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2007年第三季度中国工商银行国际经营背景分析.pdf

Dislike(不喜)33 页 418.961 KB下载文档
2007年第三季度中国工商银行国际经营背景分析.pdf2007年第三季度中国工商银行国际经营背景分析.pdf2007年第三季度中国工商银行国际经营背景分析.pdf2007年第三季度中国工商银行国际经营背景分析.pdf2007年第三季度中国工商银行国际经营背景分析.pdf2007年第三季度中国工商银行国际经营背景分析.pdf
当前文档共33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2007年第三季度中国工商银行国际经营背景分析.pdf

宏观经济研究报告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 2007 年 11 月 6 日 课题负责人:詹向阳、樊志刚 课题执笔人:邹新、马素红、程实、宋玮 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 次贷危机引发金融市场动荡 ——2007 年第三季度中国工商银行国际经营背景分析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课题组1 报告精要: z 今年第三季度,欧美国家经济增长普遍放缓,日本当季 GDP 出现负增长,但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仍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在经济下 行风险增大的背景下,美联储连续两次降息,欧洲和日本央行暂停加 息步伐,但韩国等亚洲经济体为抑制通胀仍连续加息。 z 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美元加速贬值,全球股 本报告版权归中国工商银行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发布、复制,如引用、刊发,须注明出 处为“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删节和修改。报告内容完全基于公 开信息,虽然力求准确完整但并不对此做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中国工商银行及有关联的任何人均不承担因 使用本报告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1 课题组负责人:詹向阳、樊志刚,课题执笔人:邹新、马素红、程实、宋玮。 1 市大幅调整,欧美银行业盈利遭到重创;美联储减息带动美国国债收 益率全面下跌;国际金价迅速攀升;国际油价屡创新高;全球贸易和 投资增势良好;全球流动性过剩加剧。 z 我们认为,国际经济金融环境将对我国经济运行产生如下 影响:短期内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对中国出口增长的负面影响较为有 限,次贷危机的警世作用大于实际影响,而美联储降息目前尚未对中 国的货币政策形成掣肘;全球经济失衡对我国货币政策造成冲击,加 剧国内的流动性过剩,加剧了中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摩 擦,使人民币升值面临强大的外部压力;全球商品价格上涨使我国进 口成本增加,输入型通胀压力加大,加大了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难度。 2007 年第三季度,受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及次级抵押贷款 危机(以下简称“次贷危机”)的不利影响,全球经济面临 的下行风险加大,美联储率先降息,欧洲及日本等主要经济 体的加息进程受阻。美元加速贬值,国际油价创下历史新高, 国际金价大幅攀升。次贷危机不但引发了全球股市的剧烈震 荡,还导致欧美银行业的经营业绩普遍下挫。由于美国经济 增长明显放缓、次贷危机的影响超出预期及国际油价大幅飙 升,我们将 2007 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期下调至 4.2%~ 2 4.5%的区间。 一、国际经济金融走势分析 (一)全球经济走势分析 表1 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及预测(2007-2008) 单位:% 2008 2007 美国 欧元区 英国 日本 韩国 印度 香港 全球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全年 0.6 3.2 3.0 3.0 4.0 9.1 5.6 —— 3.8 2.5 3.0 -1.2 5.0 9.3 6.9 —— 3.7 2.4 3.3 1.5 5.1 9.3 6.0 —— 2.0 2.3 2.7 2.0 5.4 9.0 6.0 —— 2.1 2.5 2.9 2.0 5.1 9.2 6.1 4.5 2.0 2.1 2.8 2.0 5.2 8.5 4.0 4.2 注:表中阴影部分为预测数据。 资料来源:Bloomberg,城市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金融数据库(ICBC),除特别注明外,下 同。 美国经济受次贷危机影响进入下行阶段,但全面衰退风 险较小。美国二季度GDP增长率2 经修正后为 3.8%,较一季度 的 0.6%大大提高,并创下了 2006 年二季度以来的最快增速, 表明次贷危机爆发之前美国经济走向良好。第三季度,随着 次贷危机的爆发,美国主要经济指标出现明显的周期性逆 转: 首先,房地产市场加速下滑。9 月成屋销售为 504 万户, 环比下降 8.0%,同比下降 19.1%,创 16 年以来最大历史跌 幅;9月份成屋销售中间价为 21.17 万美元,同比下降 4.2%, 2 根据数据取用和比较的国际习惯,这里的GDP增长率为实际GDP季环比经年度化折算后的年率。如无特 别说明,下文其他增长率数据均采用同样的取用方法。 3 为 14 个月以来第 13 次下降;9 月新屋开工为 119.1 万户, 年率大跌 10.2%,营建许可为 122.6 万户,均创下 1993 年 7 月以来的 14 年低点;第三季度家庭住房拥有率跌至 68.1%, 较前一季度下降 0.2 个百分点,在过去一年中,住房拥有率 累计下跌达 0.8 个百分点,为 1981~1982 年以来跌幅最大 的一年。 第二,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 60%的消费趋向萎靡。二季 度美国实际消费增长从一季度的 3.7%跌至 1.3%;9 月消费者 信心从 8 月的 105.6 降至 99.8,下降 5.5%,创下 2005 年 11 月以来的最低点;在 8 月下降 4.9%的基础上,9 月耐用消费 品订单继续下降 1.7%,大大逊色于 7 月的增长 6%。失业率 有所上升也不利于未来的消费增长:9 月失业率从 8 月的 4.6%升至 4.7%,为一年以来最高;10 月中旬首次失业人数 和持续领取失业救济人数分别为 33.1 万人和 253 万人,均 高于预期水平。 第三,通货膨胀压力小幅加大。受美联储放松银根影响, 9 月 CPI 同比增长率从 7 月的 2%升至 2.8%。美国经济从今年 第二季度以来出现的“较高增长、较低通胀”的复苏模式很 可能从第四季度起转变为“较低增长、较高通胀”的放缓模 式。 预计次贷危机及其引发的政策变化,会带来 2 个百分点 左右的消费增长率损失,1 个百分点左右的GDP增长率损失, 4 0.3 个百分点左右的就业损失,以及 1 个百分点左右的通胀 成本3 。美国房地产泡沫可能会因市场恐慌而加速破灭,信贷 市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作为主要融资渠道将在流动性收 紧中遭遇扩张瓶颈,从而导致抵押消费增长大幅放缓、中小 企业受到较强资本约束以及大企业全球化发展阻力加大。但 美国经济由此陷入全面衰退的风险不大,主要原因是:其一, 美国财政货币当局一系列旨在救市的应急策略已经初显成 效,市场信心有所恢复,信贷紧缩(Credit Crunch)不断 缓解,次贷危机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较小。其二,美联储货 币政策由紧缩向适度放松的及时转变将刺激投资增长,给美 国经济带来滞后性的扩张效应。其三,美元的持续贬值带动 美国出口增长,贸易失衡有望进一步改善。 鉴于对次贷危机及美国政策变化的分析,我们判断美国 经济 2007 年三季度增速将初步放缓至 3.7%左右,即便考虑 到年底圣诞节的消费刺激效应,四季度经济增长将进一步放 缓至 2.0%左右,全年经济增速将降至约 2.1%。同时,考虑 到美联储降息的政策时滞约为 3 个季度,其扩张效应将使 2008 年第三季度美国经济反弹,受此影响,预计 2008 年全 年美国经济增长为 2.0%左右。 欧元区经济增长滞缓,未来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多。一季度和 二季度,欧元区GDP增速分别为 3.2%和 2.5%,其中第二季度 3 我们综合Bloomberg相关分析和多家国际机构的研究报告,在对美国经济基本面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比较分 析和测算后得到了损失和成本的估算值。 5 的经济增速创下 2005 年第一季度以来的新低。进入第三季 度,在就业增加、消费支出强劲等因素的支撑下,欧元区经 济增长基本面总体良好,但面临的不利因素进一步增多:首 先,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冲击欧洲信贷市场并造成金融市场动 荡,欧洲各大银行普遍收紧信贷,企业贷款成本不断增长, 使欧元区经济增长面临的下行风险增大。其次,受能源价格 变动的影响,欧元区通胀风险有所抬头,9 月CPI达到 2.1%, 是自 2006 年 8 月以来首次突破欧洲中央银行设定的 2%警戒 线。再次,由于欧元持续升值,欧元区出口增长面临的阻力 加大,尽管 7 月和 8 月份仍然实现了贸易顺差,但月顺差额 已从 57 亿欧元下降至 13 亿欧元。预计第三季度欧元区GDP 增长将放缓至 2.4%。从第四季度的经济走势来看,欧元区经 济基本面依然稳固但将继续面临众多不确定性:第一,由于 全球经济增速减缓,欧元升值将抑制出口增长并使对外贸易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降低。第二,在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余波未 平的情况下,银行仍趋向于收紧信贷,欧元区金融市场也有 再次出现震荡的可能,这将削弱投资者信心并损害经济增 长。因此,第四季度欧元区经济增长可能仍趋于放缓。预计 欧元区全年经济增速为 2.5%。 英国经济表现良好,但房价下跌预示下行风险。英国一季度 和二季度GDP增长率均为 3.0%。第三季度,英国经济在次贷 危机的负面冲击下仍然表现良好,当季GDP增长 3.3%,为 3 6 年来的最高水平。英国通胀水平也有所缓和,9 月CPI同比增 长 1.9%,低于 2%的控制目标。但由于英国央行连续加息以 及下调未来经济增长预期打击了房屋购买者的信心,英国房 价在 9 月份以两年来的最快速度下滑。与此同时,次贷危机 导致英国第五大抵押贷款银行北岩银行(Northern Rock) 资金短缺并一度遭到挤兑,银行危机的爆发及市场对抵押贷 款利率可能进一步提高的预期,使房地产市场信心下降至 2005 年 5 月以来的最低点,房价下跌的势头可能在第四季度 延续。预计 2007 年全年英国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 3.1%。 日本经济近三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今年一季度,日本 GDP 增长率为 3%,但二季度企业投资支出和个人消费支出增 速明显放缓,致使当季 GDP 增长率为-1.2%,这是日本经济 自 2004 年四季度以来的首次负增长。三季度,在日元贬值 以及新兴市场国家需求强劲的推动下,日本出口增长依然强 劲,7 月和 8 月出口总额同比增长 11.1%和 14%,同时个人消 费支出同比增速在 8 月反弹至 1.6%,但全国整体物价水平仍 旧停滞不前,8 月份 CPI 更是下降了 0.2%。虽然日本经济在 二季度出现负增长,但鉴于经济持续复苏的基础并未遭到破 坏,预计日本三季度 GDP 增长率可达 1.5%,全年增长率可望 达到 2%。 亚洲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增势。今年三季度,亚洲各经济 体延续了上半年的良好增长势头。在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 7 运输业等行业的拉动下,印度前两季度 GDP 实际增长率分别 为 9.1%和 9.3%。三季度前两个月,制造业继续快速增长, 分别同比增长 7.9%和 10.4%,预计三季度印度 GDP 增长率将 维持在 9.3%左右。但考虑到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和油价高企的 影响,我们将 2007 年印度经济增速的预测值调低至 9.2%。 由于出口、企业投资和金融保险业的强劲增长,今年前两季 度韩国 GDP 分别同比增长 4%和 5%,其中二季度 GDP 环比增 长率 1.8%创下近四年来的新高。三季度,韩国私人消费稳步 增长,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走高(7、8、9 月份分别为 102.6、 103 和 103.2),进出口贸易稳步增长,预计韩国三季度 GDP 增长率将达到 5.1%,全年增长率将保持在 5%左右。香港经 济得益于本地消费、外贸的强劲增长以及投资的反弹,今年 前两个季度分别强劲增长了 5.6%和 6.9%。但内地食品价格 高涨引起香港 CPI 指数在三季度有所抬头,且全球经济下行 风险加大可能会增加香港出口的不确定性,预计三季度香港 经济将放缓至 6%左右,全年经济增长率将达到 6.1%。 (二)全球利率市场走势分析 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与我们之前的预期基本一致,美 国货币政策在三季度发生了“拐点”性质的方向转变。2007 年 9 月 18 日,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将联邦基准利率下调 50 个基点至 4.75%,同时将贴现利率同步下调 50 个基点至 5.25%。随后在 2007 年 10 月 31 日,美联储进一步降息 25 8 个基点至 4.50%,同时将贴现利率再降低 25 个基点至 5%。 这是美联储自 2003 年 6 月以来仅有的两次降息。2004 年 6 月至 2006 年 6 月,美联储连续 17 次累计加息 425 个基点。 在经济指标预期值整体恶化的背景下,美联储连续两次降息 不仅本身构成了对经济走向变化的“官方确认”,而且是美 国经济周期转向中货币政策制订者的必然选择,其最根本的 原因在于次贷危机对实体经济的负面作用已经超出预期水 平。美联储降息在证券市场引起了剧烈反应,并将对美国实 体经济产生滞后的扩张性影响,加剧美元贬值,同时可能影 响到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 鉴于对次贷危机影响及伯南克政策风格的分析,我们判 断 2007 年美联储将累计降息 75 到 100 个基点左右。目前来 看,12 月 11 日继续降息的概率为 40%左右。 次贷危机打消欧洲央行及英国央行的加息预期。在次贷危机 蔓延之前,为了抑制通胀上涨的压力,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 均处于连续加息的进程中:欧洲央行自 2005 年底以来连续 加息 8 次,其中今年 3 月和 6 月各加息 25 个基点,目前基 准利率达到 4%;英国央行自 2006 年 8 月以来连续加息 5 次, 其中今年 1 月、5 月和 7 月各加息 25 个基点,目前基准利率 达到 5.75%。尽管欧洲的通货膨胀在中期依然存在上行风险, 但由于欧元区及英国经济均在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市场动 荡中受到消极影响,减速风险增加,再次加息将对推动经济 9 增长不利。因此,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近期均暂缓加息。第 四季度,尽管能源价格飙升可能拉高欧元区及英国的通胀 率,但在经济增长预期下调的背景下,预计欧洲央行和英国 央行仍会暂缓加息步伐。 日本央行升息前景渺茫。自 2 月份调升基准利率至 0.5% 后,日本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停滞不前,其中 4、5 和 7 月份则与去年同期持平,6 月和 8 月份全国 CPI 分别同比下 降 0.2%。因此,日本央行连续 7 个月维持 0.5%的基准利率 不变。由于美国经济下行风险加大,且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 定性增加,日本年内加息的前景较为渺茫,预计日本央行将 于明年年初升息至 0.75%。 印度维持利率不变,韩国连续升息。自 3 月 30 日升息 25 个基点后,印度整体通胀水平有所下降,因此印度央行一 直将基准利率维持在 7.75%。为减少因家庭及中小企业大量 借贷而催生资产价格泡沫的风险,韩国央行于 7 月 12 日和 8 月 9 日各加息 25 个基点至六年来的最高点 5%,这也是韩国 央行首次连续两个月加息。鉴于韩国央行已连续两次加息, 且 CPI 仍在 2%-2.5%的可控范围之内,预计韩国央行将在年 内维持 5%的基准利率不变。 (三)全球外汇市场走势分析 美元持续贬值,欧元日元走强。在经历了一季度的连续 下跌和二季度的短期反弹之后,美元汇率在三季度加速贬 10 值。次贷危机引发了国际市场对美国经济的担忧,美元资产 遭到抛售;与此同时,美联储 9 月份降息 50 个基点以及由 此确认的宽松货币政策取向导致美元汇率持续走弱,而且这 种走弱是美元相对于其他主要货币的全面走弱。2007 年 9 月 28 日,美元指数创下 77.719 的本世纪新低(见图 1),较 2001 年 7 月 6 日创下的 121.0 的本世纪高点下跌了 35.77%,三季 度美元累计贬值 4.56%。美元指数的大幅下降是各权重货币 集体对美升值的整体表现,占据 57.6%权重的欧元、占据 11.9%权重的英镑、占据 9.1%权重的加拿大元均在三季度创 下了本世纪以来的对美汇率新记录。美元贬值并不局限于短 期,原因有四:一是美国利率政策较其他经济体更趋宽松将 带来美元走弱的影响;二是美国经济增长受次贷危机影响前 景看淡将给美元汇率带来贬值动力;三是美国长期的“双赤 字”将导致美元贬值的基本走向;四是次贷危机影响下国际 投资者对美元资产的减持会加剧美元走弱。 受益于经济增长的稳健复苏,欧元、日元走强与美元弱 势形成了鲜明对比。截至 2007 年 9 月 28 日,欧元兑美元汇 率收于 1.42675 美元/欧元, 较 6 月末升值了 5.36% (见图 2); 日元兑美元汇率收于 114.8 日元/美元,较 6 月末升值了 6.8% (见图 3)。鉴于美元弱势的长期性,欧元、日元的相对强势 将继续维持。但由于次贷危机对欧洲经济的负面影响逐渐显 露,日本经济在政治动荡中面临较大不确定性,而且欧洲央 11 06-09-29 06-10-13 06-10-27 06-11-10 06-11-24 06-12-08 06-12-22 07-01-05 07-01-19 07-02-02 07-02-16 07-03-02 07-03-16 07-03-30 07-04-13 07-04-27 07-05-11 07-05-25 07-06-08 07-06-22 07-07-06 07-07-20 07-08-03 07-08-17 07-08-31 07-09-14 07-09-28 89 06-09-29 06-10-13 06-10-27 06-11-10 06-11-24 06-12-08 06-12-22 07-01-05 07-01-19 07-02-02 07-02-16 07-03-02 07-03-16 07-03-30 07-04-13 07-04-27 07-05-11 07-05-25 07-06-08 07-06-22 07-07-06 07-07-20 07-08-03 07-08-17 07-08-31 07-09-14 07-09-28 行和日本央行也都流露出放松货币的迹象,预计四季度欧元 和日元升值幅度将有所下降。 图1 美元指数走势图 (2006.09-2007.09) ( 单位:点) 86 83 80 77 图2 欧元兑美元走势图 (2006.09-2007.09) (单位:美元/欧元) 1.40 1.36 1.32 1.28 1.24 12 图3 美元兑日元走势图 (2006.09-2007.09) ( 单位: 日元/ 美元) 125 122 119 116 06-09-29 06-10-13 06-10-27 06-11-10 06-11-24 06-12-08 06-12-22 07-01-05 07-01-19 07-02-02 07-02-16 07-03-02 07-03-16 07-03-30 07-04-13 07-04-27 07-05-11 07-05-25 07-06-08 07-06-22 07-07-06 07-07-20 07-08-03 07-08-17 07-08-31 07-09-14 07-09-28 113 (四)全球股票市场走势分析 全球股市受次贷危机冲击呈“V 型”震荡,金融股首当 其冲。今年上半年,美日欧主要股市均保持了强劲走势。进 入第三季度后,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其影响开始蔓 延到全球金融市场。美国股市自 7 月底开始连续下挫,并拖 累其他各主要股市由强劲上扬转为深度暴跌。为了缓解金融 市场流动性紧缺问题、维持投资者信心,欧洲央行于 8 月 9 日率先向市场注资,此后,美联储、日本央行、澳大利亚央 行、加拿大央行等多家西方央行也相继进行注资行动,截至 8 月 23 日,各国央行向市场注入的资金总额超过了 5000 亿 美元。但各国央行出手救市的行动反而引发了投资者的担 忧,加剧了市场的恐慌,并引发了全球股市一轮“多米诺骨 牌”式的循环暴跌。自 7 月下旬至 8 月中旬的三周时间里, 纳斯达克指数下跌近 10%,标普 500 和道琼斯指数的跌幅分别 超过 9%和 8%。在此期间,欧亚股市受重创的程度更甚于美 国股市,法国 CAC40 指数跌幅达 13%,英国富时 100 指数跌幅 13 11.7%,德国 DAX 指数也下跌了 9%,日经指数的最深回调幅 度达到 12.4%,香港恒生指数的累计跌幅一度超过 13%。由 于各类金融机构是次贷危机的最大受害者,因此在金融机构 纷纷调低业绩的悲观预期下,各大股市的金融股均处于领跌 的角色。 但由于次级按揭债券的规模并不大,因此其对全球股市 的基本面影响有限。以“次级债”为导火索的本轮股市下跌, 其真正原因在于全球股指在过去一年多来一直保持牛市格 局,因此存在调整的需要,各大央行为缓解流动性紧缺的种 种政策激起了市场的过度反应。8 月 17 日,随着美联储宣布 下调窗口贴现利率,各国央行采取的一系列联手救市措施开 始显现短期效应,全球股市止跌回升。截至 9 月 28 日,美 国标准普尔 500 指数收于 1526.75 点, 较 6 月末上涨了 1.56% 点,道琼斯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分别上涨了 3.63%和 3.77%; 英国富时 100 指数收于 6466.80 点,下跌了 2.14%,德国 DAX 指数和法国 CAC40 指数分别下跌了 1.82%和 5.6%;日经指数 收于 16785.69 点,下跌了 7.46%。 由于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仍未消退、美国经济放缓导致 企业盈利低迷以及国际油价达到历史新高,预计全球第四季 度仍将出现大幅波动。 14 06-09-29 06-10-13 06-10-27 06-11-10 06-11-24 06-12-08 06-12-22 07-01-05 07-01-19 07-02-02 07-02-16 07-03-02 07-03-16 07-03-30 07-04-13 07-04-27 07-05-11 07-05-25 07-06-08 07-06-22 07-07-06 07-07-20 07-08-03 07-08-17 07-08-31 07-09-14 07-09-28 06-09-29 06-10-13 06-10-27 06-11-10 06-11-24 06-12-08 06-12-22 07-01-05 07-01-19 07-02-02 07-02-16 07-03-02 07-03-16 07-03-30 07-04-13 07-04-27 07-05-11 07-05-25 07-06-08 07-06-22 07-07-06 07-07-20 07-08-03 07-08-17 07-08-31 07-09-14 07-09-28 06-09-29 06-10-13 06-10-27 06-11-10 06-11-24 06-12-08 06-12-22 07-01-05 07-01-19 07-02-02 07-02-16 07-03-02 07-03-16 07-03-30 07-04-13 07-04-27 07-05-11 07-05-25 07-06-08 07-06-22 07-07-06 07-07-20 07-08-03 07-08-17 07-08-31 07-09-14 07-09-28 图4 美国标准普尔50 0指数走势图 (2 0 0 6 . 0 9 - 2 0 0 7 . 0 9 ) 1,600 ( 单位: 点) 1,500 1,400 1,300 1,200 图5 英国富时10 0指数走势图 (2 0 0 6 . 0 9 - 2 0 0 7 . 0 9 ) 6,800 ( 单位: 点) 6,550 6,300 6,050 5,800 图6 日本日经22 5指数走势图 (2006.09-2007.09) 19,000 ( 单位: 点) 18,000 17,000 16,000 15,000 (五)美国国债市场走势分析 美国国债收益率全面下跌,短期收益率下跌速度大大超 15 过长期。受次贷危机和美联储降息的影响,美国国债收益率 在第三季度全面走低,并呈现出“期限越短,下跌幅度越大” 的结构特征。截至 2007 年 9 月 28 日,美国 30 年期国债收 益率为 4.83%,较 6 月 29 日下跌了 0.3 个百分点;10 年期 国债收益率为 4.58%,下跌了 0.45 个百分点;5 年期国债收 益率为 4.23%,下跌了 0.71 个百分点;13 周国债收益率为 3.7%,下跌了 0.97 个百分点(如图 7) 。 造成短期收益率跌幅大于中长期的原因有三:其一,货 币政策的放松一般而言首先导致短期利率下降,但如果投资 者预期短期利率下降难以在长期维持,长期利率的下降幅度 就会相对较小,长短期利率之间的差距就会拉大。由于次贷 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超出预期,美联储被迫提前结束了紧 缩货币的步伐,改为降息,但鉴于油价加速上升带来的全球 通胀压力,美联储长期内进一步大幅降息依旧存在较大不确 定性,导致中长期国债收益率下降有所放缓。其二,次贷危 机带来的信贷紧缩使得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中的大量资金 流向收益稳定、风险较小且流动性较好的短期国债,需求增 加推高了短期国债价格,进一步压低其收益率。其三,受美 元贬值、金市火爆和美国经济增长预期下降的综合影响,海 外持有者调整资产结构、大量抛售美国中长期国债,导致美 国中长期国债需求下降,价格下跌,进一步推高了其收益率。 受收益率结构变化影响,2006 年末出现、2007 年初消失的 16 收益率倒挂现象短期内再次出现的可能性非常小。如果以 2006 年 9 月 29 日为比较基准,近一年内长期和中短期国债 的收益率变动方向甚至相反,其中美国 30 年期国债收益率 上升了个 0.06 百分点,而 10 年期、5 年期和 13 周国债收益 率则分别下降了 0.04、0.33 和 1.06 个百分点。 图7 美国国债市场收益率走势图 % (2006.09-2007.09) 5.6 4.9 4.2 3.5 06-09-29 06-10-13 06-10-27 06-11-10 06-11-24 06-12-08 06-12-22 07-01-05 07-01-19 07-02-02 07-02-16 07-03-02 07-03-16 07-03-30 07-04-13 07-04-27 07-05-11 07-05-25 07-06-08 07-06-22 07-07-06 07-07-20 07-08-03 07-08-17 07-08-31 07-09-14 07-09-28 2.8 30年期国债 10年期国债 5年期国债 13周国库券 (六)全球黄金市场走势分析 国际金价大幅攀升。在经历了上半年震荡调整后,国际 金价受油价飚升的拉动,自 7 月份开始逐渐走高,但在 7 月 24 日升至 684.3 美元/盎司后出现了震荡调整的局面,并于 8 月 17 日降至 657.5 美元/盎司。随后受美元走弱等因素影 响,国际金价强劲反弹,在 8 月 20 日至 10 月 12 日的 39 个 交易日中,金价由 659.5 美元/盎司升至 749.5 美元/盎司, 升幅高达 13.6%。10 月份,国际金价继续上涨,10 月 29 日 纽约商品交易所 12 月份交货的黄金期货价格收于 792.6 美 17 元/盎司,是 1980 年以来的最高价,而黄金现货价格也攀升 至每盎司 789.1 美元的历史高点。近期国际金价大幅上涨的 主要原因如下:其一,受美国住房市场持续降温和次级债危 机的影响,美国经济增长的下行风险增大,美元汇率近来总 体持续下跌,这也推动了包括黄金和原油在内的多种商品价 格走高。其二,包括原油在内的多种商品价格持续走高使得 美国通胀压力加大,投资者出于抵消通胀影响考虑,加大了 对黄金的投资。其三,三季度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的状况, 致使投资者大量买入价值相对稳定的黄金以规避风险,直接 推动了黄金价格的上升。 从近期看,由于部分投资者可能获利回吐,因而金价面 临一定的波动风险。但鉴于目前的国际金融市场形势,黄金 仍是投资保值的首选,这将助推金价继续走高,预计年内国 际金价将在超过 800 美元/盎司大关,并在 770~830 之间震 荡。 图8 伦敦黄金市场下午定盘价走势图 750 (2006.09-2007.09) (单位:美元/盎司) 695 640 585 06-09-29 06-10-13 06-10-27 06-11-10 06-11-24 06-12-08 06-12-22 07-01-05 07-01-19 07-02-02 07-02-16 07-03-02 07-03-16 07-03-30 07-04-13 07-04-27 07-05-11 07-05-25 07-06-08 07-06-22 07-07-06 07-07-20 07-08-03 07-08-17 07-08-31 07-09-14 07-09-28 530 18 图 9 国际黄金价格G5指数走势图 (2 0 0 6 . 0 9 - 2 0 0 7 . 0 9 ) (单位:点) 255 235 215 195 06-09-29 06-10-13 06-10-27 06-11-10 06-11-24 06-12-08 06-12-22 07-01-05 07-01-19 07-02-02 07-02-16 07-03-02 07-03-16 07-03-30 07-04-13 07-04-27 07-05-11 07-05-25 07-06-08 07-06-22 07-07-06 07-07-20 07-08-03 07-08-17 07-08-31 07-09-14 07-09-28 175 (七)全球原油市场走势分析 国际油价屡创新高。今年第三季度,受原油供应趋紧、 市场投机炒作及地缘政治等因素刺激,国际油价延续了上半 年的快速增长势头,并于 7 月 31 日飙升至 78.21 美元/桶。 随后,投机性交易者获利回吐将油价推低至 69.26 美元/桶, 但市场供求失衡及美元走软持续拉高国际油价,截至 2007 年 9 月 28 日,国际油价已超越 80 美元/桶大关, 攀升至 81.66 美元/桶。国际油价高企的原因如下:第一,原油供求失衡 是油价疯涨的主要原因。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世界原 油需求持续旺盛,国际原油市场供应总体趋紧,并略有供不 应求迹象,造成国际油价居高不下。据欧佩克组织报告显示, 今年第三季度全球原油日均需求量约为 8557 万桶,而实际 原油日均供应量约为 8473 万桶,实际供应缺口为日均 84 万 桶;今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国际市场原油供应相对于需求 也存在一定缺口。第二,市场投机活动推波助澜。根据纽约 19 商品交易所公布的数据,目前进入纽约原油期货交易市场的 投机资金数额高达数百亿美元,其控制的原油期货交易合约 总量超过 10 亿桶,甚至高于美国原油商业库存和战略石油 储备的总和。在目前的国际原油市场,由于供应趋紧,市场 普遍预计油价将继续上涨,投机活动随着近来美元持续贬值 出现加剧势头,成为推高油价的重要因素。第三,与国际市 场原油供应和消费有关的短期消息对油价影响巨大。近期, 中东地区地缘政治局势日趋紧张,美国对伊朗宣布新的制裁 措施和土耳其对伊拉克境内的库尔德工人党武装实施打击 等事件导致投资者对原油供应的担心增加,刺激了油价的快 速上涨。 10 月份,国际油价屡创新高,纽约市场指标原油期货价格于 10 月 19 日一度触及每桶 90.07 美元的历史新高, 尽管获利 回吐和美元阶段性反弹使油价小幅回调,但短期原油市场的 紧张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观,预计国际油价将在年内高位震 荡,有可能再创新高。 20 图10 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走势图 85 (2 0 0 6 . 0 9 - 2 0 0 7 . 0 9 ) (单位:美元/ 桶) 76 67 58 06-09-29 06-10-13 06-10-27 06-11-10 06-11-24 06-12-08 06-12-22 07-01-05 07-01-19 07-02-02 07-02-16 07-03-02 07-03-16 07-03-30 07-04-13 07-04-27 07-05-11 07-05-25 07-06-08 07-06-22 07-07-06 07-07-20 07-08-03 07-08-17 07-08-31 07-09-14 07-09-28 49 (八)全球贸易发展状况分析 全球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发展中国家受益更多。根据世界贸 易组织公布的《2007 年世界贸易与发展报告》有关数据,2006 年,按名义价格计算的世界货物出口额增长了 15.4%,达 11.76 万亿美元;按不变价格计算的世界货物出口额增长了 8%,比 2005 年提高了 1.5 个百分点,而且高于 1996~2006 年的平均水平。2006 年,按名义价格计算的世界服务贸易出 口额增长了约 11%,与 2005 年增速相同,达 2.71 万亿美元, 服务贸易出口增速已连续四年低于货物贸易。 2006 年世界货物出口额受价格上涨影响十分明显,其中 40%的增长可以归因于价格上涨。不同部门价格变化差异很 大,根据 IMF 商品价格指数,世界矿石和非铁金属的出口价 格上涨了 56%,燃料出口价格上涨了 20%,食品与农业原料 出口价格上涨了 10%。由于原材料和金属价格涨幅较大,原 材料和金属出口国的出口总额大幅增长,其中,中东、非洲、 21 独联体国家和中南美洲四个地区的出口总额增幅最大。由于 占世界制成品出口额 1/6 以上的电子产品价格不断下降, 制成品价格涨幅连续 3 年小于初级产品,而 2006 年制成品 出口价格涨幅还不到 3%。 2006 年货物贸易的发展对发展中国家非常有利。发展中 国家按名义价格计算的货物出口额增长了 20%,达 4.27 万 亿美元,在世界货物出口中的比重提高到 36%,为历史最高 水平;进口额增长了 17%,在世界货物进口中的比重提高到 31%,为近三十年的最高水平。在过去 6 年间,最不发达国 家的货物出口额增长快于发展中国家的总体水平,2006 年增 长了 30%,达 1080 亿美元,占世界货物出口额的 0.9%,是 1980 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货物进口额增长了 17%,远低于货 物出口额的增速,但最不发达国家整体首次出现贸易顺差。 由于金融市场和地产市场的风险增大、通货膨胀和利率 提高预期的加强以及经常项目长期严重的失衡,预计 2007 年世界经济增长会适当减速。受此影响,2007 年全球货物贸 易增速将降至 6%,较 2006 年增速下降 2 个百分点。 (九)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增长分析 2006 年全球FDI接近创纪录水平。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 议 10 月 16 日公布的年度《世界投资报告》 ,2006 年全球FDI 总额超过 1.3 万亿美元,比 2005 年增长 38%,接近 2000 年 创下的历史最高纪录 1.4 万亿美元。2006 年全球FDI增长呈 22 现以下特点:首先,发达经济体、发展中经济体以及东南欧 和独联体等转型经济体吸引的FDI均呈增长态势。新兴市场 经济体经济增长强劲、企业盈利增加、商品价格上涨、跨境 并购增多以及美元疲软等因素是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普遍增 长的主要原因。第二,从FDI流入情况看,2006 年流入发达 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同比增长 45%,达到 8570 亿美元。其中, 2006 年美国吸收外资 1754 亿美元,重新成为全球外国直接 投资最大的接受国,英国和法国位居其后。2006 年发展中经 济体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额为 3790 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但 21%的同比增速与发达经济体仍有较大差距。其中,流入 中国的外资在 2006 年下降了 4%,为 695 亿美元,这是 7 年 来中国吸引外资首次下滑。第三,从FDI的输出情况看,发 达经济体的跨国公司仍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投资者,它们的 投资额占 2006 年世界总投资额的 84%。但发展中经济体的跨 国公司,特别是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的跨国公司,也在日益 扩大其国际影响。去年来自这些经济体的外国直接投资额达 到 1930 亿美元,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 16%。第四,各 类投资基金热衷跨国并购。2006 年全球共实现多达 172 笔交 易金额在 10 亿美元以上的特大交易,接近 2000 年创下的历 史最高纪录。在 2006 年全球并购活动中,私募股权投资基 金和其他集体投资基金的重要性日益增长,其参与的跨国并 购金额达 1580 亿美元,较 2005 年增长 18%,主要原因是各 23 类投资基金公司致力于追求更高的回报率以及全球金融市 场资金充裕。预计这类公司可能将继续在并购交易中发挥举 足轻重的作用。第五,外国直接投资青睐采掘业。全球对石 油、天然气和金属产品的需求日益高涨,刺激了大量外国直 接投资涌向石油勘探和采掘领域。在许多矿产丰富的发展中 国家,尤其是一些非洲国家,石油勘探和采掘业等初级产品 部门吸收了流入该国的大部分外国直接投资。受上述因素推 动,2006 年非洲吸收外资 360 亿美元,打破历史最高纪录, 为两年前的 2 倍。 受不断增长的跨国并购的驱动,预计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有望 持续增长,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因素以及一些地区的投资限 制措施也会对外国直接投资增长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总的 来看,2007 年之后外国直接投资有望保持升势,但增速可能 放缓。 (十)全球金融体系流动性状况分析 多重因素加剧全球流动性过剩。据初步估算,全球流动性水 平(短期货币增长率减去名义GDP增长率)自 1996 年以来上升 了 60%。三季度,次贷危机的爆发、美联储降息等多重因素 加剧了全球流动性过剩问题:因素一为“危机救助”。次贷 危机爆发阶段,欧美曾出现较为严重的“信贷紧缩”,为避 免形势恶化,各国央行紧急救市,向市场累计注入近 8000 亿美元流动性,虽然缓解了“信贷紧缩”,但由于回收力度 24 的不足,流动性大幅积累。因素二为美联储降息引发的全球 货币政策趋松。美联储已经连续两次降息;受汇率走强过快、 经济增长预期放缓和不确定因素增加的影响,欧洲央行和日 本央行也暂停加息步伐,并流露出降息意向,主要国家货币 政策由紧缩向宽松的转变增加了全球流动性。因素三为金融 创新的杠杆效应。大部分金融创新产品可以用较少的资产来 形成巨大的交易量,从而创造更多的流动性。以美国为例, 在 1999 年 6 月到 2007 年 10 月期间,其M1 增长了 24.99%, M2 增长了 63.28%,而M3 则在 1999 年 6 月到 2006 年 3 月更 短的期间内就增长了 66.03%,M3 相对更快的增长率充分显 示了金融创新对流动性增加的影响。因素四为新兴投资势力 的崛起。随着股权投资的快速发展、亚洲储备资产不断积累 和国际油价连续飙升,四类“新晋”资本(亚洲各国的央行、 对冲基金、私人股权投资基金及石油美元投资者)持有的总 资产额已达到 8.4 万亿美元,较 2000 年增长了两倍,其对 外投资的迅速扩大增加了全球流动性。因素五是美元资产减 持趋势。受次贷危机影响,美元资产正遭到自 1998 年俄罗 斯债务危机以来最大的抛售风潮。2007 年 8 月,日本和中国 分别减持了其 4.1%和 2.2%的美国国债,减持速度均创下 5 年新高。此外,8 月外部持有者净卖出了 12.42 亿美元的美 国公司债和 406.37 亿美元的美国股票,减持比率高达 129.63%和 291.50%。美元资产的减持波及到大多数金融产 25 品,增加了全球流动性。因素六是国际套利。目前国际上的 套利交易主要是投资机构在国际市场上大量借入低利率日 元去购买高利率(比如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市场上的)资产,在 日本和高利率国家利差预期扩大的背景下,套利交易进一步 导致全球流动性过剩。 流动性过剩致使全球资产价格出现空前大涨,全球通货膨胀 压力加大,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之间的资本双向流动日趋频 繁,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面临更大的 不确定性,而全球经济不均衡也进一步加剧。 (十一)国际银行业走势分析 全球银行业史上最大并购案落定,次贷危机重创欧美银 行业。近期,全球银行业有史以来最大一宗并购交易案正式 落下帷幕,苏格兰皇家银行财团4 在获取持有荷兰银行约 86% 股份的股东支持后,于 2007 年 10 月 10 日宣布其已将具有 183 年悠久历史的荷兰银行收入囊中。这笔持续了半年之久 的并购交易可谓一波三折,虽然巴克莱银行曾在初期一度占 据优势,但苏格兰皇家银行财团以 93%的现金支付比例以及 711 亿欧元(约合 1010 亿美元)的总报价赢得了荷兰银行收购 战的最终胜利。此次收购涉及金额是荷兰银行账面价值的三 倍,超过 1998 年花旗财团收购旅行者集团所创纪录而成为 全球最大金融并购案。 4 苏格兰皇家银行财团由苏格兰皇家银行牵头,并包括西班牙国家银行和富通银行。 26 由于次贷危机波及英国、“信贷紧缩”加剧市场的流动 性不足,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 9 月 14 日宣布,向因美国次 贷危机陷入融资困难的北岩银行(Northern Rock)提供金 融援助。北岩银行也于当天宣布该行今年盈利将比预期低 20%左右。上述消息引起市场恐慌并直接导致了北岩银行挤 兑风潮,这是自 1866 年 Overend & Gurney 银行破产以来英 国银行业首次出现挤兑,也是次贷危机影响欧洲金融业的标 志性事件。在英国政府确保贷款安全和英国央行注资的帮助 下,消费者和市场对北岩银行的信心有所恢复,挤兑现象得 到缓解。尽管挤兑危机给北岩银行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如 股价超跌导致被收购风险激增,评级下调使企业声誉受损 等,并引起了欧洲金融界对次贷危机的更高警惕性,但该事 件对英国银行业的实质冲击有限。 受美国次贷危机的重创,许多国际金融机构三季度盈利 增长出现大幅下降甚至亏损。花旗集团由于在抵押贷款方面 的业务损失达到 15.6 亿美元,致使集团第三季度盈利降至 23.8 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 55.1 亿美元大跌 57%。美林证 券第三季度因抵押贷款支持债券重估及其他冲减造成了 84 亿美元的损失,远高于之前估计的 50 亿美元。瑞银(USB) 业绩预公告显示,第三季度该行将出现 6~8 亿瑞士法郎的 税前亏损,同时将有 40 亿瑞士法郎的固定收益证券被作为 坏账处理,这是瑞银 9 年来首度出现亏损。摩根斯坦利季报 27 显示,由于次级贷款市场恶化造成坏账攀升,加之其旗下对 冲基金出现大幅亏损,当季盈利同比下降了 17%。另外,雷 曼、德意志银行也由于次级债问题导致固定收益业务出现重 大损失,并纷纷调低了三季度及 2008 年的盈利预期。 二、国际经济金融环境对我国经济金融的影响 (一)美国经济及货币政策走向对我国的影响 我们倾向于认为,今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增长放缓短期 内对中国出口增长的抑制影响可能不会很明显。目前美国是 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将抑制其进口需求 增长,会对中国出口增长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但鉴于中国 出口的多元化发展趋势,这种影响可能较为有限。对美出口 占中国出口总值比率从 2005、2006 年的 21%左右下降到近几 个月的 20%以下,2007 年 7 月,这一数字已经降至 18.96%, 创下本世纪以来的最低点。从出口增速看,2007 年 4 月以 来,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长的速度也远低于总体出口增长的速 度,其对中国出口增长的贡献度降至 4 个百分点左右。另外, 在美国经济放缓背景下,前三季度中国出口 8782.4 亿美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 27.1%,增幅有所加快,这也说明美国经济 降温对中国出口增长的影响比较有限。 美国次贷危机警示作用大于实际影响。由于我国经济增 长更多地依靠国内因素、资本账户受到管制、金融机构持有 的次级债较少,且投资者对中国经济信心较强,因此次贷危 28 机虽对中国经济的实际影响较为有限,但给我国带来了几点 警示:其一,市场重估风险可能带来风险溢价的迅速上升, 起到紧缩银根的作用,短期内可能导致高风险资金撤离新兴 市场,引发资产价格和汇率走势的剧烈波动;其二,部分高 等级抵押贷款产品的变化,将可能使我国外汇储备和金融机 构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率受到影响;其三,国际市场中恐慌 心理的扩散可能会给中国证券市场带来难以预料的影响,而 境外资本在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中可能发生的跨国流动也会 给中国市场带来不确定性的增强。 目前美联储降息尚未对中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形成 掣肘,但一定时间后可能导致境外流动性加速流入中国。中 美利率变动方向的背离在收缩中美利差的同时不大可能对 中国进一步紧缩银根形成很大制约,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监 管层的政策着力点主要是中国经济的内部均衡而非外部均 衡,尤其是 2007 年以来 CPI 和金融机构信贷增速较快,货 币政策进一步紧缩的压力增大;二是除了中美利差,境外短 期资金更看重人民币升值、中国股价和房价等资产价格高涨 带来的收益。但值得关注的是,美联储大幅降息和未来可预 期的进一步放松银根所带来的过剩流动性很可能会流入预 期回报较高的中国市场,这种国际资本流动变化将给中国经 济带来双重风险:首先,人民币升值压力和金融开放压力将 进一步增强;其次,将进一步加剧中国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 29 场趋向“非理性繁荣”的局面。 (二)全球经济失衡对我国的影响 近年来,全球经济失衡愈演愈烈,主要表现在美国的贸 易赤字以及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的贸易盈余。全球经济 失衡对中国经济及宏观政策已经造成了严重影响,主要表现 在三大方面: 一是对我国的货币政策造成冲击,加剧了流动性过剩局 面。在全球经济失衡的背景下,中国国际收支近年来持续双 顺差,导致外汇储备不断攀升。截至 2007 年 9 月末,我国 外汇储备已达到 14336 亿美元,是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 在当前结售汇制度下,因外汇储备快速增长而导致的基础货 币投放也相应地大幅度增加。目前,由于外汇占款而投放的 基础货币已经达到了央行基础货币投放量的 70%以上,这是 导致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此外,人民币 汇率机制改革后,为保持汇率基本稳定,央行需要通过投放 人民币以买入外汇,而基础货币投放又以乘数效应扩大广义 货币供给,由此进一步加重了当前国内的流动性过剩局面。 流动性过剩的状况不但使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大大下降, 还会刺激国内投资、信贷等持续上升,容易引发经济过热, 从而给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二是加剧了中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在 中美贸易失衡的背景下,美国一方面接连不断地对中国产品 30 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另一方面还采用“绿色壁垒” 、 “技术贸易壁垒”及给中国产品制造舆论压力等新型贸易壁 垒限制中国产品出口。今年下半年以来美国玩具公司大规模 召回中国生产的玩具、海外个别媒体丑化中国产品的事件, 便是美方对华设置新型贸易壁垒的一种体现。 三是我国与欧美经济体之间贸易顺差的长期存在,使得 汇率问题成为经常性的争执焦点,人民币汇率面临着强大的 外界压力。尽管人民币自汇改以来对美元汇率已有很大程度 的升值,但对欧元汇率却基本是在贬值。因此,继美国之后, 近期一些欧洲国家也纷纷将矛头指向人民币。如 G7(西方七 国首脑会议)日前发布联合公报,要求人民币加速升值。这 是 G7 四年来在同一问题上态度最强硬的一次。此外,美国 财长保尔森和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将先后访华,可能将会对 中国展开新一轮“汇率攻势”。截至 10 月 29 日,人民币对美 元汇率中间价已经突破了 7.48 的关口,今年已累计升值 4.51%。在更为强大的国际压力下,预计年内人民币升值进 程可能进一步加快。 (三)全球商品价格上涨对我国的影响 今年以来,由于全球经济快速增长,国际市场对初级产 品的需求持续增加,加之全球投资基金大举进入商品期货市 场,极大地推动了全球范围内初级产品和商品价格的大幅上 扬。在供求失衡、美元疲软、基金炒作等因素持续推动下, 31 纽约市场指标原油期货价格一度于 10 月 19 日触及每桶 90.07 美元的历史最高价,黄金价格5 也是一路走高至 750 美 元/盎司的历史高点,而较低的粮食库存、强劲的需求增长 以及化肥和能源价格的上涨,也使全球粮食价格节节上升。 以农业原材料和金属矿产品为代表的初级产品价格大 幅飙升,以及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对我国经济和贸易的影响 较为明显:一是进口成本增加,面临经济利益损失。目前, 我国比较缺乏石油、富铁矿、铜矿、铬、钾盐等重要资源产 品,其中,铁矿砂、羊毛、天然橡胶、铜材、氧化铝进口量 分别占国内需求的 42%、60%、65%、44%、47%。由于进口价 格上涨, 2006 年我国为初级产品进口多支付了 200 多亿美元。 二是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由于我国资源利用效率较 低,国际市场商品价格上涨对我国影响明显大于其他国家, 上游行业和产品的价格大幅上涨,加剧了我国通胀压力。今 年前三季度,我国 CPI 达到 4.1%,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 10.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 3.8%,这是我国 物价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三是增加企业经营成本。我国农 产品和工业原材料价格基本与国际市场接轨,国际市场相关 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带动国内同类产品价格的攀升,增加了 企业的经营成本,削减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四是加大了我国 相关产业的发展难度。面对全球资源产品价格持续高涨,西 5 该黄金价格为伦敦黄金市场下午定盘价。 32 方国家加紧对全球资源的控制,向非洲、拉美、西亚资源的 投资加快,在资本市场上进行炒作来推波助澜。目前,我国 工业化正处于从资源依赖型向技术支撑型转折的关键阶段, 对重要工业原材料以及能源需求增长仍然较快,资源产品价 格猛涨,使我国相关产业发展难度增加。 33

相关文章