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5-04-27.doc
生物科学专业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具有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创新 精神与实践能力,能在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中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及管理工 作的生物科学专门人才。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的生源。 要求: 本专业主要学习生物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接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科学思 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科研及管理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生物学所需的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1、掌握动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 发育生物学、人体科学、生态学、进化生物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3、了解生物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了解国家科技政策、知识产权等有关政 策和法规; 4、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 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5、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熟悉教育法规,了解生物教育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会讲普通 话,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具有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 具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生物教育的能力; 6、掌握一门外国语,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说能力和初步的写作能力; 7、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 二、学制与学分要求 1、学制 标准学制为四年,学生可在 3-6 年内完成学业。 2、学分要求 学生至少应修满 171 学分方可毕业。其中:必修 131 学分,选修 40 学分;课堂教学 135 学分,实 践教学 36 学分。 学校平台课程中,学生应修满 81 学分,其中:必修 55 学分,选修 26 学分;课堂教学 59 学分, 实践活动 22 学分。 1 专业平台课程中,学生应修满 90 学分,其中:必修 76 学分,选修 14(限选和任选);课堂教学 76 学分,实践教学 14 学分。 具体课程与学分详见本计划的课程设置部分。 三、主干学科 生物学,生态学 四、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化学、物理学、动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 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生态学、进化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学野外实习 五、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学位。 六、教学活动时间安排 每学年设置 2 个学期,共 40 周,其中教学时间 36 周(每学期 18 周),考试时间 4 周(每学期 2 周),并适当安排入学教育、军事训练、生产劳动、社会实践、毕业教育、就业指导等时间。 七、课程结构比例 课堂教学共 134 学分,占毕业总学分的 78.8%;实践教学共 36 学分,占毕业总学分的 21.2%。 1、课堂教学 课程分类 学校平台课程 学院平台课程 专业平台课程 必修 必修 选修 必修 选修 合计 选修 总学时、总学分 必修 选修 学时数 990 468 1034 252 2024 720 2744 % 67.9 32.1 80.4 19.6 73.8 26.2 100% 学分数 55 26 76 14 131 40 171 % 67.9 32.1 84.6 15.6 76.6 23.4 100% 学时数(%) 1458(53.1%) 1286(46.6%) 2744(100%) 学分数(%) 81(47.4%) 90(52.6 %) 171(100%) 2、实践教学 教育实习与技能训练 11 学分,学年论文 2 学分,毕业论文(设计)6 学分,课堂实验 13 学分, 素质拓展与实践创新 4 学分,野外实习 2 学分。 八、周学时分配表 学 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周学时 29 31 31 31.5 35.5 33.5 18 5 注:(1)周学时按照“理论课周学时+实验课周学时”的形式给出;(2)选修课周学时按照各类 2 课程原则上规定的修读学期和应修学分,分学期平均计入。 九、课程设置 (一)学校平台课程(普通教育课程) 1、公共基础教育课程模块 (1)思想政治理论与军事训练课程模块(学生须在本模块中完成 18 学分必修课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 课程 周 开课学期 学分 考核 类型 合计 讲授 实践 学时 740106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必修 54 36 18 2+1 2 3 考试 740106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必修 54 36 18 2+1 1 3 考试 必修 108 90 18 5+1 4 6 考试 2 考查 2 考查 74010603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74010604 形势与政策 必修 74010801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任选 专题辅导、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等 四学年均开 36 36 2 5、6 备注 方式 列入通识教育类 课 7401060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必修 36 18 18 1+1 2 2 考试 前半学期开 74010606 军事理论 必修 36 18 18 1+1 2 2 考试 后半学期开 军事训练 必修 2 周(根据学校实际安排进行) 不计学分 本模块课程共 20 学分,其中,必修 18 学分,任选 2 学分,课堂教学 13 学分,实践教学 7 学分。 (2)大学外语课程模块(学生须在本模块中,完成 8 学分必修课程,0—6 学分限选课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 课程 周 考核 方式 备注 类型 合计 讲授 74010607 大学英语Ⅰ 必修 72 72 4 1 4 考试 大学俄语、大学日 74010608 大学英语Ⅱ 必修 72 72 4 2 4 考试 74010701 大学英语Ⅲ 限选 72 72 4 3 4 考试 74010702 大学英语Ⅳ 限选 36 36 2 4 2 考试 74010802 高级英语Ⅰ 任选 72 72 4 6 4 74010803 高级英语Ⅱ 任选 36 36 4 7 2 实践 学时 开课学期 学分 语根据特殊专业 需求开设;大学英 语Ⅲ、Ⅳ要求未通 过 CET-4 学生必须 修读。 后半学期开设 大学英语 14 学分,第一、二、三学期各 4 学分,第四学期 2 学分。实行 8-14 弹性学分,学生修 完第一、二学期 8 学分或第一、二、三学期 12 学分,并通过 CET-4,可不再修读剩余学分,剩余的 6 3 或 2 学分由学生自主选修高级英语或其它任何课程获得。 (3)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学生须在本模块中完成 4 学分必修课程并通过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 课程 类型 合计 74010609 大学体育Ⅰ 必修 74010610 大学体育Ⅱ 周 开课学期 学分 考核 学时 36 36 2 1 1 考试 (体育综合) 必修 36 36 2 2 1 考试 (体育综合) 74010611 大学体育Ⅲ 必修 36 36 2 3 1 考试 (体育选项) 74010612 大学体育Ⅳ 必修 36 36 2 4 1 考试 (体育选项) 自主锻炼,每学年测试一次 — 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必修 方式 备注 实践 讲授 不计学分 “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以学生自主锻炼为主,四年不断线,学校每学年集中组织一次测试, 测试不合格者不能毕业。具体要求见《西北师范大学〈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试行)》(西师 发[2004]135 号)。 (4)计算机应用课程模块(学生须在本模块中完成 3 学分必修、4 学分限选课程) 按照分类指导原则,针对专业特点和培养要求,对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课程模块,加强实践操作, 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和考试评价方式。 课程编号 74010613 课程名称 大学计算机基础Ⅰ 总学时 课程 周 类型 合计 讲授 实践 学时 必修 72 36 2+2 36 开课学期 学分 1 3 考核 方式 备注 考试 新 生 入 学 后 通 过 学校测试者,可免 修,计入学分;按 74010703 大学计算机基础Ⅱ 限选 90 54 36 3+2 2 4 考试 文管、理工、艺术 体育三类开设 74010804 计算机基础应用 任选 参加我校组织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 试并获得合格证书 艺术、体育类专业通过国家 1 一级,其他专业通过国家二 级 (5)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程模块 《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 、《大学生就业指导》各 1 学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 课程 周 考核 类型 合计 讲授 实践 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 必修 20 10 10 2 1 1 考查 大学生就业指导 必修 20 10 10 2 6 1 考查 小计 学时 开课学期 学分 2 4 方式 备注 2、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学生须在本模块中修读至少 2 个系列,完成 6 学分任选课程) 。 课程系列 课程名称 大学语文 总学时 课程 类型 合计 讲授 限选 36 实践 周 开课 学时 学期 2 1 36 学分 2 考核 备注 方式 考试/ 理工科学生必须 考查 修读 人文与社会科学系列 考试/ 课程规格为 1—2 学分/门,18—36 学时/门,每学期选课前公布 经济与管理科学系列 考查 考试/ 同上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 考查 考试/ 同上 系列 艺术与体育系列 考查 考试/ 同上 考查 小计 6 周学时统计,按第 3-6 学期各周 1,18 学时,第 7 学期周 2,36 学时计算。 3、教师教育课程模块 本方案是为四年制师范类本科专业学生提供的教师资格课程修读计划,学生应修满 28 学分,其中: 课堂教学 19.5 学分,实践教学 8.5 学分。课堂教学中:必修课 11.5 学分,学科限选课 5 学分,任选 课 3 学分。同时,学生应获得从事教师职业所要求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以及学校教师专业能力 培养训练合格证书。 (1)必修课程模块(学生须修读本模块 11.5 学分的必修课)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 总学时 开课 学时 学期 学分 考核 类型 合计 讲授 41003101 教育学概论 必修 36 36 2 3 2 考试 41003102 发展与学习心理学 必修 54 54 3 3 3 考试 41003103 教育研究方法基础 必修 36 18 2 4 1.5 考试 41003104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必修 18 18 1 4 1 考试 42003105 信息化教学环境应用 必修 54 18 36 3 4 2 考试 42003106 信息化教学 必修 54 36 18 3 5 2 考试 252 180 72 14 小 计 实践 周 18 备注 方式 9 周排课 11.5 (2)学科限选课程模块(学生须修读本模块 5 学分的限选课)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 类型 总学时 合计 讲授 5 实践 周 开课 学时 学期 学分 考核 方式 备注 中学生物课程标准与教 41003201 科书研究 限选 36 36 41003202 生物课程与教学设计 限选 72 36 36 108 72 36 小 计 2 6 2 考试 4 6 3 考试 5 (3)任选课程模块(学生须修读本模块至少 3 学分任选课,不能用修读其它课程的学分代替) 系列 课程编号 儿童发展 课程 课程名称 总学时 类型 合计 讲授 周 开课 实践 学时 学期 学分 考核 41003301 学习与教学策略 任选 18 18 2 7 1 考查 41003321 课程与教学原理 任选 18 18 2 8 1 考查 41003322 国际比较教育 任选 18 18 2 3 1 考查 41003323 教育政策法规 任选 18 18 2 5 1 考查 41003341 语文学习心理 任选 18 18 2 4 1 考查 综合活动课程设计与教 41003342 学(案例) 任选 18 18 2 5 1 考查 41003343 研究性学习设计(案例) 任选 18 18 2 7 1 考查 41003344 课外活动设计(案例) 任选 18 18 2 5 1 考查 41003361 品德心理与品德教育 任选 18 18 2 8 1 考查 41003362 学校心理辅导(案例) 任选 18 18 2 4 1 考查 问题学生诊断与干预 41003363 (案例) 任选 18 18 2 7 1 考查 41003381 教师修养 任选 18 18 2 2 1 考查 职业道德 41003382 教育行动研究(案例) 任选 18 18 2 5 1 考查 与专业发 课堂观察与分析技术 41003383 (案例) 任选 18 18 2 4 1 考查 多媒体课件制作与运用 41003384 技术(案例) 任选 18 18 2 5 1 考查 与学习 中学教育 基础 中学学科 教育与活 动指导 心理健康 与道德教 育 展 备注 方式 注:(1)任选模块中的课程根据教学需要将继续增加,学生选课时可从教务处网站查询。 (2)任选课程均为 9 周排课的课程,在一学期内分前 9 周、后 9 周分段排课,具体时段可从 教务处网站查询。 (4)实践类课程模块 课程 总学时 周 开课 类型 合计 讲授 实践 学时 学期 41003109 教育见习 必修 4周 41003110 教育实习 必修 14 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4周 1+12+1 学分 考核 备注 方式 5、6 0.5 考查 7 8 考查 周 教师专业能力培养训练 小 计 必修 162 162 18 周 18 周 +162 +162 6 1-6 考查 8.5 证书制 注:“教师专业能力培养训练”含普通话与教师口语表达、板书与规范汉字书写、课堂教学设计 与组织、班级活动组织与管理、教学课件制作、信息化教学等 6 个模块,学生每个学期参加 1 个模块 训练,实行证书制,不计学分。 以上所列学校平台课程的学分修读要求如下:共 81 学分,必修 55 学分,选修 26 学分;课堂教学 59 学分,实践活动 22 学分。 (二)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教育课程) 1、专业必修课程模块(学生须在本模块中完成 62 学分必修课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 总学时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类型 合计 讲授 实验 实践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学分 74017601 生物科学专业导引课 必修 18 18 1 1 74017602 高等数学 必修 90 90 5 5 74017603 无机及分析化学 必修 72 72 4 4 74017604 化学基础实验Ⅰ 必修 36 +2 1 74017605 动物学 必修 54 3 3 74017606 基础生物学实验Ⅰ 必修 36 +2 1 74017607 有机化学 必修 54 74017608 化学基础实验Ⅱ 必修 36 74017609 大学物理 必修 54 74017611 植物学 必修 54 74017612 基础生物学实验Ⅱ 必修 36 74017613 植物生理学 必修 54 54 3 3 74017614 生物化学 必修 90 90 5 5 74017615 生物化学实验 必修 54 +3 2 74017616 微生物学 必修 54 74017617 微生物及微生物工程实 验 36 54 36 54 3 3 +2 1 54 3 3 54 3 3 +2 1 36 36 54 54 必修 36 74017618 遗传学 必修 54 74017619 遗传学实验 必修 24 74017620 细胞生物学 必修 54 74017621 细胞与细胞工程实验 必修 36 36 54 24 54 36 7 3 3 +2 1 3 3 1 1 3 3 +2 1 考核 方式 备注 74017622 人体解剖与动物生理学 必修 72 72 74017623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 必修 72 72 74017624 74017625 74017626 74017627 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 实验 基础生态学 生态学与植物生理学实 验 生命科学学科前沿课 小 必修 36 必修 54 36 54 必修 36 必修 18 4 36 4 4 4 +2 1 3 3 +2 1 18 1 计 1 62 2、专业限选课程模块(学生须在本模块完成 8 学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74017628 进化生物学 74011702 人体解剖及动物生理实 验 课程 总学时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类型 合计 讲授 实验 实践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限选 54 54 限选 36 3 36 +2 学分 方式 备注 3 1 74017704 发育生物学 限选 36 36 2 2 74017705 免疫学 限选 36 36 2 2 小 考核 计 8 3、专业任选课程模块(本模块共 18 学分,学生须在本模块中至少完成 6 学分任选课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74011801 科技文献检索及论文写 作 课程 总学时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类型 合计 讲授 实验 实践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任选 18 18 1 学分 考核 方式 备注 1 推荐选修 74017803 生物技术概论 任选 36 36 2 2 推荐选修 74017802 专业英语 任选 36 36 2 2 推荐选修 74017804 基因组学 任选 18 18 74017805 环境生物学 任选 36 36 74017807 植物分类学 任选 36 36 74017703 生物统计学 限选 36 36 74017706 生物信息学 限选 36 36 2 2 74017808 保护生物学 任选 36 36 2 2 1 2 2 2 2 8 1 2 2 74017809 神经生物学 小 任选 36 36 2 2 计 18 学生应当按照规定的学分数修满专业任选课程学分,不能用修读其它课程的学分代替。 (或:学生 一般应当按照规定的学分数修满专业任选课程学分,最多允许 XX 学分可以用修读其它课程代替。) 4、专业实习实践(学生须在本模块中完成 2 学分实习实践)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74017629 生物学野外实习 小 课程 总学时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类型 合计 讲授 实验 实践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必修 学分 第 2 学期 考核 方式 备注 2 计 2 5、素质拓展与实践创新模块(4 学分) 各专业需设置不少于 4 学分的素质拓展与实践创新模块。结合专业特点,以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 学术科技活动、学科竞赛、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等第二课堂为辅助进行设计,开 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各种活动项目。其中实践创新训练、学术科技活动、学 科竞赛和资格认证等不少于 2 学分,校园文化活动不少于 1 学分,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不少于 1 学分。学生一般应在前 3 学年内修满。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学分 考核 方式 备注 本模块共必修 4 学分,其中实践创新训练、学术科技活动、学科竞赛和 资格认证等 2 学分,校园文化活动 1 学分,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 1 学分,学生应在前 3 学年内修满。具体要求见《西北师范大学本科生素 4 质拓展学分实施办法(试行)》,可咨询团学办公室。 6、学年论文(2 学分必修)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74017630 学年论文 小 课程 总学时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类型 合计 讲授 实验 实践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必修 第 5—6 学期 计 学分 考核 方式 备注 2 2 7、毕业论文(毕业设计)(6 学分必修) 课程编号 74017631 课程名称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小 课程 总学时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类型 合计 讲授 实验 实践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必修 第 7—8 学期 计 学分 考核 方式 备注 6 6 以上所列专业平台课程的学分修读要求如下: 必修 76 学分,限选 8 学分,任选 6 学分,共计 90 学分。其中课堂教学 76 学分(含必修 62 学分, 9 限选 8 学分,任选 6 学分),实践教学 14 学分(野外实习 2 学分、素质拓展与实践创新 4 学分、学年 论文 2 学分、毕业论文(设计)6 学分等) 。 十、副修专科、副修本科与副修学士学位 为适应学生个性差异和不同志趣,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发挥学生个性特长,为学有余力的学 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学校实施多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保证修读主修专业的同时,可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以下修读层次:副修专科、副修本科、副修学士学位。 1、副修专科 应修读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学院平台课程和专业平台课程中规定的必修课,获得不低于 30 学分 的副修课程学分,在取得主修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后,可发给副修专科专业毕业证书。 副修本专业专科的学生应当修读以下必修课程: 专业平台课程:动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 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基础生态学、动物生理学、进化生物学。共计 36 学分。 2、副修本科 应修读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学院平台课程和专业平台课程中规定的必修课,并修读一定数量的 选修课,获得不低于 60 学分的副修课程学分,其中必修课程不低于 XX(原则上不低于 45 学分)学分, 在取得主修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后,可发给副修本科专业毕业证书。 副修本专业本科的学生应当修读以下必修课程: 专业平台课程:动物学 4、植物学 4、植物生理学 4、微生物学 4、生物化学 7、细胞生物学 4、遗 传学 4、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 4+1、基础生态学 3、人体解剖与动物生理学 4、生物统计学 2、免疫 学 2、进化生物学 3、生物技术概论 2 等及实验。共计 62 学分。 另外,还须在本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平台中修读 4 学分其它课程。 3、副修学士学位 在修读完成副修本科专业课程学分的基础上,完成副修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见习实习、毕业论 文或毕业设计),达到学位授予条件,且副修专业与主修专业分属于不同学科门类,则在取得主修专业 学士学位证书后,可授予副修学士学位。 4、有关规定 主修专业与副修专业相同的课程,或者主修专业课程教学要求高于副修专业的,经相关学院认定, 可用主修专业课程代替副修专业课程,不必重复修读。 学生因多种原因终止副修后,副修期间所修读的副修专业课程学分可转为主修专业的任选课学分。 十一、课程简介 生物科学专业 专业平台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74017601 10 课程中文名称:《生物科学专业导引课》(Guidance course in Biological Sciences)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课 周学时:1 学时 总学时:18 学时 内容提要:该课程主要讲授生物科学专业特色和学分修读、植物科学与植物学野外实习 、动物科 学与动物学野外实习、教育学与教育实习以及生命科学研究 5 个专题,主要让学生了解专业特色、学 分修读及学院的本科教学环境,指导学生如何提高科学素养、拓展综合素质、提高教师能力。 先修课程:无 教材:由任课教师自行整理 课程编号:74017602 课程中文名称:《高等数学》(Higher Mathematics) 课程类型:学院平台必修课 周学时:5 学时 总学时:90 学时 内容提要:高等数学讲授一元函数的微积分,主要内容包括函数的基本概念、极限与连续、导数 与微分、中值定理和导数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其应用等基础知识。 先修课程:高中数学 教材:《高等数学》(本科少学时类型)(上册),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第三版 参考书目: [1]《高等数学》,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第六版。 [2]《高等数学习题全解指南(上册)》同济大学数学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年第六版 课程编号:74017603 课程中文名称:《无机及分析化学》(Inorganic & Analytic Chemistry) 课程类型:学院平台必修课 周学时:4 学时 11 总学时:72 学时 内容提要:本课程是为工科类各专业而设置的第一学年必修的化学基础课。它是由无机化学与分 析化学两门课程结合而成。本课程力求将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密切结合,使两门基础课融会贯通,将 无机化学中的理论与知识直接和分析化学结合起来,并可付之于实验与测定,使得理论联系实际更密 切,更能学以致用,互为贯通,力求提高学习效率。它是培养工科类学生整体知识结构及能力的重要 组成部分,也是后继课程的基础。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通过课堂讲授,并与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 程密切结合,使学生掌握物质结构的基础理论、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元素化学的基本知识、 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无机及分析化学的理论去解决一般无机及分析化学问题的 能力,初步具有查阅和自学一般无机及分析化学书刊、选择正确的分析测试方法,以及正确判断、表 达分析测试结果的能力,为解决工农业生产与科学研究的实际问题打下一定的基础。 先修课程: 无 教材:《无机及分析化学》,南京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4 月,第四版 参考书目: [1]《无机及分析化学》,浙江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第二版 [2]《无机化学(上,下册)》,大连理工大学编写,高等教学出版社,2006 年,第五版 [3]《分析化学》,武汉大学等编写,高等教学出版社,2006 年,第五版 课程编号:74017604 课程中文名称:《化学基础实验 I》(Basic Chemistry Experiments I) 课程类型:学院平台必修课 周学时:2 学时 总学时:36 学时 内容提要:本可是适应大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要求的、基于一级学科平台的、以“方法”为 中心的实验教学化学系列教材的第一册,分绪论、上篇、下篇、附录四部分。上篇为知识与训练,共 4 章。第 1 章介绍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包括实验器皿洗涤、校正,试剂取用、溶液配制和常用滴定。 第 2 章介绍了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与使用,包括仪器仪表、天平使用、温度测试与校正、气体钢瓶使 用。第 3 章讨论化学实验条件及控制,包括加热与冷却、物质的干燥、压力、真空及测量、固体样品 处理。第 4 章讨论化学实验基本技术与方法,包括固液分离方法、液液分离方法、气体制备与纯化、 实验装置的设计与装配。下篇为实验项目,分基本实验(18 个)、综合实验(8 个)和设计实验(4 个)。所有的实验项目都力求涉及多个知识点,避免就项目论“项目”,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本书注 意与中学化学实验的衔接,注重大学化学实验入门的基础性、学生的主体性、自主参与和实践、创新。 12 先修课程: 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教材:《化学基础实验 I》 ,李天安总主编,鲍正荣主编,科学出版社,2013 年 参考书目: [1]《化学基础实验》,李军,中国石化出版社,2011 年 [2]《化学基础实验》,董彦杰,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年 课程编号:74017605 课程中文名称:《动物学 》 (Zoology)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 周学时: 3 学时 总学时:54 学时 内容提要:系统讲述动物的基本知识和动物学的基础理论。以动物演化为线索,突出进化历史中 发生重大质变的事件及其与动物组织、器官、系统出现或复杂化的相关性,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及其 发生、发展的主要规律。全书共 24 章,包括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原生动物、多细胞动物起源、 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原体腔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脊索动 物等 35 重要门类。以提高学生学习素质与能力为目标,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先修课程:无 教材:《普通动物学》,刘凌云、郑光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年,第 4 版 参考书目: [1] 《动物学》,徐润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 《经济动物学》,高文朱,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8。 [3] 《啮齿动物学》郑智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 [4] 《哺乳动物学》胡锦矗,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 2007。 [5] 《药用动物学》万德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6] 《无脊椎动物学》武兆发,科学出版社, 2004。 [7] 《原生动物学》沈韫芬,科学出版社, 1999。 [8] 《海洋无脊椎动物学》杨德渐, 孙世春, 宋微波,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1999。 [9] 《鸟类学》郑光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10] 《鱼类学》,陆曙梅,河南科技出版社, 2002。 [11] 《普通昆虫学》彩万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 13 课程编号:74017606 课程中文名称:《基础生物学实验Ⅰ》 (Basical Experiment of Biology Ⅰ)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 周学时: 2 学时 总学时:36 学时 内容提要:理论结合实践,抽象化为具体,个体推及阶元中,透彻理解和掌握动物学基本知识和 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掌握动物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一般实验程序和规范、形态观察、内部 解剖、体尺测量、生物绘图等。解剖,或切片或活体观察草履虫、鞭毛虫、疟原虫、水螅、涡虫、蛔 虫、环毛蚓、无齿蚌、乌贼、对虾、文昌鱼、鲤鱼、牛蛙、家鸽、兔子等 16 种以上动物。通过合理的 操作步骤和方法,训练培养学生能正确掌握基本操作技术,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具有较好的动物学实 验基础和科研素质。 先修课程:无 教材:《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 ,刘凌云、郑光美,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年,第 3 版 参考书目: [1] 《动物学实验技术》,陈广文、李仲辉,科学出版社,2008。 [2] 《动物学实验教程》,刘敬泽、吴跃峰,科学出版社, 2013。 [3] 《动物学实验教程》孙虎山,科学出版社, 2010 年,第 2 版。 课程编号:74017607 课程中文名称:《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 课程类型:学院平台必修课 周学时:3 学时 总学时:54 学时 内容提要: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饱和烃(烷烃) 、不饱和烃、环烃、旋光异构、卤代烃、光谱法在 有机化学中的应用、醇、酚、醚、醛、酮、醌、羧酸及其衍生物、取代酸、含氮化合物、含硫和含磷 有机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多肽与蛋白质、类脂化合物、杂环化合物、分子轨道理论简介等 主要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先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 推荐教材:《有机化学》第 4 版.汪小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 14 参考书目: [1]《有机化学》第 5 版.李景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年 [2]《基础有机化学》第 3 版.刑其毅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 课程编号:74017608 课程中文名称:《化学基础实验 II》 (Basic Chemistry Experiments II) 课程类型:学院平台必修课 周学时:2 学时 总学时:36 学时 内容提要:本课是适应大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要求的、基于一级学科平台的、以“方法”为 中心的实验教学化学系列教材的第二册,分绪论、上篇、下篇、附录四部分。绪论从化学学科的特点 人手,重点讨论了化学和物理学这两大物质学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上篇分 3 章展开讨论。 第 1 章介绍了元素与化合物性质研究中的化学方法。第 2 章介绍了物质的 3 个基本常数和若干物理性 质参数的意义和测试方法。第 3 章讨论了物质与介质的相互作用和几个作用参数的测试。下篇设置了 较为丰富的实验,包括基本实验(25 个)、综合实验(6 个)和设计实验(4 个)。实验项目尽量做到 涉及多个知识点,避免就项目论“项目” ,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本书注意与大学一年级理论课程配套, 强调基础性,注重综合性。写作方式上注意有利于自学,便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自主参与和实 践、创新。 先修课程: 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教材:《化学基础实验 II》,李天安总主编,彭秧主编,科学出版社,2013 年 参考书目: [1]《现代化学基础实验》,张勇,科学出版社,2010 年,第三版 [2]《大学化学基础实验》,郭伟强,科学出版社,2010 年,第二版 课程编号:74017609 课程中文名称:《大学物理》(General Physics) 课程类型:学院平台必修课 周学时:3 学时 总学时:54 学时 内容提要:《大学物理》课程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是高等院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 15 修基础课,除了提供学生必备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及创 新精神的培养。因此大学物理课程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大学物理课程内容包括质点运动学、质 点动力学、刚体的定轴转动、气体动理论、热力学基础、静电场、稳恒磁场、电磁感应与电磁场、机 械振动、机械波、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狭义相对论以及量子物理基础等主要的物理学基础知识。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教材:《大学物理简明教程》,赵近芳,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8 年,第一版 参考书目: [1]《普通物理学》(1-3 册),程守洙、江之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第五版 [2]《大学物理教程》,上海交通大学物理教研室,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年,第一版 课程编号:74017610 课程中文名称:《大学物理实验》(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 周学时:2 学时 总学时:36 学时 内容提要:物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科学,是整个自然科学的基础;物理学是实验科学,其实验 方法、思想、仪器和技术已经被普遍地应用在各个自然科学领域。《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为高等学校 非物理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实验课,是学生进入大学后受到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是 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方法 和技能,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程编号:74017611 课程中文名称:《植物学》(Botany)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 周学时:3 学时 总学时:54 学时 内容提要: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植物学后,认识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的发育、形态 结构以及功能,掌握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形态解剖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熟练地运用分类学的原 则、原理,识别和鉴别植物。并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植物各大类群及其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 的规律。为以后学习植物生理学、生态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打下基础。通过本门 16 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细胞显微和亚显微结构;组织的起源和类型;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发 育和形态结构;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结构特点、分类和系统演化等,裸子植 物和被子植物主要侧重分类和系统演化的内容,重点掌握常见的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的科属特征,代 表植物主要精选农业、林业、园林、园艺、药用和国家保护植物及在植物系统学上具有重要价值的植 物。 教材:《植物学》. 马炜梁、王幼芳、李宏庆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年,第 1 版 参考书目: [1] 《植物学》,叶创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第 1 版 [2] 《植物学》,王全喜、张小平主编,科学出版社,2012 年,第 2 版 [3] 《植物生物学》,周云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年,第 3 版 [4] 《植物学》 傅承新、丁炳扬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年,第 1 版 [5] 《植物学》(上、下册),陆时万、吴国芳等,高教出版社,1992 年,第 2 版 [6] 《高等植物及其多样性》 马炜梁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和 Springer 出版社,1998 年,第 1 版 [7] 《种子植物分类学》 汪劲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年,第 2 版 [8] 《甘肃植物志》,甘肃植物志编辑委员会,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年,第 1 版 [9] Introductory Plant Biology. Kingsley R Stern et al. 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 New York. 10th Ed. 2006.,第 10 版 [10] Biology of Plants. Peter H. Raven et al. W. H. Freeman. 7th ed. 1999.,第 7 版 [11] Botany. James D. Mauseth. An Introduction to Plant Biology Jones and Bartlett. 2003.,第 1 版 课程编号:74017612 课程中文名称:《植物生物学实验》(Experiment of Plant Biology)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 周学时:2 学时 总学时:36 学时 内容提要:内容包括:植物细胞形态、结构与功能,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植物组织,种子的构 造和类型,蓝菌和真核藻类,真菌,苔藓,蕨类,裸子植物,植物检索表的编制与使用,单子叶、双 子叶植物的观察和标本制作等。通过对本实验课程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植物生物学的兴趣,提 高学生观察能力,掌握植物生物学常用的方法和技术,学会植物的解剖观察,学会植物生长发育过程 中的生理测定,学会植物基本类群的划分以及利用工具书鉴定植物种类,为植物科学各分支学科及相 关生命科学内容的选修和深入学习,奠定一定的实验技能,较为熟练地解决实际中的植物科学问题。 17 教材:《植物学实验教程》 ,梁万福和陈学林主编,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年 12 月,第 1 版 参考书目: [1] 《植物生物学实验指导》,王英典和刘宁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年 11 月,第 2 版 [2] 《植物生物学实验教程》,汪矛主编,科学出版社,2003 年 9 月,第 1 版 课程编号:74017613 课程中文名称:《植物生理学》 (Plant Physiology) 课程类别:专业平台必修课 周学时:3 学时 总学时:54 学时 内容提要:学习植物生理学基本内容,包括植物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物质与能量转化、信息传 递与信号转导等 3 个方面;学习掌握植物在各种环境下进行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机制,并将这些研究成 果应用于植物生产实践中。 先修课程:植物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 推荐教材:《植物生理学》第 7 版. 潘瑞炽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参考书目: [1]《植物生理学》白宝璋,徐仲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年 [2]《植物生理学》武维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3 年 [3]《植物生理学》王忠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年 [4]《植物生理学》李合生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年 [5]《植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陈章良等译.科学出版社.2004 年 [6]《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余书文等.科学出版社.1998 年 课程编号:74017614 课程中文名称:《生物化学》(Biochemistry)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 周学时:5 学时 总学时:90 学时 内容提要:生物化学是利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命现象的一门学科。它的任务是阐述构成生 18 物体的基本物质—糖类、脂类、蛋白质、酶、核酸的结构、性质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变化规律。静态 部分学习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性质及分离纯化;酶与辅酶、核酸与激素的结构与功能;在动态部分学 习生物分子的合成与分解.本课程为生物学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 ,《有机化学》 。 教材:《生物化学》 王镜岩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第三版 参考书目: [1]《生物化学》-Lubert Stryer 著,唐有祺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Biochemistry》现代生物学精要速览(影印本),B.D.Hames, N.M.Hooper& S.D.Houghton,科学出版社,1999 年 课程编号:74017615 课程中文名称:《生物化学实验》(Experiment of Biochemistry)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 周学时:3 学时 总学时:54 学时 内容提要:《生物化学实验》是研究生物物质的化学性质以及这些性质与生命现象间的关系的一 门实验科学。本课程主要学习生物分子(蛋白质、核酸、糖、维生素)的定性、定量测定和分离提取 制备,学习酶活性和维生素的测定方法以及生物化学研究中最基本的电泳、层析等有关实验技术和方 法,并要求撰写实验报告。通过生物化学实验应该做到:①学习设计一个实验的基本思路,掌握各个 实验的基本原理,学会严密地组织自己的实验,合理地安排实验步骤和时间。②训练实验的动手能力, 学会熟练地使用各种生物化学实验仪器,包括各种天平、各种分光光度计、各种离心机、自动部分收 集器、恒流泵、核酸蛋白检测仪、冰冻干燥机、酸度计、电导率仪、高速分散器、各种电泳装置和摇 床等等。③学会准确翔实地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的技能,提高实验报告的写作能力,能够整齐清洁地 进行所有的实验,培养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④掌握生物化学的各种基本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尤其 是各种电泳技术和层析枝术,为今后参加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教材:杨红,刘国安,曾家豫, 《生物化学实验指导》,内部教材 参考书目: [1]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教程》,杨健雄编,科学出版社 [2]《生化实验方法和技术》(第二版),张龙翔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 [3] 《生物化学》(第三版),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 《现代生物化学理论与研究技术》,孙志贤主编,军事医学科学院出版,1995 课程编号:74017616 课程中文名称:《微生物学》(Microbiology)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课 周学时:3 学时 总学时:54 学时 内容提要: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各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生命科学的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主要 讲授原核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真核微生物(酵母菌、丝状真菌)、 病毒等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和代谢、生长繁殖、生理生态、遗传变异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要求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类群、鉴定以及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基 本规律,熟悉微生物在生物界中的分布与作用,了解微生物与其他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微生物在工、 农、医、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实际应用,以及微生物学的发展方向。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 态度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 推荐教材:《微生物学》第 2 版.沈萍、陈向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参考书目: [1]《微生物学教程》第 3 版.周德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年 [2]《微生物学》第 1 版.闵航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 年 [3]《微生物生物学》第 1 版. M.T.马迪根等著,杨文博等译.科学出版社.2001 年 [4]《微生物学实验》第 4 版.沈萍、陈向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 [5]《微生物学实验教程》第 2 版.周德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课程编号:74017617 课程中文名称:《微生物及微生物工程实验》(Experiments of Microbiology and Microbial Engineering)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周学时:2 学时 总学时:36 学时 20 内容提要:《微生物及微生物工程实验》是为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及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开设的 专业必修实验课程。实验主要包括培养基的制备、常见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和培养技术、常用的微生 物理化鉴定实验、微生物计数实验、微生物的形态观察等内容。通过实验各个环节的操作训练和实践, 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了解这些知识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情况,掌握微生物领域的常用实验 方法和实验设备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在微生物领域从事科研及生产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 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以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实验;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 教材:《微生物学实验》,沈萍、陈向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第四版; 参考书目: [1] 《微生物学实验教程》,周德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二版; [2] 《农业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李阜棣,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年,第一版; [3] 《发酵工程实验指导》,吴根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第一版; 课程编号:74017618 课程中文名称:《遗传学》(Genetics)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 周学时:3 学时 总学时:54 学时 内容提要:《遗传学》主要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遗传学》主要包括: 绪论、遗传物质 、遗传物质的传递、经典遗传定律经典遗传定律扩展、基因的连锁互换、基因作图、 染色体变异、细胞质遗传、基因调控、基因与发育以及数量和群体遗传等内容。通过对本课程的全面 学习使学生较为扎实地掌握遗传物质的本质、遗传物质的传递和遗传信息的实现。阐述生物遗传和变 异的原因、以及内在规律,以进一步指导其参与动植物和微生物的育种实践医学研究等打下扎实的专 业基础。 教材:《现代遗传学》,赵寿元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年,第 2 版 参考书目: [1] 杨业华,分子遗传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 孙乃恩,分子遗传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 Benjamin Lewin, Genes Ⅷ.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4] 刘祖洞.遗传学(上、下册)(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1 [5] 赵寿元,乔守怡.现代遗传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课程编号:74017619 课程中文名称:《遗传学实验》 (Experiments of Genetics) 课程类型:学院平台必修 周学时:1 学时 总学时:24 学时 内容提要:本课程为了使是学生们更好地掌握遗传学基本理论、基本规律,以及相关的实验技术 而设置的。在内容上尽可能配合遗传学的教学。实验内容包括验证遗传学的基本规律、遗传学有关的 实验技术及部分人类遗传学等。希望学生们做了这些实验后,既能巩固所学的遗传学理论知识,又能 掌握遗传学研究中的一些实验技术。 先修课程:动物学;植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 教材:《遗传学实验教程》,闫桂琴. 科学出版社,2010.12,第 1 版 参考书目: [1] 《遗传学综合实验教程》,王金发,戚康标,何炎明. 科学出版社, 2012.11,第 1 版 [2] 《遗传学分析实验教程》,乔守怡.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第 1 版 课程编号:74017620 课程中文名称:《细胞生物学》 (Cell Biology) 课程类型:学院平台必修 周学时:3 学时 总学时:54 学时 内容提要:通过细胞生物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 本的实验技能,了解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动态,使学生受到从事与生物科学有关的教学和科 研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以满足培养高质量的、适应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要求。 先修课程:基础生物学;生物化学。 教材:细胞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翟中和 王喜忠 丁明孝等。 教学参考书: 22 [1]郑国锠. 细胞生物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1992。 [2]韩贻仁,分子细胞生物学,北京:科学出版社,(第二版,2002。 [3]汪堃仁,薛绍白,柳慧图主编,细胞生物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二版),1998。 [4]翟中和主编,细胞生物学动态(共三卷),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997,1999。 课程编号:74017621 课程中文名称:《细胞与细胞工程实验》(Cell Biology) 课程类型:学院平台必修 周学时:2 学时 总学时:36 学时 内容提要:通过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细胞生物学基本的实验技能,使学 生受到从事与生物科学有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 精神和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满足培养高质量的、适应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生物 专业人才的要求。 先修课程:基础生物学;生物化学 教材:细胞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翟中和 王喜忠 丁明孝等 参考书目: [1] 郑国锠. 细胞生物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1992。 [2] 韩贻仁,分子细胞生物学,北京:科学出版社,(第二版,2002。 [3] 汪堃仁,薛绍白,柳慧图主编,细胞生物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二版),1998。 [4] 翟中和主编,细胞生物学动态(共三卷),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997,1999。 课程编号:74017622 课程中文名称:《人体解剖与动物生理学》(Anthropotomy & Animal Physiology)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课 周学时:4 学时 总学时:72 学时 内容提要:《人体解剖与动物生理学》是从分子、细胞、器官和系统水平上介绍人体和动物机体 结构和功能的一门科学,是研究机体生命活动规律及其机能关系的学科,是生命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 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进而熟悉动物机体主要生理功能的 23 调节机制及各有关功能间的相互联系及其调节,理解机体(各器官、系统)与内外环境之间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的关系,为学习其它生物学科和医学学科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为预防疾病、保护健康、增 强体质提供科学依据。 先修课程:动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 推荐教材:《动物生理学》第 4 版. 陈守良 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年;《人体解剖生理 学》,俞诗源,兰州大学出版社,2009 年。 参考书目: [1] 人体组织解剖学,北京师大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 人体组织解剖学,俞诗源,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 [3]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王玢,左明雪,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 动物生理学,陈守良 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年 [5]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第 2 版. 王玢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 [6] 《生理学》第 7 版. 朱大年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年 [7] 《Review of Medical Physiology》Ganong WF 主编,第 20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课程编号:74017623 课程中文名称:《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 (Molecular biology and gene engineering)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 总学时:72 学时 周学时:4 学时 内容提要:本课程是我校生物技术本科专业、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总学时分 别为 72 学时,其中,讲授 66 学时,课程实践 6 学时。本课程的先修课是生物化学,后续课是基因工 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微生物发酵工程、细胞工程等。本课程主要从生物大分子的水平来阐述遗传 信息的传递( DNA 复制和突变修复等),基因表达( DNA 到 RNA 到蛋白质);掌握基因的组成,复制, 转录,翻译过程及这些过程的调控;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其如何操作这两个重要的生命过 程;系统地介绍与基因克隆相关的 DNA 操作技术,使学生系统掌握基因工程的结构框架和知识点;从 整体上建立基因工程的“工程”思维;掌握目的基因获得、基因体外重组、基因转化、重组体筛选与 检测等核心内容,熟悉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使学生们掌握一些基本的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 教材:《现代分子生物学》,朱玉贤,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年 8 月,第 4 版;《基因工程原 理》,吴乃虎,科学出版社,2012 年 8 月,第 4 版; 24 参考书目: [1]《生物化学》(2002 年第三版),上、下册王镜岩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基因 VIII》(中文版),BenjaminLewin,科学出版社 课程编号:74017624 课程中文名称:《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实验》(Experiment of molecular biology and gene engineering)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周学时:2 学时 总学时:36 学时 内容提要:主要内容为基因组 DNA 的纯化分离、质粒的分离——碱性 SDS 法核酸琼脂糖凝胶电泳、 DNA 片段的切割和连接、E.coLi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转化及转化子的鉴定(蓝白斑筛选法)、聚合酶链 式反应(PCR)技术、Western-blotting 分析、地高辛标记探针的 Southern 杂交。 先修课程: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 教材:《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实验》 ,刘箭,出版社:科学出版社,2008 参考书目: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实验教程 作者: 杜昌升清华大学出版社发行部,出版日期: 2013-6-1 课程编号:74017625 课程中文名称:《基础生态学》 (Ecology)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课 周学时:3 学时 总学时:54 学时 内容提要: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个体和生物群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知识体系,是协调和统筹人与自 然关系的指导性学科,是引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理论基础,属于宏观生物学。基础生态学主要从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上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生态学的前沿进展 和当前全球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通过理论推介、案例剖析等,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生态学的基 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把握生态学认识生命世界、认识生态环境的特殊视角和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 和思路,激发学生热带大自然、保护环境的兴趣,建立关爱生命、关爱人类共同家园的生态意识,在 遵循生态规律前提下,正确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去开发生物资源、维护生态安全、管理自然环境。 25 先修课程: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等。 推荐教材:《基础生态学》第 2 版. 孙儒泳,李庆芬,牛翠娟,娄安如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 参考书目: [1]《生态学》李博,林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 [2]《动物生态学原理与方法》第 3 版.孙儒泳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 [3]《进化生物学》彭奕欣,黄识笺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年 [4]《污染生态学》王焕校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 [5]《植物种群生态学》周纪伦,郑师章,杨持.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年 [6]《植物生态学》姜汉侨,段昌群,杨树华,苏文华,王崇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 [7]《生态学》第 5 版. Robert Ricklefs 著,孙儒泳等译.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 [8]《Ecology》 (影印版). Charles J. Krebs.科学出版社.2002 年 课程编号:74017626 课程中文名称:《生态学与植物生理学实验》 (Ecology and Plant Physiology Experiments)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 周学时:2 学时 总学时:36 学时 内容提要:《生态学与植物生理学实验》主要研究生态学与植物生理学现象和内在机理的一门实 验课程。《生态学与植物生理学实验》主要包括:植物培养、植物光合作用测定,植物生长发育检测、 植物抗逆反应、植物的活性物质检测、生态因子测定、样方法调查种群数量及分布型等内容。通过对 本课程的全面学习使学生较为扎实地掌握生态学与植物生理学的实验操作和实验手段、进一步了解生 态学与植物生理学的机理机制,以进一步指导其参与生态学与植物生理学研究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 教材:《现代遗传学》,赵寿元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年,第 2 版 参考书目: [1] 生态学实验与实习(第 2 版) 杨持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11) [2] 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教程 武维华、 张蜀秋 科学出版社 (2011-02) 课程编号:74017627 课程中文名称:《生物科学专业前沿课》(Progress in Biological Sciences)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课 26 周学时:1 学时 总学时:18 学时 内容提要:讲授内容由任课教师自行整理 课程编号:74017628 课程中文名称:《进化生物学》 (Evolutionary biology) 课程类型:学院平台限选课 周学时:3 学时 总学时:54 学时 内容提要:进化生物学是一门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蓬勃发展的学科,与古生物学、进化发育生 物学、种群遗传学、生物系统学、动物行为学和生物地理学具有密切的联系。本课程依据生命演化的 规律,从微进化开始,到物种形成和地球生命的系统演化(大进化),主要讲述生物演化的历史过程、 规律和机制等问题,使学生认识进化科学的内容和目、了解人类对生物演化的认识过程和现状、掌握 进化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和演化的基本动力,明确关于演化机制的研究是进化生物学的“灵魂”;同时介 绍现代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转录组学等新手段、新方法在进化研究中的应用。本课程旨在阐明生 物界进化发展的机制、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先修课程:遗传学;基础生态学 教材:《进化生物学》,沈银柱,黄占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第二版 参考书目: [1] 《进化生物学基础》,李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第一版; [2] 《生物进化》,张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第一版。 课程编号:74017702 课程中文名称:《人体解剖及动物生理实验》 (Anthropotomy & Animal Physiology) 课程类型:学院平台限选课 周学时:2 学时 总学时:36 学时 内容提要:《人体解剖及动物生理实验》是研究人体和动物器官系统结构和机能的课程。目的是 让学生通过观察人体和动物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及毗邻关系,探究各器官组织的机能,分析组织细胞 27 的活动规律及其机制,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机体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制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 学习掌握科学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 参考书目: [1] 生理学实验,解景田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人体组织解剖学实验,曾小鲁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3] 人体解剖生理学,俞诗源等,兰州大学出版社,2009 [4] 人体组织解剖学,北京师大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5]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王玢,左明雪,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课程编号:74017703 课程中文名称:《生物统计学》 (biological statistics)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任选课 周学时:2 学时 总学时:36 学时 内容提要:生物统计学是一门探讨如何从事生物学实验研究的设计、取样、分析、资料整理与推 论的科学,其主导思想为应用数理统计学方法来处理生物学现象,并探讨如何从不完整的信息中获取 科学可靠的结论。本课程重点介绍生命科学研究中应用统计学原理进行研究设计、搜集数据、分析与 解释研究结果的基本逻辑思维方式与方法。 先修课程:无 教材:《生物统计学》,杜荣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第二版 参考书目: [1] 《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马育华,农业出版社,1987,第二版; [2] 《农业试验统计》,莫惠栋,上海科技出版社,1992,第二版。 课程编号:74017704 课程中文名称:《发育生物学》 (Developmental Biology)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限选课程 周学时:2 学时 总学时:36 学时 28 内容提要:发育生物学作为当代生命科学研究的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一方面将分子生物学、细胞 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免疫学、胚胎学、进化生物学及生态学等多种学科汇集一起, 综合运用,揭示生命发育的本质规律;另一方面,发育研究已存在于生物学的各个领域,成为其他学 科的基本要素,发育生物学研究发展必将促进其他学科领域的发展。因而,发育生物学是很重要的基 础学科之一。发育生物学与医药卫生、农业生产和生物资源的利用关系密切,例如对受精和早期胚胎 发育机制,肿瘤、爱滋病、畸形发育的机制,衰老机制等的揭示,对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健康生活 和农林牧生产等都有深刻影响。通过对《发育生物学》课程的讲授,熟悉发育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牢 固掌握基本原理,并能初步用于解释生物发育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在学习和掌握发育生物学知识的过 程中,要求将所学过的其他相关学科,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理学、解 剖学、胚胎学、免疫学和进化生物学等的知识融会贯通,串联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先修课程: 动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人体解剖生理学。 推荐教材: 《发育生物学》第 2 版. 张红卫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参考书目: [1]《Principles of Development》3rd Revised edition. Lewis Wolper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 [2]《发育生物学原理》樊启昶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 课程编号:74017705 课程中文名称:《免疫学》(Immunology) 课程类型:专业限选课程 周学时:2 学时 总学时:36 学时 内容提要: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学科。它是生物科学专业的重要 基础学科之一。通过课堂讲授、自学等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 基本技能,为生物技术专业提供学科引导,为相关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学习免疫学使学生对抽 象的免疫学理论知识有较深入的理解,并初步学会运用免疫学知识合理解释免疫与疾病;利用免疫学 知识加强个人对疾病的预防能力和积极参与公共卫生防御。 先修课程: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 推荐教材:《免疫学导论》第 2 版. 于善谦, 王洪海, 朱乃硕, 叶荣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8. 参考书目: 29 《医学免疫学》王迎伟主编. 科学出版社.2013 年 课程编号:74017706 课程中文名称:《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任选 周学时:2 学时 总学时:36 学时 内容提要:生物信息学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任选课程,也是生物类专业的主要特色专业课程。 是在综合运用先修课程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将所学理论知识综合应用起来,使学生能够 从宏观和内在关系的角度去考虑生物遗传信息问题,并能够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已知信息、并由已知 信息来探索未知领域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掌握生物信息学的基本设计思路和方法;掌握国际 主流生物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数据库查询、序列比对等分子生物学的必备知识;掌握 DNA 序列和蛋白质序列分析的基本原理和主流分析软件及网站;初步掌握生物信息学基本软件的工作原理、 特点及选用方法;掌握常规文献检索工具、Endnotex4 参考文献管理软件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 先修课程: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生物化学 教材:生物信息学应用教程,孙清鹏 (编者),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 年 参考书目:生物信息学,陶士珩,科学出版社,2007 年 课程编号:74017801 课 程 中 文 名 称 : 《 科 技 文 献 检 索 与 论 文 写 作 》( Literatures Searching and Scientific Writing)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任选 周学时:1 学时 总学时:18 学时 内容提要:《科技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是制药工程专业的选修专业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文献 信息收集、整理、加工与利用及毕业论文及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科技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主要包 括电子文献检索技术,国内外著名的题录、文摘或索引数据库、引文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的特点及使 用方法,文献的合理使用;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撰写方法以及投稿技巧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 生能够掌握文献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信息处理技能,较为熟练地利用图书馆馆藏传统文献检索工具 和网络学术数据库来查检、获取学习与研究中所需的文献信息;并能够掌握毕业论文及学术论文写作 的一些基本规范及技巧。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大学生获得一定的文献信息收集、整理、加工与利用 30 能力,以利其课程论文或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全面掌握科技文献检索和科 技论文写作的方法,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或进一步的深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先修课程: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 教材:《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黄左军 等编著,中国石油出版社,2010 年。 参考书目: [1] 《虚拟图书馆与网上信息检索》 朱江岭,北京:海洋出版社,2005. [2] 《科技文献检索实用教程》穆安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第 2 版 课程编号:74017802 课程中文名称:《专业英语》(Specialty English) 课程类别:专业平台任选 周学时:2 学时 总学时:36 课程目的: 扩大学生专业英语词汇量,提高学生阅读英文专业文献的能力; 学习和掌握专业外文期刊的科技文献检索方法;培养学生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及科学 思维的能力和素质; 通过对论文报告撰写方法的讲授,使学生掌握撰写科技论文报告的英文一般格式,提高英文科技 写作能力 提高学生生物学专业内容的读、写、听、说能力。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 教材:《生物学专业英语》第 3 版. 蒋悟生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2006 年 参考书目: [1]《生物学专业英语》第 1 版. 曹仪植 主编.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 年 [2]《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专业英语》第 1 版. 邬行彦 主编. 化学化工出版社.1999 年 课程编号:74017803 课程中文名称:《生物技术概论》(Introduction to Biotechnology) 31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任选 周学时:2 学时 总学时:36 学时 内容提要:生物技术概论是由一门多学科综合而成的边缘学科,包括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 胞生物学、免疫学和育种技术等几乎所有与生命科学有关的学科,特别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最新理论 成就更是生物技术发展的基础。本课程为生物科学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专业综合课,为后续专业课程 学习打下基础。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熟悉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和方法,了解生物技术 在农业、食品、人类健康、能源及环境诸方面的作用和成果,认识生物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的深 刻影响,进一步了解国内外生物技术发明创新保护与生物安全性政策。 先修课程: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免疫学。 推荐教材:《生物技术概论》第 3 版. 宋思扬主编. 科学出版社.2010. 参考书目: 课程编号:74017804 课程中文名称:《基因组学》(Genomics)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任选 周学时:1 学时 总学时:18 学时 内容简介:基因组学(Genomics)是生物技术专业的限选课程,是对所有基因进行基因组作图(包 括遗传图谱、物理图谱、转录本图谱) ,核苷酸序列分析,基因定位和基因功能分析的一门科学。本 课程主要讲述生物基因组的基本结构和组成、基因组内基因的表达和调控、遗传图谱与物理图谱、基 因组测序、基因组序列解读、染色质的结构与基因表达调控、基因组活性的调控、基因组的复制、基 因组进化的分子基础、基因组进化的模式、分子系统发生学等内容,并讲述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全过程 以及由此引发的道德伦理和法律问题,系统向学生讲授基因组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及相关进展。通过该 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结构基因组、功能基因组重要研究领域、热点问题与发展趋势,以及国内外研 究现状与进展。基因组是中心法则的信息源头,充分和完全的揭示基因组信息是目前生物学研究的基 础内容。基于基因组序列信息的特点和其产生的多学科交叉可能性,可以与其他生物学科或非生物类 的学科有机结合。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将已经学过组织胚胎学、动物学、植物学、细胞生物学、分 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等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到其中,才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将数学、 计算机等学科的知识融会到其中也是必要的。 32 先修课程:动物学、植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 教材:《基因组学》 ,杨金水,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参考书目: 《基因组》,袁建刚 强伯勤,科学出版社,2002。 课程编号:74017805 课程中文名称:《环境生物学》 (Environmental Biology)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任选 周学时:2 总学时:36 内容提要:本课程为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专业任选课。课堂教学 28 学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学科 简介、环境问题及其对生命系统的影响、环境污染的生物学监测、受污水体的生物—生态修复、现代 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嗜极生物及其功能、环境微型生物及其功能 等。课内实践 8 学时,主要内容为 与课程相关的研究方案设计、工程方案设计、教案设计与相应多媒体课件制作、视频设计与制作、调 查研究、宣传活动及话剧、小品或其他形式的表演等。 先修课程:植物学,动物学,生态学,微生物学,生物统计学,现代生物技术或生物工程 教材:《环境生物学》,孔繁翔 主编,高教出版社,2000 参考书目: [1] 《污染生态学》,任海、彭少麟 编著,科学出版社,2001 [2] 《恢复生态学导论》,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次 [3] 《普通生态学》,孙儒泳 等,高教出版社,2000 [4] 《环境生态学》,金岚 主编,高教出版社,2000 [5]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钱易 主编,高教出版社,2000 [6] 《环境质量评价学》,叶文虎 等主编,,高教出版社,1995 [7] 《动物生态学原理》,孙儒泳,北京师大出版社,1992,第二版 [8] 《环境化学》,王晓蓉,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9] 《环境微生物工程》,马文漪、杨柳燕,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10] 《环境生物监测》,张志杰,冶金工业出版社,1990 [11] 《环境生物技术》,程树培,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课程编号:74017807 33 课程中文名称:《植物分类学》 (Plant taxonomy) 课程类型:学院平台任选 周学时:2 学时 总学时:36 学时 内容提要:植物分类学是一门主要研究整个植物界的不同类群的起源,亲缘关系,以及进化发展 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同时也是植物学科中最古老和最具综合性的一门分支学科。它的任务不仅要识 别物种、鉴定名称,而且还要阐明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分类系统,进而研究物种的起源、分布中心、 演化过程和演化趋势。也就是把纷繁复杂的植物界分门别类一直鉴别到种,并按系统排列起来,以便 于人们认识和利用植物。因此,它是一门既有实用价值又富有理论意义的学科。本课程重点介绍植物 分类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介绍植物界的主要类群及其演化规律,同时介绍一些常见科的主要特 征,并认识常见的代表植物。 先修课程:植物学 教材:《种子植物分类学》,汪劲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年第二版 参考书目: [1] 《植物学》,马炜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第一版。 课程编号:74017808 课程中文名称:《保护生物学》 (Conservation Biology)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任选 周学时:2 学时 总学时:36 学时 内容提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保护生物学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本学 科的发展历程,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具备自然与生态保护的意识,为从事相关专业的学习 及将来从事有关专业的工作与研究打下基础。 先修课程:动物学,植物学,生态学等 教材:保护生物学. 蒋志刚、马克平、韩兴国.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第一版. 参考书目: [1] 保护生物学基础. Richard Primack、季维智.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 第一版. 34 [2] 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国家环保局.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8. 第一版. [3] Conservation Biology. Pullin,A. 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1th. [4] Conservation Biology. Spellerberg, I. Longman Singapore Publishers Ltd. 1996. 1th. 课程编号:74017809 课程中文名称:《神经生物学》 (Neurobiology)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任选 周学时:2 学时 总学时:36 学时 内容提要:研究人类和动物神经系统的发生、发育,掌握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与病例变化机制, 了解神经生物学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性。 先修课程:人体科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 推荐教材:《神经生物学》第 3 版. 寿天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参考书目: [1]《神经生物学纲要》徐科主编.科学出版社.2000 年 [2]《神经科学原理》Kandel, E.R., et al.,科学出版社. 2001 年 [3]《Neurobiology》Shepherd, G.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年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