犝, 犚)为近似空间, 犝/犚= { 犡1 , 犡2 ,…, 犡犿 }, 犡犝 ,可以得到以下 4 个性质 . 1)犚λ( 犡)犡opt. |犡| 珚λ( ,则 犚 2)若λ< 犡)犡opt. 犡) |犡|+|犚( | 犡) | |犚( ,则 犚λ( 3)若λ< 犡)=犡opt. ( |犡|+|犚 犡) | 珚( 珚λ( 4)若 犡 是近似空间( 犝, 犚)上的可定义集,则 犚( 犡)=犚λ( 犡)=犡opt, 犚 犡)=犚 犡)=犡opt. 证明:1)由于 犚( 犡)犚λ( 犡), 犚( 犡)犡opt,又对于 犡犻∈犅狀 ( 犡),且 犡犻∈犚λ ( 犡), 犇( 犡/犡犻)≥λ> 犡) | |犚( 犡∩犡犻 犡∩犡犻 ,故 犡犻∈犡opt.于是, 0. 5,即 5,从而可得 0≥ 犚λ( 犡)犡opt. >0. >1. |犡犻| |犡犻-犡| |犡| 犡) |犚( | 犡犻∩犡 |犡| 珚λ ( ,则 1-λ> ,对 于 犡犻 ∈犚 2)若λ< 犡 ),有 >1-λ> 犡) 犡) |犡|+|犚( | |犡|+|犚( | |犡犻| 犡) 犡) 犡) |犚( |犚( | |犚( | | 犡犻∩犡 根据不等 式 的 性 质,有 ,即 犡犻∩犡 > ,所 以, . 犡犻 ∈ > ( ) |犡犻|- 犡犻∩犡 |犡犻-犡| |犡|+|犚 犡 | |犡| |犡| 珚λ( 犡opt.于是, 犚 犡)∈犡opt. 犡) |犚( | 犡∩犡犻 珚λ ( 3)由于 犚λ( 犡)∈犡opt,因此,只 需 证 明 对 任 意 犡犻 ∈犚 犡 )-犚λ ( 犡 ),有 .事 实 < 犡 - 犡 犡 | 犻 | || 犡) 犡) |犚( |犚( | | 犡犻∩犡 珚λ ( ,可得 λ < ,而对于任意 犡犻∈犚 上,由于λ< 犡)-犚λ ( 犡),有 <λ,从 ( ) 1-λ |犡|+|犚 犡 | |犡| |犡犻| 犡) 犡) | |犚( | |犚( 犡犻∩犡 λ 而可得 ,即 犡∩犡犻 < .综上可得, 犚λ( 犡)=犡opt. < < 1-λ |犡犻|- 犡犻∩犡 |犡| |犡犻-犡| |犡| 珚( 4)因为 犡 是近似空间( 犝, 犚)上的可定义集,所以 犅狀 ( 犡)=Φ.显然, 犚( 犡)=犚λ( 犡)=犡opt, 犚 犡)= 珚λ( 犚 犡)=犡opt. 由上述性质可知:对于协调决策表而言,相关的一些结果都相同,因此,一些粗糙集推广模型意义并 不是很大 .推广模型更多是建立在不协调决策系统上,也就 是说,推 广模 型 更 多 的 是 针 对 系 统 中 边 界 的 不确定性处理问题 . 3 几种属性约简之间关系 3. 1 基于近似集的分布约简 粗糙集发展至今,提出很多属性约简算法,这些算法从不同角度评价属性的重要 性 .文 献[ 23 24]就 ? 当前几种属性约简算法差异与联系 进 行 了 分 析,得 到 多 种 约 简 之 间 存 在 包 含 关 系,有 些 甚 至 是 等 价 关 系 .张文修等 [25]在讨论变精度粗糙集模型属性约简时,得到以下 2 点结论: 1)分布约简集未必是变精度 上、下近似约简; 2)变精度上、下近似约简集也未必是分布约简集 .接下来,讨论基 于最优近 似的分 布约 简与其他分布约简的关系 . 决策系统 DS= ( 犝, 犆∪犱),犆 为条 件 属性集,犱 为 决 策属性 集,犝/犱= { 犇1 , 犇2 ,…, 犇狀 }且 犃犆, 珚犃 = { 珡( 珡( 珡( 记 犚犃 = { 犃( 犇1), 犃( 犇2),…, 犃( 犇狀 )},犚 犃 犇1), 犃 犇2),…, 犃 犇狀 )},犚λ犃 = { 犃λ ( 犇1 ), 犃λ ( 犇2 ),…, 珚λ犃 = { 珡λ( 犃λ( 犇狀 )}, 犚 犃 犇1), 犃λ( 犇2),…, 犃λ( 犇狀 )}, 犇1opt, 犇2opt,…, 犇狀opt}. μ犃 = { 定义 5[19] 决策系统 DS= ( 犝, 犆∪犱)为不协调决策系统, 犅犃,则有以下 4 点定义 . 1)犚犃 =犚犅 ,则称 犅 为下近似分布协调集 .若 犅 为下近似分布协调集,且 犅 的 任何真子 集都不 是下 近似分布协调集,称 犅 为下近似分布约简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698 2019 年 珚犃 =犚 珚犅 ,则称 犅 为上近似分布协调集 .若 犅 为上近似分布协调集,且 犅 的 任何真子 集都不 是上 2)犚 近似分布协调集,称 犅 为上近似分布约简 . 3)犚λ犃 =犚λ犅 ,则称 犅 为λ 下近似分布协调集 .若 犅 为λ 下近似 分布 协调集,且 犅 的任何 真子 集都不 是λ 下近似分布协调集,称 犅 为λ 下近似分布约简 . 珚λ犃 =犚 珚λ犅 ,则称 犅 为λ 上近似分布协调集 .若 犅 为λ 上近似 分布 协调集,且 犅 的任何 真子 集都不 4)犚 是λ 上近似分布协调集,称 犅 为λ 上近似分布约简 . 根据上述定义可知:在一个决策系统中,根据保持决策 类近 似 集 的 不 变 原 则,可 得 多 种 属 性 重 要 性 的评价标准,从而建立多种属性约简算法 .类似地,根据决策类的最优近似,可定义一种新的属性重要性 评价标准及属性约简方法,即最优近似分布约简 . 定义 6 在决策系统 DS= ( 犝, 犆∪犱)中, 犅犃,若μ犃 =μ犅 ,则称 犅 为最优近似分布协调集;若 犅 为 最优近似分布协调集,且 犅 的任何真子集都不是最优近似分布协调集,则称 犅 为最优近似分布约简 . 3. 2 最优近似分布约简与其他分布约简 定理 1 决策系统 DS= ( 犝, 犆∪犱), 犆 为条件属性 集, 犱 为 决 策 属 性 集,且 犝/犆= { 犆1 , 犆2 ,…, 犆犿 }, { |犆犆 ∩-犇犇|≥|犆|(犇犇|)|,犆 犅 (犇 )且 犆 ∈犝/犆},可 得 到 以 下 2 犝/犱= { 犇1 , 犇2 ,…, 犇狀 }, 犅δ 犇犻)= 犆犼 狀( 犼 犻 犻 犼 犻 犻 犼 狀 犻 犼 个性质 . 1)对于任意 犇犻∈犝/犱,若 犅δ 犇犻)=Φ,则最优近似分布约简为下近似分布约简 . 狀( 2)对于任意 犇犻∈犝/犱,若 犅δ 犇犻)=犅狀 ( 犇犻),则最优近似分布约简为上近似分布约简 . 狀( 证 明:1)若对于任意 犇犻∈犝/犱,若 犅δ 犇犻)=Φ,则对于任意犻( 犻≤狀),有 犇犻opt=犆( 犇犻),即 犚犆 =μ犆 ,最 狀( 优近似分布约简与下近似分布约简等价 . 珚( 珚 =μ ,最优 2)对于任意 犇犻∈犝/犱,若 犅δ 犇犻)=犅狀 ( 犇犻),则对于任意犻( 犻≤狀),有 犇犻opt=犆 犇犻),即 犚 狀( 犆 犆 近似分布约简与上近似分布约简等价 . 事实上,上述约简等价是因为构造的区分矩阵完全相同 .类似地,可以得到以下 3 个定理 . 定理 2 决策系统 DS= ( 犝, 犆∪犱), 犆 为条件属性 集, 犱 为 决 策 属 性 集,且 犝/犆= { 犆1 , 犆2 ,…, 犆犿 }, 犇犻) |犆( | 犆犼∩犇犻 珚λ( ,则 犝/犱= { 犇1 , 犇2 ,…, 犇狀 }.若对于任意 犆犼犅λ 犇犻)=犆 犇犻)-犆λ ( 犇犻)( 犻≤狀),有 < 狀( |犆犼-犇犻| |犇犻| 最优近似分布约简与以参数为λ 变精度下近似分布约简等价 . 犇犻) |犆( | 犆犼∩犇犻 珚λ( 证明:对于任意 犆犼犅λ 犇犻)=犆 犇犻)-犆λ ( 犇犻)( 犻≤狀),有 .于 是,对 于 任 意犻 < 狀( |犆犼-犇犻| |犇犻| ( 犻≤狀),有 犇犻opt=犆λ( 犇犻),即最优近似分布约简与以参数为λ 变精度下近 似分布 约简 等价 .同理,在定理 珚λ( 2 中,若 犇犻opt=犆 犇犻)( 犻≤狀),最优近似分布约简与以参数为λ 变精度上近似分布约简等价 . 定理 3 决策系统 DS= ( 犝, 犆∪犱), 犆 为条件属性 集, 犱 为 决 策 属 性 集,且 犝/犆= { 犆1 , 犆2 ,…, 犆犿 }, 珚λ( 犝/犱= { 犇1 , 犇2 ,…, 犇狀 }.若对于任意 犆犻,犼∈犅λ 犇犻)=犆 犇犻)-犆λ( 犇犻)( 犻≤狀),有 犇( 犇犻/犆犻,犼)<0. 5,变精 狀( 度下近似分布约简与下近似分布约简等价 . 定理 4 决策系统 DS= ( 犝, 犆∪犱), 犆 为条件属性 集, 犱 为 决 策 属 性 集,且 犝/犆= { 犆1 , 犆2 ,…, 犆犿 }, 珚λ ( 犝/犱= { 犇1 , 犇2 ,…, 犇狀 }.若对于任 意 犆犻,犼 ∈犅λ 犇犻)=犆 犇犻)-犆λ ( 犇犻)( 犻≤狀),有 犇( 犇犻/犆犻,犼 )>1-λ,变 狀( 精度上近似分布约简与上近似分布约简等价 . 证明:参考定理 1 的证明思路 . 由上述定理可知:对于一个给定的近似空间,可以从多 角度 定 义 概 念 的 近 似 集,也 可 以 从 多 角 度 讨 论决策系统的属性约简;当目标概念的近似结果等价时,对应的分布约简也就等价 . 4 实例分析 采用不协调决策系统来验证定理 1, 2 的正确性,定理 1 的条 件属性集 犆1 = { 犪, 犫, 犮, 犲},决 策 属 性 集 犱= { 犱1};定理 2 的条件属性集为 犆2 = { 犪1 , 犪2 , 犪3 , 犪4},决策属性集为 犱= { 犱2}.实例数据,如表 1 所示 . 1)利用验证定理 1 系 统 验 证 最 优 近 似 分 布 约 简 与 Pawl ak 下、上 近 似 分 布 约 简 关 系,有 犝/犆1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5期 罗来鹏,等:粗糙集中几种粒结构的代数关系 699 { 犡1 , 犡2 , 犡3},犡1 = { 狓1 , 狓2},犡2 = { 狓3 , 狓4 },犡3 = { 狓5 , 狓6 }. 犝/犱= { 犡4 , 犡5 },其 中, 犡4 = { 狓1 , 狓2 , 狓3 }, 犡5 = { 狓4 , 狓5 , 狓6}. 犆1( 犡4)= { 狓1 , 狓2}, 犆1 ( 犡5 )= { 狓5 , 狓6 }; 犆( ={ 狓1 , 狓2 , 狓3 , 狓4 }, 犆1 ( 犡5 )= { 狓3 , 狓4 , 1犡4 ) 犡4) 犡5) |犆1( | 2 |犆1( | 2 犡2 ∩犡4 犡2 ∩犡5 2 狓5 , 狓6}.并且 = , = , = =1> .根 据 定 理 1,最 优 近 似 分 3 |犡5| 3 |犡2 -犡4| |犡2 -犡5| 3 |犡4| 布约简与上近似分布约简等价 . 表 1 定理的不协调决策系统验证 Tab. 1 Unc oo r d i na t edde c i s i onsy s t emf o rve r i f i c a t i ont he o r em 犝 定理 1 系统的验证 犝 定理 2 系统的验证 犪1 犪2 犪3 犪4 犱2 狔1 1 0 0 0 1 1 狔2 0 1 1 1 2 0 1 狔3 0 1 0 0 2 犪 犫 犮 犲 犱1 狓1 1 1 1 1 1 狓2 1 1 1 1 狓3 1 1 0 狓4 1 1 0 0 2 狔4 0 1 1 0 2 狓5 0 0 0 0 2 狔5 0 1 0 0 1 狓6 0 0 0 0 2 狔6 0 1 0 0 1 op t op t 由最优近似集的计算方 法 可 得 最 优 近 似 分 布,即( , )= (( 犡4 犡5 狓1 , 狓2 , 狓3 , 狓4 ),( 狓3 , 狓4 , 狓5 , 狓6 )), 而这恰好也是上近似分布,根据约简定义,约简结果显然相同 . 2)利用验证定理 2 的系统,验证最优近似分布约简与 变精度 下、上 近似分 布 约 简 关 系 .取λ=0. 6, 根据系统可得, 犝/犆2 = { 犢1 , 犢2 . 犢3 , 犢4 },犝/犱= { 犢5 , 犢6 }.其 中, 犢1 = { 狔1 },犢2 = { 狔2 },犢3 = { 狔3 ,狔5 , 狔6},犢4 = { 狔4},犢5 = { 狔1 ,狔5 ,狔6},犢6 = { 狔2 ,狔3 ,狔4}. 又 犆20.6( 犢5)= { 犆2 ( 犢5 )= { 犆20.6 ( 犢5 )-犆20.6 ( 犢5 )=Φ. 犆20.6 ( 犢6 )= 狔1 , 狔3 , 狔5 . 狔6 }, 狔1 , 狔3 , 狔5 . 狔6 }, { 犆2( 犢6)= { 犆20.6( 犢6)-犆20.6( 犢6)=Φ. 狔2 , 狔4}, 狔2 , 狔4}.所以, 根据文献[ 25]的研究结果及定理 2 可知:最优近似分布约简与系统 0. 6 下分布约简等价,即约简结 果为{ 犪3}. 犢5) 犢6) |犆2( | |犆2( | 事实上,由于 =1/3, 犆2( 犢5)-犆2( 犢5)= { =2/3, 犆2 ( 犢6 )-犆2 ( 犢6 )= 狔3 , 狔5 , 狔6}, 犢 犢 | 5| | 6| { 狔3 , 狔5 , 狔6}.根据最优近似计算方法,最优近似分布为(( 狔1 , 狔3 , 狔5 , 狔6 ),( 狔2 , 狔4 )).基于最优 近似分 布约 简的区分矩阵转为区分函数,即( 犪1 ∨犪2 ∨犪3 ∨犪4)∧ ( 犪1 ∨犪2 ∨犪3 ∨犪4)∧ ( 犪3 ∨犪4)∧犪3 =犪3 ,其结果与上 述结果一致 . 上述两个实例虽然只验证了定理 1, 2 的部分结论,但是,根 据 这 些 结 论 的 验 证 过 程,也 可 以 推 出 定 理 3, 4 成立 . 5 结束语 粒计算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种新理念、新方法,主要 用于 对 不 确 定、不 精 确、不 完 整 信 息 的 处 理,其 本质的思想是通过合适粒度的选择,寻找问题近似的解决方案 .针对粗糙集构建的粒空间上目标概念的 多种近似集,讨论 Pawl ak 粗糙集近似、变精度近似、最优近似之 间的关系,得到这三 者之间 存 在 的 一 些 代数关系,且从这些代数关系中发现不 同 模 型 在 近 似 集 计 算 的 本 质 特 征 .在 此 基 础 上,进 一 步 对 上 述 3 种近似所建立的分布约简之间关系进行讨论,得到一 些等价 条件 .从这 些 结 论 中,不 仅 可 以 看 到 不 同 近 似刻画所对应的属性约简结果之间的关系,以及粗糙集模型近似计算与属性约简完整统一,还可以进一 步说明近似集理论作为一种新方法在不确定信息的处理上有着重要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1] 苗夺谦,张清华,钱宇华,等 .从人类智能到机器实现模型:粒计算理论与方法[ J].智能系统学 报, 2016, 11( 6): 743 ? 757. DOI: 10. 11992/ t i s. 201612014. [ 2] 梁吉业,钱宇华,李德玉,等 .大 数 据 挖 掘 的 粒 计 算 理 论 与 方 法 [ J].中 国 科 学:信 息 科 学, 2015, 45( 11): 1355 ?1369.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700 2019 年 DOI: 10. 1360/N112015 00092. ? [ 3] PAWLAKZ. Roughs e t s[ J]. I n f o rma t i onandCompu t e rSc i enc e, l 982, 11( 5): 34 l 356. ? [ 4] HU Qi nghua,MIJusheng, CHEN Degang. Gr anu l a rc ompu t i ngba s edma ch i nel e a r n i ngi nt hee r ao fb i t a[ J]. I n  gda f o rma t i onSc i enc e s, 2017, 378( 2): 242 243. DOI: 10. 1016/ i ns. 2016. 10. 012. ? j. [ 5] 王健,徐余法,陈 国 初 .基 于 相 对 核 的 属 性 约 简 [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3, 34( 1): 10?13. DOI: 10. I SSN. 1000 5013. 2013. 01. 0010. 11830/ ? [ 6] 王敬,王全凤 .复 杂 系 统 风 险 分 析 的 模 拟 方 法 [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0, 31( 3): 337?339. DOI: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10. 03. 0337. ? [ 7] LIU Dun, LITi an r u i, ZHANGJunbo. I nc r emen t a lupda t i ngapp r ox ima t i onsi np r obab i l i s t i cunde rr oughs e t st heva r  kno sy s. 2014. 09. 008. i a t i ono fa t t r i bu t e s[ J]. Knowl edge s edSy s t ems, 2015, 73( 81): 81 96. DOI: 10. 1016/ ?Ba ? j. [ 8] J ING Yunge, LITi an r u i, HAMIDOF, 犲 狋犪 犾. Ani nc r emen t a la t t r i bu t er educ t i onapp r oa chba s edonknowl edgeg r anu  l a r i t t hamu l t i r anu l a t i onv i ew[ i ns. 2017. 05. J]. I n f o rma t i onSc i enc e s, 2017, 411( 8): 23?38. DOI: 10. 1016/ ? y wi g j. 003. [ 9] CHENL i nshu,WANGJ i ayang,WANG We i cheng, 犲 狋犪 犾. Anewg r anu l a rc ompu t i ng mode lba s edona l r a i cs t r uc  geb t u r e[ J]. Ch i ne s eJ ou r na lo fEl e c t r on i c s, 2019, 28( 1): 136 142. DOI: 10. 1049/c e. 2018. 09. 006. ? j [ 10] HU Xi ngchen,WITOLD P,WANG Xi anmi n. Compa r a t i veana l s i so fl og i cope r a t o r s:A pe r spe c t i veo fs t a t i s t i c a l y J]. App r ox ima t eRe a s on i ng, 2015, 66( 11): 73 DOI: 10. 1016/ t e s t i ngandg r anu l a rc ompu t i ng[ i a r. 2015. 07. 0 ?90. j. j 11. [ 11] 王宝丽,梁吉业,胡运红 .基于粒计算的犹豫模糊多准则决策方法[ 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2016, 29( 3): 252 262. ? DOI: 10. 16451/ cnk i. i s sn1003 6059. 201603007. ? j. [ 12] 吴伟志,陈颖,徐优红,等 .协调的不完备多粒度标记决策系统的最优粒度选择[ J].模 式 识 别 与 人 工 智 能, 2016, 29 ( cnk i. i s sn1003 2): 108 115. DOI: 10. 16451/ 6059. 201602002. ? ? j. [ 13] 吴伟志 .多粒度粗糙集数据分析研究的回顾 与 展 望[ J].西 北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18, 48( 4): 501 510. DOI: ? 10. 16152/ cnk i. xdxb z r. 2018 04 003. ? ? j. [ 14] ZIARKO W. Va r i ab l ep r e c i s i onr oughs e tmode l[ J]. J ou r na lo fCompu t e randSy s t emSc i enc e, 1993, 46( 1): 39 59. ? 10. 1016/0022 0000( 93) 90048 2. DOI: ? ? [ 15] ZIARKO W. Pr obab i l i s t i capp r oa cht or oughs e t s[ J]. App r ox ima t eRe a s on i ng, 2008, 49( 2): 272 284. DOI: 10. 101 ? 6/ i a r. 2007. 06. 014. j. j [ 16] YAO Yi Pr obab i l i s t i cr oughs e tapp r ox ima t i ons[ J].App r ox ima t eRe a s on i ng, 2008, 49( 2): 255?271.DOI: 10. yu. 1016/ i a r. 2007. 05. 019. j. j [ 17] 张清华,薛玉斌,胡峰,等 .粗 糙 集 近 似 集 不 确 定 性 研 究 [ J].电 子 学 报, 2016, 44( 7): 1574?1580. DOI: 10. 3969/ j. 2112. 2016. 07. 008. i s sn. 0372 ? [ 18] 张清华,王 国 胤,肖 雨 .粗 糙 集 的 近 似 集 [ J].软 件 学 报, 2012, 23( 7): 1745?1759. DOI: 10. 3724/SP. J. 1001. 2012. 04226. [ 19] 张清华,薛玉斌,王国 胤 .粗 糙 集 的 最 优 近 似 集 [ J].软 件 学 报, 2016, 27( 2): 295?308. DOI: 10. 13328/ cnk i. o s. j. j 004854. [ 20] 谭安辉,李进金,吴伟志 .多 粒 度 粗 糙 集 和 覆 盖 粗 糙 集 间 的 近 似 与 约 简 关 系 [ J].模 式 识 别 与 人 工 智 能, 2016, 29 ( 8): 691 697. DOI: 10. 16451/ cnk i. i s sn1003 6059. 201608003. ? ? j. [ 21] 袁修久,张文修 .模糊粗糙集的包含度和相似度[ J].模糊系统与数学, 2005, 19( 1): 111 115. ? [ 22] 罗来鹏,刘二根,范 自 柱 .最 优 近 似 粗 糙 集 [ J].河 南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8, 39( 3): 89?93. DOI: 10. 15926/ cnk i. i s sn1672 6871. 2018. 03. 017. ? j. [ 23] 邓大勇,黄厚宽,李向军 .不一致决策系统中约简之间的比较[ J].电子学报, 2007, 35( 2): 252 255. DOI: 10. 3321/ ? j. i s sn: 0372 2112. 2007. 02. 014. ? [ 24] 杜卫锋,秦克云 .不协调决策表几种约简标准及其关系分析[ J].电子学报, 2011, 39( 6): 1336 1339. ? [ 25] 张文修,梁怡,吴伟志 .信息系统与知识发现[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责任编辑:陈志贤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黄心中)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简介 犅犚犐犈犉 犐犖犜犚犗犇犝犆犜犐犗犖 犜犗 犑犗犝犚犖犃犔犗犉犎犝犃犙犐犃犗犝犖犐犞犈犚犛犐犜犢 (犖犃犜犝犚犃犔犛犆犐犈犖犆犈 )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 版)》(下 称 《学 报》)创 刊 于 1980 年,是 福 建 省 教 育 厅 主 管,华 侨 大 学 主 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 . 《学报》的办刊宗旨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 广泛联系海外华侨和港、澳、台、特区的科技信息,及时反映国 内尤其 华 侨 大 学 等 高 等 学 府 在 理 论 研 究、 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等方面的科技成果,为发展华侨高等教育和繁荣社会主义科技事业服务 . 《学报》以创新性、前瞻性、学术性为办刊特色,主要刊 登 机械 工 程 及 自 动 化、测 控 技 术 与 仪 器、电 气 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技术、应用化学、材料与环境工程、化工与生化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学、应用数学 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 论 文,科 技 成 果 的 学 术 总 结,新 技 术、新 设 计、新 产 品、新 工 艺、新 材 料、新理论的论述,以及国内外科技动态的综合评论等内容 . 《学报》既是中文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又是国 内 外重要 数据 库 和 权 威 性 文 摘 期 刊 固 定 收 录 的刊源 .在历次全国及福建省的科技期刊评比中,《学报》都荣获过大奖 .曾获得1995 年“全国高等学校 自然科学学报系统优秀学报一 等 奖”, 1997 年“第 二 届 全 国 优 秀 科 技 期 刊 奖”, 1999 年, 2008 年“全 国 优 秀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并于 2001 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学报》现为双月刊, A4 开本. 中 国 标 准 连 续 出 版 物 号:CN35  1079/N;国 际 标 准 连 续 出 版 物 号: ISSN1000  5013;国内邮发代号:34  41;国外发行代号:NTZ1050.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abb r e v i a t edt ot heJ ou r na l),s t a r t edpub l i c a t i oni n1980,i sac om y( r ehens i veanda c ademi cj ou r na labou tna t u r a ls c i enc e,opend i s t r i bu t i ona thomeandab r oad,spons o r edby Huaq i aoUn i  p ve r s i t a t i onDepa r tmen to fFu i anPr ov i nc ei sr e spons i b l ef o ri t swo r k. y;TheEduc j TheJ ou r na lha si t spu r s e:adhe r i ngt ot hef ou rc a r d i na lpo l i c i e s,c a r r i ngou tt hep r i nc i l e so ft he “ F l owe r sB l o s  po y p l so fThough tCon t end”andt he o r omb i nedwi t hp r a c t i c e,c o l l e c t i ngi n f o rma t i ono fs c i enc eandt e chno l ogy s om;Schoo yc c ao,Ta iwanandspe c i a le c onomi cz one sanda l ls i de s,andi nt imer e f l e c t i ng f r omove r s e a sandt ho s ei n Hong Kong,Ma t hes c i en t i f i candt e chno l og i c a la ch i e vemen t sabou tdome s t i ct he o r e t i c a lr e s e a r ch,app l i edr e s e a r chandde ve l opmen tr e  s e a r chi nou run i ve r s i t t he r s,ands e r v i ngf o rde ve l opmen to ft heove r s e a sCh i ne s eh i reduc a t i onandt hes o c i a l i s t yando ghe r o spe r i t c i enc eandt e chno l ogy. p yons TheJ ou r na l,wi t h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c r e a t i ve,pe r spe c t i veanda c ademi cs t udy,pub l i she st hea r t i c l e so ff undamen t a l andapp l i edr e s e a r chonme chan i c a leng i ne e r i ngandau t oma t i on,obs e r v i ngandc on t r o l l i ngt e chno l ogyandi ns t r umen t s,e  l e c t r i cande l e c t r on i ceng i ne e r i ng,c ompu t e r,app l i edchemi s t r t e r i a l sandenv i r onmen t a leng i ne e r i ng,chemi c a land y,ma b i o chemi c a leng i ne e r i ng,c i v i leng i ne e r i ng,a r ch i t e c t u r e,app l i ed ma t hema t i c s,e t c.andt hea c ademi cr epo r t sona ch i e ve  men t so fs c i enc eandt e chno l ogy,t he s e sonnewt e chno l ogy,newde s i r oduc t s,newc r a f t s,new ma t e r i a l s,new gn,new p t he o r i e s,andt hec omp r ehens i ver e v i ewsons c i en t i f i candt e chno l og i c a lde ve l opmen t sa thomeandab r oad. TheJ ou r na li sno ton l o r eCh i ne s epe r i od i c a lonc omp r ehens i ves c i enc eandt e chno l ogy,bu ta l s oanimpo r t an tda t a yac ba s ea thomeandab r oadandpe r i od i c a ls ou r c et ha tt heau t ho r i t a t i veabs t r a c t shavebe enr e c o r dedr egu l a r l ou r na l y.TheJ t hef i r s t wont hep r i c e samongt hena t i ona landp r ov i nc i a le va l ua t i ono fs c i en t i f i candt e chno l og i c a lpe r i od i c a l ssucha s“ n1995,“ t hegoodp r i z eo ft hes e c ondna t i ona l r i z eo fgoodna t u r a ls c i enc eo ft hena t i ona lh i reduc a t i onpe r i od i c a l s”i p ghe r i od i c a l so fs c i enc eandt e chno l ogy”i n1997,“ t hegoods c i en t i f i candt e chno l og i c a lpe r i od i c a l so ft hena t i ona lna t u r a ls c i  pe enc ej ou r na l sandt heS t a t eEduc a t i onDepa r tmen t”i n1999and2008,ands e l e c t edi n t o “‘ doub l e  e f f e c tpe r i od i c a l’o ft he Ch i nape r i od i c a l sma t r i x”i n2001.TheJ ou r na lwe l c ome st hec on t r i bu t o r sf r omou run i ve r s i t t he r s. yando TheJ ou r na li sb imon t h l l i c a t i on,wi t hf o rma to fA4.Ch i nas t anda r ds e r i a lnumbe r:CN35  1079/N;I n t e r na  ypub t i ona ls t anda r ds e r i a lnumbe r:I SSN1000  5013;Dome s t i cma i lnumbe r:34  41;I n t e r na t i ona li s suenumbe r:NTZ1050.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犚犆犆犛犈 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 ·犐 犛犜犐犆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本刊被以下国内外检索期刊和数据库列为固定刊源 ·美国《化学文摘》( CAS) ·波兰《哥白尼索引》( IC) ·“ STN 国际”数据库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期刊源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力学文摘 ·中国生物学文摘 ·中国数学文摘 ·俄罗斯《文摘杂志》( AJ, VINITI) ·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Scopus) ·德国《数学文摘》( Zb lMATH)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中国期刊网 ·万方数据库 ·中国机械工程文摘 ·中国化学化工文摘 ·中国无线电电子学文摘 ·中国物理文摘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犑犗犝犚犖犃犔犗犉犎犝犃犙犐犃犗 犝犖犐犞犈犚犛 犐犜犢 (NATURALSCIENCE ) Huaq i aoDaxueXuebao (Z i r anKexueBan ) (双月刊,1980 年创刊 ) 第 40 卷 第 5 期 (总第 169 期) 2019 年 9 月 20 日 主管单位: 福 建 省 教 育 厅 主办单位: 华 侨 大 学 ( 中 国 福 建 泉 州 362021 ) ( 中 国 福 建 厦 门 361021 ) 编辑出版: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话:0595  22692545 烄电 烌 电子信箱:j ourna l@hqu. edu. cn 网 址: www. hdxb. hqu. edu. cn烎 烆 主 编: 黄 仲 一 印 刷: 泉 州 晚 报 印 刷 厂 国内发行: 福 建 省 泉 州 市 邮 政 局 订 购 处: 全 国 各 地 邮 政 局 (所 ) 国外发行: 中 国 出 版 对 外 贸 易 总 公 司 (北京 782 信箱,邮政编码 100011)  5013 号:ISSN1000 CN35  1079/N 00 元/册 国内定价:10. 60. 00 元/套 刊 代 (B imon t h l t a r t edi n1980 ) y,S Vo l. 40No. 5 ( Sum169) Sep.20,2019 犆狅犿狆犲 狋 犲 狀 狋犃狌 狋 犺狅 狉 犻 狋 a t i on 狔: TheEduc Depa r tmen to fFu i anPr ov i nc e j : 犛狆狅狀 狊 狅 狉 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y ( Quanzhou362021,Fu i an,Ch i na) j ( , , Xi amen361021 Fu i an Ch i na) j 犈犱 犻 狋 狅 狉犻 狀犆犺 犻 犲 犳 : HUANGZhongy i 犈犱 犻 狋 犲 犱犪狀犱犘狌犫 犾 犻 狊 犺犲 犱犫狔 Ed i t o r i a l Depa r tmen to fJ ou rna lo f ( 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 a t ur a lSc i enc e) y l:0595  22692545 烄 Te 烌 : Ema i lj ou rna l@hqu. edu. cn : / / H t t www. h d x b . h u . e cn烎 p q du. 烆 犇犻 狊 狋 狉 犻 犫狌 狋 犲 犱犫狔 Ch i naPub l i c a t i onFo r e i gn Tr ad i ngCo rpo r a t i on ( P. O. Box782,Be i i ng,100011,Ch i na) j 国内邮发 34  41 号: 国外 NTZ105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